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淡定应对“中国威胁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此后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影响力大大上升,军事力量持续增强。
面临中国力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一些中国周边 ...
09版:军事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新闻排行榜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06日星期五
往期回顾 新闻列表 返回目录
中青报系
从容淡定应对“中国威胁论”
释清仁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06日
09
版)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的进程,各种议论声也不绝于耳,其中,既有肯定“中国模式”的赞扬声,也有一轮又一轮驱之不去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动力。
面对“中国威胁论”日益成为一些国家惯用政治手段的现状,我们应该淡定从容、主动作为,采取多种方法应对它。
“中国威胁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其实,“中国威胁论”的说法由来已久,总的来看,它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基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需要,开始了最早的“中国威胁论”宣扬。
“中国威胁论”根源于19世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
当时,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英美等国家,在资本逐利的驱使下开始疯狂海外殖民,与此同时制造出“西优东劣”的观念为殖民行为辩护。
在此过程中,基于13世纪蒙古人西进欧洲以来形成的“黄祸”历史记忆,有关中国具有一种东方式的“威胁”和“内在的残暴性”,是西方表述中国众多主题中颇为显著的一条。
“黄祸”威胁的缘由五花八门,他们或担心中国的强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或恐惧中国人可能的“种族仇恨”,或忧虑中国人可能的“觉醒”,或担心中国对西方商业上的可能冲击等等。
对来自中国“黄祸”的恐惧,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西方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
这一阶段,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外部压迫,赢得了民族解放与独立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世界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从冷战需要出发,极端仇视红色政权,对新生政权全力封堵包围。
朝鲜战争爆发后几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并与“联合国军”展开殊死较量。
西方世界再次炒作“中国威胁论”,大谈中国军事威胁,并认为中国革命胜利会在东南亚引发多米诺牌效应。
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对红色中国进行了疯狂的“妖魔化”宣传,中国被歪曲为大多数西方人心中的“专制、好战的红色恶魔”。
第三阶段:冷战结束后至今。
这一阶段,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经受住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巨大冲击,并走向发展崛起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产生了矛盾冲突,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利益因素,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
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此后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影响力大大上升,军事力量持续增强。
面临中国力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一些中国周边国家,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
与此相呼应,西方学者发布相关理论,从文明、意识形态等角度进一步论证“中国威胁论”。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对西方文明提出挑战并引发战争。
另一重要理论就是“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之间更不容易发生战争,而中国之类的“专制”国家则制度性地蕴含着更多的战争可能性。
这一期间,美、日等国报刊先后发表了多篇“中国威胁论”的文章,如《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鼠年》、《红龙跃起》、《美国太平洋海洋统治遭遇中国挑战》、《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等,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与前两轮“中国威胁论”相比,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表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
就其宣扬主体而言,既包括西方国家,又包括周边相关国家。
就其实质内容而言,既包括“军事威胁论”、“意识形态威胁论”,又包括“经济威胁论”、“文明威胁论”、“生态威胁论”等。
利益冲突是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原因
在国际关系中,威胁总是客观存在的。
在相互怀有敌意的国家之间,只要一方有一定的力量及意图,就会对另一方产生威胁。
因此,“××威胁论”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态现象。
如在长期相互敌视的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针对彼此的“威胁论”可谓根深蒂固。
但纵观全世界,唯有“中国威胁论”近20多年来长久不衰,且得到包括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大规模认同,原因究竟何在?细细究之,这与中国的崛起发展密切相关。
概言之,“中国威胁论”实质上是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自身危机意识,缘于形形色色利益因素,用来制约中国崛起发展的一种政治手段,是冷战时期“零和”思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体现和反映。
探寻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缘由,必须从发展层面入手。
“中国威胁论”,说到底是由于中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引起的,是国家崛起中的必然伴随品。
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在世界发展史上曾长期占据领先地位的文明古国,在经历19世纪中期以来的殖民入侵、民族抗争与长期探索,而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终于找到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并不断加快国家崛起的步伐。
中国的发展,有着曾经遭受西方侵略掠夺的历史记忆,有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特色,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领土、13亿人口的超大规模,有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保持9%以上的惊人经济发展速度。
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中国发展特质。
与中国的崛起发展相一致,印度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成为“金砖五国”之一。
但与中国相比,印度是信奉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国家具有一致性。
从发展质量与规模来看,印度尚不足以对西方国家构成重大挑战。
真正对美国的霸权及西方世界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的,在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别无二家。
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其主导下的传统国际秩序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挑战。
从资本主义崛起的历史经验看,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强权与战争,都是以运用武力为手段的。
英、美、德、日等国的崛起,无不是遵循着富国-强兵-战争扩张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或霸权转移理论,都认为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必然会使得国家间的关系发生权力转移,中国将挑战现有的国际结构,导致国际体系的不稳定乃至爆发战争。
为此,害怕中国的发展强大将挑战其既有的国际地位,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真正担忧;借“中国威胁论”来制约中国的崛起发展,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动机所在。
在一些周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领土资源现状的可能改变及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可能冲击。
“中国威胁论”,成为这些国家攫取形形色色国家利益的一种政治手段。
这包括:
其一,为领土资源之争提供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边界最为漫长、与邻国存有领土领海争议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力量的强大,与我国存有争议的国家日趋忧虑,唯恐在领土资源之争中落败。
其二,为维护经济利益提供理由。
在有些国家看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会对其经济利益造成冲击。
尤其是日本,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陷入长期经济衰退,而中国则保持高速增长并在经济总量上超过它,这种失衡的心理尤为强烈。
其三,为扩张军力提供借口。
近年来,一些国家借口中国对本国带来军事与安全威胁,投入巨额军费大力发展本国军事力量。
其四,为争夺地区主导权提供工具。
某些国家为夺取地区事务主导权,往往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以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自己则从中渔利。
“中国威胁论”具有遏制和刺激双重效应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是为了遏制与干扰中国的发展。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
几十年来,西方及周边一些国家极力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产生了遏制与刺激的双重效应。
一方面,“中国威胁论”成为中国发展中的杂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形象,阻遏了中国的发展步伐。
在政治层面,“中国威胁论”引发了周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敌意,增加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不信任感,阻碍了我国与之开展国际合作的步伐。
在军事层面,“中国威胁论”加大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可能性。
近年来,周边一些国家花费重金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客观上增加了地区不稳定性。
在经济层面,“中国威胁论”增加了我们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
近年来我国同一些国家的经济摩擦事件不断增多,不能说与广泛散布的“中国威胁论”没有关系。
在外交层面,“中国威胁论”为某些大国人为地阻遏我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政治借口,成为西方国家制约我们发展惯用的一张牌。
如在近年来我海外经济活动中,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多起商业行为,都因某些国家以危害本国经济安全等借口横加干涉而终致流产。
总的来看,“中国威胁论”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周边环境,使我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外部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作为外部强加的动力,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中国自身的危机意识,刺激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依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反应”理论,有机体在遇到挑战时,会本能地产生一系列有效反应,从而最终促进有机体的发展。
“中国威胁论”在带来一定程度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外部动力。
中国古代就有“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缘于外部力量逐渐强大而产生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在被反复强调的同时,也反过来成为促使中国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
实际上,恰恰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威胁论”浪潮一波又一波掀起之际,中国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并日益稳健。
此外,“中国威胁论”在客观上也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为外力屈服的民族,而是遇强愈强、愈挫愈勇。
在“中国威胁论”中成长起来的国人,在亲身感受到国家日益强大的同时,也逐渐适应与接受了这种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生存环境,这无疑有利于培育大国心态,有利于下一步中国更好地走向真正的大国。
淡定从容、主动作为,应对“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成了某些国家国内政治中的惯用工具,成了国际社会中的一种权力话语现象。
每当某些国家遭遇国内相关政治议题时,往往搬出“中国威胁论”应急。
如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美国大选中,“中国威胁论”就是奥巴马政府屡屡使用的一张牌。
面临“中国威胁论”的这种现状,我们要淡定从容,又要主动作为,采取以下方法有效应对。
第一,培育与大国相适应的从容心态。
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中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中国威胁论”、“中国衰亡论”等种种论调,势必层出不穷。
要培育沉着、从容的大国心态,冷静理性地看待来自国际社会的赞誉与诋毁,不为外界的种种鼓噪所动,不被“棒杀”、不被“唱衰”,展示给世人泱泱大国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
第二,继续推进并大力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创造与强化互利互惠的“共赢”关系,是消弭“中国威胁论”的重要途径。
要坚持睦邻友好的原则,加强政治、军事层面的互信,进一步拓宽在反恐、军演等国际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彼此的敌意。
在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继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努力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受益的经济关系。
要在加强国际合作中,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崛起,只会为世界带来实惠与利益,而决不是所谓的“威胁”。
第三,积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们应具备全球战略眼光,积极主动地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重视并发挥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塑造并掌控符合本国利益的国际话语权。
除了积极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释放善意、提高透明度等,来主动回击“中国威肋论”的恶意攻击,打破当前我面临的被动局面。
第四,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纵观“中国威胁论”的三个发展阶段,在国力最为孱弱时,“中国威胁论”是西方推行其殖民政策的理论工具;当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封杀新生政权的政治借口;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中国威胁论”成为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遏制中国的政治手段。
可见,“中国威胁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中国,取决于中国自身国力的发展状况。
为此,应对“中国威胁论”、抵消其负面效应的根本之道,在于大力发展中国的国力。
要增强定力,以“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聚精会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确保安然度过当前的发展关键期。
届时,“中国威胁论”作为中国发展崛起过程中的特殊历史符号,自然就会消退了。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
分享到: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的进程,各种议论声也不绝于耳,其中,既有肯定“中国模式”的赞扬声,也有一轮又一轮驱之不去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动力。
面对“中国威胁论”日益成为一些国家惯用政治手段的现状,我们应该淡定从容、主动作为,采取多种方法应对它。
“中国威胁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其实,“中国威胁论”的说法由来已久,总的来看,它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基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需要,开始了最早的“中国威胁论”宣扬。
“中国威胁论”根源于19世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
当时,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英美等国家,在资本逐利的驱使下开始疯狂海外殖民,与此同时制造出“西优东劣”的观念为殖民行为辩护。
在此过程中,基于13世纪蒙古人西进欧洲以来形成的“黄祸”历史记忆,有关中国具有一种东方式的“威胁”和“内在的残暴性”,是西方表述中国众多主题中颇为显著的一条。
“黄祸”威胁的缘由五花八门,他们或担心中国的强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或恐惧中国人可能的“种族仇恨”,或忧虑中国人可能的“觉醒”,或担心中国对西方商业上的可能冲击等等。
对来自中国“黄祸”的恐惧,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西方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
这一阶段,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外部压迫,赢得了民族解放与独立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世界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从冷战需要出发,极端仇视红色政权,对新生政权全力封堵包围。
朝鲜战争爆发后几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并与“联合国军”展开殊死较量。
西方世界再次炒作“中国威胁论”,大谈中国军事威胁,并认为中国革命胜利会在东南亚引发多米诺牌效应。
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对红色中国进行了疯狂的“妖魔化”宣传,中国被歪曲为大多数西方人心中的“专制、好战的红色恶魔”。
第三阶段:冷战结束后至今。
这一阶段,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经受住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巨大冲击,并走向发展崛起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产生了矛盾冲突,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利益因素,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
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此后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影响力大大上升,军事力量持续增强。
面临中国力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一些中国周边国家,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
与此相呼应,西方学者发布相关理论,从文明、意识形态等角度进一步论证“中国威胁论”。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对西方文明提出挑战并引发战争。
另一重要理论就是“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之间更不容易发生战争,而中国之类的“专制”国家则制度性地蕴含着更多的战争可能性。
这一期间,美、日等国报刊先后发表了多篇“中国威胁论”的文章,如《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鼠年》、《红龙跃起》、《美国太平洋海洋统治遭遇中国挑战》、《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等,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与前两轮“中国威胁论”相比,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表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
就其宣扬主体而言,既包括西方国家,又包括周边相关国家。
就其实质内容而言,既包括“军事威胁论”、“意识形态威胁论”,又包括“经济威胁论”、“文明威胁论”、“生态威胁论”等。
利益冲突是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原因
在国际关系中,威胁总是客观存在的。
在相互怀有敌意的国家之间,只要一方有一定的力量及意图,就会对另一方产生威胁。
因此,“××威胁论”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态现象。
如在长期相互敌视的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针对彼此的“威胁论”可谓根深蒂固。
但纵观全世界,唯有“中国威胁论”近20多年来长久不衰,且得到包括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大规模认同,原因究竟何在?细细究之,这与中国的崛起发展密切相关。
概言之,“中国威胁论”实质上是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自身危机意识,缘于形形色色利益因素,用来制约中国崛起发展的一种政治手段,是冷战时期“零和”思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体现和反映。
探寻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缘由,必须从发展层面入手。
“中国威胁论”,说到底是由于中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引起的,是国家崛起中的必然伴随品。
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在世界发展史上曾长期占据领先地位的文明古国,在经历19世纪中期以来的殖民入侵、民族抗争与长期探索,而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终于找到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并不断加快国家崛起的步伐。
中国的发展,有着曾经遭受西方侵略掠夺的历史记忆,有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特色,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领土、13亿人口的超大规模,有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保持9%以上的惊人经济发展速度。
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中国发展特质。
与中国的崛起发展相一致,印度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成为“金砖五国”之一。
但与中国相比,印度是信奉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国家具有一致性。
从发展质量与规模来看,印度尚不足以对西方国家构成重大挑战。
真正对美国的霸权及西方世界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的,在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别无二家。
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其主导下的传统国际秩序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挑战。
从资本主义崛起的历史经验看,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强权与战争,都是以运用武力为手段的。
英、美、德、日等国的崛起,无不是遵循着富国-强兵-战争扩张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或霸权转移理论,都认为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必然会使得国家间的关系发生权力转移,中国将挑战现有的国际结构,导致国际体系的不稳定乃至爆发战争。
为此,害怕中国的发展强大将挑战其既有的国际地位,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真正担忧;借“中国威胁论”来制约中国的崛起发展,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动机所在。
在一些周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领土资源现状的可能改变及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可能冲击。
“中国威胁论”,成为这些国家攫取形形色色国家利益的一种政治手段。
这包括:
其一,为领土资源之争提供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边界最为漫长、与邻国存有领土领海争议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力量的强大,与我国存有争议的国家日趋忧虑,唯恐在领土资源之争中落败。
其二,为维护经济利益提供理由。
在有些国家看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会对其经济利益造成冲击。
尤其是日本,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陷入长期经济衰退,而中国则保持高速增长并在经济总量上超过它,这种失衡的心理尤为强烈。
其三,为扩张军力提供借口。
近年来,一些国家借口中国对本国带来军事与安全威胁,投入巨额军费大力发展本国军事力量。
其四,为争夺地区主导权提供工具。
某些国家为夺取地区事务主导权,往往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以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自己则从中渔利。
“中国威胁论”具有遏制和刺激双重效应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是为了遏制与干扰中国的发展。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
几十年来,西方及周边一些国家极力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产生了遏制与刺激的双重效应。
一方面,“中国威胁论”成为中国发展中的杂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形象,阻遏了中国的发展步伐。
在政治层面,“中国威胁论”引发了周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敌意,增加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不信任感,阻碍了我国与之开展国际合作的步伐。
在军事层面,“中国威胁论”加大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可能性。
近年来,周边一些国家花费重金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客观上增加了地区不稳定性。
在经济层面,“中国威胁论”增加了我们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
近年来我国同一些国家的经济摩擦事件不断增多,不能说与广泛散布的“中国威胁论”没有关系。
在外交层面,“中国威胁论”为某些大国人为地阻遏我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政治借口,成为西方国家制约我们发展惯用的一张牌。
如在近年来我海外经济活动中,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多起商业行为,都因某些国家以危害本国经济安全等借口横加干涉而终致流产。
总的来看,“中国威胁论”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周边环境,使我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外部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作为外部强加的动力,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中国自身的危机意识,刺激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依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反应”理论,有机体在遇到挑战时,会本能地产生一系列有效反应,从而最终促进有机体的发展。
“中国威胁论”在带来一定程度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外部动力。
中国古代就有“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缘于外部力量逐渐强大而产生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在被反复强调的同时,也反过来成为促使中国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
实际上,恰恰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威胁论”浪潮一波又一波掀起之际,中国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并日益稳健。
此外,“中国威胁论”在客观上也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为外力屈服的民族,而是遇强愈强、愈挫愈勇。
在“中国威胁论”中成长起来的国人,在亲身感受到国家日益强大的同时,也逐渐适应与接受了这种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生存环境,这无疑有利于培育大国心态,有利于下一步中国更好地走向真正的大国。
淡定从容、主动作为,应对“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成了某些国家国内政治中的惯用工具,成了国际社会中的一种权力话语现象。
每当某些国家遭遇国内相关政治议题时,往往搬出“中国威胁论”应急。
如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美国大选中,“中国威胁论”就是奥巴马政府屡屡使用的一张牌。
面临“中国威胁论”的这种现状,我们要淡定从容,又要主动作为,采取以下方法有效应对。
第一,培育与大国相适应的从容心态。
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中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中国威胁论”、“中国衰亡论”等种种论调,势必层出不穷。
要培育沉着、从容的大国心态,冷静理性地看待来自国际社会的赞誉与诋毁,不为外界的种种鼓噪所动,不被“棒杀”、不被“唱衰”,展示给世人泱泱大国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
第二,继续推进并大力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创造与强化互利互惠的“共赢”关系,是消弭“中国威胁论”的重要途径。
要坚持睦邻友好的原则,加强政治、军事层面的互信,进一步拓宽在反恐、军演等国际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彼此的敌意。
在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继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努力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受益的经济关系。
要在加强国际合作中,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崛起,只会为世界带来实惠与利益,而决不是所谓的“威胁”。
第三,积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们应具备全球战略眼光,积极主动地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重视并发挥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塑造并掌控符合本国利益的国际话语权。
除了积极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释放善意、提高透明度等,来主动回击“中国威肋论”的恶意攻击,打破当前我面临的被动局面。
第四,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纵观“中国威胁论”的三个发展阶段,在国力最为孱弱时,“中国威胁论”是西方推行其殖民政策的理论工具;当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封杀新生政权的政治借口;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中国威胁论”成为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遏制中国的政治手段。
可见,“中国威胁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中国,取决于中国自身国力的发展状况。
为此,应对“中国威胁论”、抵消其负面效应的根本之道,在于大力发展中国的国力。
要增强定力,以“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聚精会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确保安然度过当前的发展关键期。
届时,“中国威胁论”作为中国发展崛起过程中的特殊历史符号,自然就会消退了。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报
青年参考
青年时讯
青年商旅报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关闭
从容淡定应对“中国威胁论”
生死战斗在一起
军用网络要警惕“破网之灾”
爱红装更爱武装
延伸文章資訊
- 1大國形象:「威脅」已過時「責任」領風騷- 香港文匯報
「中國威脅論」在上世紀90年代一度成為西方對華的主要話語。中國外交為消除「中國威脅論」的負面影響作出不懈的努力。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中國承諾 ...
- 2和平與威脅檢閱大國崛起|星島教育網
西方國家認為中國的強大會對全球造成負面影響;相反中國官方則認為威脅論源於西方社會冷戰思維的延伸,擔心中國的急速崛起會破壞原有的國際勢力平衡,威脅 ...
- 3中國威脅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給國際社會,特別是給西方已開發國家和中國周邊國家以硬崛起而非軟崛起的負面形象,因而產生了負面效應,造成負面影響,從而使之對中國的強大、強硬擔憂,甚至出現恐慌。
- 4中國威脅論下的「和平崛起」論述 - ntust
來關於「中國威脅論」的研究議題與看法,在客觀上認為中國綜合國力大幅. 上升,引起周邊國家以及美國的憂慮;在主觀方面,則是受到與中國友好與. 否的立場,而影響其 ...
- 5鄭永年:新一波「中國威脅論」,中國如何應對 - 每日頭條
這一波「中國威脅論」浪潮覆蓋整個西方世界和它們的盟友,包括美國,歐洲 ... 不僅內部的可持續發展會成為問題,而且也會對外在世界產生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