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行動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詳目顯示. Email地址: 轉寄. 展開. twitter. line · 電子全文 · 國圖紙本論文. 研究生: 古芸嫻. 論文名稱: 台灣師生對於兩岸用語差異認知之情況與相關策略之研究.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5.22.59.181)您好!臺灣時間:2021/11/1002:28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古芸嫻論文名稱:台灣師生對於兩岸用語差異認知之情況與相關策略之研究指導教授:陳亮光博士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系所名稱: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學門:教育學門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2畢業學年度:100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21中文關鍵詞:華語文教學、兩岸用語差異、詞彙外文關鍵詞:TeachingChineseasaSecond/ForeignLanguage、differentusagesofChinesebetweenMainlandChina、volcabulary相關次數: 被引用:1點閱:4157評分:下載:252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瞭解,在台灣的學習者和教學者對於兩岸用語差異的認知情形。

研究的對象,學習者包括中高級以上華語學習者、中學後期階段的母語學習者、華語教師和國文科教師。

因為本國語文教學和華語教學皆同樣以華語文教學作為主軸,但是兩者教學任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皆不盡相同。

研究方式以自編問卷調查,分為華語學習者、母語學習者、華語教師、國文科教師四組,共回收136份有效樣本,透過統計分析,有以下的發現:1.在問卷四組大陸用語認知測驗的試題部份,以華語教師組平均答對率最高,約67%;國文科教師組約57%;母語學習者組為48%,華語學習者組為38%。

2.華語學習者是學習華語的時間長短和大陸用語的認知程度無明顯相關。

3.華語學習者與母語學習者「是否到過大陸地區」與「對於大陸用語的認知程度」無明顯相關。

4.華語學習者面對大陸用語認知的詞彙測試傾向逐字的字義對應思考、聯結;母語學習者、華語教師、國文科教師傾向以「字」與「詞」對應思考、聯結。

5.多數的華語學習者和母語學習者認為對於兩岸用語差異感到困擾,華語學習者尤為明顯;多數華語教師和國文科教師不認為兩岸用語之間的差異會在理解上感到困擾。

6.在所有受試者中,多數同意在教學時應補充兩岸用語的知識。

然而國文科教師和華語教師皆希望學習者已具備相當的華語/國文基礎,才不會造成學習上的混淆或負擔。

7.華語學習者多數想要嘗試大陸用語,而母語學習者與華語教師、國文科教師則否。

不贊成的理由主要是環境因素考量。

以上的研究結果,希望讓本國語文教學和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員瞭解兩岸用語差異對於教學的相關影響。

希望能為日後面對兩岸用語的差異時,在教學與教材編寫可以提供意見,作為參考。

AbstractThisresearchaimstounderstanddifferentusagesofChinesebetweenMainlandChinaandTaiwanincognitionoflearnersandteachersinTaiwan.Fourcategoriesaretargeted,includingintermediatenon-nativelearners,highschoolnativelearners,Chineseteachersteachingnon-nativelearnersandChineseteachersteachingnativelearners.Bothteachingtonativesandtonon-nativesfocusonChineseteaching,butthetwoaredifferentin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methodsandteachingcontents.Theresearchmethodusesquestionnairesurveyandtargetsatfourcategoriesofrespondents:intermediatenon-nativelearners,highschoolnativelearners,Chineseteachersteachingnon-nativesandChineseteachersteachingnatives.136validquestionnaireswerecollectedandafterstatisticallyanalysing,itisfoundthatamongfourcategories,averagely,inthesectionoftestingcognitionofMainlandChineseusages,Chineseteachersteachingnon-nativesgetthehighestscoresataround67%,withChineseteachersteachingnativescomingthenextataround57%;highschoolnativelearnersscorethethirdhighestataround48%,whilethenon-nativelearnersscoretheleastat38%.Therefore,itisconcludedthat:1.ForChineselearners,thereisno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thelengthoflearningtimeandthedegreeofcognitionofMainlandChineseusages.2.Fornon-nativelearnersandnativelearners,thereisno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whethertheyhavebeentoMainlandChina’and‘thedegreeofcognitionofMainlandChinese’.3.InthesectionoftestingcognitionofMainlandChinesevocabularyusage,non-nativeChineselearnerstendtothinkuponthemeaningwordforword,whiletherest(nativelearners,Chineseteachersteachingnon-nativelearnersandthoseteachingnativelearners)tendtothinkfromwordtovocabulary.4.MostlearnersareconfusedbydifferentChineseusagesbetweenTaiwanandMainlandChina,whilemostChineseteachersarenot;inparticular,amongthesenon-nativelearnersrevealmoredistinctively.5.Ofallrespondents,mostagreethatitisnecessarytoenhancerelevantknowledgeindifferentChineseusagesduringteaching;however,allChineseteacherswishthatrelevantknowledgecanbeenhancedonlywhenlearnershavebeenequippedwithcertainChinesebasicknowledgesothattheywillnotbeconfused.6.Mostnon-nativelearnerswishtotryusingMainlandChinese,whiletherestthreecategoriesdonotagree.Theirreasonsresultmainlyfromtheirconsiderationstotheenvironment.Fromtheaboveresults,thisresearchwishestoincreasetheunderstandingsofdifferentChineseusagesamongallChineseteachersduringtheirteachingandalsowishestoactasreferenceoffurtherteachingandeditingrelevantteachingmaterials. 目次謝誌i中文摘要ii英文摘要iii目次v表次vii圖次xi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背景1第二節研究動機1第三節研究重要性2第四節研究目的3第五節研究問題3第六節名詞釋義4第七節論文章節架構5第二章文獻探討7第一節區域差異詞彙研究7第二節關於兩岸用語差異9第三節台灣與大陸人民對於彼此詞彙差異的認知11第四節關於兩岸詞彙差異比較的研究13第五節兩岸用語差異對於學習者的影響17第六節兩岸用語差異對於教學過程的影響18第七節總結與啟示24第三章研究方法25第一節研究問題25第二節研究範圍27第三節研究對象27第四節問卷變項27第五節問卷編製29第六節實施前測與正式施測30第七節前測結果30第八節前測後的問卷修訂43第四章結果分析與討論45第一節受試者的基本資料與問卷回收情形45第二節受試者對於大陸用語的瞭解情形與相關分析53第三節母語學習者與華語學習者面對兩岸用語的反應與相關策略86第四節華語教師與國文科教師面對兩岸用語的反應與相關策略97第五節綜合討論與回應研究問題108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13第一節研究結論113第二節研究限制116第三節研究建117參考文獻119附錄-1-附錄一教育線上重編國語辭典收錄的大陸用語前二十條-1-附錄二華語教學者教學對象簡短說明-3-附錄三兩岸詞彙差異認知研究問卷-5-表次表2-1各華語區組成背景概覽表8表2-2CCD與CWN對譯的各種分佈狀況16表2-3教育部訂十大基本能力與本國語文課程目標對應表19表2-4目的語難度等級架構…21表3-1研究對象分組表27表3-2問卷編製概念表29表3-3前測問卷國文科教師受試者基本資料30表3-4前測問卷國文科教師受試者教學環境相關資料31表3-5前測問卷華語教師受試者基本資料31表3-6前測問卷華語教師受試者教學環境相關資料31表3-7前測問卷華語教師受試者與中國大陸的接觸情況32表3-8前測問卷母語學習者組受試者基本資料32表3-9前測問卷華語學習者組受試者基本資料與學習華語簡歷33表3-10前測問卷華語學習受試者學習華語的目的33表3-11前測問卷華語學習受試者到中國大陸或台灣的目的與活動33表3-12前測問卷華語學習受試者國籍34表3-13前測問卷所有受試者的母語34表3-14前測問卷所有受試者的性別35表3-15前測問卷所有受試者的年齡35表3-16前測問卷所有受試者的學歷35表3-17前測問卷所有受試者到過中國大陸的比例35表3-18前測問卷所有受試者曾到過中國大陸的時間36表3-19前測問卷各組組問卷第一部份得分36表3-20前測問卷各第一部份第一類試題難度表37表3-21前測問卷各第一部份社會教育類試題難度表38表3-22前測問卷各第一部份交通旅遊類試題難度表38表3-23前測問卷第一部份三類試題總分與難度統計表38表3-24前測問卷第一部份日常生活類試題鑑別度統計表39表3-25前測問卷第一部份社會教育類試題鑑別度統計表39表3-26前測問卷第一部份交通旅遊類試題鑑別度統計表40表3-27前測問卷第二部份第一題統計表40表3-28前測問卷第二部份第一題補充說明41表3-29前測問卷第二部份第二題之感到差異困擾的情況41表3-30前測問卷第二部份第三題統計表42表3-31前測問卷第二部份第三題之是否希望教學補充的理由42表3-32前測問卷第二部份第四題統計表42表3-33前測問卷第二部份第四題之是否想要嘗試使用大陸用語的理由43表3-34前測問卷第二部份第五題作答一覽表43表4-1受試者國籍統計表45表4-2受試者母語統計表46表4-3受試者性別統計表46表4-4受試者年齡統計表47表4-5受試者學歷統計表47表4-6華語教師與國文科教師服務單位統計表48表4-7教師組受試者任教年資統計表(單位:人48表4-8華語教師組受試者任課班級人數統計表49表4-9國文科教師組受試者任課班級人數統計表49表4-10國文科教師的授課對象統計表50表4-11華語學習者學習華語時間統計表50表4-12華語學習者學習目的統計表51表4-13華語學習者在台灣的時間統計表51表4-14華語學習者在台灣的活動與目的統計表52表4-15受試者是否到過中國大陸統計表52表4-16受試者到中國大陸的目的與活動統計表52表4-17問卷第一部份得分統計表54表4-18問卷第一部份敘述統計表54表4-19「是否到過中國到陸」組別統計量:華語學習者組55表4-20「是否到過中國大陸」與第一部份試題得分獨立樣本檢定:華語學習者組55表4-21學習中文時間與第一部份試題得分積差相關分析:華語學習者組56表4-22「是否到過中國大陸」組別統計量:母語學習者組56表4-23「是否到過中國大陸」與第一部份試題得分獨立樣本檢定:母語學習者組56表4-24「是否到過中國大陸」組別統計量:國文科教師組57表4-25「是否到過中國大陸」與第一部份試題得分獨立樣本檢定:國文科教師組57表4-26「是否到過中國大陸」組別統計量:華語教師組57表4-27「是否到過中國大陸」與第一部份試題得分獨立樣本檢定:華語教師組58表4-28「在中國大陸的時間」與第一部份試題得分積差相關:華語教師組58表4-29第一部份試題答對率與得分排序表(前五高)59表4-30第一部份試題日常生活類各題各組得分與排序59表4-31第一部份試題日常生活類等級平均列表60表4-32第一部份試題日常生活類肯德爾和諧係數60表4-33第一部份試題社會教育類各題各組得分與排序61表4-34第一部份試題社會教育類等級平均列表61表4-35第一部份試題社會教育類肯德爾和諧係數61表4-36第一部份試題交通旅遊類各題各組得分與排序62表4-37第一部份試題交通旅遊類等級平均列表62表4-38第一部份試題交通旅遊類肯德爾和諧係數63表4-39Spearman等級相關:兩組學習者日常生活類63表4-40Spearman等級相關:兩組學習者社會教育類63表4-41Spearman等級相關:兩組學習者交通旅遊類64表4-42Spearman等級相關:兩組學習者全部試題64表4-43第一部份試題日常生活類難度與鑑別度65表4-44第一部份試題社會教育類難度與鑑別度65表4-45第一部份試題交通旅遊類難度與鑑別度66表4-46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工讀學校67表4-47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脫產68表4-48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第二課堂69表4-49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紅色旅遊70表4-50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空調71表4-51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腦流失72表4-52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風景微縮區73表4-53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方便菜74表4-54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魔方75表4-55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班主任76表4-56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宇航員77表4-57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酒店78表4-58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冰棍80表4-59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公交站81表4-60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回頭客81表4-61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堵車82表4-62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白班83表4-63各組答題狀況交叉比較表:站台84表4-64各組問卷第二部份第一題統計表86表4-65兩組學習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一題卡方檢定87表4-66兩組學習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二題次數統計表88表4-67兩組學習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二題Spearman等級相關89表4-68各組問卷第二部份第三題統計表89表4-69兩組學習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三題卡方檢定90表4-70兩組學習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三題之教學補充理由次數統計表91表4-71兩組學習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三題之理由Spearman等級相關92表4-72各組問卷第二部份第四題統計93表4-73兩組學習者問卷第二部份第四題卡方檢定94表4-74兩組學習者問卷第二部份第四題之嘗試使用理由次數統計表94表4-75兩組學習者問卷第二部份第四題之理由Spearman等級相關96表4-76兩組教學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一題統計表98表4-77兩組教學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一題卡方檢定98表4-78兩組教學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二題次數統計表99表4-79兩組教學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二題之Spearman等級相關100表4-80兩組教學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三題統計表100表4-81兩組教學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三題卡方檢定101表4-82兩組教學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三題之教學補充理由次數統計表102表4-83兩組教學者問卷第二部份第三題之理由Spearman等級相關103表4-84教師組問卷第二部份第四題統計表103表4-85教師組問卷第二部份第四題卡方檢定104表4-86教師組問卷第二部份第四題之嘗試使用理由次數統計表105表4-87兩組教學者問卷第二部份第四題之理由Spearman等級相關106表4-88教師組問卷第二部份第五題統計表106表5-1詞彙試題與難度、鑑別度比較表114圖次圖1-1深淺層結構說明圖4圖3-1研究架構圖25圖3-2研究流程圖26圖3-3問卷第二部份前測所有受試者得分分佈圖37圖4-1問卷第一部份大陸用語認知測試各組得分分怖圖54 一、期刊與研討會文章刁晏斌(1998)。

臺灣話的特點及其與內地的差異。

中國語文,1998年第5期,第387-390頁。

王鐵昆與李行健(1996)。

兩岸詞彙比較研究管見。

華文世界,第81期,第24-31頁。

田小琳(1998)。

由社區詞談現代漢語詞彙的規範。

語文建設,1998年第11期,第11-15頁。

李泉(2004)。

論對外漢語教材的針對性。

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第49-57頁。

谷建軍(1998)。

詞彙中的文化蘊含。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第12卷,第4期,第23-29頁。

周洪波(1995)。

近年來漢語新詞與的整理和研究。

語言文字研究論文集,北京:語文出版社姚榮松(1997,12)。

論兩岸詞彙差異中的反向拉力。

載於世界華語文教育協進會舉辦之「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73-393頁),台北市。

洪嘉馡、黃居仁與許銘維(2007年9月)。

以中文十億詞語料庫為基礎之兩岸詞彙對比研究。

發表於臺灣大學主辦之「第十九屆自然語言與語音處理研討會」論文之,臺北市。

高忠增(2004)。

台灣屏東幼兒私語發展之個案研究,屏東師院學報,第20期,第251-276頁。

郭熙(2004)。

論「華語」。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第2期,第56-65、75頁。

陸儉明(2001)。

新加坡華語句法特點及其規範問題(上)。

海外華文教育,2001年第4期,第1-11頁。

湯志祥(1995)。

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新加坡漢語詞匯方面若干差異舉例。

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1期。

第103-109頁。

湯志祥(2005)。

論華語區域特有詞語,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第2期,第40-48頁。

楊豔麗(2004)。

海峽兩岸詞語比較。

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第3期,第61-64頁。

蘇金智(1994)。

臺港和大陸詞語差異的原因、模式及其對策。

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第4期,第90-96頁。

蘇新春(2003)。

臺灣新詞語及其研究特點。

廈門大學學報(社會哲學科學版),2003年第2期,第23-29頁。

二、學位論文林靜宜(2006)從《達文西密碼》的繁簡體字譯本看兩岸翻譯技巧及用語的差異。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林佩蓉(2003)台灣與大陸《哈利波特》系列譯本翻譯策略之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秋芬(2010)。

以《世界是平的》比較海峽兩岸英中翻譯策略。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岡井將之(2007)。

日本華語教材加入台灣華語成分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筠惠(2002)。

財經新聞華語閱讀教材規畫設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斐絢(1998)。

台灣當代國語新詞探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京京(2008)。

香港詞彙與大陸詞彙之比較。

遼寧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未出版,瀋陽。

劉慧博(2010)新加坡華語與普通話的分岐研究。

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黑龍江。

黃婉樺(2009)馬來西亞華語和漢語標準語詞差異研究。

暨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廣州。

李敬(2009)大陸與台灣外來詞對比研究。

河北大學碩士論文,保定。

林靜宜(2006),從《達文西密碼》的繁簡體字譯本看兩岸翻譯技巧及用語的差異。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三、專書大陸委員會(1997)。

大陸用語檢索手冊。

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大陸常用辭語編輯委員會(2009)。

大陸常用辭語彙編。

台北:秀威資訊。

王明通(2003)。

中學國文教學法研究。

台北:五南。

朱廣祁編(1994)。

當代港台用語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李曉琪主編(2006)。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鍌,施光亨與李行健主編(2006)。

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

台北:中華語文出版社。

余光雄(譯)(2002)。

DouglasBrown著。

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Principle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

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魏勵、盛玉麒(2000)。

大陸及港澳台常用詞對比詞典。

北京:北京工業大學。

吳明隆與涂金堂(2005)。

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修訂版)。

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9)。

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

台北:五南。

吳明隆(2011)。

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

台北:五南。

林生傳(2003)。

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

台北:心理。

竺家寧(1999)。

漢語詞彙學。

台北:五南。

徐紅進(2008)。

最新兩岸用詞差異對照手冊。

台北:靈活文化。

張文軒(譯)(1999)。

GeorgeYule著。

語言學導論(TheStudyofLanguageAnIntroduction)。

台北市:書林。

張國蕾(譯)(2003)GalissonandPuren著。

當前外語及文化教學:師資培訓面面觀。

台北市:編譯館。

陳俊光(2007)。

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修訂版)。

台北:文鶴。

陳嘉陽(2005)。

教育概論。

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程棠(2008)。

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原則、方法(第二版)。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湯志祥(2001)。

當代漢語詞語的共時狀況及其嬗變。

上海:復旦大學。

蘇勝宏(2009)。

兩岸常用詞語對照手冊:兩岸交流即時通。

台北:德威。

四、網路資源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http://wordsketch.ling.sinica.edu.tw/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http://db1x.sinica.edu.tw/kiwi/mkiwi/百度:www.baidu.com交通部觀光局:http://www.taiwan.net.tw/w1.aspx俞允海(無日期)。

大陸和港臺新詞語語差研究。

2009年4月8日,取自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yuyunhai/yyh02.htm美國外語教學協會:http://www.actfl.org/i4a/pages/index.cfm?pageid=1陳立芬(無日期)。

從5C談AP中文教材編寫。

2012年3月17日取自http://blog.huayuworld.org/gallery/7646/%E5%BE%9E5c%E8%AB%87AP%E4%B8%AD%E6%96%87%E6%95%99%E6%9D%90%E7%B7%A8%E5%AF%AB.pdf。

教育部:http://www.edu.tw/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張從興(2002)也談華語的規範與協調。

新加坡聯合早報,2009年4月8日,取自http://121.8.98.71/yw/gzpth/Article03/Print.asp?ArticleID=61漢典:www.zdic.net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灣當代國語新詞探微 2. 財經新聞華語閱讀教材規畫設計 3. 台灣與大陸《哈利波特》系列譯本翻譯策略之比較 4. 從《達文西密碼》的繁簡體字譯本看兩岸翻譯技巧及用語的差異 5. 以《世界是平的》比較海峽兩岸英中翻譯策略 6. 日本華語教材加入台灣華語成分之探討 7. 引導發現式遊戲學習輔助兩岸文化用語差異學習效益之研究   1. 高忠增(2004)。

台灣屏東幼兒私語發展之個案研究,屏東師院學報,第20期,第251-276頁。

  1. 以《世界是平的》比較海峽兩岸英中翻譯策略 2. 從《達文西密碼》的繁簡體字譯本看兩岸翻譯技巧及用語的差異 3. 引導發現式遊戲學習輔助兩岸文化用語差異學習效益之研究 4. 臺海兩岸教育詞彙比較研究 5. 台灣與大陸《哈利波特》系列譯本翻譯策略之比較 6. 台灣當代國語新詞探微 7. 從新興詞彙探究兩岸語言現象—以類詞綴為例 8. 語料庫翻譯研究:兩岸小說譯文語言分析 9. 日本大學生書面中介語之分析──以日本漢字的語言遷移為探討範圍 10. 華語文師資教育之規劃與分析──以臺灣與美國為討論範圍 11. 徐四金《夏先生的故事》-兩中譯本之比較分析 12. 臺灣與大陸之拒絕語策略比較---以華語電視劇為例 13. 日籍學習者使用華語電子教科書滿意度調查之研究 14. 國際學校之IBDP華語習得規劃個案研究--以高雄美國學校為例 15. 華語文學習者學習風格與華語文教材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