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簡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立法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國家立法機關、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關於蘇聯1988年憲法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請見「蘇聯人民代表大會」。
關於古巴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請見「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種類種類一院制架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非常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常設)領導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栗戰書、王晨、曹建明、張春賢、沈躍躍、吉炳軒、艾力更·依明巴海、王東明、白瑪赤林、楊振武(中國共產黨)萬鄂湘(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陳竺(中國農工民主黨)丁仲禮(中國民主同盟)郝明金(中國民主建國會)蔡達峰(中國民主促進會)武維華(九三學社)自2019年3月4日會議主席團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主席團(174人)[1]自2021年3月4日會議秘書長王晨(中國共產黨)自2018年3月4日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中國共產黨)自2018年3月17日執政黨黨組書記栗戰書(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自2018年3月結構議員全國人大代表:2980名全國人大常委會成員:175名全國人大政黨自2021年10月23日:
執政黨(2089):
中國共產黨(2089)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856):
九三學社(63)
中國民主促進會(58)
中國民主同盟(57)
中國民主建國會(57)
中國農工民主黨(54)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44)
中國致公黨(38)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13)
無黨派(472)1
空缺(35):
空缺(35)
1香港和澳門的政黨非全國性黨派,未列入代表黨籍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政黨自2021年8月20日:
執政黨(116):
中國共產黨(116)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52):
中國民主同盟(9)
中國民主促進會(7)
中國農工民主黨(7)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6)
九三學社(4)
中國致公黨(3)
中國民主建國會(3)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3)
無黨派(10)1
空缺(7):
空缺(7)
1香港和澳門的政黨非全國性黨派,未列入代表黨籍中。
任期5年選舉全國人大投票制度全票制全國人大常委會投票制度全票制全國人大上屆選舉2017年12月-2018年1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屆選舉2018年3月1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全國人大下屆選舉2022年末-2023年初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全國人大常委會下屆選舉2023年3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重劃選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城區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會議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網址http://www.npc.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國旗法》第五條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所在地應每日升掛國旗。
《國徽法》第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會議廳應當懸掛國徽。
第十三屆(2018年3月-2023年3月)
全國人大主席團常務主席
栗戰書、王晨、曹建明、張春賢、沈躍躍、吉炳軒、艾力更·依明巴海、萬鄂湘、陳竺、王東明、白瑪赤林、丁仲禮、郝明金、蔡達峰、武維華、楊振武
機構概況
機構類型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授權法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組織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常設機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下級機構
代表團
35
會議主席團
1(非常設)
常務委員會
1
專門委員會
10
聯絡方式
人民大會堂
地理坐標
39°54′12″N116°23′15″E/39.90333°N116.38750°E/39.90333;116.38750座標:39°54′12″N116°23′15″E/39.90333°N116.38750°E/39.90333;116.38750
實際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
全國人大機關辦公樓
實際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號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訪局人民來訪接待室
實際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永定門西街甲1號
郵政編碼
100050
電話號碼
+86 (0)10 83102103
全國人大機關採購中心
實際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西交民巷23號
郵政編碼
100805
電話號碼
+86 (0)10 63094883(綜合處)
官方連結
中國政府採購網全國人大機關採購中心專頁
對外官網
中國人大網
機構沿革
被接替者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成立時間
1954年9月27日
影像資料
全國人大機關辦公樓
對應機構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簡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立法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議行合一制度,人民代表大會的法律地位高於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
全國人大行使職權: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立法權;任免權;重大事項決定權;監督權。
全國人大會議閉會時,則由其產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為常設立法機關,代為行使其大部分職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與國家主席聯合行使國家元首職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等法律的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實行民主集中制。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中國內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間接選舉產生,全國人大常委會則由全國人大會議選舉產生,任期均為五年。
第一屆全國人大於1954年召開,現任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於2018年3月就職。
目前,全國人大的全體會議一般在每年3月召開。
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並稱為「全國兩會」。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分別在人民大會堂一樓的萬人大禮堂和二樓的常委會會議廳召開會議。
目次
1歷史
2職權
3規章制度
3.1立法權和決定權
3.2任免權
3.3監督權
4運作
4.1會期
4.2常委會專題詢問
4.3審議
4.4表決
5組織機構
5.1會議主席團和秘書處
5.2專門委員會
5.3人大代表團
6全國人大代表
6.1憲法宣誓
6.2目前席位分布
6.2.1依地區
6.2.2依黨派
6.3歷屆組成人員
7注釋
8參考文獻
9外部連結
10參見
歷史[編輯]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到行憲前的數年時間裡,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一院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職權,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代行最高國家機關的常設機關職權,集行政、立法等權限於一身。
而到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該屆人大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首屆法定國會。
在該次會議所通過的憲法中,全國人大的結構承襲了《政協憲草》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框架,也借鑑了蘇聯的最高蘇維埃和孫中山五權憲法中的國民大會形式,即組成一個多達數千人的全國人大,並由其產生一個常設機關在平時承擔工作。
1954年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唯一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只有「解釋法律」和「制定法令」的權力。
但是,由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數多且非專職,也就不便於經常開會,每年一般只召開一次會議,會期也不能過長。
為了使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充分發揮作用,保證國家機器正常有效運轉,1955年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1959年的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分別通過決議,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立法權,制定單行法規和修改法律。
[2]才使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得到了擴大。
1955年,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成為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首個經濟法案和首個五年計劃。
[3]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9年之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均無固定的會議場所,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人大常委會不得不以中南海懷仁堂作為會議議場,並從1949年至1959年在此議事。
1958年夏天,人民大會堂成為了為慶祝國慶十周年而提出的北京十大建築的首位。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會堂落成,並於1960年3月30日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時啟用。
然而,到了隨後的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政局混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都甚少召開會議,人大常委會處於事實上的停擺狀態。
在這期間,由於委員長朱德和第一副委員長董必武相繼去世,而使得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籍的副委員長宋慶齡代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職權,成為擔任這一職務的首位女性,加上當時廢除了國家主席職務,使她成為首位擔任中國國家元首的女性。
文革結束後的1980年,經全國人大決定,正式成立了由葉劍英、宋慶齡和彭真主持,包含民主黨派、社團團體主要負責人和法學家在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委員會」[4],負責修改訂立新憲法。
在修憲討論過程中,憲法修改委員會秘書長胡喬木曾提出將全國人大代表的數量削減至1000人,於全國人大下設立兩個院,各500人,使全國人大成為常設機構,以改變人大「橡皮圖章」的印象。
[4]另有委員提出,仿效蘇聯最高蘇維埃設立聯盟院和民族院的制度,「按地區產生的代表組成一院,按行業界別產生的代表組成另一院」。
[4]而以鄧小平和葉劍英為首的反對者認為,「如果兩家意見不一致,協調起來非常麻煩,運作很困難」。
[4]最終雙方達成折衷,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大為擴大,使之成為常設立法機關,有權制定絕大部分法律和審議應當由全國人大批准的法律。
[4]
在1954到1982年的很長一段時期,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法律草案,沒有明確一定的審議程序,有些法律草案甚至在常委會舉行會議的前一天才送來,就要求該次會議通過,全國人大和常委會沒有時間進行認真研究與審議。
這種情況一再發生。
隨著1982年憲法將「全國人大和它的常委會共同行使國家立法權」納入法條[2],議事的不規範和流於形式也引起了當時委員長彭真的注意。
1983年3月,根據委員長彭真的提案,委員長會議通過了關於規範議事程序的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三審程序正式確立,此後全國人大會議所通過的決議案也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三讀提交表決,實際上增強了人大常委會在立法事務上的發言權。
1983年9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經過第二次審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這是中國首部經過一次以上審議頒布出台的法律案。
1986年3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又首次採用電子表決器進行表決,使得法案表決更為程序化。
而在198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更是將三審程序列入了議事規則。
2000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又進一步規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審議後再交付表決」。
1980年9月,170多名北京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在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投資最大的「上海寶鋼工程建設問題」向冶金工業部提出質詢。
這成為全國人大歷史上第一起質詢案,標誌著全國人大質詢制度的正式確立。
[5]
1985年4月,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人大因此授權國務院可以對相關方面制定暫行規定或者條例。
這實際上使得國務院常務會議可以通過頒行「暫行條例」的方式繞過人大常委會進行稅收政策調整和徵收新稅。
在2000年通過的立法法第九條對此作出進一步規定,「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而2015年修訂的立法法第十條提出,「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但是授權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使得全國人大常委會回收了批准稅收的權力。
職權[編輯]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修改憲法;
監督憲法的實施;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選舉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大常委會不適當的決定;
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根據憲法第六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下列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
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規章制度[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第八十五條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第一百二十八條另外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同時,全國人大還擁有對其常委會「不適當的決定」的撤銷權。
因此,在中國的憲法框架中,各級國家機關最終都應向全國人大負責,不存在行政、立法、監察、司法、檢察機關制衡全國人大的情形。
立法權和決定權[編輯]
對公眾開放時的全國人大議場
依據《憲法》等法律,任何法律都需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並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公布才形成法律效力。
全國人大有權頒布和修改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選舉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基本法律和其他一般法律。
同時,全國人大具有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權限。
根據憲法的規定,修憲須經三分之二以上多數代表的通過。
在實踐中,全國人大會議所表決的重大法案一般是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三審[6]後由常委會或有關部門提交。
任免權[編輯]
1954年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和周恩來正在填寫選票。
二人稍後以全票當選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全國人大有權選舉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其他中央國家機構,包括行政(國務院)、監察(國家監察委員會)、司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軍事(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機關和常設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同時產生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家主席、副主席。
一般而言,全國人大選舉國家正副主席是經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提交提名,由全國人大主席團審議並過半數通過取得正式提名,最終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
國務院總理則由國家主席提名,大會全會以絕對多數同意任命即可。
全國人大選舉國家機關往往在該屆全國人大的第一次會議進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第十五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個以上的代表團或者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對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罷免案,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審議。
」根據憲法的規定,大會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即可定案[7]。
監督權[編輯]
而憲法第十六條則規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書面提出對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質詢」。
運作[編輯]
全國人大的運作主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等。
會期[編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等法律,全國人大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集。
如果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大會議[7]。
至今沒有通過正式決議以推遲選舉、延長全國人大任期的例子,也沒有召集過臨時全國人大會議。
只有2020年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因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推遲召開。
[8][註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全國人大閉會時行使職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一般每兩個月舉行一次[7]。
常委會專題詢問[編輯]
主條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專題詢問
全國人大常委會除審議法案時所進行的提案一讀質詢和委員的書面質詢外,還會召開聯組會議進行專題詢問來監督政府行政。
進行專題詢問時,人大常委會會議由二樓的議事廳移至三樓的金色大廳舉行。
「專題詢問」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一段讓委員提問政府閣員的時間,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和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等國務院高級官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負責人都應當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備詢。
自2010年6月該制度設置以來專題詢問在常委會會議時舉行,每次詢問大約歷時三小時,雙方一問一答。
「專題詢問」一般會就個別法律的實施情況進行,主題多圍繞近期所發生的某些重大事件、傷亡事故或引起社會關注、亟待改善的社會現狀展開。
[10]
在這些專題詢問中,委員所問的問題,必須圍繞該官員在所屬政府部委的活動,官員也被要求就問題具體作答並提出對策。
[11]在回答結束後,被詢問的部長還應當對問題的解決情況向委員進行書面通報。
進行專題詢問時,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體出席外,個別不兼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全國人大代表有時也會被邀請出席並提出問題[11]。
審議[編輯]
依據《憲法》,任何法律都需經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並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公布才形成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規定,法案可由主席團提出,或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和各代表團提案,十名以上全國人大代表也可連署提出法案。
其中,人事任免案必須由其所屬國家機關或主席團提出。
法案提出後,首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三審。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決定常委會會議議程。
委員長會議可以將法案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亦有權投票駁回上述機關提案。
委員長會議駁回議案應向大會全會及提案人說明原因。
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需經審議(三審表決[2])後再交付表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經委員長會議列入議程後的法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一次審議法案,即一審),提案人說明議案內容,並經分組會議進行初步審議修正議案條文。
一般會由相關部門的部長接受常委會的質詢。
一讀完成後,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將就法律草案修改情況和主要問題進行匯報(二審),並由分組會議進一步審議。
最後將會聽取法律委員會關於法律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三審)。
常委會在三審期間就法案不能達成一致的,應召集聯組會議及常委會會議進一步討論,或邀請有關人士和專家學者舉行聽證會。
達成一致後送交全體會議表決。
仍未達成一致的,延期審議、退回專門委員會審議或終止審議。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常務委員會會議每次審議後,均會將法律草案及其起草、修改的說明等在中國人大網或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公布,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議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經委員長會議同意,對該議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全國人大常委會經審議達成一致的,表決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表決。
全國人大會議在三審期間就法案不能達成一致的,應召集大會會議進一步討論,達成一致後送交全體會議表決。
仍未達成一致的,退回常委會審議。
表決[編輯]
在審議權限方面,全國人大會議只審議特別重大的法案,其他法案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表決。
在法案草案的提案階段,全國人大會議主席團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依照職能有權依據法律案、議案的草案是否成熟或是爭議較多出現難以表決通過的情況時駁回法律案、議案的草案。
在法律案、議案的草案立法三審階段需經過專門委員會的內部所在專門委員會委員審議修改環節、對外立法聽證環節(包括有行業專家參與的座談會、論證會和聽證會等進行意見徵求)、在網上徵求所有公民意見的草案網上公示環節;需經過兩次以上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時,常委會委員將在長達6天時間來分組審議法律案、議案的草案,而在此之前法律案、議案的草案的文本需在會議前三十天內到達委員手中;當遇到重大法律案、議案的草案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會將已經審議過的草案提請全國人大進行審議,同樣,草案文本會在會議前三十天內到達全國人大代表手中,全國人大代表將在長達8天時間來分組審議法律案、議案的草案,各代表團審議的意見將匯總給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進行修改後交由大會主席團進行審議並由主席團決定草案是否進入表決階段或發回全國人大常委會繼續審議[12]。
表決時,全國人大會議採取簡單多數制,即過半數代表投贊成票,方可通過法案[13]。
1992年4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大表決國務院關於三峽工程的議案創下了全國人大歷史上贊成票數最低紀錄。
在參與表決的2633名人大代表中,以1767票贊成,177票反對,664票棄權,25人未按表決器獲得通過,贊成率僅為67%[14]。
組織機構[編輯]
人民大會堂門前的紅旗。
全國人大及常委會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立法機關職能。
其組織系統由主席團、各專門委員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
主席團執行主席主持全國人大會議和主席團會議[2]。
會議主席團和秘書處[編輯]
主條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第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選舉本次會議的主席團和秘書長,通過本次會議的議程和其他準備事項的決定。
」[7]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十一條第二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時候,選舉主席團主持會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不設主席團主席,實行集體領導制,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詳細日程並召集、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全體會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第六條:「主席團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主席團互推若干人輪流擔任會議的執行主席。
主席團推選常務主席若干人,召集並主持主席團會議。
」
現任全國人大主席團常務主席為栗戰書、王晨、曹建明、張春賢、沈躍躍、吉炳軒、艾力更·依明巴海、萬鄂湘(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陳竺(中國農工民主黨)、王東明、白瑪赤林、丁仲禮(中國民主同盟)、郝明金(中國民主建國會)、蔡達峰(中國民主促進會)、武維華(九三學社)和楊振武[註2],實際上皆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成員。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每次會議設立秘書處,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該次會議秘書長領導下工作[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每次會議設副秘書長若干人[7]。
副秘書長的人選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決定[7]。
現任全國人大秘書長為王晨。
專門委員會[編輯]
主條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設若干專門委員會。
除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召開的第四屆全國人大沒有設立外,其他歷屆人大會議都設有專門委員會。
其中,第一至五屆設有民族、法案、預算、代表資格審查等四個委員會;第六屆設有六個專門委員會(包括民族、法律、財政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外事、華僑);第七屆增設了內務司法委員會;第八屆增設了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第九屆又增設了農業與農村委員會[15]。
這些專門委員會雖然不具有權力機關的性質;但是,在權力機關的領導下,承擔某種專門任務。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專門委員會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
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領導下,研究、審議和擬訂有關議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七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五條,《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設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置下列專門委員會: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
專門委員會名稱
主任委員
組成人數
民族委員會
白春禮(中國共產黨)
29[16]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
李 飛(中國共產黨)
18[17]
監察和司法委員會
吳玉良(中國共產黨)
20[16]
財政經濟委員會
徐紹史(中國共產黨)
29[18]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
李學勇(中國共產黨)
34[16]
外事委員會
張業遂(中國共產黨)
23[16]
華僑委員會
王光亞(中國共產黨)
20[16]
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
高虎城(中國共產黨)
25[16]
農業與農村委員會
陳錫文(中國共產黨)
22[16]
社會建設委員會
何毅亭(中國共產黨)
26[16]
人大代表團[編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第四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按照選舉單位組成代表團。
各代表團分別推選代表團團長、副團長。
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都設立了代表團,另有解放軍代表團。
目前,全國人大共有35個代表團。
特別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未實際統治的台灣省也擁有代表團。
就實踐而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代表團團長通常為該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或省內主要官員。
根據《全國人大組織法》第四條還載明,代表團在每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舉行前,討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的關於會議的準備事項;在會議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各項議案進行審議,並可以由代表團團長或者由代表團推派的代表,在主席團會議上或者大會全體會議上,代表代表團對審議的議案發表意見[7]。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團省級人大選舉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慶市
河北省
山西省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海南省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內蒙古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其他方式選舉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
已取消
本溪市
西康省
昌都
武漢市
長春市
哈爾濱市
旅大市
廣州市
撫順市
熱河省
鞍山市
華僑
中國人民解放軍
全國人大代表[編輯]
主條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台灣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根據《選舉法》第二十九條,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全國人大代表由相應省級人大間接選舉產生。
候選人由政黨、人民團體,或十人以上聯名推薦。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人大代表由各大單位分別召開軍人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大代表由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中的選舉委員會成員選出36名正式代表。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大代表由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中的的選舉委員會成員選出12名正式代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台灣省代表團由在中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台灣省籍人士中通過協商選舉產生。
全國人大任期屆滿的兩個月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如果遇到不能進行選舉的非常情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全體組成人員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可以推遲選舉,延長本屆全國人大的任期;在非常情況結束後一年內,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則由全國人大會議選舉產生,一般採取同意投票制度,代表可划去任意不滿意的人選,並使未划去的委員數少於應選名額,即視為有效票。
根據《人大代表法》第五條,「代表不脫離各自的生產和工作。
代表出席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參加閉會期間統一組織的履職活動,應當安排好本人的生產和工作,優先執行代表職務。
」因此,所有的全國人大代表均為兼職,並無固定工資,而只是在進行人大代表工作期間「享受所在單位的工資和其他待遇」。
但同時,全國人大代表的活動經費可以經由財政預算報銷。
同時,根據人大代表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全國人大代表必須只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未被剝奪政治權利且居住或工作於選區內,不符合規定的代表均會被終止代表資格。
而因刑事案件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或被宣判後正在服刑而未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大代表,則會被暫時停止執行代表職務。
此外,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和委員的全國人大代表,則不能擔任其他國家機關的職務。
包括全國人大代表在內的縣級以上人大代表,均擁有司法豁免權和言論免責權。
人大代表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
」第三十二條也規定,「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非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許可,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審判。
」此外,若人大代表因是現行犯被拘留,執行拘留的機關也應當立即向該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人大代表法第三十二條同時規定,「對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如果採取法律規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應當經該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
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受理有關機關依照本條規定提請許可的申請,應當審查是否存在對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進行法律追究,或者對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等其他執行職務行為打擊報復的情形,並據此作出決定。
」
憲法宣誓[編輯]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15年通過、2018年修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全國人大任命的各主要官員和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均需進行憲法宣誓。
[19]
“
我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鬥!
”
目前席位分布[編輯]
依地區[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共有2980名代表,其中265名為軍隊代表、255名為全國人大常委指定,另有中國大陸地區2413名,港澳台地區61名。
[20]
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台具體分配名額如下:
代表團
代表名額
代表團
代表名額
代表團
代表名額
代表團
代表名額
北京市
42
黑龍江省
84
山東省
162
重慶市
55
天津市
33
上海市
50
河南省
159
四川省
137
河北省
116
江蘇省
138
湖北省
108
貴州省
66
山西省
61
浙江省
84
湖南省
110
雲南省
87
內蒙古自治區
53
安徽省
104
廣東省
151
西藏自治區
17
遼寧省
94
福建省
62
廣西壯族自治區
85
陝西省
65
吉林省
58
江西省
76
海南省
21
甘肅省
49
青海省
18
寧夏回族自治區
1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56
香港特別行政區
36
澳門特別行政區
12
台灣省
13(暫時)
依黨派[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共有2980名代表,由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產生。
由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並無明顯黨派色彩,因而以下黨派[註2]分布僅供參考[21]。
黨派
全國人大代表數
常委會委員數
委員長會議成員數
執政黨(總計)
2089
116
8
中國共產黨
2089[22]
116
8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總計)
856
52
6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44[23]
6[24]
1
中國民主同盟
57[25]
9[24]
1
中國民主建國會
57[26]
3[24]
1
中國民主促進會
58[27]
7[24]
1
中國農工民主黨
54[21]
7[24]
1
中國致公黨
38[28]
3[24]
0
九三學社
63[29]
4[24]
1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13[30]
3[24]
0
無黨派人士
472[22]
10
0
空缺(總計)
35
7
0
總數
2980
175
14
香港和澳門的政黨政治團體,由於並未在全國範圍內登記,因而在代表信息中以無黨派列明。
以下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治團體在全國人大的席位分布,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共有36名,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共有12名。
黨派
全國人大代表數
常委會委員數
委員長會議成員數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團體(總計)
16
1
0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5
1
0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
3
0
0
香港工會聯合會
2
0
0
新世紀論壇
1
0
0
實政圓桌
1
0
0
自由黨
1
0
0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1
0
0
九龍社團聯會
1
0
0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1
0
0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治團體(總計)
6
0
0
澳門僱主利益聯會
2
0
0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
1
0
0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
1
0
0
民眾建澳聯盟
1
0
0
澳門婦女聯合會
1
0
0
歷屆組成人員[編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1949年至1954年):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名單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至1959年):代表名單
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9年至1964年):代表名單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64年至1975年):代表名單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75年至1978年):代表名單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78年至1983年):代表名單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83年至1988年):代表名單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88年至1993年):代表名單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93年至1998年):代表名單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98年至2003年):代表名單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3年至2008年):代表名單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8年至2013年):代表名單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13年至2018年):代表名單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18年至2023年):代表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構成情況表[31][註3]
屆別
代表總數
工人農民
知識份子
幹部
解放軍
歸國華僑
中共黨員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
婦女
少數民族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第一屆
1226
163
5.1%
60
4.9%
30
2.5%
668
54.5%
558
45.5%
147
12%
177
14.4%
第二屆
1226
136
11.1%
60
4.9%
30
2.5%
708
57.8%
518
42.2%
150
12.2%
180
14.7%
第三屆
3040
384
12.6%
120
3.9%
30
1%
1667
54.8%
1373
45.1%
542
17.8%
373
12.3%
第四屆
2885
1475
51.6%
346
12%
322
11.2%
486
16.8%
30
1%
2217
76.3%
238
8.3%
653
22.6%
270
9.4%
第五屆
3497
1655
47.3%
523
15%
468
13.4%
503
14.4%
35
1%
2545
72.8%
495
14.2%
740
21.2%
381
10.9%
第六屆
2978
791
16.6%
701
23.4%
636
21.4%
267
9%
40
1.3%
1861
62.5%
543
18.2%
632
21.2%
404
13.6%
第七屆
2970
684
23%
697
23.4%
733
24.7%
267
9%
49
1.6%
1986
66.8%
540
18.2%
634
21.3%
445
15%
第八屆
2978
612
20.6%
649
21.8%
842
28.3%
267
9%
36
1.2%
2037
68.4%
572
19.1%
626
21%
439
14.8%
第九屆
2979
563
18.9%
628
21.1%
988
33.2%
268
9%
37
1.25%
2130
71.5%
460
15.4%
650
21.8%
428
14.4%
第十屆
2984
551
18.5%
631
21.1%
968
32.4%
268
9%
38
1.3%
2178
72.9%
480
16%
604
20.2%
415
13.9%
第十一屆
2987
13.4%
268
9%
35
1.2%
2099
70.3%
888
29.7%
637
21.3%
411
13.8%
第十二屆
2987
13.4%
34.9%
268
9%
35
1.2%
2157
72.2%
830
27.8%
23.4%
13.7%
第十三屆
2980
468
15.7%
1011
33.9%
269
9.0%
39
1.3%
2119
71.1%
861
28.9%
742
24.9%
438
14.7%
注釋[編輯]
^1957年、1959年、1962年、1963年都曾延期召開全國人大會議,但與2020年不同,全國人大常委會並沒有說明推遲召開的原因。
[9]
^2.02.1按照政黨的政治排名或個人的政治排名順序排列。
未括注黨籍的均為中國共產黨黨籍。
^代表總人數是每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的實際代表人數。
參考文獻[編輯]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2021-03-04[2021-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2).
^2.02.12.22.3官網.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全國人大網.[2012-0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2)(中文(簡體)).
^珍藏半个多世纪的民主记忆(一)——寻访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網.[2017-01-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6).
^4.04.14.24.34.4騰訊新聞.共和国辞典第44期:八二宪法.騰訊網歷史.2011年[2017-06-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中文(中國大陸)).
^恢弘壮阔的民主历程.全國人大網.[2017-01-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9).
^“三读”并非三审.新浪網.[2006-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1).
^7.07.17.27.37.47.57.67.7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中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适当推迟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具体开会时间另行决定-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0-02-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關嶺.【兩會】吸取沙士慘痛教訓 全國人大會議時隔57年再次延期.香港01.2020-02-25[2020-03-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中文(香港)).
^徐雋.专题询问人大监督更有力.人民網觀點.[2017-06-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4).
^11.011.1張文政李早德.专题询问初探.全國人大網.[2013-06-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7)(中文(簡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文(中國大陸)).
^李飛.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学习第二讲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议事规则.全國人大網.[2013-06-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3)(中文(簡體)).
^三峽工程爭議頗多.多維網.2014-07-28. [永久失效連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设置情况如何.China.com.cn.[2017-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0).
^16.016.116.216.316.416.516.616.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个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中國人大網.北京.[2018-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0)(中文(中國大陸)).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中國人大網.北京.[2018-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4)(中文(中國大陸)).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中國人大網.北京.[2018-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4)(中文(中國大陸)).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新華社.[2015-07-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2).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分配方案(草案)》的说明.2017-04-27[2020-11-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21.021.1團結報團結網.【名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團結網.北京.[2018-03-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7)(中文(中國大陸)).
^22.02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中國人大網.北京.[2018-03-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2)(中文(中國大陸)).
^民革党员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委员,代表名单.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入口網站.北京.[2020-1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中文(中國大陸)).
^24.024.124.224.324.424.524.624.7翟明浩;周福志.37位民主党派成员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新浪網新聞.北京.[2018-03-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0)(中文(中國大陸)).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58名民盟盟员担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國民主同盟入口網站.北京.[2018-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5)(中文(中國大陸)).
^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中國民主建國會入口網站.北京.[2018-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5)(中文(中國大陸)).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的民进会员.中國民主促進會入口網站.北京.[2020-1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7)(中文(中國大陸)).
^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38名致公党党员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國致公黨入口網站.北京.[2018-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0)(中文(中國大陸)).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九三学社64名社员当选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學社入口網站.北京.[2018-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5)(中文(中國大陸)).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盟员名单.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入口網站.北京.[2019-03-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中文(中國大陸)).
^人民网: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统计表.人民網.[2017-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文獻分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國人大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全國人大官方網站
中國人大網:歷次代表大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國人大網:代表大會專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政治主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政治系列條目
中國共產黨
黨章
集體領導制、民主集中制
第五代中央領導集體
全國代表大會(十九大)
中央委員會(十九屆)
總書記:習近平
中央政治局
常務委員會
中央書記處
中央直屬機構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記:趙樂際
中央軍事委員會
主席:習近平
副主席:許其亮、張又俠
地方組織: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地方委員會、黨委書記
基層組織: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黨組、第一書記
軍隊委員會
紀律檢查機關、紀律處分條例
中央巡視制度、地方巡察制度
黨徽、黨旗、黨報、黨刊
共青團、少先隊
政府
國家憲政體制
憲法
憲法解釋、違憲審查
憲法宣誓、憲法修正
法律(列表)
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行政法規、部門規章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香港法例、澳門法律
國家權力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十三屆、代表)
主席團
常務委員會(十三屆、組成人員)
委員長:栗戰書
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
委員長會議
各專門委員會
國家元首
國家主席:習近平
國家副主席:王岐山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人大選舉法、監督法
全國人大組織法、議事規則
國家行政機關
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三屆國務院)
總理:李克強(歷屆內閣)
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
國務委員
秘書長(辦公廳)
全體會議(第十三屆)/組成人員
常務會議(第十三屆)
中央軍事委員會
主席:習近平
副主席:許其亮、張又俠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人)
行政區劃、機構編制(列表)
一國兩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基層選舉制度、公務員制度
基本國策、五年規劃
政府工作報告
國家監察機關
國家監察委員會
主任:楊曉渡
副主任:劉金國、楊曉超、李書磊、徐令義、肖培、陳小江
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
國家司法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長:周強
最高人民檢察院
檢察長:張軍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
政治
統一戰線·港澳台政策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全國委員會(第十三屆、常務委員會)
主席:汪洋
副主席、秘書長、常委
地方委員會
政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統戰部)
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
香港政黨、澳門政黨
人民團體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
香港司法體制、澳門司法體制
外交·國安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
主席:習近平
副主席:李克強、栗戰書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
主任:習近平
副主任:李克強
中央外事辦
主任:楊潔篪
中央政法委員會
書記:郭聲琨
外交部(發言人、駐外機構)
外長:王毅
商務部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
全國人大外事委、全國政協外事委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新型國際關係
和平發展道路、和諧世界
大國外交、周邊外交
習近平外事訪問列表
李克強外交訪問列表
國家安全部
公安部國內安全保衛局
地圖
政治主題
閱論編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人民大會堂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
中華民國初年國會、國民大會
最高人民會議
蘇聯最高蘇維埃
先前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1954年9月15日-
本屆機關: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國家主席(國家機構)
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政協全國委員會
中共和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國家監察委員會(合署辦公)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省級國家機構
(依照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章列出)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各專門委員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委員長會議
國家主席(一機構含國家主席、國家副主席等職位)
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總理/常會/全會 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審委會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檢委會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省級人民代表大會
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省級人民政府行政長官 省級監察委員會 高級人民法院 省級人民檢察院 解放軍軍事法院 解放軍軍事檢察院
中央國家機構沿革憲制性文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最高國家立法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1949年至1954年代行全國人大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家元首機關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最高國家行政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院與國家計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武裝力量統率機關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諮議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1975-198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最高國家監察機關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國家審判機關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1975-1978)→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參見:人大制度
政府
政府機構
副部級以上
人民政府
監察委
法院
檢察院
公務員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
領導人
閱論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憲法和法律規定
憲法(條文)
基本法律
選舉法
全國人大組織法
全國人大議事規則
立法法
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法
歷屆全國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各專門委員會
第一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
第二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
第三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
第四屆(代表、常委會)
第五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
第六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
第七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
第八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
第九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
第十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第四次會議)
第十一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
第十二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
第十三屆(代表、常委會、專委會、第三次會議、第四次會議)
各代表團
各省級行政區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慶市
河北省
山西省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海南省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內蒙古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
常務委員會制度法規
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
主要職權
解釋憲法
違憲審查
部分修改和補充基本法律
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
解釋法律
解釋特區基本法:香港、澳門
組成人員
委員長會議成員
委員長
副委員長
秘書長
常委會委員
工作委員會
法制工作委員會
預算工作委員會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
澳門基本法委員會
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
香港特區籌委會預委會
辦公廳
秘書局
研究室
聯絡局
外事局
新聞局
信訪局
人事局
離退休幹部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
機關黨委
機關紀委
機關工會
機關服務中心
人民大會堂管理局
人民大會堂
賓館
會議中心
培訓中心
信息中心
全國人大圖書館
《中國人大》雜誌社
機關採購中心
全國人大機關辦公樓
西交民巷23號
公文刊物
決定
公告
公報
工作報告
其他
黨組(機關黨組)
立法規劃
立法工作計劃
監督工作計劃
調查委員會
香港特區籌委會
澳門特區籌委會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各專門委員會
民族委員會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
監察和司法委員會
財政經濟委員會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
外事委員會
華僑委員會
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
農業與農村委員會
社會建設委員會
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
法案委員會
預算委員會
閱論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劉少奇1954-1959
朱 德1959-1976
葉劍英1978-1983
彭 真1983-1988
萬 里1988-1993
喬 石1993-1998
李 鵬1998-2003
吳邦國2003-2013
張德江2013-2018
栗戰書2018-
閱論編亞洲各國家和地區議會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
不丹
汶萊
柬埔寨
中華人民共和國
賽普勒斯
埃及
喬治亞
印度
印尼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薩克
北韓
南韓
科威特
吉爾吉斯
寮國
黎巴嫩
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
蒙古國
緬甸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達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
泰國
東帝汶
土耳其
土庫曼
阿聯
烏茲別克
越南
葉門
聯合國觀察員
巴勒斯坦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阿布哈茲
阿爾察赫
北賽普勒斯
南奧塞提亞
中華民國(臺灣)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阿克羅蒂里和澤凱利亞
英屬印度洋領地
聖誕島
科科斯(基林)群島
香港
澳門
閱論編中國主題歷史
年表
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黃河文明
長江文明
中國近代史
明朝歷史
清朝歷史
中華民國歷史
大陸時期
台灣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年表)
疆域
中原
塞北
嶺南
西域
山東
傳統大區(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
中華民國疆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邊界線海岸線·領海基點)
兩岸三地
中國大陸
香港
澳門
台灣
藏南地區
渤海
黃海
東海
南海
地理
中國氣候
中國冰川
中國山脈
中國平原
中國高原
中國丘陵
中國丹霞
中國島嶼
中國半島
中國海灣
中國河流
中國湖泊
淡水湖泊
鹹水湖泊
火山
自然資源
礦產
森林
水資源
自然災害
蝗災
水災
地震
旱災
瘟疫
政治歷代政權
夏朝
商朝
周朝
西周
東周
秦朝
漢朝
西漢
新朝
東漢
三國
孫吳
蜀漢
曹魏
晉朝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臺灣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區劃
先秦
九州
十二州
秦朝
漢朝
西漢
新朝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十六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
遼朝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
官吏
科舉
法制
憲法
治貪
酷刑
對外關係
軍事
戰爭
水軍
空軍
軍費經濟
農業
水利
外貿
貨幣
財政
證券
典當業
報刊業
交通(驛站)
漢朝經濟
唐朝經濟
清朝經濟
中華民國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宋朝科技
明朝科技
中華民國科技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
文化
中華文化
神話
人物
妖怪
神獸
傳說
漢文化
中國語言
漢語圈
漢字文化圈
漢字詞
漢字文化影響史(英語:AdoptionofChineseliteraryculture)
中國文學
中國書法
中國哲學
中國戲曲
中國音樂
中國武術
遊戲
中國建築
中國橋梁
中國園林
美術
中國油畫
中國畫
宗教
信仰
思想
教育
科學
數學
天文學
化學
發明
曆法
服飾
中國舞
中國菜
茶文化
酒文化
中醫
中藥
術數
民俗
殯葬
生殉
盜墓
人口
宗族
中國人
四夷
東夷
西戎
南蠻
北狄
中華民族
中國民族主義
中國民族列表
移民
華人
君主
皇帝
公主
宰相
總理
婦女
娼妓
同性戀
流寇
流民
乞丐
中國主題
閱論編各國家和地區一院制立法機關聯邦制國家
葛摩
伊拉克
密克羅尼西亞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阿聯
委內瑞拉
單一制國家
阿爾巴尼亞
安道爾
安哥拉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孟加拉國
貝寧
波札那
汶萊
保加利亞
布吉納法索
維德角
中非
查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
哥斯大黎加
克羅埃西亞
古巴
賽普勒斯
丹麥
吉布地
多米尼克
東帝汶
厄瓜多
埃及
薩爾瓦多
厄利垂亞
愛沙尼亞
斐濟
芬蘭
甘比亞
喬治亞
加納
希臘
瓜地馬拉
幾內亞
幾內亞比索
蓋亞那
宏都拉斯
匈牙利
冰島
伊朗
以色列
吉里巴斯
朝鮮
韓國
科威特
吉爾吉斯斯坦
寮國
拉脫維亞
黎巴嫩
利比亞
列支敦斯登
立陶宛
盧森堡
馬其頓
馬拉威
馬爾地夫
馬里
馬爾他
馬紹爾群島
茅利塔尼亞
模里西斯
摩爾多瓦
摩納哥
蒙古
黑山
莫三比克
諾魯
紐西蘭
尼加拉瓜
尼日
挪威
巴勒斯坦
巴拿馬
巴布亞紐幾內亞
秘魯
葡萄牙
卡達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薩摩亞
聖馬利諾
聖多美普林西比
沙烏地阿拉伯
塞內加爾
塞爾維亞
塞席爾
獅子山
新加坡
斯洛伐克
索羅門群島
斯里蘭卡
蘇利南
瑞典
敘利亞
坦尚尼亞
泰國
多哥
湯加
突尼西亞
土耳其
土庫曼斯坦
吐瓦魯
烏干達
烏克蘭
萬那杜
梵蒂岡
越南
葉門
尚比亞
屬地或其他特殊政區
奧蘭
安圭拉
阿魯巴
英屬維京群島
開曼群島
庫拉索
福克蘭群島
法羅群島
法屬玻里尼西亞
直布羅陀
格陵蘭
關島
根西
香港
澳門
澤西
蒙特塞拉特
新喀里多尼亞
皮特凱恩群島
聖巴泰勒米
聖赫倫那
法屬聖馬丁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荷屬聖馬丁
托克勞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美屬維京群島
威爾斯
瓦利斯和富圖納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阿布哈茲
阿爾察赫
庫克群島
科索沃
紐埃
北賽普勒斯
西撒哈拉
南奧塞梯
中華民國
德涅斯特河沿岸
已消亡國家
捷克斯洛伐克(英語:NationalAssembly(CommunistCzechoslovakia))
蘇格蘭
西西里(英語:SicilianParliament)
德蘭士瓦(英語:Volksraad)
參見
兩院制
各國立法機關列表
國家兩院制立法機關
國家下議院
國家上議院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全国人民代表大会&oldid=68460317」
分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國家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國級單位一院制立法機構中國國會各國議會各國國家立法機構1954年建立政府機構隱藏分類:自2017年11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Infoboxlegislaturewithbackgroundcolor維基數據不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含有電話號碼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文庫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বাংলা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Македонски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Türkçe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Vahcuengh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中国人大网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习近平等党和国... 习近平:实现“十四五” ... 表决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9.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法院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_百度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性質和地位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通識 - 現代中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簡稱全國人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主要行使的職權,包括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制定和修改關於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的 ...
-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實行差額選舉,代表候選人的人數應多於應選代表的名額。 由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代表候選人的人數應多於應選代表名額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