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媒體」也有「薪水小偷」?公視的螺絲是怎麼鬆掉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視B棟入口大廳,靠著「水果奶奶」的Q版人像在入口左側笑臉迎人,才勉強撐出這家老牌媒體比較有朝氣的第一印象。

(攝影/方君竹).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Publishedin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清流媒體」也有「薪水小偷」?公視的螺絲是怎麼鬆掉的?《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CHAPTER3公視B棟入口大廳,靠著「水果奶奶」的Q版人像在入口左側笑臉迎人,才勉強撐出這家老牌媒體比較有朝氣的第一印象。

(攝影/方君竹)早安!我是獨立記者方君竹。

多數人認識我,都是透過我與公視新聞實驗室協力製作的YouTube影音專題《記者真心話》,系列影片由我主持、獨立策劃,美其名是在科普媒體素養與資訊識讀,其實幾乎全在說媒體同業的不是,批判台灣媒體。

今天,在《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專題報導中,我想回過頭檢視我的老東家,誠實揭露我在公視兼職接案的2年間,對這間「清流媒體」的一手觀察。

公視不是普通的私人媒體,它是2400萬人用納稅錢合資成立、由納稅人當家作主的公共媒體。

它的繁榮壯大是全台灣人的福音,但當公視積弱不振、績效不彰,那它就是不折不扣的「社會問題」。

這是專題報導的第3則故事,我將帶你進公視內部走一遭,讓公視員工跟你談談這間媒體的僵化生態。

讀完故事後你可能會感到有點喪氣:「怎麼連公視也長這樣?」,但要促成公視脫胎換骨、大破大立,成為名符其實的「媒體清流」,卸下光環、直面公視的傷疤,恐怕是成功轉型的必要之惡。

故事要從3年前的選舉開票開始說起。

2018大選開票,公視新聞因為人力調度困難,等不及開票完畢,在午夜十二點就率先收棚,主持人陳信聰向觀眾道歉。

(翻攝自公視新聞網Youtube)▍開票逃兵?公視的戰鬥力呢?「真的要跟所有觀眾說聲抱歉!」晚上11:50左右,公視主持人陳信聰在《選舉開票特別報導》上和觀眾預告,節目會在等等12點結束,「萬一待會在7、8分鐘內還沒有開票結果的話,請看其他最新消息來源。

」他說。

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大選綁公投,柯文哲、丁守中兩位台北市長候選人票數膠著,破天荒開票開了10個小時!柯文哲才在25號凌晨2點半宣布勝選。

公視新聞因為人力調度困難,沒等票開完,在晚間12點就率先收棚、中止播報。

午夜時分,陳信聰再次向觀眾道歉:「對不起、不好意思!」他尷尬的說,「今天可能時間上也不允許我們再繼續往後延了,因為今天不只公視,所有媒體、所有政治人物、所有民眾應該也都累翻了。

」說完,主持人向來賓拋出最後一個提問,來賓一邊回答,畫面便一邊跑出片尾名單。

當時收視率難得破1,對公視新聞而言是前所未見,公視就這樣「早退」、切斷訊號,讓仰賴公視的觀眾「沒有中立一點的台可以看了」一位觀眾留言抱怨道。

公視當「開票逃兵」,自家人的指教就沒這麼含蓄了。

公視諮詢委員、傳播學者羅世宏批評,過去台灣曾經有民眾不服開票結果而引發暴動,公視沒有留到開票最後,是「怠忽職守」。

一位員工感嘆,「新聞跑到一半,超時了,放下攝影機然後說收工!這是哪門子的記者啊?」15年公視年資的記者李慧宜也質疑:「戰士不在戰場上,回家睡覺這樣對嗎?」公視2018大選開票特別報導,接近午夜時分,柯文哲、丁守中票數依然膠著,相差不到2000票。

圖片來源:公視作為當天收播的決策者,新聞部經理蘇啟禎並不卸責。

他説公視是綜合台,經費人力畢竟不比24小時新聞台,但量能無論如何要想辦法撐出來,「事後被指責,我概括承受,」他說。

蘇啟禎說的不無道理,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就挹注公視少少80元納稅錢,公視缺人缺錢,難為無米之炊。

但今天資源不足已是既定事實,公視有在有限資源下展現最大「戰鬥力」,說服台灣人加碼投資公視了嗎?「公視說人力不足,可是冗員又太多,這樣很奇怪啊!」記者李慧宜說。

2016到2020年間,公視每年平均使用19億國家預算(上方圓餅圖黃色與藍色加總),換算下來,台灣每人每年都投資了大約80元給公視。

(整理、製圖/方君竹)▍上班睡覺、看球賽公視氛圍一片「歲月靜好」(圖片來源/公視;製圖/方君竹)「我認為今天公視退步的主因,並不在於政治干預,恐怕是在於這個組織的僵化跟老化,甚至是逆淘汰的組織文化:反正你擺爛就好,不想擺爛你就走人吧!」公視政論《有話好說》主持人陳信聰語重心長,「外面的人看不到,但這才是談公視改革,最嚴重的問題。

」陳信聰感嘆。

走進公視大樓,入口大廳光線明亮,整體裝潢卻顯得灰暗、過時,靠著「水果奶奶」的Q版人像在入口左側笑臉迎人,才勉強撐出這家老牌媒體比較有朝氣的第一印象。

穿過一座座金鐘和新聞獎盃,來到公視辦公室,卻不見一般電視台員工帶著攝影機進進出出的匆忙景象,也沒有記者在電話中咄咄逼人,更沒有媒體主管對員工大聲咆哮。

一切都是:最高品質靜悄悄。

「一般電視台都是吵吵鬧鬧的,但公視新聞部安靜的可怕,」公視主播曹晏郡說,「有時候甚至會讓人很想上廁所,因為這種安靜氛圍會讓你很舒服。

」節目部一位製作也人巧妙形容,公視氣氛一片「歲月靜好」,迥異於一般商業媒體隨時待命上場打仗的節奏。

因為安靜,部分員工當起薪水小偷、打呼了,自然很難不被注意到。

一位員工常自嘲,自己坐在緊鄰「冗員區」的「海景第一排」,有時上班忙到一半,聽到附近同事打呼、指甲剪、電鬚刀的聲音,難免會火大。

「一般人在家,都不一定像他在公司這麼自在。

」她不滿說道。

2022/1/6更新:我把原先報導中公視員工打瞌睡、看球賽的2張偷拍照片刪除了。

雖然照片經過我去識別化處理,但兩位員工在公視內部仍可能輕易被識別甚至獵巫而失去立足之地。

不管我拍攝的事件是否關乎公共利益、可不可受公評,任何被攝者都應該得到回應指控的權利,我卻沒有採訪被攝者、讓他在報導中發聲,如此去脈絡化處理,是本人不夠周延、專業,有必要向兩位被攝者道歉。

公視有個特殊文化,有些員工手機裡都有同事上班睡覺的照片。

當自己忙到人仰馬翻,同事卻「睡到人仰馬翻」,不拍下來在社群媒體抱怨,這口氣嚥不下去。

又如一位綽號「煎魚伯」的資深員工,幾次在上班時間看球賽,有時還在辦公室開伙煎魚、煮火鍋,同事受夠油煙薰陶,在臉書成立粉絲專頁「每天關心煎魚伯退休狀況」紀錄這位長輩的奇聞軼事,盼望他早點退休。

不說不知道,這位把辦公室當客廳、被同事當冗員的長輩其實有段風光的過去,「他以前是個很有熱情的攝影記者。

」老同事李慧宜回憶。

▍劣幣驅逐良幣,「不想擺爛你就走人吧!」20年前,李慧宜還是剛入行2年的文字記者,幾次和煎魚伯搭檔去採訪,這位前輩上採訪車沒多久,就會先開好攝影機待命,回程路上也會主動給李慧宜指教,回顧採訪當下有什麼問題應該怎麼問比較好。

「他會思考文字記者在問什麼,他有注意在聽,」李慧宜篤定的說,「他是個有疑問的記者,不是一個攝影師而已。

」後來李慧宜離開公視,兩人不再有交集,歲月帶走了這位前輩的記者魂,前輩也不再把榜樣帶給年輕員工。

「煎魚?!!」聽到昔日搭檔的特殊事蹟,李慧宜驚呼道。

她花了些時間消化,然後嘆了口長氣説,「這叫晚節不保。

」事實上,李慧宜之所以在2016年結束15年的公視生涯,從正職轉為現在兼職接案的特約記者,部分也是為了「保住晚節」。

她就是像陳信聰所說,因為不想擺爛而被「逆淘汰」的公視員工。

(圖片/李慧宜提供;製圖/方君竹)「我覺得Daily(每日新聞)記者只有在打卡時間內才是記者,非常明顯,」李慧宜直白形容辭職前的公視氛圍,「時間一到就忍不住想下班,早還可以更早。

」無獨有偶,陳信聰也自嘲公視員工是「媒體公務員」。

常常到了新聞現場,李慧宜希望留下來多紀錄些畫面,同事卻覺得受訪者拍一拍,剩下的回公司找資料畫面就好,早點下班「陪女友約會」或是「和岳母吃飯」比較重要。

「都到現場了,為什麼不多留下來拍10分鐘?」李慧宜不滿的說,明明每次要紀錄的事件都有不同時空背景,「你一直用資料畫面(編按:庫存畫面),我覺得觀眾都會跑掉。

」「我們拿著納稅人的錢,可是我們做不出一個媒體該有的樣子,沒有企圖心又不求進步,都是夠了就好,」李慧宜回憶,「這種失落感是我離開公視很重要的原因。

」李慧宜出走公視5年了,遺憾的是,其實這類「劣幣驅逐良幣」的衝突和張力,至今依然在公視內部上演著,消磨著那些還沒離開的老實人。

「我們公視新聞夠純淨、夠客觀,但是好像沒有一個中心思想或是一個強烈的使命感,」公視董事、輔大新聞系副教授陳順孝説,「你說這些年來有什麼重大弊案是由公視揭發的…?好像想不起來。

所以我會覺得在監督政府,在調查報導這個部分,公視的力道似乎還可以再加強。

」(攝影、製圖/方君竹)▍勞逸不均,公視人格分裂2021防疫升三級期間,許多記者會改為線上舉行,而為了防疫,公視不少員工也減少外出採訪,在5、6月的Daily新聞中大量使用資料畫面。

但大疫當前,反而更能凸顯部分公視員工的高度理想性。

有員工仍然要求自己,稱職的記者無論如何要走訪現場、挺進最前線,才不負社會對記者的付託,不過頻繁移動確實可能增加同事染疫的風險,讓他們不免在外出前被其他同事關切:「你又要出門囉?」「我覺得很兩難,」一位勤跑現場的記者張晨昕(化名)説,「太常外出的話,我確實就成為辦公室的防疫破口,但一直用資料畫面,我真的覺得很對不起觀眾。

」公視B棟大樓。

(攝影/方君竹)同儕壓力正反方向相互拉扯,正是公視讓人頭痛的地方。

一個媒體如果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毫無疑問是個好媒體;如果成員全是一丘之貉,不怕!因為這個媒體很快會被淘汰。

公視則是極度「人格分裂」,員工的氣質相當兩極,有人冒險犯難,有人尸位素餐,勞逸不均相當嚴重。

適應勞逸不均有幾種方法:煎魚伯甘願沉淪,跟著擺爛;李慧宜不願被同化,黯然離開;張晨昕對冗員眼不見為淨,堅守崗位、莫忘初心。

這些至少都還能確保公視表面氣氛和諧,井水不犯河水。

但如果上進的員工因為等不到公平正義、承受不住「相對剝奪感」,而對冗員惡言相向,組織必然走向分裂。

前公視新聞部經理李志德媒體經驗豐富,曾任台灣記者協會理事長,與公視的緣份卻只持續了13個月,沒能久留就轉任深度報導媒體《端傳媒》總編輯。

(攝影/方君竹)「你不能勸努力的員工對那些很爛的人視若無睹,因為對正常人而言,不發洩出來他會發瘋的!」前公視新聞部經理李志德説,「可是這樣組織拉扯就會越來越大。

」拉扯久了,「就是內鬥,內鬥頻仍。

」李志德說。

▍內鬥頻仍傷感情分得獎獎金也會吵公視作為每年頒獎典禮上的得獎大戶,台上風風光光,台下卻砲聲隆隆。

這個組織的成員對彼此缺乏信任,常要精打細算、保護自己不吃虧。

「歲月靜好」是假象,恐怖平衡恐怕才是真相。

會議上,各單位爭福利條件,就怕被人吃豆腐。

出外景拍攝,各單位爭住宿,曾有幾位員工不顧預算有限、只能訂雙人房,堅持要「一人一間房」,讓同事明明有訂好的房間卻睡不得,7月盛夏,無奈在戶外搭帳篷過夜。

就連作品得獎了,部分員工的第一反應也不是和夥伴相擁而泣、互道恭喜,而是「請問獎金怎麼分?」,甚至因為獎金分不攏,不惜和夥伴在臉書發文筆戰、撕破臉。

「這些是赤裸裸的很傷感情啊!」一位資深員工心寒的說,「大家要是計較起來,真的會計較不完。

」「不是傷感情,」前新聞部經理李志德感嘆,「是同事之間沒感情、沒默契。

」「勞逸不均」之所以堪稱公視的軟肋,有時不在於有人過太爽,而在於人會相互比較,當正義奶水沒被餵飽,員工會心生不滿,這會撕裂公視和諧,讓組織費心內部攻防,卻無力打好對外的仗。

這根軟肋究竟是怎麼養成的?公視的媒體魂究竟是怎麼冷卻的?▍癥結:清流媒體的螺絲是怎麼鬆掉的?「公視有個文化就是不會fire人,所以最後你擺爛人家也拿你沒轍,」公視《我們的島》資深記者林燕如説,「大家覺得反正你也不能拿我怎麼樣,何必花那麼多心力做事情?」「我來公視6年多,沒有遇到有人被fire,怪不得有這麼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人還在這裡,」主播曹晏郡有些不滿的說,「我會覺得他們吃相不好看、德不配位。

」節目部一位資深員工從商業媒體來公視,待滿2年後也告訴我,「公視真的太人道了,有些人的表現,在我以前那裡早就被開除了!」公視晚間新聞主播曹晏郡。

公視有媒體業少見的強大工會,有能力跟資方拍桌、保護員工不被主管惡搞,這是好的。

但當員工真的當起了薪水小偷、毫無企圖心的時候,「除非這個人自己要出去,否則你就動不了。

」李志德說。

公視在人事上沒有一個去蕪存菁的良性淘汰機制,賞罰不明,就像一間考驗人性的「誠實商店」,強烈仰賴員工自律。

對具備高度理想性和自律能力的員工而言,這樣的自由放任會是如虎添翼,但當員工得過且過、只求個鐵飯碗等退休,公視竟然也能讓他如魚得水。

我在製作本專題的期間,曾經4度以公視特約記者的身份,跟公視人事單位索取員工薪資與流動率數據,都遭對方婉拒或已讀。

但公視法第35條規定,「公視之人事、薪資結構…之資料,均應供公眾按工本費索閱。

」。

記者透過公視預算書各項數據,間接運算出公視員工的薪資水準,在此依法公開。

如果一位新進員工的理想性本來就不夠純粹,今天表現優異不會大幅加薪,同事上班摸魚也沒有被懲罰,「長期下來你就不會這麼努力了,這是人性的問題。

」陳信聰說。

從今以後,清流媒體就少了一位「戰鬥媒體人」,多了一位「媒體公務員」。

「如果沒有賞罰分明的人事制度的話,公視沒有救。

」前公視總經理馮賢賢直言。

公視平均每位員工的人事費用是99.5萬元台幣/年,由全民買單。

990位員工中只要有4%是薪水小偷,公視每年就少拍一套《我們與惡的距離》。

▍「人生第一份媒體工作別來公視」(攝影、製圖/方君竹)「我曾經跟年輕朋友建議,人生第一份媒體工作不要來公視,」公視《我們的島》資深記者、4座金鐘獎得主柯金源語重心長的說。

「公視對員工太保護、太安逸,它的(人事)退場制度太畸形,沒辦法讓你看到你真正的缺點是什麼,它會阻斷你的視野,這對年輕人是很大的傷害。

」他說。

柯金源是惜才心切,但公視其實根本沒有太多發給年輕媒體人的入場券:「公視最大的問題:不適任的員工你請不走,於是年輕人進不來,結果就是一灘死水,繼續老化、繼續鈍化、繼續同化。

」一位現任部門經理,邊說邊握拳敲打桌面,對公視滿是恨鐵不成鋼的無奈。

根據Cheers雜誌,公視曾在2020年獲得新生代最嚮往企業第16名,是前20中唯一媒體機構,直到2021年才跌出20名之外(第23),也將「台灣年輕人最嚮往媒體」的頭銜,拱手讓給天下雜誌(第20)。

製圖/方君竹▍下篇預告:是誰保障公視員工「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個外表光鮮亮麗的清流媒體,內部螺絲鬆了、劣幣驅逐良幣,公視人其實都有察覺。

這個年輕人嚮往憧憬的媒體淨土,人事上賞罰不明、死水一灘,公視人也心照不宣。

為什麼沒有人做點改變?公視主管在做什麼?「很難啦!要改的那個人一定會頭破血流。

」陳信聰毫不猶豫告訴我。

奇怪,賞罰分明、汰劣留良,難在哪裡?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難在哪裡?更重要的,如果把格局拉高到傳播產業,當公視姑息冗員,台灣損失什麼?傳播產業損失什麼?👉🏻《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CHAPTER4:公視均薪63K、保障新聞自由、免寫業配,為何還有媒體人才想出走?公視人明明都不是公務員,都適用《勞基法》,那麼是誰保障公視員工即使打混摸魚,也能「大樹底下好乘涼」、賴著不走?公視姑息冗員,跟媒體同業有什麼關係?台灣又會因此損失什麼?medium.com我是君竹,很謝謝你讀到這裡🙏🏻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拍手或訂閱👏。

不嫌棄的話,請分享給更多朋友🔗,讓深度報導得到更多曝光🙂與我聯繫我很注重和讀者的真誠互動,我願意傾聽讀者的真實想法與批評。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unzhu.fang/個人網站:https://jzfang.weebly.com3.3K3Morefrom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記者真心話》主持人在公視接案2年的一手觀察,帶你走進「清流媒體」,直面公視在步下金鐘頒獎台後,最寫實的美麗與哀愁。

Readmorefrom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Getstarted方君竹J.ZFang1KFollowers前公視特約記者、《記者真心話》主持人、臺大新聞所畢業生。

現為全職役男,退伍後想繼續當個驕傲的記者。

喜歡橋接閱聽人與媒體人,讓兩者互動更真誠。

個人網站:https://jzfang.weebly.com/FollowRelatedWhatexactlyisgoingonhere?Theshortanswer:Ihaveplanned365daysofbrandnewartwork,podcasts,blogs,newsletters,andmerchandise.Here’swhatthatentails.Doesdrinkingalcoholmakeyougainweight?Here’swhatexpertssayHUMANSofPOSSESSED!WelcometothestartoftheHUMANSofPOSSESSEDstoryproject!AshopefullyyoucantellthisisaplayontheHumansofNewYorkCity…EssayReflection#1IchosethismemebecausethismemedisplaysmewhenIwasintheprocessofbeginningmyessay.BeforeIstartedmyroughdraftIhadall…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