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瓦人民共和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瓦在1911年以前是清帝國領土,稱唐努烏梁海。

南部和東南部與外蒙古接壤,東北部鄰伊爾庫茨克州,西北接哈卡斯共和國,北部為布里 ... 圖瓦人民共和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1921年-1926年)ТаңдыТываАратРеспублика圖瓦人民共和國(1926年-1944年)ТываАратРеспублика1921年-1944年 國旗(1943-1944) 國徽(1943-1944) 國歌:《松果遍布的森林》圖瓦人民共和國的領土邊界(藍色)地位蘇聯衛星國歷史上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首都克孜勒常用語言圖瓦語俄語蒙古語宗教藏傳佛教薩滿教政府社會主義共和國小呼拉爾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 • 1921蒙烏什·巴顏-巴登吉• 1940-1944柯特克·安吉瑪-托卡 圖瓦人民革命黨總書記(最高領導人) • 1932-1944薩爾查克·托卡 部長會議主席(政府首腦) • 1921-1922索德南·阿木本-諾楊• 1940-1944薩耶格-棟加克·奇姆巴 歷史時期戰間期• 建立1921年8月14日• 併入蘇聯1944年10月11日 面積1944170,500平方公里人口• 194495400 貨幣圖瓦阿克沙 前身 繼承 中華民國 圖瓦自治州 今屬於 俄羅斯 ∟ 圖瓦共和國  蒙古 圖瓦人民共和國(圖瓦語:ТываАратРеспублика或ТываАратРеспублик;俄語:ТувинскаяНароднаяPеспублика,別譯土文共和國[1],1921年-1926年稱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ТаңдыТываАратРеспублика),是存在於1921年-1944年的位居亞洲中部、東西伯利亞南部、葉尼塞河上游的社會主義共和國。

目次 1歷史 2人口 3國家領導人 3.1國家元首 3.1.1呼拉爾團主席 3.1.2小呼拉爾主席團主席 3.2政府首腦 3.2.1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 3.2.2部長會議主席 3.3圖瓦人民革命黨領導人 3.3.1總書記(第一次) 3.3.2主席 3.3.3總書記(第二次) 3.3.4第一書記 3.3.5總書記(第三次) 4旗幟與紋章 4.1國旗 4.2國徽 4.3其他 4.3.1旗幟 4.3.2國徽 5參考文獻 6參見 歷史[編輯] 圖瓦阿克沙鈔票樣式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郵票,背景的地圖上將圖瓦單獨列出 1944年10月,蘇聯官方將圖瓦併入俄羅斯的法令 圖瓦在1944年加入蘇聯之前的版圖 圖瓦在1911年以前是清帝國領土,稱唐努烏梁海。

南部和東南部與外蒙古接壤,東北部鄰伊爾庫茨克州,西北接哈卡斯共和國,北部為布里亞特共和國,西部為阿爾泰邊疆區,北部為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南北距長420公里,東西寬約630公里。

主要河流有大葉尼塞河。

[2] 1911年辛亥革命後,外蒙古率先宣佈脫離清帝國獨立,唐努烏梁海仍舊為外蒙古統治。

而後沙俄以保護僑民為由,趁機佔領唐努烏梁海,並慫恿其獨立,成立烏梁海共和國。

沙俄在該地區脫離外蒙獨立後於1914年將其事實上吞併,並成立保護國烏梁海邊疆區。

1917年俄國革命後,中國恢復對包含圖瓦在內的外蒙統治。

蘇俄於1918年將首府別洛查爾斯克(Белоцарск)更名為肯貝勒德(Хем-Белды́р)。

1920年2月19日,北洋軍隊佔領圖瓦。

1921年8月14日,圖瓦的布爾什維克(由俄國支持)建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唐努」指唐努烏拉山;「圖瓦」則指圖瓦民族),首府肯貝勒德再次被更名為克孜勒(Кызыл,圖瓦語中意為「紅色」)。

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間在1926年簽訂條約,將其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並肯定其獨立地位。

圖瓦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是圖瓦人民革命黨。

圖瓦人民共和國總理棟杜·庫烏拉上任後,定佛教為國教、設法限制來自蘇聯的移居者,並且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聯絡。

庫烏拉這些行動越來越驚動蘇聯,蘇聯最終於1929年拘捕和處死他。

新的圖瓦政府在黨內進行了多次清洗,並在圖瓦這個傳統的牧牛地區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

在史達林的鼓動下,新政府還試圖摧毀國內的佛教和薩滿教:1929年,圖瓦境內有25座寺廟、約4000名宗教人士,而到了1931年,圖瓦僅存1座寺廟、約750名宗教人士。

然而在圖瓦消滅畜牧業則顯得困難:193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82%的圖瓦人仍從事畜牧業。

1932年,薩爾查克·托卡成為圖瓦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1941年6月25日,圖瓦人民共和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4年10月11日,在圖瓦人民共和國小人民呼拉爾團的請求下,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批准圖瓦成為蘇聯的一部分,設立圖瓦自治州,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中華民國過去一直不承認圖瓦獨立和併入俄羅斯,但現今台灣地區出版的地圖均早已將其視為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官方也不再發行「秋海棠」版中華民國全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起初默認圖瓦獨立,而後逐漸轉變態度承認其為蘇聯及俄羅斯領土。

國際間則普遍認同圖瓦為蘇聯及俄羅斯領土。

人口[編輯] 圖瓦人民共和國人口[3] 1918 1931 1944 1958 圖瓦人 48,000 64,900 81,100 98,000 俄羅斯人及其他 12,000 17,300 14,300注 73,900 總計 60,000 82,200 95,400 171,900 注俄羅斯人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因蘇聯紅軍徵兵而減少。

國家領導人[編輯] 國家元首[編輯] 呼拉爾團主席[編輯] 蒙烏什·巴顏-巴登吉(1921年8月14日-1921年8月15日) 小呼拉爾主席團主席[編輯] 尼瑪楚顏(尼瑪查夫)(1924年-1929年) 楚棟·羅布薩科維(1929年-1936年) 阿戴哥-圖魯什·喀木奇克-奧爾(1936年-1938年) 奧雲·波拉特(1938年-1940年) 柯特克·安吉瑪-托卡(1940年-1944年) 政府首腦[編輯] 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編輯] 索德南·巴爾車·阿木本-諾楊(1921年-1922年) 部長會議主席[編輯] 盧布桑-奧蘇(1922年3月-1922年8月) 伊達-蘇於倫(1922年-1923年) 蒙烏什·巴顏-巴登吉(1923年-1924年) 索顏·奧魯伊古(1924年-1925年) 棟杜·庫烏拉(1925年-1929年) 阿迪哥-圖魯什·喀木奇克-奧爾(1929年-1936年) 薩特·楚密特-達吉(1936年-1938年) 巴伊爾·昂達(阿列克謝·什林米葉維奇·巴伊爾)(1938年-1940年) 薩耶格-棟加克·奇姆巴(亞歷山大·曼戈葉維奇·奇姆巴)(1940年-1944年) 圖瓦人民革命黨領導人[編輯] 總書記(第一次)[編輯] 尼瑪楚顏(尼瑪查夫)(1921年-1923年) 盧布桑-奧蘇(1923年) 主席[編輯] 奧雲·庫爾瑟迪(1923年-1924年) 總書記(第二次)[編輯] 沙格戴爾(1924年-1926年) 第一書記[編輯] 蒙烏什·巴顏-巴登吉(1926年-1927年) 索德南·巴爾車·阿木本-諾楊(1927年-1929年) 伊爾吉特·沙格戴爾查布(1929年-1932年) 總書記(第三次)[編輯] 薩爾察克·卡爾巴克霍雷科維奇·托卡(1932年-1944年)(圖瓦人民共和國中後期主要領導者) 旗幟與紋章[編輯] 圖瓦人民共和國僅持續20多年,卻擁有為數不少的旗幟與紋章,並帶有典型的共產主義標誌,如錘子與鐮刀、紅色五角星、麥穗和太陽等。

國旗[編輯] 1921年-1926年 1926年-1930年 1930年 1930年-1933年 1933年-1935年 1935年-1939年 1939年-1941年 1941年-1943年 1943年-1944年 國徽[編輯] 1926年-1930年 1930年 1930年-1933年 1933年-1939年 1939年-1941年 1941年-1943年 1943年-1944年  其他[編輯] 旗幟[編輯] 圖瓦人民革命黨黨旗 1924年到1944年在圖瓦使用的蘇聯國旗  國徽[編輯] 圖瓦人民共和國國徽,在1936年設計,在1941年到1944年短暫使用 圖瓦人民共和國國徽,在1943年設計,在1943年到1944年短暫使用 圖瓦人民共和國國徽,在1933年設計,在1933年到1939年短暫使用  參考文獻[編輯] ^國立編譯館主編(編).《高中歷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  ^图瓦共和国.2006俄羅斯年網站.[2011-04-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V.A.Grebneva"GeographyofTuva".Kyzyl,1968(inRussian) 參見[編輯] 唐努烏梁海 圖瓦共和國 外蒙古獨立 蒙古人民共和國 蘇維埃俄國(1917年—1922年)→ 蘇聯(1922年—1991年)   圖瓦人民共和國  博克多汗國(1911年—1919年,1921年—1924年)→ 蒙古人民共和國(1924年—1992年) 閱論編蒙古族 地理蒙古高原 文化 蒙古語 ·蒙古語文字 ·蒙古音樂 ·藏傳佛教  歷史 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蒙古帝國(擴張 ·屠殺)→元朝(滅宋 ·侵日)→北元 東亞以外: 四大汗國(窩闊台汗國 ·察合台汗國 ·欽察汗國 ·伊兒汗國) ·帖木兒帝國 ·蒙兀兒帝國 ·克里米亞汗國 ·西伯利亞汗國 北元(明太祖北伐)→韃靼(明成祖北伐 ·達延汗 ·俺答封貢) ·瓦剌(俘明英宗、侵北京) ·兀良哈三衛 ·察哈爾八部(林丹汗敗亡) 清代蒙古: 和碩特汗國 ·準噶爾汗國(清滅準噶爾) ·卡爾梅克汗國(土爾扈特部東歸) 唐努烏梁海: 唐努烏梁海→烏梁海共和國→ 烏梁海邊疆區→ 圖瓦人民共和國→圖瓦自治州→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外蒙古歷史: 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大蒙古國(第一次獨立 ·蒙藏條約)→外蒙古(中俄蒙協約 ·自治 ·撤銷自治 ·蘇俄佔領)→大蒙古國(第二次獨立)→蒙古人民共和國(蒙古人民革命黨)→中華民國(蒙古地方 ·蒙藏會 ·獨立投票)→蒙古國(歷史) 內蒙古歷史: 內札薩克蒙古→內蒙古 ·內蒙古人民革命黨 ·蒙古軍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德王)→內蒙古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政府→內蒙古自治區(內人黨事件 ·內蒙古獨立運動) 卡爾梅克歷史: 瓦剌→土爾扈特→卡爾梅克汗國→俄羅斯帝國阿斯特拉罕省→ 蘇聯(卡爾梅克自治州→下伏爾加邊疆區→史達林格勒邊疆區→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卡爾梅克人強制流配→卡爾梅克自治州→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 俄羅斯( 卡爾梅克共和國)  當前政區分布主要國家 蒙古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俄羅斯 3自治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圖瓦人) · 布里亞特共和國(布里亞特人) · 卡爾梅克共和國(卡爾梅克人) 1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3自治州新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8自治縣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遼寧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河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部落支系和親緣民族蒙古國境內部落區域 喀爾喀 ·巴爾虎 ·巴岳特 ·布里亞特 ·達爾罕 ·杜爾伯特 ·達里岡愛 ·明阿特 ·扎哈沁 ·額魯特 ·土爾扈特 ·和托輝特 ·烏珠穆沁 ·阿爾泰烏梁海 ·輝特 ·圖瓦烏梁海 ·色楞格察哈爾 中國蒙古族部落支系聚居地 巴爾虎 ·布里亞特 ·察哈爾 ·扎魯特 ·巴林 ·杜爾伯特 ·科爾沁 ·喀喇沁 ·克什克騰 ·蘇尼特 ·烏喇特 ·烏珠穆沁 ·鄂爾多斯 ·弘吉拉 ·和碩特 ·土爾扈特 ·圖瓦 ·厄魯特 ·土默特 兩岸四地蒙古族雜居分散地遼寧阜新縣與喀喇沁左翼縣,河北圍場縣,吉林前郭爾羅斯縣,黑龍江杜爾伯特縣;甘肅肅北縣;喀卓人(雲南省通海縣);台灣;此外,四川涼山州、貴州大方縣與北京密雲區也有分布。

中國境內親緣民族 達斡爾族 ·裕固族 ·東鄉族 ·保安族 ·土族 俄羅斯境內親緣民族 布里亞特人 ·卡爾梅克人(土爾扈特) ·圖瓦人 其他國家(中亞等) 哈扎拉人 ·艾馬克人 ·Qara'unas 閱論編中華民國割據政權(1912年-1949年) 關內地區遜清皇室小朝廷(1912年-1924年)清政府張勳復辟(1917年)清政府遜清皇室流亡小朝廷(1924年-1932年)清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1年-1935年?)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35年?-1937年)中央蘇區(1931年-1934年)·陝甘寧邊區(1937年-1950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聯邦*(1935年-1936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聯邦政府(1935年-1936年) 格勒得沙共和國(1935年-1936年)格勒得沙共和國革命政府博巴人民共和國(1936年)中華蘇維埃中央博巴自治政府中華共和國(1933年-1934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上海市大道政府(1937年-1938年)上海市大道政府 關東地區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1932年)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滿洲國(1932年-1934年)大滿洲帝國(1934年-1945年)滿洲國政府(1932年-1934年)·大滿洲帝國政府(1934年-1945年)察東特別自治區(1933年-1936年)察東特別自治區行政長官公署 蒙古地區大蒙古國(1911年-1915年)蒙古地方大蒙古國(1921年-1924年)蒙古臨時人民政府(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政府(1921年-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1924年-1992年)國家大呼拉爾(1924年-1949年)·大人民呼拉爾(1949年-1992年)蒙古軍政府蒙古軍政府(1936年-1937年)蒙古聯盟自治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1937年-1939年)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與蒙疆聯合委員會(包含: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1939年-1945年,1941年起對內改稱蒙古自治邦政府) 察南自治政府(1937年-1939年)晉北自治政府(1937年-1939年)蒙古自治邦(1941年-1945年)蒙古自治邦政府內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1945年)·蒙古自治政府(1945年)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1946年)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1945年-1947年)內蒙古自治政府*內蒙古自治政府(1947年-1949年) 新疆地區新疆省(1933年-1944年)新疆省政府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1933年-1934年)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和闐伊斯蘭王國(1934年)和闐臨時政府(1933年-1934年)·和闐伊斯蘭政府(1934年)東突厥斯坦共和國(1944年-1946年)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 唐努烏梁海地區烏梁海共和國(1911年-1914年)烏梁海(1911年-1914年)烏梁海邊疆區(1914年-1921年)烏梁海(1914年-1921年)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1921年-1926年)圖瓦人民共和國(1926年-1944年)圖瓦(1921年-1944年) 西藏地區西藏(1913年-1951年)噶廈(1912年-1959年)帶*者為實行聯邦制之政權 閱論編俄國革命與俄國內戰相關國家及政權(1917年-192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俄國革命 ·俄國內戰 ·巴斯瑪奇運動 俄羅斯帝國全境蘇維埃系蘇維埃俄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非蘇維埃系俄羅斯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 ·白軍 俄羅斯帝國北部、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斯和波蘭蘇維埃系芬蘭社會主義工人共和國 ·卡累利阿工人公社(俄語:Карельскаятрудоваякоммуна) ·愛沙尼亞勞動人民公社 ·水兵和建設者蘇維埃共和國 ·伊斯科拉特(英語:Iskolat) ·拉脫維亞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白俄羅斯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波蘭革命臨時委員會(英語:ProvisionalPolishRevolutionaryCommittee)(波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非蘇維埃系俄羅斯北方區 ·奧格涅茨政府(俄語:Олонецкое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西北方政府(俄語:Северо-Западное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北卡累利阿國(英語:RepublicofUhtua) ·北英格里亞共和國 ·芬蘭王國 ·芬蘭共和國 ·波羅的聯合公國 ·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 ·愛沙尼亞共和國 ·拉脫維亞共和國 ·立陶宛王國 ·立陶宛共和國 ·中立陶宛共和國 ·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 ·波蘭攝政王國 ·波蘭第二共和國 烏克蘭、比薩拉比亞和克里米亞半島蘇維埃系烏克蘭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頓涅茨克-克里沃羅格蘇維埃共和國 ·敖得薩蘇維埃共和國 ·塔夫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英語:UkrainianSovietRepublic)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克里米亞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比薩拉比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英語:BessarabianSovietSocialistRepublic)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非蘇維埃系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烏克蘭國 ·克里米亞人民共和國 ·克里米亞地方政府 ·自由地區 ·摩爾多瓦民主共和國 ·綠軍 頓河流域、庫班和北高加索蘇維埃系頓河蘇維埃共和國(俄語:ДонскаяСоветскаяРеспублика) ·庫班蘇維埃共和國 ·黑海蘇維埃共和國 ·庫班-黑海蘇維埃共和國 ·斯塔夫羅波爾蘇維埃共和國(俄語: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аясоветскаяреспублика) ·捷列克蘇維埃共和國 ·北高加索蘇維埃共和國 ·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非蘇維埃系俄羅斯南方政府(英語:SouthRussianGovernment) ·頓河共和國 ·庫班人民共和國 ·北高加索山區共和國 ·北高加索酋長國 南高加索蘇維埃系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巴庫公社(英語:26BakuCommissars) ·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姆甘蘇維埃共和國(俄語:МуганскаяСоветскаяРеспублика) ·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南奧塞梯自治州 ·外高加索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 ·阿查拉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納希切萬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非蘇維埃系外高加索特別委員會(英語:SpecialTranscaucasianCommittee) ·外高加索委員部 ·姆甘臨時軍事獨裁政府 ·西南高加索臨時民族政府(英語:ProvisionalNationalGovernmentoftheSouthwesternCaucasus) ·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 ·亞美尼亞山地共和國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 ·裏海艦隊中央委員會獨裁政權 ·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 ·阿拉斯共和國(英語:RepublicofAras) ·喬治亞民主共和國 中亞蘇維埃系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吉爾吉斯自治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喀拉·吉爾吉斯自治州(英語:Kara-KirghizAutonomousOblast) ·布哈拉人民蘇維埃共和國 ·花剌子模人民蘇維埃共和國非蘇維埃系阿拉什自治國 ·布哈拉酋長國 ·希瓦汗國 ·外裏海政府 ·突厥斯坦臨時自治政府(浩罕汗國自治) 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河流域、西伯利亞和遠東蘇維埃系巴什基爾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韃靼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伏爾加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雅庫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楚瓦什自治州 ·卡爾梅克自治州 ·馬里自治州 ·遠東共和國非蘇維埃系臨時全俄羅斯政府 ·阿穆爾河沿岸臨時政府 ·俄羅斯東部邊疆區(英語:RussiaEasternOutskirts) ·阿的里-烏拉爾國 ·憲法制定議會議員委員會 ·西伯利亞臨時政府 ·西伯利亞共和國 ·政治中心(英語:PoliticalCentre(Russia)) ·遠東烏克蘭共和國(綠烏克蘭) ·布里亞特-蒙古國 俄羅斯帝國領土以外蘇維埃系加利西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波斯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 ·阿爾薩斯-洛林蘇維埃共和國(英語:November1918inAlsace-Lorraine)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斯洛伐克蘇維埃共和國 ·利默里克蘇維埃(英語:LimerickSoviet) ·塔爾諾布熱格共和國(英語:RepublicofTarnobrzeg) ·拉賓共和國(英語:LabinRepublic) ·蒙古人民共和國 ·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非蘇維埃系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戈曼薩共和國 ·胡楚爾共和國 ·蘭克共和國 ·普雷克穆列共和國(英語:RepublicofPrekmurje) ·大蒙古國 閱論編人民共和國 以馬列主義為意識形態現存 中華人民共和國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 歷史歐洲 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人民共和國 克羅埃西亞人民共和國 馬其頓人民共和國 黑山人民共和國 塞爾維亞人民共和國 斯洛維尼亞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波蘭人民共和國 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 亞洲 圖瓦(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圖瓦人民共和國) 蒙古人民共和國 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非洲 桑給巴爾和奔巴人民共和國 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 貝寧人民共和國 剛果人民共和國 安哥拉人民共和國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  不以馬列主義為意識形態現存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歷史 利比亞(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幾內亞人民革命共和國  短暫存在的政權 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 烏克蘭(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舊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庫班人民共和國 克里米亞人民共和國 巴伐利亞人民國(英語:People'sStateofBavaria) 布哈拉人民蘇維埃共和國 花剌子模人民蘇維埃共和國 朝鮮人民共和國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博巴人民共和國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 哈爾科夫人民共和國 敖德薩人民共和國 亞塞拜然人民共和國 格瑞那達人民革命政府 參見:人民共和國 社會主義國家;斜體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或政權及自治共和國。

閱論編社會主義國家以馬列主義為意識形態現存 中華人民共和國 越南 寮國 古巴 歷史歐洲 蘇俄(俄羅斯→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 南斯拉夫(民主聯邦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民主政府→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亞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東德 匈牙利 波蘭(波蘭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 羅馬尼亞(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亞洲 圖瓦(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圖瓦人民共和國) 蒙古 南葉門 柬埔寨(民主柬埔寨→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柬埔寨國) 阿富汗(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阿富汗共和國) 非洲 索馬利亞 衣索比亞(社會主義衣索比亞臨時軍政府→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 貝寧 剛果 安哥拉 莫三比克 不以馬列主義為意識形態現存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葡萄牙 斯里蘭卡 蓋亞那 坦尚尼亞 孟加拉國 印度 尼泊爾 尼加拉瓜 歷史 阿爾及利亞 緬甸(緬甸聯邦→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埃及(埃及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伊拉克 利比亞(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馬達加斯加 塞席爾 蘇丹 維德角 短暫存在的社會主義政權 巴黎公社 亞塞拜然人民政府 水兵和建設者蘇維埃共和國 芬蘭社會主義工人共和國 敖得薩蘇維埃共和國 頓涅茨克-克里沃羅格蘇維埃共和國 遠東共和國 拉脫維亞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白俄羅斯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 庫班蘇維埃共和國 黑海蘇維埃共和國 庫班-黑海蘇維埃共和國 捷列克蘇維埃共和國 布哈拉人民蘇維埃共和國 花剌子模人民蘇維埃共和國 北高加索蘇維埃共和國 外高加索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 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克里米亞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斯洛伐克蘇維埃共和國 波斯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加利西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在滿韓族總聯合會(英語:KoreanPeople'sAssociationinManchuria) 智利社會主義共和國 芬蘭民主共和國 朝鮮人民共和國 馬哈巴德共和國 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中華共和國 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革命政府 人民革命政府(格瑞那達) 葉門民主共和國 現今以馬列主義為意識形態執政的政權  中國  古巴  寮國  越南  秘魯  蓋亞那 參見:社會主義國家列表 共產主義國家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圖瓦人民共和國&oldid=68247421」 分類:1921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1944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已不存在的亞洲人民共和國前共產主義國家蒙古歷史政權中國歷史政權傀儡政權蘇聯衛星國未被普遍承認的歷史國家隱藏分類: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使用未知infoboxcountry參數的頁面在infoboxcountry或infoboxformercountry使用flagcaption或類型欄位的頁面在infoboxcountry或infoboxformercountry使用symbolcaption或類型欄位的頁面按政府類型分類的歷史國家條目含有俄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Hrvatski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मराठीNederlandsNorskbokmålLivvinkarjalaPolskiRomână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Тывадыл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