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国威胁论,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各地的民主、和平、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造成 ... 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认为“两岸关系的改善与稳定,主要取决于中国大陆是否走向 ... 中国威胁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请邀请适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细节与详情请参见讨论页。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2月2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中国威胁论"—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8年4月6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如无特别说明,此条目中的“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风系列导弹全球射程范围图 2017年,停泊于香港水域的辽宁号航空母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舰和远方的美国海军航空母舰 中国威胁论,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各地的民主、和平、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造成严重威胁的论点。

目录 1概念 2历史 3威胁类型 3.1对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威胁 3.1.1美国 3.1.2欧洲 3.1.3非洲 3.1.4台湾 3.2对国家与地区的军事威胁 3.2.1美国 3.2.2日本 3.2.3台湾 3.2.4南海 3.3粮食威胁 4各方态度 4.1 中华民国 4.2 东南亚国家联盟 4.3 美国 4.4 日本 4.5 印度 4.6 苏联/ 俄罗斯 5否定观点 6参考文献 7外部链接 8参见 9参考书目 概念[编辑] 中国威胁论是国际关系上因中国大陆崛起而产生忧虑与质疑的论述,中国崛起后,随著中国大陆迅速发展,遂导致其周边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备受挑战,威胁包括经济、军事、粮食、人口以至太空等领域。

有论者指中国大陆专政体制是产生威胁论的主因。

中国官方则认为威胁论源于后冷战时代西方国家用以压制中国发展的说法。

[1] 历史[编辑] 此章节需要提供更多来源,否则内容可能无法查证。

参见:反华和反中 “中国威胁论”在欧洲由来已久。

19世纪后期的“排华浪潮”。

当时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和劳工利益集团将在美国的华工视为美国主流文化的的“威胁”,于是推动政府分别于1882年和1884年通过了《排华法案》。

这一时期的“中国威胁论”特指华人移民,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威胁论”,但其中体现的白人至上主义思想和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则在其后的“中国威胁论”中仍能找到踪影。

[来源请求] 中共建政之初,美国也曾兴起过一阵“中国威胁论”,即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对美国形成“红色威胁”。

这一时期的“中国威胁论”出现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

[来源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并不看好中国大陆,甚至有人预言中国大陆可能“崩溃”,《明镜》周刊曾对此表达了“恐惧”:“如果中国人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全世界人都将挨饿。

”早期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是文化意义上的。

由于欧洲在宗教、民主、人权等诸多价值观上与共产主义中国存在重大分歧,共产主义很难真正获得欧洲国家的好感。

[来源请求] 从历史上看,“中国威胁论”的版本很多,时至当代则集中于反对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过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有经济为中国当代经济一主要部分,融入广泛的民生当中,“反共”跟“反华”的观点容或有部分重叠。

[来源请求] 自2010年起,东南亚多国与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争端升高,更促使这些国家合作对抗军力不断增长的中国。

日本、韩国已及东盟各国对中国纷纷采取更加防范的态度,并重新巩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寻求保护。

美国也顺势重新加强了与这些亚洲盟友的军事互动与同盟关系。

[2] 根据西方国家的观察,中国在习近平领导下展现出极大的野心,尤其在台湾问题和南海争议上,态度越来越强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开始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发生地区军事冲突的风险显著增加[3]。

威胁类型[编辑] 此章节需要提供更多来源,否则内容可能无法查证。

(2018年4月29日) 对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威胁[编辑] 美国[编辑] 随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不断增长,根据美国IFs世界GDP经济预测,中国大陆GDP(国际汇率)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

如果该预测属实,中国大陆则将撼动美国的绝对领导地位。

[4] 欧洲[编辑] 欧债危机后,中国大陆的资金大量进入欧洲债券市场,英国媒体BBC将其解读为,中国大陆要借购买欧洲的债券的名义控制欧洲。

[来源请求] 非洲[编辑] 日本和欧美认为:中国大陆在非洲的投资、贸易和经济援助,被认为是“新殖民主义”。

[来源请求] 台湾[编辑] 中国大陆是台湾电子业出口最大的威胁,2015年随著中国大陆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开始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供应链。

[5] 对国家与地区的军事威胁[编辑] 主条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 伴随著经济增长,中国大陆的军费支出也越来越多,这造成周边的国家地区以及美国的疑虑。

[6] 中国军费的增长情况,来自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 美国[编辑] 目前中国大陆的军费仅次于美国,部分人员认为威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但中美军费差距仍然很大,美国军费比中国大陆军费高出三四倍,比第二名到第十五名加起来还多。

[7] 日本[编辑] 东海岛屿的争端,中日两国对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称)/尖阁诸岛(日称)的主权问题产生争议。

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后冲突进一步增加。

台湾[编辑] 中国大陆坚持对台统战的政策,以及两岸军事力量的倾斜,让台湾备感威胁。

[8]中华民国政府已于1991年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宣布结束双方敌对状态[9][10]。

与台湾的冲突,特别是1995年至1996年在第一次中华民国总统公民直接选举前的95-96台海飞弹危机,那时刚经过六四事件、千岛湖事件的台湾,具象化中国共产党威胁论的实在性,使中国的威胁论迄今仍影响台湾政治。

中国共产党仍坚持一党执政,有观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状况在北京奥运会后继续恶化、以及不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并部署约两千枚对准台湾的飞弹[11][12],这些都让中华民国政府和许多台湾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大陆崛起厌恶、警觉及强烈反感。

南海[编辑] 主条目:南海争议 与越南和菲律宾等多国在南海主权上的冲突,使多个国家感受到来自中国大陆的威胁。

与中国存在南海主权冲突的国家有马来西亚,汶莱和印尼等。

2021年4月24日,欧盟指责中国危害南海和平,欧盟又发布了新政策,增强其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以对抗中国崛起的势头[13]。

粮食威胁[编辑] 有观察家[谁?]认为中国大陆庞大的人口、庞大的粮食需求将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短缺。

但事实上,世界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过剩,缺粮问题只存在于政治、军事动荡之地[来源请求],而非粮食供应不足。

各方态度[编辑] 时至今日,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在冷战后,面对中国大陆所形成的威胁感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或减弱,但“中国威胁论”并未直接的态度,有时甚至不明所以。

六四事件后,部分媒体和人士认为,中国大陆当局开始推动民族主义和威权主义政治宣传以巩固政权,相继推广《环球时报》等民族主义媒体,对台湾进行武力威胁,同时快速扩充军费,窃取各国军事、经济机密,对争议中的海域宣示主权并加强军事存在。

外部观察家逐步提出中国大陆是一种军事政治威胁的观点。

[14]  中华民国[编辑] 《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及于全中国。

因此,此处之“中国威胁论”指的是中共政权的威胁。

中华民国政府于1987年解除戒严后,随著开放探亲等措施,两岸关系日趋缓和;但是,首先是中国大陆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后的千岛湖事件等都让台湾民众普遍对中国大陆的观感不佳。

近年来,尽管台湾历经对中华民国宪法的修订,及1991年已终止动员戡乱,中华民国政府已不再视中国共产党为叛乱敌人,但中共经常以中华民国政府特别是中国国民党无法接受的方式谈论关于对日抗战[15]、国共内战[16]、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台湾民主化[17]、台湾本土化运动及台湾独立运动的看法与立场,并对台湾展示武力及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

原中华民国立法院院长王金平表示,台湾面对中国大陆军事崛起的威胁,应更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强化与美日同盟、持续建立自我防卫的力量,以维护台海和平与亚太区域安全。

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认为“两岸关系的改善与稳定,主要取决于中国大陆是否走向民主,中国大陆民主化一直影响了两岸的进程跟台海关系稳定。

民主与人权是台湾最重要的资产,台湾更应积极的在中国大陆民主进程上,助其一臂之力。

只有中国大陆民主化,双方才可能在相同制度的基础上,稳定的互惠往来。

”[18]  东南亚国家联盟[编辑] 新加坡在1995年5月13日前往北京某国际企业年会演说时,就道出国际的矛盾心态—一方面视中国为商机,另一方面又是威胁。

经媒体的报导后,“中国威胁论”更广为流传,特别在当时1995年2月中国和菲律宾(与新加坡同为东南亚国协会员)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正式驳斥该“中国威胁论”的说法,指“中国永不威胁或侵略别国”。

 美国[编辑] 在后冷战的背景下,1991年12月13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LeslieH.Gelb撰写题为“BreakingChinaApart”(分裂中国)的文章;后有CharlesKrauthammer在1995年7月31日的《时代周刊》(Vol.146,Iss.5)撰文“WhywemustcontainChina”(为何我们必须围堵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朱成虎的对美核武言论曾引起很大的争议。

中国威胁论在新保守主义很流行。

他们的想法是,美国有特别责任领导别的国家到一个民主的将来,也觉得美国必须当世界唯一的超权国家。

但是在整个的美国保守运动,中国威胁论是有争议。

美国“亲商业保守派”反对这个思潮,认为贸易和文化接触会对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有利。

习近平在2012年上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由于中国放弃了“韬光养晦”的策略,推行“一带一路”政策,加上在各领域的全面崛起及其带来的威胁日益增大,美国共和党的保守派部分亲中派(如沈大伟)转变了看法,遂建议美国政府逐渐放弃对华的接触政策,转而采取强硬策略。

共和党和民主党虽然在国内的内政有严重分歧和冲突,但皆认为中国威胁美国的军事、经济及知识产权。

参看2018年美中贸易战。

 日本[编辑] 2005年12月22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发言“中国正成为威胁”,这是小泉内阁首次有阁员在公开场合提出“中国威胁论(中國脅威論)”。

安倍晋三亦表示,过去20年来,中国军费快速增长,目前已达约20倍之多。

2017年1月29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称,日本驻英国大使馆每月支付英国右翼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英语:HenryJacksonSociety)1万英镑,一些与亨利·杰克逊协会过从甚密的英国国会议员曾被日本政府出资邀请访问日本,以帮助日本在英国制造及渲染中国威胁论[19][20];对此,今日俄罗斯、《印度快报》等媒体跟进报道,日本媒体一致保持沉默,英美主流媒体大多没有跟进报道[来源请求]。

中国大陆媒体《环球视野》的报道中,共同通讯社客座论说委员冈田充亦声称:很多日本记者私下感叹“不在稿子里加入批判中国的评论,稿子就通不过”、“这不是上司的命令、而是记者的自我审查”、“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的言论空间中已经常态化”等等[21]。

 印度[编辑] 中印军事关系的紧张主要在于对双方争议边界问题,以及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

1998年5月,印度国防部长乔治·费尔南德斯在印度进行核试验后,宣扬“中国是印度潜在的头号威胁”的言论。

及后,费尔南德斯本人收回这种说法,表示要和中国友好,但印度军事部署的加强,被各界军事家认为是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

 苏联/ 俄罗斯[编辑] 1960年代初,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后,在苏联和世界上就存在着关于中国威胁的论调。

法国总理达拉第在会见赫鲁晓夫的时候便提出了“黄祸论”的问题。

[22]而在1969年珍宝岛事件之后,中苏陷入高度紧张状况,又由于中国继而实施了动员行为(“一号战备令”),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相当地广人稀、难以防御,整个苏联国内泛起了对中国军事威胁的恐惧。

在持不同政见者的苏联知识分子群体中,这种中国威胁论思想也非常普遍,如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写道: “ 斯大林在1941年没有充分考虑到希特勒的冒险主义。

(……)他认为,希特勒会从分析实际的因素出发,而不是从幻想出发。

就是在今天,特别是在苏中关系的现状下,我们更不应该忘记1941年的教训;因为毛泽东也不是从分析实际因素行事的,而是从他自己对实际情况有时候极其荒诞的想法行事的。

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到,来自毛泽东集团的毫无理智的冒险行为。

” ——罗·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斯大林主义的起源及其后果》下册,第772页 否定观点[编辑] 中国共产党高级党政干部,著作编辑副主任蒯辙元提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方面的崛起,从日本、台湾、韩国、美国等邻国和世界大国便不断传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表示出外国人对于中国大陆的崛起会影响和威胁到本国的利益,试图通过这种舆论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或在国际舞台中孤立中国[23]。

蒯辙元指出,外国提出“中国威胁论”的原因不外乎有三: 中国经济、军事崛起的速度之飞快、规模之宏大,令美欧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目不暇接,深感意外,既无法阻止,也不可抗拒,又难以适应,因而产生国家危机感,民族心理受挫感;从经济、政治、安全到心理、自尊都感觉受到强大崛起的“中国威胁”。

尤其美国举国上下都强烈意识到崛起的中国正在赶上,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超越美国,严重威胁美国的全球利益,激烈挑战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于是乎大造“中国威胁”“中国恐惧”的国际舆论,借以孤立中国、遏制中国。

崛起后的中国近期的大国心态调整、战略调整有些过急、过激。

这给国际社会,特别是给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周边国家以硬崛起而非软崛起的负面形象,因而产生了负面效应,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之对中国的强大、强硬担忧,甚至出现恐慌。

近日,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分析家瓦莱里·尼凯强调:“近一两年来,发达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形象不再像从前那样正面”。

法国《回声报》2月3日载文指出:“每周都会出现中国的某个举动让我们的政治经济界人士恐慌的情况”。

虽然新时期崛起的中国其自身的历史文明、现实文明,发展文明,在本质和理念上都与历史上崛起的帝国例如英德美日帝国有着根本的区别。

但是中国对自身先进的文明理念、发展理念、崛起理念,在文宣上严重滞后,在传播上严重落后,而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话语权缺位,运用更是乏力。

因而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恐惧症”,从理论到实际只是被动应对,破解无方,化解无力。

2017年初,英国媒体《星期天泰晤士报》报导日本出资渲染中国威胁论,被视为试图压制中国发展的一种外交手段。

[24] 参考文献[编辑] ^中國威脅論.[2015-08-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1).  ^美国政策重点转向亚太直指中共,新唐人电视台,2011年10月23日 ^金哲.中国对外威胁增加西方加强应对.美国之音.2021年3月7日(中文(简体)).  ^IFsWeb.IFsTableDisplay.IFsWeb.[2019-02-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814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红色供应链真的打趴台湾出口? ^2019年中国国防预算公布:比去年增速下降,仍为个位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搜狐 ^[1],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总统出席“与德国柏林视讯会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民国总统府 ^总统参加国际狮子会中华民国总会会员代表大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民国总统府 ^终止动员戡乱时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 ^我军方研判中对台导弹明年达1800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电子报,2011-5-20 ^国防部:中国对台飞弹年底达1960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电子报,2010-7-18 ^歐盟指責中國危害南中國海和平.美国之音.2021年4月25日(中文).  ^陈岳:“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共识网.2015-05-08[2016-06-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3).  ^{{subst:fact/auto|中共不承认国民党主导并领导抗日的历史事实。

}} ^中共在胜利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称已取代中华民国成为全中国的政权,拒绝承认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执政时已解除戒严和党禁,并实现总统民选。

^防中国军事威胁台应强化美日同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2011年09月08日 ^Kerbaj,Richard;Sheridan,Michael.RifkindastoogeinsecretPRwaronChina.TheSundayTimes(London).29January2017[13February20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桂涛、冯武勇.揭秘被日本收买的英国反华智库.国际先驱导报.2017-02-09[2018-07-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凤凰新闻.日本记者:不加入批判中国的评论稿子就通不过.环球视野.2017-02-09[2018-07-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尼·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 ^蒯辙元.如何化解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恐惧.[2016-02-2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BBC.英媒:日本資助英國智庫展開反華公關宣傳.[2017-07-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外部链接[编辑] 综合分析美日安保共同战略目标对台湾的影响台湾日本综合研究所编审,尹怀哲个人文章 中共“和平崛起”的国际反应与台海安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防杂志第二十卷第十一期,施大千个人文章 驳斥散布中国威胁论 美反批大陆部署飞弹破坏台海稳定记者樊冬宁、陈依秋/华府报导 中国核武恫吓坐实中国威胁论自由电子报社论 有些国家为何不能善待中国的发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林治波个人文章 李翌鹏:换个角度看“中国威胁论”出处:李翌鹏个人文章 董志勇: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威胁吗?出处:董志勇个人文章 参见[编辑] 黄祸 中国式病毒 台湾问题、台海现状、台湾海峡飞弹危机 朱成虎 中国和平崛起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反共主义 2019冠状病毒病、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中国即将崩溃 参考书目[编辑] 陆钢、郭学堂等著,《中国威胁谁?--解读“中国威胁论”》,学林出版社2004年初版,ISBN978-7806686355。

刘小彪著,《“唱衰”中国的背后:从“威胁论”到“崩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1日出版,ISBN750042832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国威胁论&oldid=70579459” 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反中情绪隐藏分类:​含有连结内容需订阅查看的页面需要专业人士关注的页面自2016年2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自2018年4月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以中国一词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页面需补充来源的条目使用小型讯息框的页面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自2018年4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缺少主语或者主语不够具体的语句含有日语的条目使用抬升式引用的条目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其他语言 日本語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