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證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來證嚴法師又遇三位修女,雙方交流後對證嚴法師慈善工作推廣產生了很大影響,這就是慈濟緣起的「三修女」來訪。

有紀錄的三位修女來訪有兩次,一次是三位穿著修女會衣 ... 釋證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生者傳記條目需要補充更多可供查證的來源。

(2020年1月11日)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無法查證的在世人物內容將被立即移除。

  此條目介紹的是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創辦人。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釋證嚴(消歧義)」。

釋證嚴 攝於2016年本名王錦雲字慧璋號靜思法號證嚴(法名)出生(1937-05-04)1937年5月4日(84歲)日治臺灣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居住地 中華民國花蓮縣新城鄉國籍 中華民國著名成就創立慈濟宗(1966年)、佛教慈濟綜合醫院(1986年)、慈濟技術學院(1989年)、慈濟醫學院(1994年)2000年改制為慈濟大學宗派慈濟宗門源於靜思法脈,《無量義經》則是靜思法脈之依據,且是《法華經》之精髓。

靜思法脈開啟慈濟宗門、慈濟宗門傳承靜思法脈二者相輔相成。

駐錫於靜思精舍師承印順導師獲獎拿督斯里勳銜(2012年) 釋證嚴(1937年5月4日-),俗名王錦雲,法名證嚴,字慧璋,出家前自號靜思,生於臺灣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今中華民國臺中市清水區),臺灣佛教比丘尼,慈濟宗的創辦者,其信徒多稱其為證嚴上人或師公上人。

1963年於印順導師門下出家,後返回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的普明寺苦修[1]。

1966年於花蓮縣普明寺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為慈濟基金會之前身。

1986年創建花蓮慈濟醫院。

1989年再創設慈濟護理專科學校。

1991年,獲得麥格賽賽獎社會領袖獎。

2003年,總統陳水扁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2011年,獲時代雜誌(TIME)選為2011年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2][3]。

2012年,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授予她拿督斯里榮譽勳銜[4]。

目次 1生平 2出家 2.1慈濟功德會 2.2創立醫院 2.3教育、人文 2.4成立「慈濟宗」 3思想 4獎項與榮譽 4.1獎項 4.2勳章及爵位 4.3榮譽學位 4.4榮譽 5慈濟基金會 6電視節目 7著作 8家庭 9資料來源 10外部連結 生平[編輯] 釋證嚴在臺中清水出生,其弟王端正。

自幼過繼給叔父王天送家當長女,隨其遷居臺中豐原[5]。

其養父經營劇院,往來豐原、清水、潭子等城市之間,家境富裕。

1958年,21歲時,養父因腦溢血過世。

王錦雲後至豐原妙音寺參拜,當地住持妙廣法師贈其「解結科儀」[6]。

其為父做佛事前往豐原慈雲寺拜《梁皇寶懺》,體會到經文中因緣果報之業力以及人生無常之道理[7]。

同時期,一位寺院信徒將家中《法華經》當廢紙售出,她請購回家,開始研讀《法華經》。

此一經書至今仍置於靜思精舍[7]。

她時常往來寺院,萌生出家之意,經當地慈雲寺出家師父引薦,前往新北市汐止靜修院,準備出家,三天後被養母王沈月桂尋回[8]。

王錦雲隨著慈雲寺修道法師再度離家,由臺中前往高雄,再轉臺東縣鹿野鄉王母廟。

幾經波折,在臺東縣鹿野鄉王母廟之後,先後移居知本清覺寺、玉里玉泉寺、花蓮東淨寺、臺東佛教蓮社。

後寄住在臺東佛教蓮社時,至信徒家中做客,在其府中見日文版《法華經大講座》,才發現法華三部中的《無量義經》及《觀普賢經》。

閱讀無量義經時,看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三十二字,對無量義經產生濃厚興趣。

後回到花蓮,經許聰敏居士引薦[9],王錦雲和修道法師前往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的普明寺參加慶典,並於普明寺對面的康樂村(俗稱農場)弘法。

1962年年底,修道法師返回豐原,她留在普明寺,自行落髮,居士許聰敏為她取法名「修參」[8]。

1963年,至臺北臨濟護國禪寺,希望受具足戒,但因為沒有正式出家,因此無法報名[10]。

王錦雲至慧日講堂購買《太虛大師全書》,遇見印順導師,請求出家,以獲得報名資格[11]。

因開壇傳戒時間緊迫,印順導師開示:「我們因緣很特別,我看時間來不及了;但既然出家了,妳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啊!」。

印順導師簡單行皈依禮,為她完成出家儀式,成為她的出家依止師,為其取法名叫『證嚴』,字慧璋[11]。

她隨後報名三壇大戒,受比丘尼具足戒。

出家[編輯] 釋證嚴受具足戒後,便返回花蓮。

許聰敏居士在普明寺後搭建一小木屋,證嚴便在其中持誦抄寫《法華經》,後因颱風倒塌,又移往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四個月,在講經期間有四位弟子皈依法師座下,後又至基隆海會寺結夏安居三個月;直至1964年秋,方才回到普明寺,和德慈、德昭、德融、德恩四位弟子在附近之地藏廟旁之小木屋安居、修行。

[來源請求] 1966年,29歲的釋證嚴前往花蓮鳳林鎮某私人醫院探望弟子德融的父親,見地上一灘血跡,聽人告知,為豐濱一名原住民婦女小產,卻因缺少開刀所需保證金新台幣八千元而無法開刀,只得又帶回部落。

此即「一灘血」事件。

後來證嚴法師又遇三位修女,雙方交流後對證嚴法師慈善工作推廣產生了很大影響,這就是慈濟緣起的「三修女」來訪。

有紀錄的三位修女來訪有兩次,一次是三位穿著修女會衣的海星中學老師貝蒂、黃雪文和高凌霞修女因為郊遊路過普明寺;不期而遇的情況下,比利時籍的貝蒂修女在談話中對說:「佛教信徒這麼多、力量這麼大,如果做社會服務的工作,影響會更大。

」證嚴法師大受震撼。

一次是張金菊修女、湯修女、黃修女路過,看到證嚴法師在種菜,張金菊修女憶起當時修女一行人向證嚴法師表示:「你們為什麼不為老百姓去付出你們的愛?」證嚴法師聽聞後,決心開始慈善工作。



同年,印順長老希望證嚴法師住持嘉義妙雲蘭若;但在其信徒挽留之下,證嚴決定留在花蓮開展社會救濟工作。

[來源請求] 慈濟功德會[編輯] 功德會創立初期,與幾位信徒在普明寺做手工,發放救濟品。

後慈濟開始發展,普明寺的空間漸漸地越來越無法容納參加法會的信眾,釋證嚴的母親前來援助,購下一甲五分的地,並建起一間大殿,釋證嚴稱其為靜思精舍。

由1968年起,三十一歲的釋證嚴便逐漸興建精舍、廂房、寮房、辦公室等,歷經十多次增建,規模已十分龐大。

[來源請求] 功德會初期,證嚴在當地會員的協助規劃之下,發行「慈濟月刊」,開始建立「慈濟委員」、「慈誠」制度。

[來源請求] 創立醫院[編輯] 1966年,「一灘血」事件與「三修女」的來訪,成為了推動醫療志業的助力。

1978年,釋證嚴罹患心絞痛,認為「人命在呼吸間」,認為慈濟功德會沒有長久支持的資源。

2001年4月,慈濟基金會三十五週年慶祝會上,李滿妹透露「一攤血」事件之事發地點為莊汝貴診所。

莊汝貴的子女不甘父親名譽受損,告上法庭,認為「一灘血」事件是釋證嚴虛構、捏造的。

經過為期二年的官司,2003年9月,花蓮地方法院判決釋證嚴違法,必須賠償新台幣101萬元給莊汝貴,證嚴法師決定不上訴,此案暫告落幕。

[來源請求] 1979年,釋證嚴舉辦多次義診,也因十多年來的慈善志業,發現「貧病相依」、「因病而貧」,認為臺灣東部(花東)地區長期缺乏醫療資源,下令在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上,發起建立「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來源請求] 發佈消息後,然因花費太高,起初不得眾人支持。

釋證嚴於各地奔波募款,受到一些社會人士及政府單位支持,歷經當時林洋港、宋長志、李登輝、吳水雲縣長等人協助,解決用地問題。

1984年4月24日,於花蓮市區原花蓮農工牧場土地動工。

1986年8月17日正式完工,隔年又展開第二期工程。

[來源請求] 釋證嚴後聘請前故臺大醫院副院長杜詩綿、原臺大醫院復健科主任曾文賓負責籌劃工作,並相繼出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來源請求] 教育、人文[編輯] 醫院建院完成後,醫院有硬體而無軟體──即醫療人員,便逐步推展教育工作,建立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

而護專、醫學院後來相繼改名為慈濟技術學院(2015年改制為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大學。

而除臺灣本土社會救濟外,進而從事資源回收的環保工作,推展中國大陸賑災、國際賑災等工作。

於海外建立慈濟人據點、分會,要求慈濟人能懷著「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頭頂別人的天,就要回饋當地」等理念,在全球各地推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也得到許多當地人的肯定。

[來源請求] 1991年中國大陸華中、華東水患,釋證嚴認為災情嚴重,便發起街頭募款、勘災、救災等工作。

[來源請求] 成立「慈濟宗」[編輯] 2006年12月16日,釋證嚴正式宣告「慈濟宗」立宗[12],「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

思想[編輯] 釋證嚴曾表示:「曾經有人問我,慈濟既不是禪宗,也不是淨土宗,屬於佛教何種宗派?現在我告訴大家,我們是『慈濟宗』,以人與人之間為道場,修行無量法門。

」[13] 現代的慈濟大藏經:《靜思語》,是釋證嚴由《法華經》第一部《無量義經》節選釋義。

[12] 慈濟宗「四法四門」[14]: 第一道門是總持門(知足):「總一切法,持一切善」。

第二道門是和合門(小愛):「和聖賢心,合菩薩道」。

第三道門是關懷門(中愛):「內觀自在心,懷抱眾生苦」。

第四道門是力行門(大愛):「力持諸善法,行遍人間道」。

釋證嚴「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14] 釋證嚴語錄:「從生的那一刻開始,直到死的那一刻,這生死之間能夠將生命宗旨對準、沒有毫釐偏差,人生就能解脫。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慈濟宗門中見證無量法門。

」世界佛教發展協會會長釋蓮海表示:樂觀其成。

[13][15][16] 靈鷲山邱近思:關於慈濟宗的修行法門及思想信仰基礎,需進一步了解。

[15] 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對慈濟宗成立樂見其成。

[15] 獎項與榮譽[編輯] 獎項[編輯] 1989年: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獎、台美文教基金會社會服務獎 1991年: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社會領袖獎。

(RamonMagsaysayAwardforCommunityLeadership) 1994年:世界國民外交協會(PTPI)「艾森豪國際和平獎章」(EisenhowerMedallion) 1995年:行政院文化獎 1998年: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UNPO)國際人權獎 2000年:美國諾薇爾基金會(TheNoelFoundation)人道精神終身成就獎 2001年:第一屆總統文化獎太陽獎 2003年:中華民國私校文教協會「第三屆私立學校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獎 2004年:美國加州「美國亞裔聯盟」2004年亞美人道關懷獎(2004AsianAmericanHeritageAwardforHumanitarianService) 2004年:中華民國一日志工協會終身成就志工獎 2007年:美國洛杉磯華裔民選官員協會(CEO)「2007年世界和平獎」 2007年:第24屆庭野平和財團(TheNiwanoPeaceFoundation)庭野和平獎(英語:NiwanoPeacePrize)(第24回庭野平和賞),於日本東京頒發 2008年:世界佛教友誼會(WorldFellowshipofBuddhists)全球佛教貢獻獎 2009年:臺灣名人百科社會類「年度模範名人獎」 2009年:第三屆國際慈善論壇「國際慈善功德人物獎」 2010年:第三屆全國有機日「臺灣有機農業卓越貢獻獎​」 2010年:《遠見》雜誌「邁向哥本哈根,尋找臺灣環境英雄」官員及領袖類臺灣環境英雄 2010年:美國羅斯福基金會「傑出公共服務獎」 2014年:國際扶輪「最高榮譽獎」 2016年:中華創新發明學會「名人堂」 2016年:印度「實諦‧賽巴巴人類傑出獎(SriSathyaSaiAwardsforHumanExcellence2016)」之「衛生獎」 2016年: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 2016年:第四十四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發明教育獎(InventionEducationalMedal)」 勳章及爵位[編輯] 1986年:華夏一等獎章 1996年:中華民國外交部頒給「一等外交獎章」 1996年:中華民國內政部頒給「內政一等獎章」、「弘教濟世」匾額。

1996年:中華民國僑委會頒給「華光一等獎章」。

1996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頒發最高榮譽「實踐一等獎章」。

2001年:薩爾瓦多總統頒「國家二級勳章」 2003年: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2012年: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封予拿督斯里勳銜 榮譽學位[編輯] 1993年:香港中文大學頒發榮譽社會科學博士[17] 2001年: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18] 2002年: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學名譽博士 2010年:菲律賓東方大學人文榮譽博士學位 2011年: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泰語: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มหาจุฬาลงกรณราชวิทยาลัย)社會福利榮譽博士學位 2015年:泰國泰國納里宣大學(泰語: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นเรศวร)社會發展榮譽博士學位 2019年:國立中正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榮譽[編輯] 1986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1991年:美國「德州榮譽公民」、「聖安東尼市榮譽市長」、「聖安東尼榮譽領地」。

2011年:加拿大溫哥華市政府訂10月21日為「證嚴上人日」 2011年:獲時代雜誌(TIME)選為2011年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19][20] 2011年:獲頒薩爾瓦多政府頒予「薩爾瓦多之友」 2015年:義大利菲納爾艾密利亞頒予「榮譽市民」。

2016年:烏克蘭科學院頒予「榮譽院士獎」[21]。

慈濟基金會[編輯] 主條目:慈濟基金會 慈濟功德會,今時全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電視節目[編輯] 大愛電視─法譬如水、靜思妙蓮華(法華經):對佛法、佛學、水懺與妙法蓮華經的介紹開示 大愛電視─菩提禪心:對佛法、佛學、水懺與妙法蓮華經裡的佛典故事,以戲劇方式呈現。

大愛電視─人間菩提:每日慈濟組織內志工早會的紀錄或當日法師在重大集會場所的重要講演。

大愛電視─衲履足跡:法師到各地行腳所見的人事物與言行紀錄。

著作[編輯] 《佛遺教經講述》,2017 《父母恩重難報經講述》,2017 《無量義經講述》,2016 《藥師經講述》(三冊/套) ,2016 《八大人覺經講述》(共一冊) ,2016 《有朋自遠方來——與證嚴上人對話》(再版) ,2016 《心寬念純——追求美善人生》(再版) ,2016 《靜思妙蓮華‧序品第一》,2015 《幸福本事》,2015 《與地球共生息──一○○個疼惜地球的思考與行動》,2015 《清貧致福》,2015 《有禮達理──人文素質的涵養》,2015 《年年三好三願》,2014 《說法無量義無量》,2013 《回歸清淨本性》,2013 《孝的真諦──幸福人生第一堂課》,2012 《無量義經偈頌》,2011 《善之共振》,2010 《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一套三書附二別冊) ,2010 《清淨在源頭》,2010 《靜思語第一、二、三集典藏版》,2009 《人生經濟學》,2009 《見苦知福》,2008 《真實之路─慈濟年輪與宗門》,2008 《撒下好命的種子》,2008 《普天三無》(一套三冊) ,2007 《心寬念純》,2007 《過關──實心‧實做‧好人生》,2006 《心室效應》,2005 《一秒鐘和一輩子》,2005 《行經知路》,2002 《人中之寶》,2002 《生死皆自在》,2002 《無量義經》,2001 《塵盡光生》,2001 《心靈之窗》,2001 《四十二章經》,2000 《美的循環──談生生世世》,2000 《回歸心靈的故鄉》,1999 《自在的心靈》,1999 《父母恩重難報經》,1999 《八大人覺經》,1999 《清淨的智慧》,1999 《靜思、智慧、愛》,1999 《證嚴上人心蓮》,1999 《慈濟心燈》,1999 《證嚴上人說故事》,1999 《談古說今》,1999 《靜思晨語》,1999 《歡喜自在》,1999 《齋後語》,1999 《人間菩薩》,1999 《生活的智慧》,1999 家庭[編輯] 養父:王天送[22](?-1960年[5]) 養母:王沈月桂(1916年-2012年2月8日[22]) 弟:王端正 資料來源[編輯] ^中文期刊部慈濟史編撰小組.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慈濟月刊.  ^The2011TIME100-DharmaMasterChengYen.Time.2011-04-21[2011-05-05].  ^證嚴法師獲選百大人物 《時代》:她已是聖人.NOWnews今日新聞網.2011-04-22[2011-05-05].  ^證嚴法師不該受封?.光明日報.2015-06-11.  ^5.05.1阮義忠、袁瑤瑤.澎湃的生命能量──王沈月桂.慈濟月刊.  ^證嚴法師.追尋父親去處-閱讀解結科儀.大愛電視台.2017-12-18[2021-05-24](中文(臺灣)).  ^7.07.1靜思人文叢書處.年度重要典籍問世《靜思法髓妙蓮華‧序品第一》.慈濟月刊.  ^8.08.1HHY.證嚴上人重要記事年表.www.tzuchi-org.tw.2008-04-14[2021-05-24](中文(臺灣)).  ^戰後花蓮佛教的「中國化」與「人間化」(PDF).  ^因緣不思議!與慈濟淵源深臨濟護國禪寺攜手浴佛.大愛新聞(大愛電視).2021-05-09.  ^11.011.1潘煊.四十二年前的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慈濟月刊.  ^12.012.1志工做足功課 導讀書籍談「慈濟宗」.慈濟全球資訊網.(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30日).  ^13.013.1「慈濟宗」成立! 證嚴上人:精髓在靜思、道場在人間.今日新聞網.2009-05-08[2009-05-08](中文).  ^14.014.1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慈濟全球資訊網.(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30日).  ^15.015.115.2楊久瑩、方志賢.慈濟志業早定佛團樂觀其成.自由時報.2009-05-08[2009-05-08](中文).  ^楊久瑩.傳人間佛法慈濟自立宗門.自由時報.2009-05-08[2009-05-08](中文).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通訊》第44期,1993年7月。

^前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韋利文教授(RaymondWacks)為釋證嚴所撰寫的頌詞。

^The2011TIME100-DharmaMasterChengYen.Time.2011-04-21[2019-12-04](英語).  ^證嚴法師獲選百大人物 《時代》:她已是聖人.NOWnews今日新聞網.2011-04-22[2011-05-05].  ^新聞雲,ETtoday.ETtoday東森新聞雲.ETtoday東森新聞雲.[2016-12-18](中文(臺灣)).  ^22.022.1「師媽」辭世享壽95歲風範永存.www.tzuchi.org.tw.[2021-05-24].  外部連結[編輯] 認識證嚴上人 閱論編慈濟基金會領導人釋證嚴四大志業慈善慈濟基金會醫療慈濟醫院(花蓮 ·大林 ·台北 ·台中 ·關山 ·玉里 ·斗六) ·慈濟診所(嘉義) ·無語良師教育慈濟大學 ·慈濟科大 ·慈濟高中(花蓮 ·臺南 ·清邁 ·印尼) ·慈青社 ·慈少班 ·青少年服務隊 ·親子成長班人文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大愛電視 ·經典雜誌 ·檀施會 ·慈濟月刊 ·慈濟文化出版社其他靜思精舍 ·「慈濟」小行星 ·一灘血 ·大愛與您分享 ·釋印順 ·內湖保護區反慈濟開發事件 ·靜思語 ·大愛感恩科技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6229888c(data) DILA:A029145 FAST:248609 GND:1142570037 HKCAN:9811105385603406 ISNI:000000008005296X LCCN:n88282863 NTA:339449225 SUDOC:132785226 VIAF:29979439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釋證嚴&oldid=68623704」 分類:1937年出生在世人物慈濟王姓清水人(台中)台灣佛教出家女眾總統文化獎得主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吳三連獎得主獲頒授景星勳章者麥格塞塞獎獲得者香港大學名譽博士時代百大人物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台灣素食主義者臺中市清水國小校友漢傳佛教宗派創始人閩南裔臺灣人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自2020年1月缺少可靠來源的條目自2020年1月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DDB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KC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DeutschEnglishSuomiFrançais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NorskbokmålSvenska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