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 將搭載的5 奈米A14 晶片能有多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擁有類似iPad Pro 的全螢幕,側邊指紋辨識、5 種配色……說今年iPad Air 是有史以來變化最大的一代,完全不誇張。

更別說還率先搭載A14 晶片,這可能比 ... X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免費訂閱電子報 訂閱 退訂 ※此電子郵件已被使用! 請勾選您感興趣的類別(至少勾選一項) 產業科技 科技財經 網路趨勢 科技新知 科技新品 同意隱私權政策* 擁有類似iPadPro的全螢幕,側邊指紋辨識、5種配色……說今年iPadAir是有史以來變化最大的一代,完全不誇張。

更別說還率先搭載A14晶片,這可能比外觀相似更令人懷疑與iPadPro的定位差距。

▲歷代A系列晶片製程都處於領先地位。

A系晶片對蘋果有非凡意義,不僅因是蘋果每年矽製程領域的最新成果,同時iPhone、iPad諸多新功能和新能力,也都由它支撐驅動。

正因如此,歷代iPhone亮相,往往都是新一代A系晶片正式登台的時刻。

但今年不太一樣,蘋果選擇將A14首發權交到iPad,而非iPhone。

上次蘋果這麼做,是9年前發表iPad2時。

當時也是第一款搭載蘋果A5晶片的裝置,比同年iPhone4s早了近6個月。

如果不是疫情影響,iPhone上市被迫延期一個月,iPadAir4大概也很難享有「首發殊榮」。

全球第一顆5奈米製程晶片,卻沒有最強效能? 先來看看蘋果怎麼介紹A14。

首先,是全球第一款基於5奈米製程設計的晶片,電晶體數量大幅提升,從A13的85億顆增加到118億顆。

▲A14仍然延續和A13一樣的CPU核心數設計,包括2顆主打效能的大核,以及4顆主打能效的小核。

各模組部分,A14延續和前代一樣6核心CPU與4核心GPU設計,兩部分效能比起A12提升約40%和30%。

還有就是A14神經網路引擎:全新16核架構,比A13的8核心數直接翻倍,提供高達11Tops算力。

這次蘋果也為A14引入和A13類似的機器學習加速器架構,使iPadAir4獲得更快的矩陣運算速度。

光從資料看,A14的提升幅度很亮眼,考慮到iPhone12也將搭載這顆晶片,現在等於讓我們提前一睹iPhone12的效能提升程度。

但細看後會發覺異樣。

如A14的CPU/GPU資料,都是基於前年A12得出,而非去年A13,這並不合理。

▲蘋果選擇A14與A12比較,主要是想顯示兩代iPadAir的效能差異。

據稱蘋果會這麼做,是因新舊兩代iPadAir晶片。

畢竟同系列產品比較才公平,並非蘋果有意避開A13。

不過A14與A13的效能比較,依舊引起硬體愛好者關注。

從 AnandTech 等外媒推測來看,A14在CPU/GPU僅比A13提升16%和8%左右,但A13比A12,這兩部分都有約20%提升。

這意味哪怕A14採用5奈米製程,但提升幅度很可能不如上一代A13,尤其GPU圖形處理器部分,不到10%提升,相當「保守」。

▲今年iPhone12不僅要支援5G,還有新款小螢幕型號,不好好平衡功耗,續航很容易出問題。

原因是什麼暫時還不得而知。

坊間猜測,蘋果可能是從5GiPhone的功耗考慮,才有意放緩這代A14效能升級,只能等iPhone12上市後才能知道。

也有說法稱,目前台積電5奈米製程良率還未達標,間接影響A14效能釋放,是否如此,需進一步真機晶片拆解和分析。

▲目前A14資訊還十分有限,仍要等晶片拆解與測試資料。

A14衍生的另一個問題,是iPadAir4與iPadPro的效能比較。

目前iPadPro還是A12Z晶片,不少人認為,搭載最新A系列晶片的iPadAir4是「以下犯上」,效能超越上一代iPadPro。

但「數字越大,效能越強」的理論,並不適用帶X、Z這類字尾的A系列晶片。

客觀說,製程升級還有能耗差距,確實會讓A14擁有更強的單核效能。

但無法忽視,A12Z本身擁有8核心CPU與8核心GPU。

這種多核心數架構,還有記憶體頻寬優勢,依舊能讓iPadPro重執行緒及圖形處理能力,比iPadAir4更勝一籌。

▲iPadPro的A12Z使用8核心圖形處理器,就是為了應付4K影片剪輯、3D設計和AR擴增實境等重度工作需求。

所以,只要蘋果沒有發表A14X或A14Z的打算,目前A12Z依舊會是蘋果行動裝置綜合效能最強的A系列晶片,這點預計iPhone12發表後也不會改變。

機器學習算力大提升,為什麼蘋果很重視? 近兩代的A系列片,神經網路引擎是蘋果經常提及的模組。

A14也不例外,神經網路引擎的核心數直接增加一倍,從A13的8核變成A14的16核,估計40%的電晶體數量提升,相當一部分都用在這裡。

而近2倍的機器學習算力提升,明顯要比CPU、GPU升級耀眼,更別說還有應用於處理器的機器學習加速器。

▲比起CPU和GPU,A14機器學習算力提升更明顯。

但神經網路引擎會影響哪些體驗,很多人並不清楚。

這很難歸類為單純的「手機流暢度提升」,因為不像CPU、GPU,有量化資料為比較依據;就算算力翻倍,也不會讓遊戲從原來30幀提升到60幀。

不過,近幾代iOS系統特徴,有很多離不開機器學習技術。

比如拍照,去年iPhone11Pro引入的DeepFusion三合一影像處理技術,就是透過機器學習訓練演算法合成影像,生成更高品質的照片。

▲影像辨識、文字檔簡介、語義分析等,都涉及機器學習技術。

更進一步,iPhone相簿能自動根據臉部特徵分類照片;還有AppleMusic能根據聽歌喜好,自動建議你喜歡的歌曲;iPhone電源管理系統也會主動學習用戶使用習慣,延長優化續航時間,背後都有機器學習技術。

本次iPadAir4,蘋果也介紹了兩個使用A14機器學習技術的案例。

一是djayPro,可讓iPadAir呼叫前置鏡頭,捕捉辨識DJ刷盤手勢,達成「隔空刷盤」。

考慮到iPadAir4並未搭載可感測深度場景的FaceID元件,這種動作辨識也只能靠機器學習達成。

另個案例是照片編輯應用Pixelmator,借助機器學習,可讓裁剪放大後的照片自動修復。

哪怕照片解析度十分有限,但機器學習依舊能填補缺少的畫素點,改進邊緣鋸齒和影像材質。

從上述例子可看到,A系列晶片的神經網路引擎看似「感測不強」,但實際上施加的影響更底層,不容易被察覺而已,很多功能其實與使用體驗息息相關。

​ 去年蘋果前高層菲爾·席勒(PhilSchiller)接受 《連線》(Wired)採訪時也說,目前iOS系統功能,已沒有不使用機器學習的領域了。

無論電池壽命還是效能最佳化,一直都在背後持續執行。

既然如此,發展更強算力顯然能更有效率執行工作;蘋果也能規避個人資料收集的風險,讓裝置只靠區域算力而非網路,就能完成更重度、更複雜的工作。

A系列晶片不再是iPhone和iPad專屬 A14會是蘋果5奈米製程的唯一晶片嗎?我們不這麼認為。

哪怕這次蘋果重點放在機器學習,而非CPU、GPU效能,仍有機會在下一代iPadPro甚至Mac,看到效能更強的衍生版。

▲今年WWDC,蘋果就向開發者推出搭載A12Z晶片的Macmini開發機。

目前蘋果iPhone、iPad等產品線,都開始維持「高中低」三條,甚至是三條以上不同命名、不同價位的產品,但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需要最強的晶片。

受眾變化已使蘋果很難再靠每年一顆A系晶片就涵蓋全產品線,而是要分別針對手機、平板等裝置的效能需求取捨。

近幾年,蘋果也有意識延伸A系列晶片的分支,比如光A12這代,就看到A12X、A12Z兩版,後兩者都加強CPU、GPU核心數,以支撐專業領域所需的效能。

就算完全同一代A系列晶片,蘋果也會根據良率,採取封鎖核心或開核(如A12X就封鎖一顆GPU核心,A12Z全開放),拉開不同產品的差距,到A14類似狀況說不定會重演。

更別說今後當蘋果Mac產品線脫離X86架構,納入A系列晶片的管轄範圍,是否還會看到更多掛著X、Y、Z、L、M等字尾的A系列改版晶片,分散於各蘋果裝置呢? 或許蘋果想要的軟硬體大一統,最終也得靠A系晶片完成。

(本文由愛范兒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蘋果) 延伸閱讀: iPadAir首發全球首款5奈米商用晶片,iPhone12的A14會如何? 蘋果iPad新品連發!iPadAir首搭A14仿生晶片,TouchID整合至電源鍵 蘋果A14Bionic處理器,台積電5奈米打造電晶體達118億個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科技新報粉絲團 訂閱免費電子報 關鍵字:5奈米,A14晶片,iPhone12,機器學習,蘋果 Postnavigation ←日本首相菅義偉為改善行政效率,將推動政府成立「數位技術部」 TikTok交易案陷羅生門,甲骨文稱字節跳動持股0%→ 我們偵測 到您有啟用 ADBlock 請您暫停使用ADBlock,以支持我們持續能提供更多新聞資訊與優質的閱讀環境。

贊助專欄 活動專區 研討會 CurrencyRate 本週熱門馬斯克:一年前就可生產900公里續航的ModelS,但太沒用 高鐵購新車日本報價不合理,改洽他國廠商香港成人間煉獄,COVID-19死亡率全球最高4千輛豪車貨輪宣告沉船,賓利、保時捷、藍寶堅尼全數海葬俄重演1998年金融危機噩夢?俄債剩數小時就違約台灣ASML2022年將聘1,000名員工,碩士工程師年薪上看160萬元聯發科踢走高通成美Android手機晶片新霸主,外媒:記得謝謝Google16天內發射4次火箭任務,SpaceX直播回嗆俄羅斯:美國掃帚起飛囉 財訊快報 明泰2月營收月增8.6% 倉和2月營收8,957.20萬元 宏捷科2月營收月減26.3% 晶相光2月營收月減7.7% 中華電1月營收174.16億元 系微1月營收月減15.8% 科嘉-KY1月營收2.47億元 台灣大1月營收141.33億元 漢唐1月營收21.14億元 微星1月營收203.87億元 更多>> 編輯精選 [專題]從健康檢查到內外科診斷,閎康巧扮第三類半導體「健檢師」 [分析]烏克蘭啓示錄》從Starlink看見低軌衛星對現代戰場的意義 [分析]俄羅斯施行太空技術制裁,影響了哪些科學任務與合作? [熱門]16天內發射4次火箭任務,SpaceX直播回嗆俄羅斯:美國掃帚起飛囉 [專題]一株煨了十年的火苗,成為富采直攻第三類半導體關鍵 [分析]原物料飆到「妖鎳」破10萬美元!一次看俄烏戰爭如何衝擊供應鏈 [專欄]提高不動產貸款風險權數,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的重要手段 [專題]開車、滑手機甚至打仗都需要,我們未來離不開第三類半導體 FB粉絲團 其它 登入 文章RSS訂閱 迴響RSS訂閱 WordPress台灣正體中文 請您暫停使用ADBlock,以支持我們持續能提供更多新聞資訊與優質的閱讀環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