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洋環境情勢與優先發展順序分析@ 小水滴的海洋世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洋不但幅員遼闊廣闊,總體面積也達到十三億立方公里。

蘊藏豐富的生物資源及非生物資源,也提供難以計數的功能與潛在利益。

台灣因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千餘 ... 小水滴的海洋世界一個糊裡糊塗唸了輪機科!便開始與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的我!在為自己的生命尋找出路!這裡有我覺得不錯的文章以及我自己的著作!歡迎大家指教~~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603151953台灣海洋環境情勢與優先發展順序分析?心情隨筆海洋是萬物之母,孕育了無窮的生命,不但是人類文化的搖籃,更造就了許多世界文明,由最早在愛琴海的希臘,到環繞地中海的西班牙、義大利,鄰大西洋的葡萄牙、荷蘭,英倫海峽的英國,到現在的美國,這些海洋歷史展現給我們的是活潑、積極、進取、具創造性的開放文化。

臺灣在世界的舞台上第一次出現,便是以海洋國家被世界所認識。

從十七世紀開始,臺灣以蕞爾小島,卓然自立於西太平洋,卻占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遠通琉球、日本,下達南洋,內應粵閩,成為國際海上活動的中繼站,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及後來的荷蘭人,與活躍於臺灣海峽的福建海商與海盜,在東亞形成以臺灣、福建和日本九州為核心的三邊貿易,例如荷蘭占領臺灣期間,就是以臺南安平熱蘭遮城為對外通商貿易的重要據點,它不僅將臺灣的經濟發展與世界聯繫起來,也開啟了以海洋為中心的臺灣近代歷史。

臺灣就是當時的亞太營運中心,大家都知道當時航海不像現在那麼發達,當時所有經過臺灣海域的船都要到臺灣安平港來繳稅,若沒有繳稅則航行時會不平安。

明鄭時期,鄭芝龍活躍於東南亞,東南亞是其勢力範圍,鄭芝龍到過澳門、巴達維亞、馬尼拉,當時臺灣比現在更像是「亞太營運中心」。

而長久以來「大陸國家」的思維,讓我們逐漸淡忘這一段臺灣與海洋的故事,二、三百年前我們早就是「海洋之子」,我們應該再次由海洋出發,追尋自我發展的道路。

  海洋環境優先發展順序 一、維護海洋權益、確保國家發展: 海洋是人類共同的資產,海洋環境的保護,不但關係到人類的維生發展,也影響到其他生物的綿延存續。

海洋所蘊含的豐富資源,更指引了無限的潛在利益與發展機會,應該審慎地開發與管理。

台灣四周環海,海岸線長達千餘里,海洋對於氣候調節、國家安全、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生態保育、休閒遊憩和研究發展等,自古以來都扮演重要的功能。

如果以一個四周環海的「海洋國家」自居,海洋與海岸的利用與管理,無疑是臺灣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九九八年初,政府首度公布了「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和「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等兩項重要海洋立法,並於本(九十三)年一月於行政院下成立「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顯見我國政府對於海洋與海岸問題已日趨重視。

海洋事務多元且繁雜,且因涉及主權、領土爭議、漁業糾紛、礦產開發等相關議題,以及國與國彼此間利益分配等事項,往往更顯複雜,要如何妥為因應,以確保我國海洋權益及未來國家之永續發展,實為未來政府所應正視及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強化海域執法,維護海上秩序: 臺灣四面環海,海域範圍迭有爭議,我國漁民在重疊水域遭日本、菲律賓等國驅離、扣留之情事,嚴重影響我漁民生計,海洋主權伸張已成為重要課題。

而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與管理,保護海洋資源,維護海岸與海域自然環境,益發重要。

另在暴利驅使下,私梟與人蛇集團鋌而走險,造成走私與偷渡頻繁,嚴重危害社會治安;而大陸漁船越界捕撈、兩岸漁事糾紛、我國漁船遭大陸船員挾持及海上喋血等事件迭有發生;鑑於海上交通與活動日趨熱絡,海事糾紛、海上救難、海洋污染、非法越界捕撈及走私、偷渡等案件,亦將隨之增加,對海域全安造成嚴重威脅,如何充實海域執法與災難救護能量,以維護海上航行安全與秩序,確保境內安定繁榮,均為當前重要之課題。

海洋事務繁雜,且各具專業,不論在岸、海執法、海難搜救、海洋環境保護與資源保育、海上交通安全維護等,均需不同領域之專業人才、設備(施)等,始能克盡其功。

然在數位化、全球化、永續化之挑戰下,我政府主管海洋事務機關,需以海洋國家發展的需求,及國人對海洋資源運用與安全保護的殷切期盼,並結合海域環境的變遷,以「前瞻性、大格局、新思維」的政策視野,建構未來施政藍圖,海域安全組秉持此一理念,擬訂規劃方案,藉由相關機關共同推動,以奠定海洋事務的發展基業。

  三、保護海洋環境,厚植海域資源: 海洋不但幅員遼闊廣闊,總體面積也達到十三億立方公里。

蘊藏豐富的生物資源及非生物資源,也提供難以計數的功能與潛在利益。

台灣因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千餘公里,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惟因長久以來受制於重陸輕海及經濟為先觀念的考量,造成海洋環境遭受到嚴重破壞,部分地區甚至是不可回復。

因此我們要致力於海洋保護工作,以維繫海洋的永續與發展。

台灣海洋近幾十年以來,因受時代變遷,及生活方式改變的影響,經濟生產活動也由傳統農漁社會轉變為工商社會,特別是在工商發展搶地,海岸工業化已然成形,工業生產,一般家庭廢水污染,也使得近海、沿海漁業資源受到很大的損傷。

過度開發的結果,斲傷我們賴以維繫的海洋環境。

對於靠海維生的台灣,如不能用心呵護海洋資源,在面對WTO入關,對於沿岸漁業所造成嚴重影響;及過去對於水資源的競用、濫用、誤用所導致的地層下陷;以及與海爭地,圍築海埔地、築堤抽沙,造成地層下陷等問題等,將更加嚴重。

因此,如何保護海洋環境,厚植海域資源,實為我們未來所面對的嚴重考驗與亟需處理的客題。

  四、健全經營環境,發展海洋產業 海洋產業對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經濟,經常扮演著不容乎視的角色和重要性。

台灣過去四十年的經濟發展過程,「海洋產業」似乎並沒有缺席,隱藏在民間對海洋事業的經營仍有傲人的成績,從七十年代盛極一時的遊艇製造業、台灣貨櫃船縱橫四海,已發展出具有遠洋漁業大國的實力,均足以說明隱藏在民間對海洋事務經營的成績,有著不容乎視的實力。

但過去以往多靠民間主動開拓,政府努力相對減少,功能尚待強化與提升。

現在因國際整體外在環境改變,不能再向傳統過去以單打獨鬥的方式經營海洋產業,政府應統合國內海洋相關產業,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方能因應世界局勢改變,及提昇海洋產業實質競爭力。

目前以台灣經濟發展條件,正是發展海洋事業,展現國家競爭力,厚植國本的時間。

因為惟有認知海洋產業是我們的「生活基礎、命脈所繫」,才是經營海洋邁向二十一世紀大國所應有的作為,亦是展現國家實方式重要的一環。

由以往產業發展情況而言,我國具有發展海洋事業的條件與能力,在國際競爭和國內發展的需要下,我國持續發展海洋產業有絕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活烙海洋活動,維續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可以說是與「海洋」休戚相關,共榮共利的生活方式,或經驗的結晶,這是一種深入認知海洋,依海維生的生活方式的綜合體。

形之於外,文化可以表現在歷史、宗教、文學、音樂、藝術等各方面,展現出強烈的海洋精神活氣息。

如古代海洋族群中的維京人勇敢冒險、積極開創卻非有勇無謀,悉憑運氣。

當年行船未有羅盤,維京人必須善觀天象,方能縱橫北海,顯示此一族群對於日、月、星辰,以及海況流場的瞭解,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也塑造他們獨特的文化。

惟相較於維京人發展出獨特的海洋文化,而我國則受限於大陸型思想的領導及教育下,政策重陸輕海,結果使得臺灣海洋文化邊陲化,島民與海洋關係漸漸深遠隔閡。

臺灣歷經地質時期、史前時期、荷領時期、明清晚期、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政府時期不同的海洋文化變遷,留下複雜的海洋文化變遷,但我們卻缺乏全盤深入而客觀的研究,如今若要建立自信而豐富的海洋文化遺產,必需先從不同歷史階段發展及其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著手,才能走出奠基的一步。

臺灣陸地面積和天然資源有限,但因四面環海,孕育豐富海洋資源,如捨棄了海洋,臺灣發展的基礎僅侷限於三六、○○○平方公里的陸地,若以二○○浬經濟海域觀之,臺灣的海域面積廣達四三○、○○○平方公里,唯有放眼海洋的「藍色國土」,臺灣才有無限寬廣的機會。

臺灣生存發展依賴海洋,「海洋意象」成為一種得到廣泛接受的民族象徵與獨特的文化內涵,如同愛琴海之於義大利的浪漫,及南太平洋之於多元島國風情。

是以,台灣渾然天成之海洋環境,將是國人締造山海文明的瑰寶,亦是國人永續生存之命脈。

  六、培育海洋人才,深耕海洋科研 台灣四面環海,應該是典型的「海洋立國」。

可惜囿限於傳統的「大陸文化」性格,使台灣的海洋永續發展,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加上人口的高密度化、都市化、和科技化,台灣人民與海洋的關係變調了,開始以海洋為「榨取」對象,海拋、放流、坡地及海埔新生地的過渡開發,污染了週邊的水域,甚至導致海洋生物物種的減絕;過漁、電魚、毒魚、和炸魚讓魚源枯竭;河口、濕地、瀉湖、紅樹林和珊瑚礁等卵、稚魚生命搖籃棲地的破壞等,加上海上非法活動的猖狂,讓我們的年輕人逐漸遠離海洋、排斥海洋。

新思維的海洋政策,讓我們認知:海洋不僅蘊藏豐富的生物、礦物、石油、和水資源等,也擁有廣大的利用空間,更充滿了潮流、波浪等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此外,美麗的景觀與自然的環境,更是觀光遊憩的最佳場所。

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正式生效,世界各國無不積極調查鄰近海域的「大陸礁層」,尤其是200海浬專屬經濟海域的「海域疆土」,以維護其鄰近海域及大陸礁層的權益,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但我們當然不能拋棄自己的權利,和推卸「地球村」會員應盡保護海洋、永續海洋的責任。

  結論 臺灣是一個典型島嶼國家,缺乏豐富的礦產,但臺灣周邊海域海洋資源豐富,大家都知道親潮由日本北方南下經臺灣東北角彭佳嶼、黑潮由南經臺灣到日本,因親潮和黑潮的交會,帶來了豐富的漁業資源,像臺灣的東北,就是非常好的漁場,也蘊育了非常豐富的海洋生態,如果能夠善加研究與保護,將是我國二千三百萬人永續的財產。

海上航運是海洋國家生存發展的命脈,臺灣的存在完全依賴海洋,而安全威脅也來自海洋,欲平衡海洋利用上的利益,增進與其他國家的和諧,建立堅定、前瞻的海洋政策,實為確保國家海洋權益的重要基石。

  參考文獻 1、           胡念祖,海洋政策理論與實務研究,1997,五南圖書 2、           邱文彥,海岸管理理論與實務,2003,五南圖書 3、           黃異,海域管理與行政法,2003,神州圖書 4、           天下編輯,環境台灣,2003,天下雜誌 5、           尹萍,海洋台灣,2002,天下雜誌   本文刊登於中華海員628期小水滴/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tacit0651's新文章2013-10安裝P型落水管殖利率相關問題股票代理股務一覽表2012-09-29與爺爺最後的合照中國海專大戰八校之決戰中華路台視熱線追蹤報導2011-05-21放鞭炮2011-05-21腳踏車102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海岸巡防人員考試有機小強「邦聯」與「聯邦」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BloggerAds tacit0651'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