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滅菌法 - 求真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巴氏滅菌法(pasteurization),亦稱低溫消毒法,是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的低溫殺菌法,是一種利用較低的溫度既可殺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營養物質風味不變的消毒 ... 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目錄 1簡介 2巴氏滅菌法主要原理 3應用 4巴氏滅菌法 5參考文獻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 165.22.59.181 建立帳號登入 工具 閱讀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氏滅菌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 搜尋 巴氏滅菌法原圖鏈接來自搜狐的圖片 巴氏滅菌法(pasteurization),亦稱低溫消毒法,是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的低溫殺菌法,是一種利用較低的溫度既可殺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營養物質風味不變的消毒法,常常被廣義地用於定義需要殺死各種病原菌的熱處理方法。

[1] 目錄 1簡介 2巴氏滅菌法主要原理 3應用 4巴氏滅菌法 5參考文獻 簡介 採用較低溫度(一般在60~82℃),在規定的時間內,對食品進行加熱處理,達到殺死微生物營養體的目的,是一種既能達到消毒目的又不損害食品品質的方法。

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而得名。

巴氏殺菌熱處理程度比較低,一般在低於水沸點溫度下進行加熱,加熱的介質為熱水。

[2] 巴氏滅菌法主要原理 巴氏殺菌是將混合原料加熱至68~70℃,並保持此溫度30min以後急速冷卻到4-5℃。

因為一般細菌的致死點在溫度68℃、時間30min以下,所以將混合原料經此法處理後,可殺滅其中的致病性細菌和絕大多數非致病性細菌;混合原料加熱後突然冷卻,急劇的熱與冷變化也可以促使細菌的死亡。

巴氏滅菌法原圖鏈接來自食品研發與生產的圖片 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溫度越低,細菌繁殖越慢;溫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8℃—37℃)。

但溫度太高,細菌就會死亡。

不同的細菌有不同的最適生長溫度和耐熱、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實就是利用病原體不是很耐熱的特點,用適當的溫度和保溫時間處理,將其全部殺滅。

但經巴氏消毒後,仍保留了小部分無害或有益、較耐熱的細菌或細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溫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當今使用的巴氏殺菌程序種類繁多。

「低溫長時間」(LTLT)處理是一個間歇過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廠用來生產一些奶酪製品。

「高溫短時間」(HTST)處理是一個「流動」過程,通常在板式熱交換器中進行,如今被廣泛應用於飲用牛奶的生產。

通過該方式獲得的產品不是無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儲存和處理的過程中需要冷藏。

「快速巴氏殺菌」主要應用於生產酸奶乳製品。

國際上通用的巴氏高溫消毒法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將牛奶加熱到62~65℃,保持30分鐘。

採用這一方法,可殺死牛奶中各種生長型致病菌,滅菌效率可達97.3%~99.9%,經消毒後殘留的只是部分嗜熱菌及耐熱性菌以及芽孢等,但這些細菌多數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對人無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種方法將牛奶加熱到75~90℃,保溫15~16s,其殺菌時間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但殺菌的基本原則是,能將病原菌殺死即可,溫度太高反而會有較多的營養損失。

[3] 應用 巴氏殺菌熱處理程度比較低,一般在低於水沸點溫度下進行加熱,加熱的介質為熱水。

不同的食品採用巴氏殺菌,有着不同的目的。

某些食品,特別是牛乳、全蛋、蛋清和蛋黃,巴氏殺菌主要是破壞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如結核桿菌和沙門氏菌。

另外,大多數食品,如啤酒、果酒(葡萄酒)和果汁等採用巴氏殺菌的目的是從微生物和酶的角度來延長產品的貨架壽命。

一般經過巴氏殺菌的食品仍會含有許多能夠生長的微生物,通常每毫升或每克中有幾千個活菌,比商業殺菌的產品的貯藏期有所縮短。

巴氏殺菌技術除用於液態食品(果汁、牛乳)、酸性食品和果醬罐頭等外,還向其他領域滲透,如處理帶殼牡蠣時用蒸汽處理法會降低牡蠣的含菌數。

它的優點就是在較低溫度、較短時間內處理食品,最大限度地使食品的色、香、味以及營養成分免受高溫長時間處理的破壞。

主要為牛奶的一種滅菌法,既可殺死對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質儘量少發生變化。

也就是根據對耐高溫性極強的結核菌熱致死曲線和乳質中最易受熱影響的奶油分離性熱破壞曲線的差異原理,在低溫下長時間或高溫下短時間進行加熱處理的一種方法。

其中,在60℃以下加熱30分鐘的方式,作為低溫滅菌的標準,早為世界廣泛採用。

利用高溫處理,雖對乳質多少有些影響,但可增強滅菌效果,這種方法稱為高溫滅菌(sterilization),也就是在95℃以上加熱20分鐘。

巴氏滅菌法除牛奶之外,也可應用於發酵產品。

通常,市場上出售的袋裝牛奶就是採用巴氏滅菌法生產的。

工廠采來鮮牛奶,先進行低溫處理,然後用巴氏消毒法進行滅菌。

用這種方法生產的袋裝牛奶通常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當然,具體的處理過程和工藝要複雜的多,不過總體原則就是這樣。

需要指出的是,喝新鮮牛奶(指剛剛擠出的牛奶)反而是不安全的,因為它可能包含對我們身體有害的細菌。

另一點是,巴氏消毒法也不是萬能的,經過巴氏消毒法處理的牛奶仍然要儲存在較低的溫度下(一般<4℃),否則還是有變質的可能性。

因此市場上很多出售袋裝牛奶的方法是很不規範的。

巴氏消毒牛奶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牛奶品種,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巴氏消毒奶的消耗量都占液態奶80%以上,品種有全脫脂、半脫脂或全脂的。

在美國市場上,實際幾乎全是巴氏消毒奶,而且是大包裝(1升、2升、1加侖)的,市民上超市一次就買夠一個星期喝的鮮奶。

市場很少有滅菌純牛奶賣,有的小城鎮根本買不到。

[4] 巴氏消毒純鮮奶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營養與天然風味,在所有牛奶品種中是最好的一種。

其實,只要巴氏消毒奶在4℃左右的溫度下保存,細菌的繁殖就非常慢,牛奶的營養和風味就可在幾天內保持不變。

巴氏滅菌法解決葡萄酒變酸的問題。

當時,法國釀酒業面臨着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葡萄酒在釀出後會變酸,根本無法飲用。

而且這種變酸現象還時常發生。

巴斯德受人邀請去研究這個問題。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他發現使葡萄酒變酸的罪魁禍首是乳酸桿菌。

營養豐富的葡萄酒簡直就是乳酸桿菌生長的天堂。

採取簡單的煮沸的方法是可以殺死乳酸桿菌的,但是,這樣一來葡萄酒也就被煮壞了。

巴斯德嘗試使用不同的溫度來殺死乳酸桿菌,而又不會破壞葡萄酒本身。

最後,巴斯德的研究結果是:以63.5℃的溫度加熱葡萄酒半小時,就可以殺死葡萄酒里的乳酸桿菌,而不必煮沸。

這一方法挽救了法國的釀酒業。

[5] 巴氏滅菌法 參考文獻 ↑巴氏滅菌法編輯巴氏殺菌一般指巴氏滅菌法分析,E書聯盟,2020-4-18 ↑微生物滅菌問題,E書聯盟,2020-4-18 ↑搞懂巴氏殺菌法,只須三分鐘,食品研發與生產,2020-4-18 ↑巴氏滅菌法編輯巴氏殺菌一般指巴氏滅菌法分析,E書聯盟,2020-4-18 ↑傳統殺菌方法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淘豆網,2020-4-18 取自"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巴氏灭菌法&oldid=2323147" 分類:300科學總論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2021年2月2日(週二)20:38。

個監視中的使用者 隱私政策 關於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服務條款 手機版檢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