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懸河[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口若懸河 ; 口若懸河 · ㄎㄡˇ ㄖㄨㄛˋ ㄒㄩㄢˊ ㄏㄜ · kǒu ruò xuán hé · 說起話來像瀑布一樣滔滔不絕,比喻能言善辯。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 #南朝宋. 教育部《成語典》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口若懸河] 正文修訂本參考資料成語典源另可參考資料表成語典源另可參考資料表0編輯總資料庫 口若懸河 成  語口若懸河 注  音ㄎㄡˇㄖㄨㄛˋㄒㄩㄢˊㄏㄜˊ 漢語拼音kǒuruòxuánhé 釋  義說起話來像瀑布一樣滔滔不絕,比喻能言善辯。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典  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王太尉1>云:「郭子玄2>語議如懸河3>寫4>水,注而不竭。

」 〔注解〕 王太尉: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晉臨沂人。

以清談著稱,累官至司徒。

西晉亡,投降石勒,後為石勒所殺。

郭子玄:郭象(西元252∼312),晉河南人。

少有才學,好老莊,能清言。

東海王越引為太傅主簿。

曾為《莊子》作注。

懸河:傾瀉不止的河水,可指瀑布。

寫:音ㄒㄧㄝˋ,通「瀉」。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晉書.卷五○.郭象列傳》、晉.裴啟《語林》(據《北堂書鈔.卷九八.談講》引) 典故說明「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

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

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

」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

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 書  證 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 《金瓶梅詞話》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是一回。

」 《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 用法說明語義說明比喻能言善辯。

使用類別用在「善於言談」的表述上。

例句 沒有口若懸河的本事,怎能成為演說家?他一坐下來就口若懸河地說起他的探險經歷。

他一反平常的結巴,口若懸河似地辯論起來。

這場辯論賽,雙方主辯都口若懸河,十分精彩。

他善於辭令,口若懸河,真是當外交官的好人才。

他一逮住機會,就口若懸河似地說起自己的看法。

他生性木訥,並不是一個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人。

他能說善道,每次發表言論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只聽他口若懸河地在那兒瞎吹,卻不見有幾個人在聽。

辨  識近義成語能言善道反義成語拙口鈍辭、笨口拙舌、張口結舌、期期艾艾、結結巴巴 參考詞語口似懸河 ㄎㄡˇㄙˋㄒㄩㄢˊㄏㄜˊ kǒusìxuánhé 猶「口若懸河」。

見「口若懸河」條。

唐.白居易〈贈僧詩五首.神照上人〉:「心如定水隨形應,口似懸河逐病治。

」 《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口如懸河 ㄎㄡˇㄖㄨˊㄒㄩㄢˊㄏㄜˊ kǒurúxuánhé 猶「口若懸河」。

見「口若懸河」條。

《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 懸河寫水 ㄒㄩㄢˊㄏㄜˊㄒㄧㄝˋㄕㄨㄟˇ xuánhéxièshuǐ 義同「口若懸河」。

見「口若懸河」條。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寫水,注而不竭。

」(源) 懸河注水 ㄒㄩㄢˊㄏㄜˊㄓㄨˋㄕㄨㄟˇ xuánhézhùshuǐ 比喻文思流暢奔放。

見「口若懸河」條。

《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上.楊炯》:「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

」 懸河瀉水 ㄒㄩㄢˊㄏㄜˊㄒㄧㄝˋㄕㄨㄟˇ xuánhéxièshuǐ 義同「口若懸河」。

見「口若懸河」條。

《北堂書鈔.卷九八.談講》引晉.裴啟《語林》:「王太尉問孫興公曰:『郭象何如?』人答曰:『其辭清雅,奕奕有餘。

吐章陳文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 《晉書.卷五○.郭象列傳》:「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 瀉水懸河 ㄒㄧㄝˋㄕㄨㄟˇㄒㄩㄢˊㄏㄜˊ xièshuǐxuánhé 義同「口若懸河」。

見「口若懸河」條。

唐.楊炯〈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九歲明《詩》,七齡通《易》……瀉水懸河之辨,背碑覆局之精,標映前哲,公實多敏。

」 言若懸河 ㄧㄢˊㄖㄨㄛˋㄒㄩㄢˊㄏㄜˊ yánruòxuánhé 猶「口若懸河」。

見「口若懸河」條。

《隋書.卷六七.裴蘊列傳》:「蘊亦機辨,所論法理,言若懸河,或重或輕,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時人不能致詰。

」 言類懸河 ㄧㄢˊㄌㄟˋㄒㄩㄢˊㄏㄜˊ yánlèixuánhé 即「口若懸河」。

見「口若懸河」條。

《南齊書.卷三三.王僧虔列傳》引南朝齊.王僧虔〈誡子書〉:「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 辨口如懸河 ㄅㄧㄢˋㄎㄡˇㄖㄨˊㄒㄩㄢˊㄏㄜˊ biànkǒurúxuánhé 猶「口若懸河」。

見「口若懸河」條。

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辨口如懸河。

」 辯同河瀉 ㄅㄧㄢˋㄊㄨㄥˊㄏㄜˊㄒㄧㄝˋ biàntónghéxiè 猶「口若懸河」。

見「口若懸河」條。

《藝文類聚.卷三八.禮部上.祭祀》引南朝梁.徐悱妻劉氏〈祭夫文〉:「惟君德爰禮智,才兼文雅,學比山成,辯同河瀉。

」 辯如懸河 ㄅㄧㄢˋㄖㄨˊㄒㄩㄢˊㄏㄜˊ biànrúxuánhé 即「口若懸河」。

見「口若懸河」條。

唐.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論當世務,草答蕃書,辯如懸河,筆不停綴。

」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