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品牌比較強?》從低科技到高科技的品牌經營策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在什麼行業或產品, 一種品牌往往會衍生出許多其他品牌, 最後只有少數勝出留下來。

為什麼會這樣? 《行銷戰爭》、《逆思考行銷》作者賴茲,在本書中有精采的分析 ...   為什麼有些品牌比較強? 定價 320元 優惠價79折 253元      無論在什麼行業或產品, 一種品牌往往會衍生出許多其他品牌,   最後只有少數勝出留下來。

為什麼會這樣?   《行銷戰爭》、《逆思考行銷》作者賴茲,在本書中有精采的分析。

    根據市場統計, 全球十大最有價值的品牌分別為:可口可樂、微軟、IBM、通用電子、英特爾、諾基亞、迪士尼、麥當勞、萬寶路以及賓士汽車。

為什麼這些品牌會歷久不衰?但同時成千上萬的其他品牌卻消失不見?   本書作者認為,這就跟達爾文的「天擇說」道理相通。

一種品牌開枝散葉成為眾多品牌, 市場上的需求則讓「不適」者淘汰。

  其中詳細,且讓寫過《行銷戰爭》、《逆思考行銷》的著名行銷策略大師賴茲為你分析。

            第二章 預測未來   達爾文是個富有想像力的人,他可以看出在數百萬年間發生的變化,雖然這些變化在現實世界裡無法直接觀察到。

在《物種原始》一書中,達爾文敘述天擇(自然選擇)如何逐漸增加地球上的物種類別:「同群物種種類的逐漸增加,完全符合此一理論,因為同屬的種,以及同科的屬,只能緩慢而漸進地增加;變異的過程以及多種關聯形式的產生,必然是一個緩慢而逐漸的過程——一個物種先產生兩三個變種,這些變種慢慢轉變成新物種,而這些新物種經過同樣緩慢的步伐再產生其他的變種與物種,如此繼續下去,就像大樹從單一樹幹分枝出來,直到變成大群的樹枝。

」 這點,對我們而言就容易多了,我們可以看出品牌的演化,因為這個過程就發生在我們面前。

到處都可以看到同樣的情形:類別不斷演化與分歧。

在自然界裡,環境的改變會創造條件,導致物種分歧;在商業方面,科技與文化環境的改變,會創造出條件導致類別的分歧。

  電視之樹 最早出現的廣播電視,在美國創造出三大電視網的品牌:CBS、NBC及ABC;然後,有線電視出現了,跟著就有了迅速增加的有線電視品牌:HBO、ESPN、CNN及許多其他品牌;然後,衛星電視也出場了,為直播電視公司(DirecTV)和天碟電視網(Dish Network)創造了機會。

設身處地想像一下,你是在有線電視剛剛出現的時候某家想要進軍電視業的公司主管。

一邊是三大廣播電視網,每年產生幾億美元的營收;在另一邊,有線電視的營收幾乎是零,而且前途未卜。

你要如何選擇呢,是要在像廣播電視這種已經建立的市場上攻佔一席之地,還是在像是有線電視這種不確定的新類別裡,建立一個新品牌? 事後來看,當然很清楚。

今天,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線電視,但在一九六八年,美國FCC批准第一個有線付費播送執照的時候,答案可沒有那麼顯而易見。

◆ 創辦CNN(第一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並不是ABC、CBS或NBC,而是廣告牌大亨透納(Ted Turner),他也把第一家地區性電視台的節目通過衛星向全國傳播,創造出「超級電視台」WTBS。

◆ 創辦ESPN(第一個有線電視體育網)的,不是ABC、CBS或NBC,而是拉斯穆森父子(Scott &BillRasmussen)以信用卡預借九千美元現金開辦出來的。

◆ 創辦HBO(第一個優質有線電視網)的,並不是ABC、CBS或NBC,而是多蘭(Charles Dolan),他當時正在經營由時代公司控制的有線電視系統 SterlingManhattan(多蘭繼續創辦了 CablevisionSystems,如今是美國第五大的有線電視業者。

) HBO現在屬於時代華納旗下,已經變成一隻收益可觀的金雞母。

舉例來說,根據報導,最近一年HBO賺的錢,比ABC、CBS、NBC和福斯加起來還多。

這類例子不勝枚舉。

短視的大公司往往只看眼前,真正的企業家才會看日後可能的趨勢與發展。

  增進先見之明 別再當事後諸葛了!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增進你的先見之明。

讓各位明瞭,預測未來靠的不是幻想。

  所有的類別都會分歧。

過去一向如此,未來也會如此。

就是這種分歧,才提供了創造新品牌的機會。

至於這種分歧會朝什麼方向發展,那是另一回事。

你唯一能確定的事,就是分歧必然會發生,可能是朝這個方向,或是另一個方向。

當然,品牌有好有壞。

大多數的品牌沒有什麼價值,有些品牌有點價值,只有少數幾個品牌,是公司最寶貴資產之一。

我們的目的在協助各位建立諸如此類有價值的品牌,像是星巴克、紅牛或凌志。

某個品牌之所以有價值,只有一個原因,而且是唯一的原因:它在某個類別當中佔有主導的地位。

可口可樂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品牌,它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主導了全球的可樂產業。

微軟是世界上價值第二的品牌,它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主導了全球個人電腦軟體產業。

很難找到一個在本身的類別裡佔領主導地位比微軟更強的品牌。

我們預測,過不了多久,微軟就會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品牌。

  大多數的新品牌根本沒有希望 美國的消費產品廠商每年都推出三萬多種新產品與新服務。

那就是三萬個推出另一個西南航空、另一個 Swiffer,或是另一個 Google的機會。

這還只是消費產品領域的情形。

在工業產品領域,美國的公司至少推出同樣多的新產品與服務,也就有同樣多創造另一個奧多比(Adobe)、另一個聯邦快遞(FedEx)、另一個 灣流(Gulfstream)或是另一個甲骨文(Oracle)的機會。

絕大多數的新產品與服務(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品牌)根本毫無機會,因為它們都是針對某個市場推出,而不是要創造一個新市場。

你要如何提高在新產品競賽當中成功的機率?很簡單,只要預測未來就行了。

  我們的預測有點問題 尼爾森行銷研究顧問公司︵NielsenBASES︶和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Young︶最近的一次研究調查發現,美國新消費產品的失敗率是九五%,而歐洲新消費產品的失敗率則是九十%。

我們的成功案例也不值得大肆誇耀。

幾年前,有個分析發現,在十年期間推出的數十萬種新產品當中,銷售額達到一年一千五百萬美元以上的,還不到兩百種產品,其中能夠創造出超過一億美元銷售額的產品就更少了。

我們必須改進這種狀況,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方法來預測未來。

可惜,我們沒辦法預測未來。

你有可能提高成功機率的唯一機會,就是研究過去的歷史。

當你比較昨天的品牌與今天的品牌,你發現什麼?   迅速增加的選擇 五十年前,一家雜貨店可能存有差不多四千種商品。

今天,一般的超級市場存有超過四萬種商品。

發生在雜貨店的情形,也發生在藥妝店、服裝店、電器行、五金店、酒鋪、百貨公司:永遠是更多商品、更多類別、更多品牌,更多選擇。

消費者可能會抱怨這種混亂,但他們基本上喜歡有所選擇。

試著開一家賣大約兩萬種商品的超市,而它的對街就是一家賣四萬種商品的超市,你就會明白我們的意思。

就如同大魚會吃小魚,在零售業裡,大店會吃掉小店。

  無論你觀察哪裡都會看到同樣的現象。

一個類別可能會從單一產品開始,而且往往只有一個品牌。

經過一段時間,它就會爆增成為許多不同的類別,及許多不同的品牌。

  以電視為例,不只電視的傳送端已經爆增成為許多不同的類別,接收端也是如此。

在電視機方面,你現在可以選擇 CRT(陰極射線管)、LCD(液晶顯示器)、背投影 LCD、背投影LCOS(矽液晶)、DLP(數位光學處理)以及電漿電視。

而在不久的將來,你很可能會看到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

未來還會有更多。

  新類別需要新名稱 每個新類別都有一個創造新品牌的機會。

可惜,大多數的公司總是喜歡「延伸」某個現有品牌,來涵蓋這個新類別。

這可以說是行銷上最大的錯誤。

以電腦為例,最初,所有的電腦都是大型主機,這個類別先由雷明頓蘭德(Remington Rand)主導,而後由IBM主導。

然後,這個類別分歧了,於是我們有小型電腦(迪吉多)、家用個人電腦(蘋果)、工作站(昇陽電腦)、3D 工作站(視算科技)、筆記型電腦(東芝)、商用個人電腦(康柏)以及直銷的個人電腦(戴爾)。

發生在大型主機電腦的情形,如今也發生在許多其他類別裡。

大公司打著自己的品牌跳進來,試圖搶下一部分市場,成功的創業者則開拓新的類別,成為業界新貴。

  在大型主機方面,通用電子、RCA、摩托羅拉以及全錄(Xerox),全都是大公司,也都曾試圖擠進IBM的版圖。

全都失敗了。

同時,企業家歐森(Kenneth Olsen)和安德森(Harlan Anderson)創辦了以小型電腦起家的公司,叫做「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因而發跡致富。

創辦蘋果電腦的賈伯斯(Steve Jobs)和渥茲尼克(Steve Wozniak)也是如此。

還有創辦昇陽電腦的貝多斯海姆(Andreas Bechtolsheim)、麥克尼里(Scott McNealy)、柯斯亞(Vinod Khosia)和喬伊(William Joy)。

康柏電腦的康尼恩(Rod Canion)、哈瑞思(James Harris)及默土(William Murto)。

當然還有戴爾電腦的麥可‧戴爾。

在電腦方面,一項通則是推出新品牌的創業家將會擊敗採用產品線延伸的大公司,但唯一的例外,就是筆記型電腦類別目前仍由東芝主導。

值得玩味的是,康柏電腦剛開始是生產手提電腦的公司(因此才會有表示輕巧的 Compaq 名稱),後來則分枝進入桌上型電腦的類別,因此不再集中心力,失去了主導某個新興類別的機會。

假如康柏維持在製造手提(或筆記型)電腦的公司,又會如何呢?今天的康柏會不會是比戴爾更大、也更成功呢? 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以二○○二年,筆記型電腦銷售量就超過桌上型電腦!     品牌信仰力:讓顧客成為信徒的14條上癮法則 品牌的7塊拼圖 本書作者在長達十年以上的行銷經驗中發現,人群對特定品牌的瘋狂忠誠幾近宗教崇拜。

人們會對「捷藍」、「蘋果」、「eBay」或「玫琳凱」等品牌上癮,正如同宗教為信徒們提供交流社群和意義,一個可以做自己的地方。

  本書作者拆解出組成品牌的最基本元素,包括:起源故事、信念、象徵、儀式、非我族類、通關密語與領導人。

任何品牌,只要能夠齊備這7塊品牌拼圖,自然可以創造吸引人的特質與魅力,在消費者心中占據獨特的地位。

品牌背後的故事:品牌經營策略與企業文化 品牌這樣搞就對了! 這本有趣的書,介紹了19家知名企業的成長故事,包括如何從一家卑微的小公司,壯大成為全球皆知的龍頭企業。

在本書所介紹的企業中,我們看到了每家公司結構的轉變,以及運用品牌與行銷策略的例子,成功與失敗皆有。

  究竟是什麼促使品牌成功呢?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而且誠如本書所揭示的,這個問題有許多不同可能的答案。

然而,細究之下卻發現,這些品牌都有一個共通的因素--清楚。

一個清楚的品牌訊息,加上一個清楚的差異點,顯然是成功品牌的關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