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淡定应对“中国威胁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此后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影响力大大上升,军事力量持续增强。

面临中国力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一些中国周边 ... 09版:军事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新闻排行榜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06日星期五     往期回顾  新闻列表  返回目录   中青报系   从容淡定应对“中国威胁论” 释清仁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06日   09 版)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的进程,各种议论声也不绝于耳,其中,既有肯定“中国模式”的赞扬声,也有一轮又一轮驱之不去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动力。

面对“中国威胁论”日益成为一些国家惯用政治手段的现状,我们应该淡定从容、主动作为,采取多种方法应对它。

    “中国威胁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其实,“中国威胁论”的说法由来已久,总的来看,它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基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需要,开始了最早的“中国威胁论”宣扬。

    “中国威胁论”根源于19世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

当时,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英美等国家,在资本逐利的驱使下开始疯狂海外殖民,与此同时制造出“西优东劣”的观念为殖民行为辩护。

    在此过程中,基于13世纪蒙古人西进欧洲以来形成的“黄祸”历史记忆,有关中国具有一种东方式的“威胁”和“内在的残暴性”,是西方表述中国众多主题中颇为显著的一条。

    “黄祸”威胁的缘由五花八门,他们或担心中国的强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或恐惧中国人可能的“种族仇恨”,或忧虑中国人可能的“觉醒”,或担心中国对西方商业上的可能冲击等等。

对来自中国“黄祸”的恐惧,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西方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

这一阶段,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外部压迫,赢得了民族解放与独立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世界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从冷战需要出发,极端仇视红色政权,对新生政权全力封堵包围。

朝鲜战争爆发后几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并与“联合国军”展开殊死较量。

西方世界再次炒作“中国威胁论”,大谈中国军事威胁,并认为中国革命胜利会在东南亚引发多米诺牌效应。

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对红色中国进行了疯狂的“妖魔化”宣传,中国被歪曲为大多数西方人心中的“专制、好战的红色恶魔”。

    第三阶段:冷战结束后至今。

这一阶段,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经受住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巨大冲击,并走向发展崛起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产生了矛盾冲突,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利益因素,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

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此后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影响力大大上升,军事力量持续增强。

面临中国力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一些中国周边国家,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

    与此相呼应,西方学者发布相关理论,从文明、意识形态等角度进一步论证“中国威胁论”。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对西方文明提出挑战并引发战争。

    另一重要理论就是“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之间更不容易发生战争,而中国之类的“专制”国家则制度性地蕴含着更多的战争可能性。

这一期间,美、日等国报刊先后发表了多篇“中国威胁论”的文章,如《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鼠年》、《红龙跃起》、《美国太平洋海洋统治遭遇中国挑战》、《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等,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与前两轮“中国威胁论”相比,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表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

就其宣扬主体而言,既包括西方国家,又包括周边相关国家。

就其实质内容而言,既包括“军事威胁论”、“意识形态威胁论”,又包括“经济威胁论”、“文明威胁论”、“生态威胁论”等。

    利益冲突是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原因     在国际关系中,威胁总是客观存在的。

在相互怀有敌意的国家之间,只要一方有一定的力量及意图,就会对另一方产生威胁。

因此,“××威胁论”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态现象。

如在长期相互敌视的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针对彼此的“威胁论”可谓根深蒂固。

    但纵观全世界,唯有“中国威胁论”近20多年来长久不衰,且得到包括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大规模认同,原因究竟何在?细细究之,这与中国的崛起发展密切相关。

概言之,“中国威胁论”实质上是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自身危机意识,缘于形形色色利益因素,用来制约中国崛起发展的一种政治手段,是冷战时期“零和”思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体现和反映。

    探寻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缘由,必须从发展层面入手。

“中国威胁论”,说到底是由于中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引起的,是国家崛起中的必然伴随品。

    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在世界发展史上曾长期占据领先地位的文明古国,在经历19世纪中期以来的殖民入侵、民族抗争与长期探索,而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终于找到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并不断加快国家崛起的步伐。

    中国的发展,有着曾经遭受西方侵略掠夺的历史记忆,有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特色,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领土、13亿人口的超大规模,有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保持9%以上的惊人经济发展速度。

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中国发展特质。

    与中国的崛起发展相一致,印度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成为“金砖五国”之一。

但与中国相比,印度是信奉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国家具有一致性。

从发展质量与规模来看,印度尚不足以对西方国家构成重大挑战。

真正对美国的霸权及西方世界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的,在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别无二家。

    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其主导下的传统国际秩序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挑战。

从资本主义崛起的历史经验看,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强权与战争,都是以运用武力为手段的。

英、美、德、日等国的崛起,无不是遵循着富国-强兵-战争扩张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或霸权转移理论,都认为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必然会使得国家间的关系发生权力转移,中国将挑战现有的国际结构,导致国际体系的不稳定乃至爆发战争。

    为此,害怕中国的发展强大将挑战其既有的国际地位,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真正担忧;借“中国威胁论”来制约中国的崛起发展,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动机所在。

    在一些周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领土资源现状的可能改变及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可能冲击。

“中国威胁论”,成为这些国家攫取形形色色国家利益的一种政治手段。

这包括:     其一,为领土资源之争提供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边界最为漫长、与邻国存有领土领海争议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力量的强大,与我国存有争议的国家日趋忧虑,唯恐在领土资源之争中落败。

    其二,为维护经济利益提供理由。

在有些国家看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会对其经济利益造成冲击。

尤其是日本,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陷入长期经济衰退,而中国则保持高速增长并在经济总量上超过它,这种失衡的心理尤为强烈。

    其三,为扩张军力提供借口。

近年来,一些国家借口中国对本国带来军事与安全威胁,投入巨额军费大力发展本国军事力量。

    其四,为争夺地区主导权提供工具。

某些国家为夺取地区事务主导权,往往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以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自己则从中渔利。

    “中国威胁论”具有遏制和刺激双重效应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是为了遏制与干扰中国的发展。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

几十年来,西方及周边一些国家极力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产生了遏制与刺激的双重效应。

    一方面,“中国威胁论”成为中国发展中的杂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形象,阻遏了中国的发展步伐。

    在政治层面,“中国威胁论”引发了周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敌意,增加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不信任感,阻碍了我国与之开展国际合作的步伐。

    在军事层面,“中国威胁论”加大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可能性。

近年来,周边一些国家花费重金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客观上增加了地区不稳定性。

    在经济层面,“中国威胁论”增加了我们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

近年来我国同一些国家的经济摩擦事件不断增多,不能说与广泛散布的“中国威胁论”没有关系。

    在外交层面,“中国威胁论”为某些大国人为地阻遏我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政治借口,成为西方国家制约我们发展惯用的一张牌。

如在近年来我海外经济活动中,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多起商业行为,都因某些国家以危害本国经济安全等借口横加干涉而终致流产。

    总的来看,“中国威胁论”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周边环境,使我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外部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作为外部强加的动力,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中国自身的危机意识,刺激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依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反应”理论,有机体在遇到挑战时,会本能地产生一系列有效反应,从而最终促进有机体的发展。

    “中国威胁论”在带来一定程度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外部动力。

中国古代就有“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缘于外部力量逐渐强大而产生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在被反复强调的同时,也反过来成为促使中国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

实际上,恰恰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威胁论”浪潮一波又一波掀起之际,中国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并日益稳健。

    此外,“中国威胁论”在客观上也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为外力屈服的民族,而是遇强愈强、愈挫愈勇。

在“中国威胁论”中成长起来的国人,在亲身感受到国家日益强大的同时,也逐渐适应与接受了这种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生存环境,这无疑有利于培育大国心态,有利于下一步中国更好地走向真正的大国。

    淡定从容、主动作为,应对“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成了某些国家国内政治中的惯用工具,成了国际社会中的一种权力话语现象。

每当某些国家遭遇国内相关政治议题时,往往搬出“中国威胁论”应急。

如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美国大选中,“中国威胁论”就是奥巴马政府屡屡使用的一张牌。

面临“中国威胁论”的这种现状,我们要淡定从容,又要主动作为,采取以下方法有效应对。

    第一,培育与大国相适应的从容心态。

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中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中国威胁论”、“中国衰亡论”等种种论调,势必层出不穷。

要培育沉着、从容的大国心态,冷静理性地看待来自国际社会的赞誉与诋毁,不为外界的种种鼓噪所动,不被“棒杀”、不被“唱衰”,展示给世人泱泱大国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

    第二,继续推进并大力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创造与强化互利互惠的“共赢”关系,是消弭“中国威胁论”的重要途径。

要坚持睦邻友好的原则,加强政治、军事层面的互信,进一步拓宽在反恐、军演等国际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彼此的敌意。

在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继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努力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受益的经济关系。

要在加强国际合作中,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崛起,只会为世界带来实惠与利益,而决不是所谓的“威胁”。

    第三,积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们应具备全球战略眼光,积极主动地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重视并发挥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塑造并掌控符合本国利益的国际话语权。

除了积极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释放善意、提高透明度等,来主动回击“中国威肋论”的恶意攻击,打破当前我面临的被动局面。

    第四,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纵观“中国威胁论”的三个发展阶段,在国力最为孱弱时,“中国威胁论”是西方推行其殖民政策的理论工具;当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封杀新生政权的政治借口;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中国威胁论”成为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遏制中国的政治手段。

可见,“中国威胁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中国,取决于中国自身国力的发展状况。

    为此,应对“中国威胁论”、抵消其负面效应的根本之道,在于大力发展中国的国力。

要增强定力,以“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聚精会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确保安然度过当前的发展关键期。

届时,“中国威胁论”作为中国发展崛起过程中的特殊历史符号,自然就会消退了。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 分享到: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的进程,各种议论声也不绝于耳,其中,既有肯定“中国模式”的赞扬声,也有一轮又一轮驱之不去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动力。

面对“中国威胁论”日益成为一些国家惯用政治手段的现状,我们应该淡定从容、主动作为,采取多种方法应对它。

    “中国威胁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其实,“中国威胁论”的说法由来已久,总的来看,它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基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需要,开始了最早的“中国威胁论”宣扬。

    “中国威胁论”根源于19世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

当时,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英美等国家,在资本逐利的驱使下开始疯狂海外殖民,与此同时制造出“西优东劣”的观念为殖民行为辩护。

    在此过程中,基于13世纪蒙古人西进欧洲以来形成的“黄祸”历史记忆,有关中国具有一种东方式的“威胁”和“内在的残暴性”,是西方表述中国众多主题中颇为显著的一条。

    “黄祸”威胁的缘由五花八门,他们或担心中国的强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或恐惧中国人可能的“种族仇恨”,或忧虑中国人可能的“觉醒”,或担心中国对西方商业上的可能冲击等等。

对来自中国“黄祸”的恐惧,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西方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

这一阶段,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外部压迫,赢得了民族解放与独立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世界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从冷战需要出发,极端仇视红色政权,对新生政权全力封堵包围。

朝鲜战争爆发后几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并与“联合国军”展开殊死较量。

西方世界再次炒作“中国威胁论”,大谈中国军事威胁,并认为中国革命胜利会在东南亚引发多米诺牌效应。

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对红色中国进行了疯狂的“妖魔化”宣传,中国被歪曲为大多数西方人心中的“专制、好战的红色恶魔”。

    第三阶段:冷战结束后至今。

这一阶段,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经受住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巨大冲击,并走向发展崛起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产生了矛盾冲突,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利益因素,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

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此后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影响力大大上升,军事力量持续增强。

面临中国力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一些中国周边国家,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

    与此相呼应,西方学者发布相关理论,从文明、意识形态等角度进一步论证“中国威胁论”。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对西方文明提出挑战并引发战争。

    另一重要理论就是“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之间更不容易发生战争,而中国之类的“专制”国家则制度性地蕴含着更多的战争可能性。

这一期间,美、日等国报刊先后发表了多篇“中国威胁论”的文章,如《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鼠年》、《红龙跃起》、《美国太平洋海洋统治遭遇中国挑战》、《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等,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与前两轮“中国威胁论”相比,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表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

就其宣扬主体而言,既包括西方国家,又包括周边相关国家。

就其实质内容而言,既包括“军事威胁论”、“意识形态威胁论”,又包括“经济威胁论”、“文明威胁论”、“生态威胁论”等。

    利益冲突是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原因     在国际关系中,威胁总是客观存在的。

在相互怀有敌意的国家之间,只要一方有一定的力量及意图,就会对另一方产生威胁。

因此,“××威胁论”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态现象。

如在长期相互敌视的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针对彼此的“威胁论”可谓根深蒂固。

    但纵观全世界,唯有“中国威胁论”近20多年来长久不衰,且得到包括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大规模认同,原因究竟何在?细细究之,这与中国的崛起发展密切相关。

概言之,“中国威胁论”实质上是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自身危机意识,缘于形形色色利益因素,用来制约中国崛起发展的一种政治手段,是冷战时期“零和”思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体现和反映。

    探寻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缘由,必须从发展层面入手。

“中国威胁论”,说到底是由于中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引起的,是国家崛起中的必然伴随品。

    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在世界发展史上曾长期占据领先地位的文明古国,在经历19世纪中期以来的殖民入侵、民族抗争与长期探索,而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终于找到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并不断加快国家崛起的步伐。

    中国的发展,有着曾经遭受西方侵略掠夺的历史记忆,有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特色,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领土、13亿人口的超大规模,有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保持9%以上的惊人经济发展速度。

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中国发展特质。

    与中国的崛起发展相一致,印度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成为“金砖五国”之一。

但与中国相比,印度是信奉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国家具有一致性。

从发展质量与规模来看,印度尚不足以对西方国家构成重大挑战。

真正对美国的霸权及西方世界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的,在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别无二家。

    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其主导下的传统国际秩序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挑战。

从资本主义崛起的历史经验看,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强权与战争,都是以运用武力为手段的。

英、美、德、日等国的崛起,无不是遵循着富国-强兵-战争扩张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或霸权转移理论,都认为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必然会使得国家间的关系发生权力转移,中国将挑战现有的国际结构,导致国际体系的不稳定乃至爆发战争。

    为此,害怕中国的发展强大将挑战其既有的国际地位,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真正担忧;借“中国威胁论”来制约中国的崛起发展,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动机所在。

    在一些周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领土资源现状的可能改变及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可能冲击。

“中国威胁论”,成为这些国家攫取形形色色国家利益的一种政治手段。

这包括:     其一,为领土资源之争提供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边界最为漫长、与邻国存有领土领海争议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力量的强大,与我国存有争议的国家日趋忧虑,唯恐在领土资源之争中落败。

    其二,为维护经济利益提供理由。

在有些国家看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会对其经济利益造成冲击。

尤其是日本,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陷入长期经济衰退,而中国则保持高速增长并在经济总量上超过它,这种失衡的心理尤为强烈。

    其三,为扩张军力提供借口。

近年来,一些国家借口中国对本国带来军事与安全威胁,投入巨额军费大力发展本国军事力量。

    其四,为争夺地区主导权提供工具。

某些国家为夺取地区事务主导权,往往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以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自己则从中渔利。

    “中国威胁论”具有遏制和刺激双重效应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是为了遏制与干扰中国的发展。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

几十年来,西方及周边一些国家极力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产生了遏制与刺激的双重效应。

    一方面,“中国威胁论”成为中国发展中的杂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形象,阻遏了中国的发展步伐。

    在政治层面,“中国威胁论”引发了周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敌意,增加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不信任感,阻碍了我国与之开展国际合作的步伐。

    在军事层面,“中国威胁论”加大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可能性。

近年来,周边一些国家花费重金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客观上增加了地区不稳定性。

    在经济层面,“中国威胁论”增加了我们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

近年来我国同一些国家的经济摩擦事件不断增多,不能说与广泛散布的“中国威胁论”没有关系。

    在外交层面,“中国威胁论”为某些大国人为地阻遏我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政治借口,成为西方国家制约我们发展惯用的一张牌。

如在近年来我海外经济活动中,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多起商业行为,都因某些国家以危害本国经济安全等借口横加干涉而终致流产。

    总的来看,“中国威胁论”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周边环境,使我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外部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作为外部强加的动力,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中国自身的危机意识,刺激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依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反应”理论,有机体在遇到挑战时,会本能地产生一系列有效反应,从而最终促进有机体的发展。

    “中国威胁论”在带来一定程度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外部动力。

中国古代就有“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缘于外部力量逐渐强大而产生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在被反复强调的同时,也反过来成为促使中国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

实际上,恰恰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威胁论”浪潮一波又一波掀起之际,中国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并日益稳健。

    此外,“中国威胁论”在客观上也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为外力屈服的民族,而是遇强愈强、愈挫愈勇。

在“中国威胁论”中成长起来的国人,在亲身感受到国家日益强大的同时,也逐渐适应与接受了这种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生存环境,这无疑有利于培育大国心态,有利于下一步中国更好地走向真正的大国。

    淡定从容、主动作为,应对“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成了某些国家国内政治中的惯用工具,成了国际社会中的一种权力话语现象。

每当某些国家遭遇国内相关政治议题时,往往搬出“中国威胁论”应急。

如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美国大选中,“中国威胁论”就是奥巴马政府屡屡使用的一张牌。

面临“中国威胁论”的这种现状,我们要淡定从容,又要主动作为,采取以下方法有效应对。

    第一,培育与大国相适应的从容心态。

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中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中国威胁论”、“中国衰亡论”等种种论调,势必层出不穷。

要培育沉着、从容的大国心态,冷静理性地看待来自国际社会的赞誉与诋毁,不为外界的种种鼓噪所动,不被“棒杀”、不被“唱衰”,展示给世人泱泱大国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

    第二,继续推进并大力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创造与强化互利互惠的“共赢”关系,是消弭“中国威胁论”的重要途径。

要坚持睦邻友好的原则,加强政治、军事层面的互信,进一步拓宽在反恐、军演等国际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彼此的敌意。

在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继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努力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受益的经济关系。

要在加强国际合作中,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崛起,只会为世界带来实惠与利益,而决不是所谓的“威胁”。

    第三,积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们应具备全球战略眼光,积极主动地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重视并发挥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塑造并掌控符合本国利益的国际话语权。

除了积极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释放善意、提高透明度等,来主动回击“中国威肋论”的恶意攻击,打破当前我面临的被动局面。

    第四,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纵观“中国威胁论”的三个发展阶段,在国力最为孱弱时,“中国威胁论”是西方推行其殖民政策的理论工具;当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封杀新生政权的政治借口;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中国威胁论”成为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遏制中国的政治手段。

可见,“中国威胁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中国,取决于中国自身国力的发展状况。

    为此,应对“中国威胁论”、抵消其负面效应的根本之道,在于大力发展中国的国力。

要增强定力,以“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聚精会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确保安然度过当前的发展关键期。

届时,“中国威胁论”作为中国发展崛起过程中的特殊历史符号,自然就会消退了。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报 青年参考 青年时讯 青年商旅报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关闭 从容淡定应对“中国威胁论” 生死战斗在一起 军用网络要警惕“破网之灾” 爱红装更爱武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