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坦蕩蕩:指心胸開闊。

長戚戚:經常憂愁、煩惱。

孔子說:「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021-03-01逍遙玄 逍遙玄出品,《論語》解讀。

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七篇「述而篇」,告訴我們如何學習好古人智慧。

在上文品讀了「 《論語》:奢則不孫,儉則固」,談到了孔子病重,子路爲孔子祈禱。

孔子聽後問子路:「這樣有用嗎?」子路回答說:「書上是這麼說的。

」孔子就說:「丘之禱久矣」。

那我已經祈禱很久了。

孔子的意思是說,他天天都在祈禱了,沒必要臨時祈禱,平時爲人處世全都符合大道,其效果與祈禱是相同的。

意識就是孔子平時言行純善,沒有過違背天地神明,不做損人利己的虧心事,每天作風就如祈禱一樣了。

大多數人只有身處危機的時候才想到神的存在,平時都是在爲自己謀私,真到了有困難,解決不了時,就希望上天來保佑,這與小人並無異。

身體健康也是如此,平時不注重保養,到真生病了,沒錢醫了,就怪天怪地怪社會。

平時就要注意仁德的修養,注意保養身體,就是最好最有效的祈禱了。

孔子說一個人過得過於奢侈,就會變得驕傲不遜。

生活過得奢侈的容易傲慢,因爲這樣的人在意的是面子,是爲了證明自己;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關注的是外在的評價,長久會變得虛榮傲慢。

但過分節儉也不行,會顯得固陋寒酸,固陋的人會變得比較無知,也容易變得小氣。

而這兩者兩較,孔子說寧可寒酸一點,這樣還有謙虛的態度,這樣就會少犯點錯誤,與他人少點摩擦。

接下來兩章,是被大家傳誦的比較多的話,也是「述而篇」的最後兩章。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坦蕩蕩:指心胸開闊。

長戚戚:經常憂愁、煩惱。

孔子說:「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在這篇「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中就講過,君子和小人的屬性,君子和小人並不是罵人的話,而是一種格局和境界的不同。

每個人當中都有小人和君子性質,就如感性和理性之間的關係。

子曰:「君子坦蕩蕩」。

孔子認爲,君子是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心胸寬闊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君子坦蕩蕩」,在於「君子求諸己」有什麼事情做不成或做不好,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對,自己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再不然就是先想辦法解決問題,不會先去糾結誰對誰錯。



而小人則求諸人,只要事情不成功,就是別人的錯,先去怪罪別人,把錯誤都歸根於別人,歸根於社會。

所以「小人長戚戚」,每天都會很沉重,焦躁不安,動不動就會在別人面前爆發憤怒,矛盾特別多。

君子與小人的這種差別,歸根到底體現的是他們具有截然相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人生道路上,少不了荊棘障礙,應該以寬闊坦蕩的心態面對,而不要步入患得患失的夾縫之中。

無論成功還是失意,無論富貴還是貧困,只要胸襟開闊,保持樂觀積極的精神,就能夠一樣生活得充實開心。

接下來是本篇的最後一章,談到孔子的性格。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溫和而又嚴厲,有威儀而不兇猛,謙恭而又安祥。

這是孔子學生會他的描述,說孔子這個人很溫和。

有人說,孔子雖然看起來有點不好接近的樣子,莊嚴肅穆,但是近距離一看和交流起來,就會發現他挺溫和的。

但是該生氣的時候,也生氣。

態度溫和不代表處事馬虎,平時爲人慈祥可親,做起事情來則嚴肅認真。

溫和之中隱含著嚴肅,大家才不敢輕易冒犯而又喜歡接近。

君子要注重自己的儀表,待人要恭敬,言行都要符合禮儀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恭敬不等於諂媚討好,與人相處應做到不卑不亢,既尊重別人又尊重自己。

而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就需要修養氣質,建立美好的品德。

相關焦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我們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

孔子認爲,作爲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

心胸狹窄,與人爲難、與己爲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爲君子。

還記得唐代李白的詩句:朝見裴叔則,朗如行玉山。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身騎白黿不敢度,金高南山買君顧。

一起學《論語》7.37述而篇——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7.37述而篇——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原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釋詞】君子、小人:本章分別君子小人,單指其心地與氣貌言。

(錢穆)坦:平也、安也。

坦蕩蕩,寬廣貌。

長戚戚,多憂懼也。

《論語》:爲什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中講了很多關於君子與小人的對比,有一句說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這麼說的話,君子是快樂輕鬆的,小人則勞累的多,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第一、小人喜結黨營私結黨營私,就必須製造敵人,窺探對手,對峙、防範、算計就是他們的行跡,所以他們敏感一切信息,整天戰戰兢兢,與君子相比,他們要勞累的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侷促憂愁。

君子襟懷開闊,安貧樂道,與人爲善,知足常樂,所以能坦蕩蕩。

小人慾念太多,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懷戚戚。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的人格標準,意在教導人們不要苛責外在世界,而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苛責內心。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讀論語 《學而》篇中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個人一生沒有人了解,雖有學問而沒有發展的機會,還是不怨天、不尤人,這種修養是很難。

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蕩蕩」,胸襟永遠是光風霽月;像春風吹拂,清爽舒適;像秋月揮灑,皎潔光華。

內心要保持這樣的境界,無論得意的時候或艱困的時候,都是很樂觀的。

但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自然的胸襟開朗,對人也沒有仇怨。

《論語》智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原 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釋 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君子的胸襟就像大海,小人的胸襟就像水杯,這就是爲什麼君子長安樂,小人時時愁。

論語求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並非褒貶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坦,造字本義:地面平展,開闊敞亮。

「君子坦蕩蕩」是說:君子的眼界、心胸是開闊的,君子看人待物不摻雜個人的性情趣向,也不厚此薄彼(平坦)。

「戚,戉也」——《說文解字》「小人長戚戚 爲啥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呢?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很有道理,值得人們深思。

孔子是我國的聖人,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古典文化的一面旗幟,迎風飄揚了幾千年。

孔子說的話就是經典。

林格小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文/林格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這個道理誰都懂,其實,很多的道理我們都懂,比如「團結就是勝利」、「只問耕耘,不問前程」,可懂了,又有什麼用呢?懂了,不等於學到了。

這是一個集體焦慮、揪心的時代,唯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坦蕩自在。

君子之所以能「坦蕩自在」,並一以貫之,原因如下:一、循理而行。

君子總是站在規律上說話,做的都是理所當然之事,就沒有什麼好揪心的;二、安己份,守己責。

論語求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褒貶之意何時休?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坦,造字本義:地面平展,開闊敞亮。

」——《象形字典》「盪,造字本義:長草的湖或較大水域」——《象形字典》,與本文有關的引申義爲:廣闊的、平坦的。

「君子坦蕩蕩」是說:君子的眼界、心胸是開闊的,君子看人待物不摻雜個人的性情趣向,也不厚此薄彼(平坦)。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這戚戚兩字在這是什麼意思? 戚戚是憂愁、悲傷的意思。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前者保持光明磊落,後者長期心情憂鬱。

不過,小人長戚戚中的戚,是憂愁、悲傷的意思。

戚通慽或者慼。

意思是,在古代戰爭之中,擔憂並肩作戰的兄弟氏族的安危。

可見,在表示憂愁或者悲傷的時候,戚本從心,此時的戚,是慽或者慼的簡化版本。

此意最早見於《詩·小雅·小明》,原詩如下:心之憂矣,自始伊戚。

那麼,爲什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呢?因爲,心底無私天地寬,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

爲什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這裡的坦蕩,並不單指光明磊落的意思,當然君子做人做事也必定是光明磊落的。

這裡的坦蕩,更多是與戚戚相對,是指安適和坦然。

小人遇到高興的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得志時目中無人,遇到一點困難或挫折,愁眉苦臉,怨天憂人。

日誦論語之君子坦蕩蕩 論語共讀21天,論語誦讀,一天不落。

【原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也就是君子都有著曠達的心胸,他們不拘泥於物,既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

因此,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都能夠無愧於心,始終坦坦蕩蕩。

但小人則多以私利爲重,經常患得患失,心胸狹隘,故時常憂愁煩惱。

這便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在本章中,孔子道出了君子與小人在胸懷和心態的典型差別,對此,錢穆先生點評道:「讀者常以此反省,可以進德。

」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什麼意思?有何用意 像人們耳熟能詳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一句跟做人有關的名言,後世許多文人對這句名言頂禮膜拜,會把它寫成書法作品,懸掛在書桌旁,當作激勵自己的金玉良言。

君子坦蕩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名言出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述而》,是孔子跟某個弟子對話時,語重心長地教誨弟子時所說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經典必讀) 01正人坦蕩蕩孔子說:正人坦蕩蕩,君子長戚戚。

在人際關係中,君子要比正人勞頓的多。

「正人坦蕩蕩,君子常戚戚。

」它改正了官方所謂「做好事享福,做壞事愉快」的習慣性誤解,指出究竟是「享福」照樣「愉快」,需要從心情上探求謎底。

謎底,與官方的誤解恰好相同。

君子很想掩飾「戚戚」,是以老是浮誇地表演出自滿、高慢、驕慢、驕躁。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二馬漢字評書 《述而篇·第七》第三十七節講到: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原文翻譯成現代語義爲:孔子說:「君子心胸坦然寬廣,小人經常煩惱憂愁。

」(第465講)作者:范登生,二馬看天下特邀專欄作家責編:恬恬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和小人的區別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爲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

在日常交往中,經常能聽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話語,到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能給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多。

馬扁寫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澳門日報》今日發表《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的社論說,陳水扁意圖將社論說,不久前,陳水扁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還得意洋洋地吹噓他的「終統」行動如何有智慧、具創意,大談他在遣詞用字上的技巧,看過這篇報導的讀者,相信十居其九感受到的這決非正人君子的智慧與創意,而更像卑鄙小人的陰險與狡詐,純是爲推動「法理台獨」而耍弄的伎倆。

拙讀《論語》第一百八十七篇: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原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主流譯文:孔子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經常侷促憂愁。

」拙的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慮苦悶。

」拙的體會:這是孔子又一次描述君子和小人。

這次描述的是君子與小人的日常表現。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老人言: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小人亦有坦蕩蕩處,無忌憚是已。

君子亦有常戚戚處,終身之憂是已。

《呻吟語》小人也有坦蕩之處,這種坦蕩就在於他們對萬事都沒有忌憚和畏懼。

君子也有令他們常常憂慮的事,這種憂慮的存在是因爲他們平生都充滿了憂患意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