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管理的三種觀點 - 風雲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組織」(Organization)由群體組成,追求特定目標,並以正式結構來協調活動,且受所在的各種環境影響。

組織的五個元素是:「目標與策略」、「組織 ... 組織管理》認識組織:組織管理的三種觀點 Details Category:組織管理/組織設計 Published:25June2021 Hits:4320 組織管理 管理理論 「組織」(Organization)由群體組成,追求特定目標,並以正式結構來協調活動,且受所在的各種環境影響。

組織的五個元素是:「目標與策略」、「組織成員」、「正式結構」、「生產科技」與「環境」。

組織的存在與運作,必須為「利害關係團體」創造所需的價值。

「利害關係團體」(Stakeholders)是指與組織有利害關係的個人或團體,如管理階層、供應商、顧客等。

組織的利害關係團體分為「外部」與「內部」兩類,企業組織的內部利害關係團體包括股東、管理階層與一般員工,外部則如顧客與供應商等。

組織的性質與分類組織可根據其性質分為多個類別:就設立目的或經營成果分配性質而言,可分為「營利」與「非營利」組織。

「非營利組織」以公共利益為目的、盈餘不得分配給組織內成員或其他私人。

另一種介於營利與非營利組織間的組織形態─「社會企業」(SocialEnterprise),是兼顧社會價值與獲利能力的組織,以推行社會公益理念為出發點,但以營利型態存在的組織體系。

就提供「有形產品」或「無形服務」而言,組織可分為「製造」與「服務」組織。

「服務」(Service)是一種活動、行為、過程、表現,以及互動的產物。

服務業不同於製造業的特性包括:(1)「無形性」(Intangibility);(2)「異質性」(Heterogeneity);(3)「不可分離性」(Inseparability);(4)「易逝性」(Perishability)。

近年來為提升競爭力,「製造業服務化」(Servitization)成為新興的管理議題。

組織以「規模」區分,可分為「中小型組織」與「大型組織」。

「組織規模」可以用成員人數、營業額、資本額等來認定;每個國家的認定標準不盡相同。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認定標準,臺灣的「中小企業」為:(一)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實收資本額在8,000萬新台幣以下者,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200人者。

(二)其餘如農林漁牧、批發及零售、住宿及餐飲等行業:營業額在1億新台幣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50人者。

組織管理的觀點如果把組織想像為一部用來達成特定目標的「機器」,應該致力於標準化、專精化、設計良好的結構等,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組織目標。

若把組織看成是「人」所組成的「小社會」,那麼組織管理就必須注重「人性面的關懷」。

例如,促進組織認同感、工作滿足等。

假使將組織視為「有機體」,依賴環境的資源而生存,組織管理的重點是「隨環境應變」,以確保生存所需資源。

可以分別用「理性系統」、「自然系統」與「開放系統」三個觀點來檢視不同的組織面貌與管理議題。

理性系統觀點「理性」(Rational)是指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預定的目標。

「理性系統觀點」即強調「組織的效率」層面,需要「明確的目標」以及「正式的結構」,讓它可以像「機器」一樣有效率的運作。

理性觀點的組織管理概念包括:「組織設計」(OrganizationalDesign)、「標準化」(Standardization)、「專精化」(Specialization)、「協調」(Coordination)、「科層結構」(BureaucraticStructure)、「有限理性決策行為」(BoundedRationality)、「規章」(Rules)、「程序」(Procedures)與「政策」(Policies)。

許多管理工具目的在改善組織運作效率、提升生產力、品質、與縮短交期。

例如:「組織結構重整」(OrganizationalRestructuring)、「六標準差」(SixSigma)、「全面品質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ISO認證」(ISOCertification)、「全面生產保養」(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TPM)、「精實生產」(LeanProduction)、「企業e化」(E-Business)等。

自然系統觀點如果把組織看成是「人」組成的「自然系統」,將呈現「組織目標的複雜性」,以及「非正式結構」;強調「組織成員間的互動」層面。

「自然系統觀點」的組織管理聚焦在「人性面」的概念。

例如:「情緒智力」(EmotionalQuotient,EQ)、「組織認同感」(OrganizationalIdentification)、「組織承諾」(OrganizationalCommitment)、「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工作滿足」(JobSatisfaction)、「團隊行為」(TeamBehavior)、「激勵」(Motivation)、「領導」(Leadership)、「溝通」(Communication)、「衝突」(Conflict)、「權力」(Power)、「政治」(Politics)、「非正式結構」(InformalStructure)與「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

常用的管理工具或技術包括:「敏感性訓練」(T-Group)、「情緒管理」(EmotionManagement)、「360度回饋」(360-DegreeFeedback)、「工作設計」(JobDesign)、「生涯規劃」(CareerPlanning)、「員工參與」(EmployeeInvolvement)、「績效管理」(PerformanceManagement)、「團隊建立」(TeamBuilding)、「實務社群」(CommunityofPractice)、「第三團體介入」(Third-PartyIntervention)、「過程諮詢」(ProcessConsultation)、「大團體介入」(LargeScaleIntervention)、「知識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等。

開放系統觀點當我們把視野擴大到組織之外,採「開放系統觀點」,則強調「組織與環境互動」的層面。

開放系統思維的管理理論或概念包括:「權變理論」(ContingencyTheory)、「策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Learning)、「組織創新」(OrganizationalInnovation)、「組織變革」(OrganizationalChange)、「社會網絡」(SocialNetwork)、「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組織生態理論」(OrganizationalEcology)、「資源依賴理論」(ResourceDependenceTheory)、「體制理論」(InstitutionalTheory)和「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s-BasedTheory)。

被用來協助組織管理其環境的管理工具或技術包括:「系統動力學」(SystemDynamics)、「五力分析」(FiveForcesAnalysis)、「SWOT分析」(SWOTAnalysis)、「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ERP)、「平衡計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顧客關係管理系統」(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學習型組織」(LearningOrganization)等。

當我們以不同的觀點看待組織時,就會看到組織的不同面向,也會產生不同的管理重點。

然而,真正在管理組織時,多重觀點是必要的,才不會陷入局部觀點的陷阱。

而大部分管理理論是衍生自對實務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與演繹,加上前人研究成果,得出對實務現象的因果關係詮釋,也就是「理論」。

所以好的管理理論必定是從實務觀察分析得來,不但可以解釋實務現象,還可以據以擬定管理的方針。

組織效能的衡量與管理一個實用的組織效能衡量模式必須是架構簡單,切中管理要點。

一般而言,組織在選取衡量指標時最好不要超過七個,因為七個項目為大腦能同時思考的上限,且若指標過多也將失去重點。

「三系統模式」是以上述管理組織的三種觀點為衡量架構,亦即分別從「理性系統」、「自然系統」與「開放系統」三個觀點來訂定效能指標。

「平衡計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是學者從實務中歸納而提出的整合性組織效能衡量模式。

將組織的「願景與策略」連結到「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及「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效能衡量構面,以及由四個構面所發展出來的目標、衡量指標與行動。

「平衡計分卡」的平衡,包括:(1)平衡組織內部與外部;(2)平衡落後和領先指標;(3)平衡有形與無形資產。

BSC雖然並未創造新的理論或概念,卻頗具實用性與說服力。

 平衡計分卡的四個衡量構面與關聯性 提升組織存活機會的管理原則包括:「定位利基(Niche)掌握關鍵資源」及「偵測與適應環境變遷」。

卓越的組織則必須兼顧「組織設計」、「人才選用」、「事業發展」、「學習、創新與改革」及「執行力」等更多面向。

※以上整理自:楊仁壽、卓秀足(2017),組織理論與管理:個案、衡量與產業應用,三版一刷,臺北:雙葉書廊。

(學習筆記/葉瑞其2021.06.25) Next RelatedArticles 2021-01-04- 行銷管理》行銷組織與行銷控制 2021-06-29- 組織管理》策略聯盟與社會網絡觀點 2021-06-28- 組織管理》資源依賴與交易成本理論 2021-06-28- 組織管理》組織生態理論與體制理論 2021-06-27- 組織管理》組織設計的權變管理 2021-06-26- 組織管理》組織的永續性:治理、倫理及社會責任 2021-06-26- 組織管理》組織文化的塑造與管理 2021-06-25- 組織管理》組織結構與設計 2020-09-30- 行銷管理》組織市場的購買行為 2021-06-21- 作業管理》競爭力、策略與生產力 Search 臺灣小瑞士 清境社區營造 行銷管理 策略管理 管理學 清境社區 雲南 生產作業管理 社區總體營造 組織管理 雲南文化 清境火把節 雲南少數民族 NPO 節慶活動 人力資源管理 簡報 紀錄片 質性研究 口述歷史 組織管理》組織的永續性:治理、倫理及社會責任 組織管理》組織決策、衝突、權力與政治 組織管理》組織生態理論與體制理論 組織管理》組織設計的權變管理 組織管理》組織創新與組織設計 組織管理》組織競爭力:資源基礎、競能基礎與動態能力觀點 組織管理》策略聯盟與社會網絡觀點 組織管理》組織變革與管理 組織管理》組織文化的塑造與管理 組織管理》組織結構與設計 組織管理》組織學習與知識管理 組織管理》資源依賴與交易成本理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