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邙山,山名,又名氓山,古名郟山,又稱北邙,俗稱邙嶺。

位於河南西部,是秦嶺山脈的北支,距離太行山四五百公里,靠近黃河邊上,與崤山互為犄角,古有天險之稱。

邙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關於鄭州市原名邙山區的轄區,請見「惠濟區」。

邙山,山名,又名氓山,古名郟山,又稱北邙,俗稱邙嶺。

位於河南西部,是秦嶺山脈的北支,距離太行山四五百公里,靠近黃河邊上,與崤山互為犄角,古有天險之稱。

目次 1自然地理 2人文古蹟 2.1歷史傳說 3武俠小說中的邙山 4相關條目 5注釋 6外部連結 7延伸閱讀 自然地理[編輯] 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

廣義的邙山起自洛陽市北,沿黃河南岸綿延至鄭州市北的廣武山,長度100多公里。

狹義的邙山僅指洛陽市以北的黃河與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嶺。

人文古蹟[編輯] 邙山海拔300米左右。

邙山為黃土丘陵地,是洛陽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

最高峰為翠雲峰,在今市區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廟。

由於邙山山川絢麗,風光宜人,山雖不高,但土厚水低,宜於殯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比較有名的有東周皇陵、東漢皇陵,曹魏、西晉和北魏時期的皇陵。

不誇張的說,邙山自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

《後漢書》卷十下《桓帝鄧皇后紀》:「詔廢后,送暴室,以憂死。

立七年,葬於北邙。

」《西京雜記》載:「何武葬北邙山薄龍坂,王嘉冢東北一里。

」貞觀元年,李勣愛女卒,葬北邙。

故有謂:「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1]歷代更無數詩詠邙山。

晉代詩人張載《七哀詩》云:「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

借問誰家墳,皆云漢世主。

」陶淵明《擬古詩》云:「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

」白居易詩感慨道:「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沈佺期《邙山》云:「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張籍有詩云:「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簞。

」王建《北邙行》云:「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

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 清末建造隴海鐵路,在洛陽邙山毀損部分的唐代墓葬,發現大量的唐三彩陶器。

古董商將其運至北京,引起學者王國維、羅振玉等的高度重視。

[2]現存有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歷代名人之墓。

現在建有中國第一座古墓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

歷史傳說[編輯] 相傳老子曾在邙山煉丹,山上建有上清觀以奉祀老子。

[3]張道陵亦在北邙山隱煉修道,所以此山被視為道教的發源地之一。

[4]附近還有道教寺觀呂祖庵、武則天避暑行宮、中清宮、下清宮等古建築。

唐朝詩人張籍詩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游。

」「邙山晚眺」被譽為「洛陽八景」之一。

唐、宋以降,每逢重陽佳節,上邙山遊覽者絡繹不絕。

[5] 邙山的西端有仰韶文化遺址,這是新石器時期黃河中游地區人類文明的一個標誌。

武俠小說中的邙山[編輯] 邙山流傳最廣的傳說,當數現代武俠小說中的邙山派,其中又以梁羽生小說為佼佼者,位於河南邙山玄女觀。

相關條目[編輯] 邙山之戰 注釋[編輯] ^朱介凡:《中華諺語志》卷9 ^《孟津縣誌》:「在1920年前後南石山村有7位高姓民間藝人,以修復損壞的出土唐三彩為生,後來陶塑藝人高良田在自己多年修復古唐三彩的技藝上,首次複製唐三彩獲得成功,成為高姓的家傳秘技,當時用小窯燒制唐三彩也僅流傳於高姓家族之間。

」 ^康駢《劇談錄》記載:「東都北邙山有玄元觀,南有老君廟,台殿高敞,下瞰伊洛。

神仙泥塑之像,皆開元中楊惠之所制,奇巧精嚴,見者增敬。

壁有吳道子畫五聖真容及老子廟胡經事。

丹青絕妙,古今無比。

」 ^《漢天師世家》卷二謂:永平二年,張道陵「以直言極諫科中之,拜江州令,謝官歸洛陽北邙山,修煉三年,有白虎銜符座隅。

」 ^崇禎二年,重陽節,王鐸與「同鄉里友人登覽邙山,並游鄏山之陰龍洞」,有《南山登高同友苗家村夜歸漫興》之作。

(張升:《王鐸年譜》) 外部連結[編輯] 典故邙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洛陽邙山陵墓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編輯]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北邙山部》,出自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 閱論編洞天福地十大洞天王屋山洞·委羽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羅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屋山洞·括蒼山洞三十六小洞天霍桐山洞·東嶽泰山洞·南嶽衡山洞·西嶽華山洞·北嶽恆山洞·中嶽嵩山洞·峨眉山洞·廬山洞·四明山洞·會稽山洞·太白山洞·西山洞·小溈山洞·潛山洞·鬼谷山洞·武夷山洞·笥山洞·華蓋山洞·蓋竹山洞·都嶠山洞·白石山洞·岣漏山洞·疑山洞·洞陽山洞·幕阜山洞·大酉山洞·金庭山洞·麻姑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鐘山洞·良常山洞·紫蓋山洞·目山洞·桃源山洞·金華山洞七十二福地地肺山·蓋竹山·仙磕山·東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青嶼山·郁木洞·丹霞山·君山·大若岩·焦源·靈墟·沃洲·天姥嶺·若耶溪·金庭山·清遠山·安山·馬嶺山·鵝羊山·洞真墟·青玉壇·光天壇·洞靈源·洞宮山·陶山·皇井·爛柯山·勒溪·龍虎山·靈山·泉源·金精山·閤皂山·始豐山·逍遙山·東白源·缽池山·論山·毛公壇·雞籠山·桐柏山·平都山·綠蘿山·虎溪山·彰龍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馬蹄山·德山·高溪藍水山·藍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張公洞·司馬梅山·長在山·中條山·湖魚澄洞·綿竹山·瀘水·甘山·王晃山·金城山·雲山·北邙山·盧山·東海山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邙山&oldid=66270116」 分類:​崤山河南山峰洛陽地理洛陽八大景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CebuanoSvenska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