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危機爆發,躲哪最安全? -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電影、電玩或其他虛構的作品中,殭屍(Zombie,或譯為喪屍、活死人)的傳染途徑 ... 殭屍雖然也是人與人近距離傳染,但和感冒病毒不同,一旦染病,患者很快地就失去 ...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專欄泛科授權1.0泛科授權2.0醫療健康殭屍危機爆發,躲哪最安全?陸子鈞・2015/04/06・1184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SR值507・六年級+追蹤credit:CCbyPlayStationEurope@flickr從影集《陰屍路》(TheWalkingDead)到電玩《最後生還者》(TheLastofUs),主角都是在美國,而且當殭屍危機爆發後都往鄉下逃。
但是到底要往哪邊的鄉下逃,才能逃過一劫?研究指出,如果你在美國,洛磯山脈北部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在電影、電玩或其他虛構的作品中,殭屍(Zombie,或譯為喪屍、活死人)的傳染途徑是帶原者舐咬健康的人,使健康的人染上病原體(註)成為殭屍。
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University)的一位理論物理碩士生阿勒米(AlexAlemi),利用不同尺度的傳染病學擴散模型,預測當美國爆發殭屍危機時疫情會如何擴散?哪個區域會最晚遭受感染?他說:「你要記得的忠告是,當疫情爆發,你該盡可能遠離人群。
」在預測模擬中有3億多人口,所有「人」依照染病程度分成四級:健康的人、染病的人、變成殭屍、死亡的殭屍;殭屍會移動、會感染健康的人,且健康的人也會殺死殭屍,控制疫情,這些行為被設定為隨機發生。
殭屍雖然也是人與人近距離傳染,但和感冒病毒不同,一旦染病,患者很快地就失去意識,也就無法透過交通工具傳播(你沒看過染病的殭屍還會乖乖搭地鐵站著拉拉環吧?),而且疫情在城市裡擴散很快,大眾運輸系統短時間內就會關閉。
阿勒米提到,當疫情在紐約市爆發,一下就全數感染,但光是要擴及近郊紐約上州(upstateNewYork)就需要花上至少一個月。
在這項模擬研究中,團隊還導入了「動態」擴散,因為殭屍疫情在人口稀疏的區域擴散速度還會減緩(因為要咬到下一個人的機會變小了),更不用說是偏僻又難以行走的山區。
此外,並不是每一種殭屍的行動能力都一樣,像是《末日Z戰》(WorldWarZ)還有《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28WeeksLater)中的殭屍就會跑,行動敏捷。
美國軍方在一份訓練手冊中就將殭屍的種類分成8種,殭屍不同的行動能力,在疫情模擬中就需要不同的參數。
模擬的結果顯示,最危險的區域在洛杉磯與舊金山之間,因為那裡位在兩大城市中間;而城市又是主要的疫情擴散來源。
若不考慮補給或者其他措施,最安全-或者說最後才「淪陷」-的地點是在洛磯山脈北部,因為那裡很難到達。
現在看起來這項研究只是在搞笑,但是研究結果能讓既有的疫情模擬更加多元,而且也說不準哪天真的爆發殭屍危機,早點做好預防與準備總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線。
註:這裡只能稱「病原體」,因為不確定是病毒、病菌、真菌(像是《最後生還者》)、其他微生物或蛋白。
可以參考〈《惡靈古堡》的喪屍病原體〉一文。
參考資料:Statisticianshavedeterminedthesafesthideoutforazombieapocalypse. sciencealert[2MAR2015]Zombieoutbreak?Statisticalmechanicsrevealtheidealhideout.phys.org[Feb25,2015]InaZombieOutbreak,HeadfortheRockyMountains.LiveScience[March03,2015]研究報告:Alemi,A.A.,Bierbaum,M.,Myers,C.R.,&Sethna,J.P.(2015).YouCanRun,YouCanHide:TheEpidemiologyandStatisticalMechanicsofZombies.arXivpreprintarXiv:1503.01104.俄烏開戰!俄國科學家連署「要求國家和平」用來篩檢確診者的CT值大小,是否與病情輕重和死亡率有關?各國意識抬頭,太空碎片帶來的災難有多嚴重?當你談戀愛時,大腦發生什麼事?科研遇欺凌,女性為何忍? 相關標籤:傳染喪屍惡靈古堡最後生還者末日Z戰殭屍毀滅倒數活死人陰屍路熱門標籤:大麻NASA女科學家量子力學CT值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陸子鈞295篇文章・4位粉絲+追蹤Z編|台灣大學昆蟲所畢業,興趣廣泛,自認和貓一樣兼具宅氣和無窮的好奇心。
喜歡在早上喝咖啡配RSS,克制不了跟別人分享生物故事的衝動,就連吃飯也會忍不住將桌上的食物作生物分類。
RELATED相關文章IPCC最新氣候變遷報告說了什麼?更熱的地球與更脆弱的人類不只有經濟制裁!面對烏克蘭危機,國際科學界正展開行動「性教育復仇者聯盟」正式合體!跟著臺灣吧走入「西斯的101號房間」feat.臺灣吧蕭宇辰【科科聊聊EP79】科研遇欺凌,女性為何忍?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地表最速乘法傳說!碰到大得要命的數字,這是最快的乘法方式110小時前器官移植里程碑!豬心移植成功了,然後呢?310小時前俄烏開戰!俄國科學家連署「要求國家和平」210小時前冰柱融化的形狀,溫度來決定211小時前國際太空站與它的繼承者們——淺談近地軌道商業服務的歷史52022/02/24料理系動畫頂級湯底素材!——海鮮乾貨超濃郁鮮味從何而來?52022/02/24如果人類的祖先是猴子,為什麼我們沒有尾巴?52022/02/25器官移植里程碑!豬心移植成功了,然後呢?310小時前091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91地球脈動專欄環境生態自然生態IPCC最新氣候變遷報告說了什麼?更熱的地球與更脆弱的人類台灣科技媒體中心・2022/03/03・3926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追蹤本文與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合作,內文經泛科學改寫。
本文轉載整合自台灣科技媒體中心《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冊《衝擊、調適與脆弱度》新聞稿》前兩篇資料更新至2022年3月1日,完整文章請見上方連結氣候變遷衝擊面向更廣,台灣準備好了嗎?正當全球關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事發展時,昨(2/28)日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最新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冊《衝擊、調適與脆弱度》(AR6ClimateChange2022:Impacts,AdaptationandVulnerability),再次呼籲各界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衝擊,並立即展開應對政策與調適行動。
該重量級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遷現象,已在世界各地造成極大負面衝擊與不可逆的環境危機,危及大量的陸地與海洋物種生存,目前已有多達33~36億人口生存在易受氣候變遷衝擊的脆弱環境中,且氣候變遷影響不僅止於生態物種,更危及人類社會的糧食、水資源、都市及健康問題。
台灣多位專家隨之呼籲,許多過去未被注意到的風險,如心理健康、土木工程都可能遭受衝擊,台灣應重新盤點、反思各領域可能的衝擊與調適策略,以因應不斷變動的氣候變遷衝擊。
近年當紅的「自然解決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NbS)」,也首次被納入IPCC科學報告,值得相關當局關注。
為協助台灣社會掌握最新氣候發展脈動,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偕同財團法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於報告發表隔日公開本次報告完整的決策者摘要(SPM)中文翻譯,以及台灣專家回應觀點,協助相關單位制訂更適切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
這份重量級報告指出,人類引起的氣候變遷,已在世界各地造成極大負面衝擊與不可逆的環境危機。
圖/envatoelements第六次報告強調的重點為何?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舉辦記者會,邀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童慶斌、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明旭、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解析這份重量級報告。
這份報告是整個第六次評估報告(AR6)中的第二份,關注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風險與人類的調適發展。
IPCC再次呼籲,應對日益增加的氣候變遷風險應即時行動。
相較於第五次評估報告,本次更強調,只要升溫超過攝氏1.5度,對生態或是人類系統的風險將大幅升高;而且升溫越多,人類將越無法調適。
童慶斌回應報告提到的風險,指出我們應該找出具有一致性與標準性的國家評估方法、建立可靠的科學證據;並根據AR6氣候情境,來評估台灣未來氣候變遷下的危害地圖,才能依此做出好的調適。
同時標準化的評估方法,有助於不同層級、部門一起協力,建立夥伴關係,應對個別部門很難單一處理的跨領域風險。
進一步形成跨部會、跨層級的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並考量永續發展目標。
童慶斌也提醒「衝擊與調適」在不同部門之間可能互斥,也可能互利。
例如農業部門、民生部門、工業部門都會同時面對缺水問題,目前遇到這個問題,台灣是將農業用水調給民生工業部門,但這會與糧食安全互斥。
另一面向,當我們面對淹水的問題,處理好淹水也會同時減少病媒蚊滋生的環境,與公共衛生領域共利。
李明旭則指出,這次報告與第五次評估報告的最大差異,是強調全球暖化超過攝氏1.5度將產生的額外嚴酷風險。
報告特別提醒調適與減緩之間,需要更好的權衡,並避免導致「不適當的調適」,而不適當的調適可能在解決一個氣候風險問題之後,產生新的衝擊問題,甚至進入高脆弱度、暴露與風險的困境。
這次報告強調全球暖化超過攝氏1.5度將產生的額外嚴酷風險。
圖/envatoelements6個氣候變遷即將帶來的衝擊1.從氣候變遷觀察到的衝擊:人為引起的氣候變遷,包括更頻繁、劇烈的極端天氣事件,對自然和人類造成廣泛的負面影響,且其造成的衝擊,可能超過人類與自然可調適的範圍。
a. 生態方面全球評估大約一半的物種已經向極地或更高海拔的地區移動。
極端高溫造成數以百計的物種損失,以及陸地及海洋大規模生物死亡的事件。
有些生態損失是不可逆的,例如已滅絕的物種;有些衝擊接近不可逆的狀態,例如冰河退縮導致的水文變化。
b. 人類社會(a) 糧食與水的安全首當其衝。
中低緯度地區受到較大的負面衝擊,致使數百萬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
水產養殖與漁業也受到負面影響。
(b) 人類身體與心理健康的不利影響。
例如:極端高溫導致人類死亡、提升發病率;擴大病媒蚊傳播範圍;極端天氣事件造成心理創傷等。
(c) 在城市中,主要的衝擊集中在經濟與社會弱勢的居民。
此外關鍵基礎設施,如交通、水、能源系統,也正在受到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
報告中觀察到,全球評估大約一半的物種已經向極地或更高海拔的地區移動。
圖/envatoelements2.生態系統與人類的脆弱度和暴露:a. 生態全球僅不到15%的土地、21%的淡水、8%的海洋屬於保護區,且多數保護區缺乏降低氣候變遷影響的管理制度。
預計世界上大部分的森林、珊瑚礁和低窪沿海地區,會受氣候影響而退化或損失。
b. 人類社會大約33-36億人生活在極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環境中。
西非、中非、東非、南亞、中南美洲、小島嶼國家、北極地區是人類高度脆弱的熱點。
大約33-36億人生活在極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環境中。
圖/envatoelements3. 近期(2021-2040)風險:在近期全球升溫就可能達攝氏1.5度,將會造成多種氣候災害增加。
在近期自然和人類系統的氣候風險,取決於脆弱度與暴露程度,而非排放情境。
與暖化加劇的情境相比,將升溫限制在1.5度可以大幅減少自然和人類的損失,但不能完全消除。
4. 中長期(2041-2100)風險:2040年後,氣候變遷的風險與全球暖化的程度高度相關。
a. 生態估計在全球升溫攝氏1.5-2度間,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特有物種的滅絕風險至少翻倍;如果升溫幅度為攝氏1.5-3度,則至少增加10倍。
b. 人類社會在中長期所有評估中,暖化程度越高,可使用的水資源風險及水有關的危害程度越大;糧食生產和取得的壓力增加;熱浪的暴露人口持續增加;城市、關鍵基礎設施的風險增加,預計如果全球平均海平面相較於2020年上升0.15公尺,遭受百年一遇洪災的人口會增加20%。
5. 氣候變遷的衝擊與風險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以管理。
多種氣候災害同時發生,且氣候與非氣候的風險交互作用,將導致新的衝擊與風險。
6. 暫時超出攝氏1.5度的風險:目前的推估模型對於這個路徑的評估有限。
但暫時超過攝氏1.5度仍會造成部分低恢復力的生態系統,如極地、山區、沿海生態系不可逆的影響。
我們該如何提高氣候韌性?報告中,針對氣候韌性提出四大重點:各個國家地區基於資源、脆弱度、文化價值的差異,選擇不同的排放情境,導致實現氣候韌性發展的機會之窗正在迅速縮小。
當政府、民間社會和私部門做出以減少風險、公平和正義為優先的發展選擇,且決策過程與資金都有跨部門的合作,最可能實現氣候韌性發展。
鑑於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威脅,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是發展氣候韌性的基礎。
毫無疑問,氣候變遷已經擾亂自然與人類系統。
未來十年採取的社會選擇與行動,決定了在中長期路徑上氣候韌性的高低。
重要的是,如果當前不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特別當升溫超過攝氏1.5度,氣候韌性發展的前景,將會越來越有限。
李明旭認為,這份報告不斷提到「包容式的治理過程」,強調資訊公開、決策透明。
同時需建立夥伴關係、減少調適的軟性限制,透過政策工具與組織制度,建立促進調適發展的重要基礎。
同時這次的報告強調「未來十年,人類的行動將會決定未來我們要面對多少風險」,且與2030永續發展的目標緊密扣連。
石婉瑜提到與過去相比,AR6採用新的框架評估與討論氣候風險。
從人類社會、自然生態與氣候,三個系統的依存關係與交互作用,尋求達成氣候韌性的方法。
石婉瑜指出,傳統的系統經常造成「不永續」與「氣候變遷」,因此這份報告強調人類與生態系統的永續、公正轉型,以及各種系統的創新轉變。
圖/envatoelements石婉瑜強調都市化是全球的趨勢,全球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都市中,而越來越多的城市暴露在高氣候風險之下,因此「城市」的氣候科學與調適已經是IPCC的關注焦點。
石婉瑜認為報告中所指不當調適、災害風險不均、氣候正義問題,值得決策者重視,且須納入各類知識與族群參與規劃。
此外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自然解方」,首次被納入IPCC報告的城市調適策略,未來台灣規劃調適策略與氣候韌性路徑時,也應列為核心考量。
延伸閱讀更多專家的完整意見,請參考〈「IPCCAR6第二工作組報告」專家意見〉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冊《衝擊、調適與脆弱度》決策者摘要全文翻譯請參考雲端資料。
俄烏開戰!俄國科學家連署「要求國家和平」用來篩檢確診者的CT值大小,是否與病情輕重和死亡率有關?各國意識抬頭,太空碎片帶來的災難有多嚴重?當你談戀愛時,大腦發生什麼事?科研遇欺凌,女性為何忍? 相關標籤:人類全球暖化氣候氣候變遷水資源環境危機生態糧食聯合國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熱門標籤:大麻NASA女科學家量子力學CT值所有討論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11篇文章・9位粉絲+追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希望架構一個具跨領域溝通性質的科學新聞平台,提供正確的科學新聞素材與科學新聞專題探討。
RELATED相關文章IPCC最新氣候變遷報告說了什麼?更熱的地球與更脆弱的人類冰柱融化的形狀,溫度來決定魚與熊掌可以兼得!不只能發電,還二氧化碳負排放的科技——《在大滅絕來臨前》地球自轉速度比預期的快,史無前例的「負閏秒」會出現嗎?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地表最速乘法傳說!碰到大得要命的數字,這是最快的乘法方式110小時前器官移植里程碑!豬心移植成功了,然後呢?310小時前俄烏開戰!俄國科學家連署「要求國家和平」210小時前冰柱融化的形狀,溫度來決定211小時前國際太空站與它的繼承者們——淺談近地軌道商業服務的歷史52022/02/24料理系動畫頂級湯底素材!——海鮮乾貨超濃郁鮮味從何而來?52022/02/24如果人類的祖先是猴子,為什麼我們沒有尾巴?52022/02/25器官移植里程碑!豬心移植成功了,然後呢?310小時前
延伸文章資訊
- 1拾荒小分隊第二部(02)活死人病毒- PChome 24h書店
拾荒小分隊第二部(02)活死人病毒- 華文奇幻冒險輕小說, 易人北/九月紫(繪), 9789865669904.
- 2《哭悲》!又一部台灣喪屍病毒恐怖電影,2021 年1 月血腥 ...
- 3【愛德華影評】Netflix《活屍大軍》結局解析:喪屍病毒沒有 ...
- 4殭屍危機爆發,躲哪最安全? - PanSci 泛科學
在電影、電玩或其他虛構的作品中,殭屍(Zombie,或譯為喪屍、活死人)的傳染途徑 ... 殭屍雖然也是人與人近距離傳染,但和感冒病毒不同,一旦染病,患者很快地就失去 ...
- 5喪屍病毒可能造成下一次全球疫情? - 奇摩新聞
根據研究,狂犬病是一種病毒性的腦脊髓炎,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所引起。動物發病時的症狀包括性情改變、因為畏光而躲於暗處,之後進入狂躁期、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