義務的意思、解釋、用法、例句 - 國語辭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泛稱人在社會中應盡的職事。

例維持治安是警察應盡的義務。

2.出勞力而不接受報酬的行為。

例義工 ... 國語辭典 關於本辭典 回首頁 義務 ㄧˋㄨˋ yìwù 解釋 1.泛稱人在社會中應盡的職事。

例維持治安是警察應盡的義務。

2.出勞力而不接受報酬的行為。

例義工本著助人的熱情,從事義務服務的工作。

3.依法律或契約的規定,強制執行或限制的作為。

相對於權利而言。

例納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

相似詞 責任 相反詞 權利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泛稱人在社會中所應盡的職事。

《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盤查奸宄,本是他警察局的義務。

」2.出勞力而不接受報酬的行為。

如:「義工多是無報酬的為人義務服務。

」3.依法律或契約的規定,強其作為或不作為的限制性。

如服兵役、納稅。

相對於權利而言。

相反詞 權利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義務(duty),指應盡的責任,應該要做的事.義務可能來自於宗教、倫理道德、社會關係、法律等規定.這個名詞譯自Duty.最早源自debere或debitum,本來是指債務,變成古法語devoir的過去分詞due.變成中古英文duete,最終成為英文名詞,意指虧欠的債務,應該要做的事.類似的名詞還有obligation、liability等.漢語譯名最早來自丁韙良譯《萬國公法》,其中使用了權利與義務的譯語.這個譯作流傳至日本後,影響了西周及法學家,箕作麟祥的著作又反過來影響了中國.有兩個意思:*一個人在法律或道義上所應負的責任,如兵役、贍養等,包括作爲義務與不作爲義務;*一個人在沒有責任的情況下無償地做一件事,如義務勞動、義工等.指國家通過法律規定,對法律主體的行爲的一種約束手段,是法律規定人們應當作出或不得做出某種行爲的界限.法是以權利和義務爲機制調整人的行爲和社會關係的.義務的對應詞是權利.雖然權利與義務在法律中佔據重要位置,“法學乃是權利與義務之學”,但對於權利及義務的概念仍是莫衷一是....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納稅義務人 告知義務 義 盡義務 義務教育 國民義務教育 公義務 義務兵 務 列印 複製網址 查詢 你最近的查詢 最近熱門查詢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啟用查詢紀錄 Loading... 沒有紀錄 設定 清除全部 停用查詢紀錄 最近熱門查詢 本站最近熱門的查詢 發生未預期的錯誤 重試 顯示義務的雜湊值 MD5 SHA1 84ce37c923d67e4555c809ad2202f6e1 096d7a0a58a7b4cfdde93c6cbe3312159912b2d0 什麼是雜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