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並非只有口罩,它的創新管理更值得學習| 以太薦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M的高管對此表示道:“扁平化的組織結構能夠最大化地激勵員工的創新力,讓每一個員工 ... 並且,3M採取的是一種不斷能分化出新部門的扁平化組織架構。

MdEditor 3M並非只有口罩,它的創新管理更值得學習|以太薦讀 語言:CN/TW/HK 時間 2020-05-2822:15:46 以太創服 主題: 創業 ☝本週福利:回覆【3】領取大佬禮包 王興、張一鳴、黃崢、張小龍、雷軍 全網有關他們最好的25篇文章 作為多元化創新巨頭,3M擁有獨特的創新淬鍊術。

如果你是創業者,推薦你學習《創業覆盤實戰營》,14天實戰,掌握加速融資的四大模型,帶走一份定製化的創業&融資計劃。

我們開放了少量「:gift:早鳥價」名額,你可以在文末點選領取。

來源|  中歐商業評論(ID:ceibs-cbr) 作者|  曹欣蓓 後疫情時代,口罩依然是每人的日常必需。

而這其中,3M生產的口罩可謂當之無愧的“頂流”,是口罩界絕對的質量保證。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口罩只是3M的冰山一角。

事實上,這座多元化巨頭的產品庫極其豐富,2000年奧運會400米冠軍邁克爾·約翰遜的金靴就來自3M研製的Scotchlite™24K反光金纖維技術,充滿了時代回憶的錄音磁帶和錄影帶,更是3M的發明,此外,生活中常用的無痕掛鉤、百潔布和拖把,也都是屬於3M的創意。

多元化與創新,成了3M的標誌性詞語。

優秀的品質每家企業都想擁有,但是想要像3M一般,成為多元化創新的巨頭,做到平均每兩天開發三個新產品,將協同效應發揮到極致的企業卻少之又少。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究這家多元化創新巨頭的成功祕籍,解構3M多元化創新的三部曲。

01 第一部:搭建多元化創新團隊 擁有一批精英骨幹,是多元化創新三部曲的第一部。

3M的創新團隊令人豔羨:擁有核心優勢的46個技術平臺,各自有不同的技術積累、專業人才、基礎設施和商業能力,以及擁有7000多名成員、涵蓋各種技術領域的技術論壇,構建了3M的多元化創新。

但在這裡,我們要更進一層:如果說組成多元化創新的基石是人,而人這個要素,真的只限於公司的研發人員嗎? 不止如此。

因為有時候,就算團隊再強大,再連夜加班、絞盡腦汁,創意並非無限。

如果我們細究3M的過往,可以發現大量對優質標的的兼併與收購。

2018年,隨著AI技術的推廣,3M也想給自家的醫療板塊關聯更多資訊化業務,放眼市場,3M發現M*Modal這家公司擁有云託管AI系統,可以用來“豐富患者的健康記錄內容”,且M*Modal收集病人資料並對其進行分析的能力,非常符合3M的需求。

既然M*Modal的技術很不錯,那該怎樣才能學到這份尖端技術,並且不斷創新? 3M的回答很簡單:買就得了!於是,3M大手一揮,在2018年末直接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M*Modal。

2019年,由於3M的醫療健康板塊始終在傷口護理方面達不到理想水平,3M又把目光投向了Acelity,這是一家全球先進的傷口護理公司,子公司KCI是高階傷口護理領域最值得信賴的品牌,也是負壓傷口療法領域的領袖。

想要更多傷口護理上的創新,但目前自身的技術水平還不夠,怎麼辦? 沒事,買買買!買來後,大家就是一家公司了,共同創新進步。

2019年年中,3M以約67億美元收購全球領先術後護理公司Acelity及其子公司KCL。

類似大手筆收購的故事,在3M已發生過太多次。

21世紀以來,3M已經累計收購了70多家公司(表1),而要完成這一切的前提,是企業擁有足夠豐厚的錢包,從而才能有底氣為研發大膽投入。

3M收購情況 讓我們來看3M的營業收入,根據Choice金融資料庫,2019年3M的營業收入高達321億美元,也是這家制造業巨頭營業收入連續第七年超過300億美元,這為3M的技術研發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在過去的七年裡,從工業製造到醫療保健、安全防護,3M均有所涉獵,反覆蒐羅收購市面上擁有先進技術的公司。

但從管理學而言,即使錢包足夠厚,在企業併購大量標的後,如何能更好地將新舊生產要素組合,讓外部團隊迅速融入,實現協同創新,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絕大部分大型企業在搭建管理架構時,都是以便於管理者掌控經營活動為著眼點,採用矩陣型組織,但這樣的組織架構往往層級分明,不利於部門間的協調,3M以激發員工創新力為基礎,採用了扁平化的組織結構。

小知識:矩陣型組織是把按職能劃分的部門和按產品(或專案、服務等)劃分的部門結合起來組成一個矩陣。

扁平化組織結構的定義是通過減少行政管理層次,裁減冗餘人員,從而建立一種緊湊、幹練的組織結構。

扁平化組織的人力資源結構層級較少,削弱了上下級的關係,加強了彼此的合作。

在3M,跨實驗室的合作隨處可見,所有實驗室都是對員工開放的,這既能避免技術人員在某領域待得太久而出現疲勞,同時也是能提高研發效率,增強跨部門協同。

3M的高管對此表示道:“扁平化的組織結構能夠最大化地激勵員工的創新力,讓每一個員工都感覺自己是極富有價值的。

” 並且,3M採取的是一種不斷能分化出新部門的扁平化組織架構。

在3M,員工可以自行組成“創新小組”,開發感興趣的專案,一旦創意轉化成了產品併成功推廣,每位小組成員的薪水就會得到提升。

當產品銷售額達到2000萬美元時,原本的“創新小組”就可以升格成為獨立的產品部門,小組長也自然變為研發主任。

通過不斷新設專案組,並給予成功專案組獎勵的措施,3M將公司劃分成一個個靈活又平級的小部門,對於外部初來乍到,剛被歸入3M的優秀員工而言,只要技術研發實力過關,很有可能就被某一“創新小組”相中,迅速融入3M的大家族,或是因為跨實驗室的合作,與3M其他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彼此熟悉。

不同於自上而下簡單分設部門的扁平化組織,3M這份自下而上發展新組織的扁平化架構,給予了員工足夠組隊的自由,增強了公司內部交流,更好地促進了協同合作,有利於不斷激發靈感創新。

02 第二部: 實現紀律與想象力的平衡 多元化創新團隊的搭建,僅僅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想要鼓勵新產品的孵化,還要走上創新三部曲的第二部——給予員工足夠的創新時間。

3M提出:研發人員每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從事個人感興趣的研究,甚至可以申請基金作為研發費用,不管這個專案是否能馬上帶來直接效益。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便利貼,就是在這項“創新管理時間法則”下誕生的。

1968年,3M科學家斯賓塞·席爾瓦博士利用15%的自由時間發明了一種弱黏性膠水,由於黏性太小而被認為是失敗的發明,只好將其束之高閣。

70年代,每週都要參加教堂唱詩班活動的3M公司亞特·弗萊深受無法更好地標記讚美詩的困擾,他在詩集裡夾了許多小紙片,可是,每當他開啟詩集時,紙片便會滑落到地板上。

這時,亞特·弗萊回憶起斯賓塞·席爾瓦曾開發過的弱黏性膠水,兩人再次動用了15%的自由時間進行研發,製作了一款可以“粘到書頁上也可以輕鬆揭下來”的書籤。

1980年,3M推出了這款Post-it®報事貼,便利貼的出現開闢出一個全新的市場門類,迅速風靡全球,被歐美權威機構評為20世紀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十大發明之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3M的“創新管理時間法則”隨後被其他企業廣泛借鑑,這其中就包括了Google,因此有了Google知名的規矩——“工程師可用20%的時間探索自己的想法”。

但最初提出“創新管理時間法則”的公司,其實是3M。

但是,熟悉管理理論的人們會發現,這份15%的自由創新時間與經典管理理論“六西格瑪”是相違背的。

在“六西格瑪”理論中,企業追求的是近乎零缺陷的完美無缺,因此“流程”和“規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小知識:“六西格瑪”是一種改善企業質量流程管理的技術,以“零缺陷”的完美商業追求,帶動質量大幅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最終實現財務成效的提升與企業競爭力的突破。

在“六西格瑪”的理論環境下,如果斯賓塞·席爾瓦對弱黏性膠水的開發時間過長,那就成了“管理缺陷”,而開發之後無法商用,則成了顯而易見的失敗,根本不會將研發繼續保留,而亞特·弗萊也沒有機會,將其再次開發成辦公桌上常見的便利貼。

事實上,在3M的百年征程中,曾短暫地推行過“六西格瑪”戰略。

2000年,3M首位外來職業經理人吉姆·麥克納尼在3M引入了“六西格瑪”戰略,以節約成本為目的,對於創新實行嚴格的流程化考核。

但創新是一個龐大的概率遊戲,在100個創意中,最終成功商業化的可能只有2~3個,而“六西格瑪”的推行卻讓研發人員畏手畏腳,不敢隨意設想。

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查爾斯·奧賴利曾對此表示:“如果你接管的是一個以創新為驅動的公司,很顯然你減少的成本只能是研發經費,但問題是,從長遠來看,這對公司是巨大的傷害。

” 因此,3M的CEO喬治·巴克利很快發現了這個問題,“六西格瑪”戰略從3M退出,研發人員再度恢復了傳統15%的自由創新時間。

但這也並不代表3M對創新管理的徹底“脫軌”。

事實上,15%自由創新時間保證了前端研發人員的自我放飛,但對於是否將創意商用,3M具有非常嚴格的考核。

據3M高管介紹,在考核的過程中:“原來只有實驗室技術人員參加的專案,一下子會有很多其他的職能團隊加入。

比如市場部將對客戶需求進行分析,製造部分析量產可行性,供應部門分析原材料是否支援,法律法規部門監督是否有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環節。

研發中心的技術人員還要扮演推銷者的角色,向審查組的高層推薦自己的產品,還要面對來自其他職能部門的困惑和質疑——是否市場預測不好,競爭對手狀況,生產難度或者成本太高,環境保護指標無法完成……” 這份綜合了市場需求分析、製造可行性、供應原料提供、法律合規稽核的環節,與現實高度掛鉤,而身兼銷售一職的研發人員,也在一次次對於自身創意的推銷中,不斷認清市場與客戶的實際需求。

比起“六西格瑪”的強制性訂立規矩,讓研發人員被動調整,束手束腳不敢施展抱負,3M通過對“前端研發自由放飛,後端商用嚴格把控”的模式,讓每名研發人員在將創意商用化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除了高深分子式以外,還要面對層層現實考量,激勵研發人員主動進行調整,讓創新更貼近市場。

03 第三部: 打造允許失敗的寬鬆環境 如果我們細看便利貼發明的時間歷程,可以發現從1968年斯賓塞·席爾瓦發明弱黏性膠水起,到1980年3M正式推出Post-itⓇ報事貼,這其中差了整整12年,遑論1968年的那份弱黏性膠水,最初並不具備商業價值。

但是對於席爾瓦的這項發明,3M依然給予了足夠的耐心。

而這則是3M創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足夠的寬容度。

對多元化創新企業而言,這份寬容尤為重要。

畢竟多元化創新更需要時間與靈感,需要與不同部門與文化的人員進行摩擦碰撞,才能找對方向。

更何況,除了等待創新以外,從企業管理的角度,這份寬容還有進一步的意義——消除員工的後顧之憂。

3M前CEO麥克奈特常常對員工們說:我們容忍員工犯錯誤,只要他的動機是好的。

他也常常告訴經理:“切勿隨意扼殺新的產品或構想,要鼓勵實驗性的塗鴉,如果你在四周豎起圍牆,那你得到的只能是羊;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和無數只青蛙接吻;切勿隨便扼殺任何新的構想。

” 也正是因此,3M成了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公司”。

當某位員工創新失敗時,公司非但不加以處罰,反而會集體慶祝。

公司對創新文化的哲學可謂相當“上道”——如果你不犯錯,只能說明你什麼都沒有做。

至於做錯了,或者失敗了?沒事,慶祝就得了。

畢竟“創新”這兩個字,本身就蘊含了太多不確定性。

但從管理學的角度而言,這份為了消除員工創新的後顧之憂,因此對員工的創新失敗始終笑臉相迎的策略,似乎不符合傳統管理理論的“胡蘿蔔+大棒”。

小知識:“胡蘿蔔加大棒”是激勵方式中的一種。

胡蘿蔔加大棒通常指的是一種獎勵與懲罰並存的激勵政策;是指運用獎勵和懲罰兩種手段以誘發人們所要求的行為。

如果我們細看3M的做法,會發現這是3M對於“胡蘿蔔+大棒”的升級版。

在“胡蘿蔔”方面,為了鼓勵創新英雄,3M除了物質激勵外,還相當注重榮譽感培養,設立了“季度優勝獎”“專利獎”等激勵員工為公司發展作出貢獻,並在全球設立3M“奧斯卡獎”,榮獲此獎的員工可以和家人一起,在公司高層的陪同下乘坐3M專機到度假勝地盡情玩耍。

更令人矚目的是3M在“大棒”方面的改良,為了消除研發人員的後顧之憂,3M雖然取消了懲罰,但是引入了“新產品活力指數”(NPVI)考核。

“新產品活力指數”是3M獨創的指數,指在每年的銷售額中,來自過去五年開發的新產品所佔的比例,以此衡量創新的速度和水平,基準值為35%。

因此即使業務部門現有產品再大賣,依然要不斷尋找新的需求,而研發部門則要根據新需求不斷調整,滿足新產品商用化的佔比。

並且,在指標的考核上,3M也頗有手段。

如果兩年依然不能達成目標,則會被要求更換業務部門負責人,如果連續三年累積赤字超過200萬美元,業務部立刻解散。

因此作為部門負責人,必須時刻把控創新的方向與節奏,在漫天橫飛的新主意與成本之間找到平衡。

對於每位研發人員而言,3M給予了足夠寬鬆的環境,也願意為創新而等待。

但企業畢竟是利益導向,這份對“大棒”的考核,被加在了整個部門上,公司可以等待一部分創新產品被時間慢慢孵化,但同時,部門必須保證一定比例的產品實現商用。

通過對“大棒”措施的改進,3M將創新變成了一種“戴著鐐銬的舞蹈”,在對部門實行“新產品活力指數”考核的過程中,讓放飛的創意落地變現。

Hey創業者,  你有多久沒做過高質量的創業覆盤了? “創業覆盤實戰營”火熱報名中~ 主理人:周子敬 (以太創服CEO,一堂校長,張一鳴天使投資人) 14天時間帶你 √快速避坑,對標優秀創業者 √4場覆盤,掌握創業底層模型 √案例學習,吸收創業融資經驗 加入14天改變計劃,和200+創業者一起 覆盤學習+拆解業務+反思方法+加速融資 優秀學員直推子敬投資團隊~~ 覆盤實戰營17期,還有 少量 入學名額  點選“閱讀原文”,立刻報名 「其他文章」 三個創業小故事:死守存量很危險,擁抱增量才是未來 “創業死亡”的概率計算:創業不是賣命,不要輕易allin 未來幾年的創業黑白名單 貝佐斯:管理亞馬遜的20條經營理念 沈南鵬近年對投資創業的50個預測 科特勒曹虎:五年內要倒閉的企業都有這些特徵 桑文峰:ToB企業的“鐵人四項”——產品、營銷、服務和組織。

BP案例拆解(11) 我身邊的創業者,崩潰成了常態。

資深FA眼中的機器人熱:出海、專注、滲透是創業者們的核心命題 5位見過上萬創業者的頂級VC掌門人眼中的“成功者特質” 盤點頂級VC掌門人眼中的“成功創業者特質” 張一鳴吸引人才的16字“法寶” 日本排名第4的唐吉訶德:這3步策略,成就一家上市公司 普通人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挖掘一樁小生意? 不靠燒錢,獨角獸企業的可持續增長之路:1個思維,4個核心能力 成功融資BP拆解(8) 湖畔大學陳龍:做一次企業死亡自檢,給你10道測試題 BP案例拆解(7) 泡泡瑪特王寧:要抓住年輕人的心越來越難了 「創業」 廣州天河人才服務包再升級,涵蓋場地、財稅等80多項服務 創業不易,他們倒在了2021——10個死亡案例深度分析 36氪專訪|中創碳投唐人虎:在碳圈“第一個吃螃蟹”,做人與環境的連結 依靠暴富勵志人設吸金的時代過去了! 好未來悲情退場,企業如何擁有“好未來”? HugoBarra成立Detect公司:推出家用COVID-19檢測裝置 WIM2021丨易型創始人&CEO王軻:我們正在做的,是一件正確但困難的事 “李子柒維權”背後的網紅經紀人制度 WIM2021|貓王音響聯合創始人堯銘侃:新營銷環境下的產品創新思維 對話福迪寶CEO於文博:新品牌背後,「我們的對標方向是中餐標準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