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說故事】20181028 - 五世母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81028 - 五世母親【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人生緣生緣滅,這是一項非常微妙,難思難解,所以與大家分享這分「緣」,緣生時,其中就有非常微妙的法。

Wouldyouliketoreacttothismessage?Createanaccountinafewclicksorlogintocontinue. 首頁 相冊 會員註冊 登入  :: 菩提法水 :: 法喜充滿 :: 證嚴法師說故事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81028-五世母親 2posters發表人內容none無量光曜心文章總數:840來自:高雄威望:0注冊日期:2017-11-01主題:【證嚴法師說故事】20181028-五世母親  周一10月29,201810:48pmLikeDislike 月亮版主文章總數:25574年齡:67來自:台中威望:1650注冊日期:2009-01-11主題:回復:【證嚴法師說故事】20181028-五世母親  周二12月11,201810:27pm【證嚴法師說故事】20181028-五世母親【證嚴上人開示】我們人生緣生緣滅,這是一項非常微妙,難思難解,所以與大家分享這分「緣」,緣生時,其中就有非常微妙的法。

常常告訴大家,我們必定要相信因緣法,你即使因緣會合,各人與各人的緣都不同,我們就是大家在這個範圍之內,問你和你家人的緣,你和你周圍朋友的緣,你和你現在共住同修,人人的緣。

我想,每一個人都不同,就是在這種緣生緣滅之中,製造了人間多少苦不堪的事情,也就是因緣會合,成就了人人那分道業,所以「緣」真是不可思議。

所以佛陀時時用譬喻因緣來說法。

五世母親有一個兒童,年紀才七歲而已,一直在思考生命是怎麼來的,將來是要如何去?感覺到有疑問,和一般的同年齡的孩子,所說的話都不同。

有一天,向他的母親請求,希望能讓他去求法。

母親萬般的不捨,卻也是讓她的孩子出去了。

童子到處找明師,幾天後看到已成阿羅漢的修行者,在深山裡修行,向這位修行者懇求:您收我當徒弟,這位修行者,感覺這個孩子很不一樣,歡喜接受,徒弟非常用功,師父說的話,句句都用心聽進去,深深去思考。

過了幾年後,童子在打坐時,師父看到這位徒弟面露著微笑,打坐完了,師父就問他說:剛才,你在打坐時,為什麼面露笑容呢?童子回答:我在打坐中,看到我的五個母親,第一位母親生我幾天後,我就夭折了,她的心就很痛苦。

第二位母親生我時,父母對這個孩子疼入心,幾個月的時間,這個孩子又再夭折了。

我又出生時,經過了十年的時間,我又再夭折了。

第三位母親情何以堪呢?第四位母親和孩子相處二十年,多麼多的盼望在孩子身上,突然間一場無常往生了,這位母親心如刀割針刺。

第五位,我現在這位母親,我七歲時要求母親,放我出家修行,母親是萬般不捨。

二、三十年的時間,經過了五位母親這麼辛苦,這種累生世死,是經過了非常多的善惡緣聚,善惡緣散。

這師父就問他說,你現在怎麼想,童子回答:人生就是因為生死在拖磨,所以我不能戀著在這種,累世生死之中,我就要再更認真、用功。

這是一位小小年(紀)輕,才七歲的孩子想要修行,隨著師父在幾年的時間內這樣用心,在定中能夠看到五世的生死,體會這種善惡親緣的拖磨,這個因緣是為什麼呢?請問各位,我們現在,我們能知道我們的父母嗎?他對我們是不是掛心呢?或者是我們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往哪裡去呢?各人一條生死路,到底現在還在又是如何呢?人就是在生、老、病、死中,每一天這樣在過,無法體會到生命的深奧。

要如何能用,父母所生給我們的這個身體,我們要趕緊用心,我們此生有這個身體,我們要趕緊這一生,我們就要得到佛法來度我們,我們若沒有得到佛法,永遠就是這樣糊裡糊塗,從來都未曾想過,我是如何來生,我為何而活,很多人從不曾想過,所以我們現在有此因緣,要來探討生命如何來。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如何來,最起碼我們還能知道,「一切因緣生」,與這對父母有緣生的,我們現在我們知道了,也知道有緣的父母生我們的身,我們應該將我們這個身體,如何利用於人間。

LikeDislike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81028-五世母親 第1頁(共1頁)這個論壇的權限:您無法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法喜充滿 :: 證嚴法師說故事 :: 菩提法水 :: 法喜充滿 :: 證嚴法師說故事前往: 選擇一個版面||--閒聊與交流|   |--公告區|   |--閒話家常|   |   |--節慶與祝賀|   |   |--感動與感性|   |   |--生活小常識|   |   |--雜談與閒聊|   |   |   |--自我介紹|   |   |--介紹自己|   |   |--介紹伙伴|   |   |   |--論壇問題建議區|   |--生活禪話|   |--惟禪思惟(MeditationSway)|   |--明智心語圖文版(Jack'sReflection)|   |--論壇教學區|   |--菩提法水|   |--人間菩提|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   |--靜思晨語--法華經2011|   |   |--靜思晨語--法華經HD|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   |   |--菩提心要|   |--證嚴上人開示|   |--經典專區|   |--法喜充滿|   |   |--衲履足跡|   |   |--手語印記|   |   |--回眸來時路|   |   |--點滴法水|   |   |--證嚴法師說故事|   |   |--人生吶療癒果實|   |   |   |--TheSupermeWisdomonEarth|   |--傳法網--我們共創一個讓人人可以自覺與歡喜的傳法平台|   |--馬鳴講堂|   |--對話錄|   |--探索學苑|   |--探索遊戲|   |--奈普敦週刊|   |--探索教育|   |--探索教育團隊公佈欄|   |--探索教育問題|   |--探索教育遊戲|   |--探索課後心得|   |--探索教育研究|   |--探索任務協調|   |--探索課程規劃|   |--問題與討論|   |--生涯規劃問題|   |--人資管理問題|   |--學校教育問題|   |--領導修練問題|   |--人際關係問題|   |--壓力調適問題|   |--讀書會|   |--佛遺教經(遵佛遺教)|   |--妙法蓮華經(靜思妙蓮華)|   |--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三十七助道品|   |--無量義經|   |--人有二十難|   |--原來素食最健康(齋戒素食的好處,一起來勸素)|   |--佛學名辭釋疑|   |--精選佳文|   |--健康管理與壓力調適|   |   |--調心(如何心安理得)|   |   |--調身(如何活動筋骨)|   |   |--調食(如何吃的正確)|   |   |--調眠(如何睡眠安穩)|   |   |--調息(如何悠遊自在)|   |   |--醫學常識|   |   |--健康管理|   |   |   |--家庭親子與情感幸福|   |--生涯規劃與個人成長|   |--人際溝通與朋友情誼|   |--智慧修行與德性修養|   |--環境保護與綠色生活|   |--好書推薦與讀書心得|   |--優質影音|   |--環境保護|   |   |--草根菩提|   |   |   |--宗教心靈|   |--健康生活|   |--文化藝術|   |--管理領導|   |--教育發展|   |--探索教育|   |--專業講師|   |--課程規劃|   |--需求調查|   |--活動帶領|   |--班級帶領|   |--表達技巧|   |--專業知識|   |--資源分享|       |--教學檔案|       |--網路資源|   |--資源與分享    |--心得分享    |--會員專屬分享區    |--相關網站分享    |--優質影音分享  如何申請免費論壇 | ©phpBB | 免費論壇互助中心 | 聯絡 | 違法舉報 | Latestdiscussion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