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西臺(英語:Hittite),中國大陸譯作赫梯,是一個位於安納托利亞的亞洲古國。

講西臺語的西臺人和前20世紀遷來的講印歐語系涅西特語的涅西特人共同創造了西臺國家。

西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8月17日)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內容。

完成修改時,請移除本模板。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9年12月17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西臺"—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西臺帝國名稱:URUHa-at-ti("西臺人的國土")前17世紀晚期-約前1180年 西臺太陽圓盤王室的象徵 西臺帝國最盛時疆土(約公元前1290年)地位帝國首都哈圖沙、塔胡恩塔薩常用語言西臺語、盧維語、帕萊語、胡里特語、亞述語和其他本地安納托利亞語言。

宗教多神教,安納托利亞眾神。

政府君主制(鐵列平改革之前)(改革之後)君主立憲制路加爾(英語:Lugal) • 約公元前1586年–前1556年哈圖西里一世• 公元前1556年–前1526年穆爾西里一世• 公元前14世紀早期圖特哈里一世• 約公元前1350年–前1322年蘇庇路里烏瑪一世• 約公元前1321年–前1295年穆爾西里二世• 約公元前1295年–前1272年穆瓦塔里二世 歷史時期青銅時代晚期• LabarnaI征服西臺前17世紀晚期• 西臺帝國終結約前1180年 系列條目土耳其歷史 史前安納托利亞與色雷斯 舊石器時代約前500,000–前10,000 中石器時代約前11,000–前9,000 新石器時代約前8,000–前5,500 安那托利亞語言使用者 西臺/西臺語 巴萊語 盧維語 呂基亞/呂基亞語 米爾雅語 卡里亞/卡里亞語 西代語 皮西迪亞語 呂底亞/呂底亞語 其他語言使用者 阿爾薩瓦 亞蘇瓦盟 Diauehi 哈梯人 Hayasa-Azzi 伊蘇利亞 Kaskians Kizzuwatna Lukka Lycaonians 米利都 Mysians Neo–Hittites OldAssyrianKingdom 潘菲利亞 弗里吉亞 特洛伊 烏拉爾圖 維魯薩 色雷斯和達基亞古部落列表 古典安納托利亞與色雷斯 伊奧利亞約前8世紀–前6世紀 伊奧尼亞聯盟約前7世紀–前6世紀 米底王國約前625–前549 阿契美尼德王朝約前559–前331 奧德里西亞王國約前460-46 亞歷山大帝國前334–約前323 繼業者前334–約前301 塞琉古帝國約前312–前64 安提柯王朝前306年–前168年 利西馬科斯帝國前304–前281 托勒密王國前304–前30 本都王國約前281–62 帕加馬阿塔羅斯王朝前282–前129 亞美尼亞王國前190–428 羅馬共和國前509–前27 羅馬帝國前27–330 拜占庭安納托利亞 拜占庭帝國330–1453 希拉克略王朝610–711 伊蘇里亞王朝與毀壞聖像運動730–787/814–842 馬其頓王朝867–1056 科穆寧王朝1081–1185 安格洛斯王朝1185–1204 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1078–1375 特拉比松帝國1204–1461 尼西亞帝國1204–1261 巴列奧略王朝1260–1453 塞爾柱王朝與安納托利亞侯國 塞爾柱帝國 曼齊刻爾特戰役 魯姆蘇丹國 蒙古入侵安納托利亞 伊兒汗國 鄂圖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 鄂圖曼帝國的擴張 奧斯曼帝國的滯止 鄂圖曼帝國的衰落 鄂圖曼帝國的解體 土耳其共和國 獨立戰爭 臨時政府 凱末爾改革 一黨制時期 多黨制時期 話題 古安納托利亞人 土耳其憲政史 土耳其經濟史 土耳其軍事史 色雷斯人 土耳其歷史年表 突厥遷移 土耳其主題閱論編 西臺(英語:Hittite),中國大陸譯作赫梯,是一個位於安納托利亞的亞洲古國。

講西臺語的西臺人[1]和前20世紀遷來的講印歐語系涅西特語的涅西特人共同創造了西臺國家。

前20世紀興起於小亞細亞這一古老的文明地區。

小亞細亞是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與愛琴文明聯繫的橋梁和紐帶。

西臺人是一個習慣於征戰的民族,世代征戰讓西臺人認識到沒有強勁的軍隊是不行的。

西臺歷代國王保持有一支人數多達30萬的軍隊。

他們的武器先進,使用短斧、利劍和弓箭。

西臺首都哈圖沙外城的獅門 目次 1歷史 2社會 3文明成就 3.1冶鐵技術 4年表 5另見 6參考文獻 7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西台王國(紅色)於大約前1290年的最高峰時期,與埃及帝國(綠色)接壤。

亞述人曾經於西元前30世紀末至前20世紀初在小亞細亞建立了若干商業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尼什商業公社,亞述人還把楔形文字帶到了小亞細亞。

形成於西元前19世紀中葉的西臺人,當初只是若干個小部落,人們知道的最早的統治者是庫薩爾的皮哈納及其子阿尼塔,在皮哈納時期,庫薩爾毀滅了涅西特人的哈圖沙城,其子阿尼塔兩次戰勝了皮烏斯提統治的西臺人的國家,並征服了普魯斯漢達,阿尼塔時期,已不復存在亞述商業殖民地。

公元前18世紀,安那托利亞眾多的城邦中有一支被稱為哈梯人(Hattians)的部落被另一遷徙至此的印歐語系部落侵略,直到前17世紀被完全征服,這個部落借用並吸收了哈梯人文化,成為後來的西臺人(Hitties)。

大約西元前1650年,西臺的統治者遷都哈圖沙,並改名哈圖西里一世,建立西臺古王國,他征服了安那托利亞東部和敘利亞北部,並企圖進攻阿勒波,但以失敗告終,他死於西元前1620年。

哈圖西里一世死後,西臺發生了所謂「王子們的奴隸的起義」,即被庫薩爾王征服的地區人民的起義,王親貴族們在哈圖西里一世的孫子穆爾西里一世的聯合下,鎮壓了這次起義。

穆爾西里一世發兵消滅了阿勒波城,他野心勃勃地把征服的矛頭指向了兩河流域南部的阿摩利人建立的古巴比倫王國,於前1595年攻占並毀壞了巴比倫城,哈圖西里和穆爾西里兩人的征服活動使西臺國家成了當時近東地區的一個大國。

穆爾西里一世死於宮廷陰謀,西臺王國陷入王位爭奪的內戰之中。

西元前1525年,國王鐵列平即位,進行了改革,改革前的西臺國王的權力受到彭庫斯會議(公民會議)和圖里亞斯會議(貴族會議)的制約,這兩種會議有權決定王位繼承,還管理司法等事務,王位繼承問題常常造成政治上的動亂,鐵列平解決了西臺王國的王位繼承問題,即首先應由長子繼承王位,長子如果不在,由次子繼承,依此類推,如果沒有王子繼承,就讓長女招贅丈夫做國王,王室內部互相爭鬥殺戮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國王不得任意殺戮其兄弟姊妹。

西元前14世紀,西臺遭受埃及、米坦尼、西方的阿薩瓦(Arzawa)的夾擊,北方的卡斯卡(Kaska)部落乘機劫掠了西臺,王國喪失大片土地,哈圖沙城陷落後,圖特哈里三世將首都遷都到了沙姆瓦(Shamova)。

圖特哈里三世病逝後,蘇庇盧利烏瑪一世殺死了他繼位的兄弟,篡位成為新國王,他收復了原本屬於西臺的土地,重新掌握北敘利亞,西臺軍隊於前1350年摧毀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國的勢力,攻占了米坦尼王國的首都瓦努坎尼,扶持了傀儡國王,他自己的兒子也成為其他一些小國的國王,蘇庇盧利烏瑪一世與敘利亞城邦烏加里特結盟,並娶巴比倫公主為王后,他將西臺重新打造為一個大帝國。

西元前1327年,蘇庇盧利烏瑪一世收到了埃及王后安荷森娜蒙的來信,請求與一位西臺王子成婚,而王子卻在前往埃及之後遭到殺害,西臺因此進攻埃及,此戰中帶回的俘虜造成了西臺大規模的瘟疫,國王也因此死於西元前1322年,繼位的阿爾努萬達二世同樣不久後死於瘟疫。

穆爾西里二世即位後,蘇庇盧利烏瑪一世的王后依然握有大權,直到國王以施行巫術為由,將其驅出王宮。

前15紀末至前13世紀中葉是西臺歷史上的新王國時期,在前15世紀末年,人口達到180萬人;在前1300年時人口達到220萬人,正值西臺王國最強盛的時期。

這一時期編制了《西臺法典》。

西臺在新王國時期在敘利亞同古埃及進行了爭霸戰爭,霍倫海布、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這些埃及第十九王朝前期的法老們同西臺進行了激烈的爭奪,西元前1274年,穆瓦塔利二世與拉美西斯二世雙方在卡疊石交戰,雙方受到慘重損失。

西元前1272年,穆瓦塔利二世病逝,新任國王哈圖西里三世繼位,西臺同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在西元前1258年締結了和約,成為軍事同盟。

西元前1246年,國王哈圖西里三世採取和親政策,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拉美西斯二世,後來發現於埃及卡納克神廟墻上的一幅雕刻,就描繪了當時埃及法老迎娶西臺公主的情景。

西臺王國滅亡原因現今仍備受爭議,有一說是公元前1180年,弗里吉亞人(非腓尼基人)席捲了東部地中海地區,西臺王國亦被其肢解,公元前8世紀,殘存的西臺王國被亞述帝國所吞並,另外,也有學者認為突如其來的大規模天花病毒才是造成西臺王國的衰敗的主因。

社會[編輯] 在西臺王國,婦女享有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婦女所享受不到的權力和自由,西臺法律允許婦女和男子一樣擁有職業,西臺王后被稱為「塔瓦娜娜」(Tawananna),王家的文件和國寶顯示國王和王后共享大權,曾有王后單獨臨朝統治的記載。

文明成就[編輯] 西臺人的文學主要是神話,包括根據古代蘇美爾人的創世和洪水傳說改編而成的作品,西臺的宗教也照搬美索不達米亞的多神崇拜,宗教活動包括占卜、獻祭、齋戒和祈禱,而不具備倫理意義。

西臺以楔形文字記述自己印歐語系的語言,創造了西臺楔形文,西臺還另有一套象形文字,用於銘刻和印章,這可能是受西臺人原始圖畫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的影響,但到目前為止,這些象形文字尚未釋讀成功。

西臺人最突出的文化成就當屬法律體系,以《西臺法典》為代表的西臺人法律,要比古巴比倫的法律更人道,注重補償勝於刑罰,判處死刑的罪過不多,更沒有亞述人法律中那些諸如剝皮、宮刑、釘木樁等酷刑。

西臺人的藝術才能十分出色,他們的雕塑作品則新穎生動,尤其是石壁上的浮雕作品,城門和王宮門旁,一般都雕有巨大而生動的石獅,他們的建築材料多用巨石,明顯優於兩河流域的土坯。

西臺文明的歷史成就不僅僅在於發現和使用了鐵,而且在於它充當了兩河流域同西亞西部地區文化交流的中介,毫無疑問,某些文化成份就是通過這個中介從美索不達米亞傳到迦南人和希克索斯人中間,可能還傳到愛琴海諸島,西臺文明是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愛琴海地區諸文明之間的主要鏈環之一。

冶鐵技術[編輯] 主條目:冶煉、鐵器、鐵器時代和鋼鐵冶金學 西臺人是西亞地區乃至全球最早發明冶鐵術和使用鐵器的國家,也是世界最早進入鐵器時代的民族,近年考古發現的證據顯示鐵器的生產至少可以追溯到前20世紀[2]。

在冶鐵方面頗具名氣,西臺王把鐵視為專利,不許外傳,以至鐵貴如黃金,其價格竟是黃銅的60倍。

但這一理論不再是學術界的主流,[3]因為沒有關於西臺壟斷的考古證據。

西臺的鐵兵器曾使埃及等國為之膽寒。

西臺人打擊敵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戰車,在戰場上,他們驅趕披著鐵甲的馬拉戰車衝鋒陷陣,所向披靡,使來敵聞風喪膽。

直到前1180年左右西臺滅亡之後,西臺鐵匠散落各地,才將冶鐵技術擴散開來,有少數學者認為前800年左右傳至印度,前600年左右傳至中國。

[4] 年表[編輯] 更多資訊:西臺君主列表 舊王國(西臺)(OldHittiteKingdom)(前1650年-前1500年) 哈圖沙成為首都。

中王國(西臺)(MiddleHittiteKingdom)(前1500年-前1450年) 新王國(西臺)(NewHittiteKingdom)(帝國)(前1450年-前1180年) 蘇皮盧利烏瑪斯一世征服敘利亞、穆瓦塔利(Muwatalli),進攻埃及卡疊石(Kadesh) 另見[編輯] 《赤河戀影》(天は赤い河のほとり),日本漫畫家篠原千繪所作,以西臺為背景的歷史穿越題材少女漫畫作品。

參考文獻[編輯] ^DrAndrewMcCarthy,UniversityofEdinburgh,Archaeology1BLecture ^"ExcavationinTurkeySettoRewriteHistoryofIronAge,"AsahiShimbun,2009年3月27日。

^Muhly,JamesD.'Metalworking/MiningintheLevant'pp.174-183inNearEasternArchaeologyed.SuzanneRichard(2003),pp.179-180. ^見斯塔弗里阿諾《全球通史》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西臺帝國 Hattusas/Bogazkö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TheHittiteHomePage(英文) Arzawa,tothewest,throwslightonHittites(英文) PicturesofBoğazköy,oneofagroupofimportantsit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PicturesofYazılıkaya,oneofagroupofimportantsit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DerAnittaText(atTITU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TahsinOzguc(英文) Hittites.info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8-01(英文) HittitePeriodinAnatolia(英文) HethitologieportalMainz,bytheAkademiederWissenschaften,Mainz,corpusoftextsandextensivebibliographiesonallthingsHitt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閱論編歷史上的帝國與強權古代帝國 東亞 秦 匈奴/漢 晉 劉宋/北魏/柔然 高句麗 南亞 孔雀 笈多 戒日 貴霜 嚈噠 西亞 阿卡德 亞述 巴比倫 西臺 米底 阿契美尼德(波斯第一) 亞歷山大 塞琉古 安息 薩珊(波斯第二) 北非 埃及 托勒密 庫施 阿克蘇姆 迦太基 腓尼基 歐洲 羅馬 西羅馬/匈人 拜占庭 中部美洲 特奧蒂瓦坎 中世紀帝國 東亞 隋/突厥 唐1/吐蕃/回鶻 遼/北宋 金/南宋 蒙古1 大元1 大明1 東南亞 高棉 三佛齊 南亞 朱羅 瞿折羅-普臘蒂哈臘 波羅 東恆伽 德里 中亞 欽察 察合台 西亞 阿拉伯 正統哈里發 倭馬亞1 阿拔斯1 塔希爾 薩曼 白益 薩拉里 齊亞爾 加茲尼 塞爾柱 花剌子模 伊兒 帖木兒 歐洲 拜占庭 拉丁/尼西亞/特拉比松 保加利亞第一 保加利亞第二 塞爾維亞 加洛林 神聖羅馬 北海 安茹 亞拉岡 北非 科爾多巴 法蒂瑪 阿尤布 伊德里斯 穆拉比特 穆瓦希德 馬林 東非 索馬利亞 阿居蘭 伊法特 阿達爾 摩加迪休 瓦桑加利 衣索比亞 扎格維 所羅門 中部非洲 博諾 加涅姆 西非 貝南 奧約 桑海 馬利 迦納 中部美洲 阿茲特克 南美洲 印加 近現代帝國 東亞 大清 中華/日本/大韓3 東南亞 阿瑜陀耶 東吁 滿者伯夷 汶萊 南亞 蒙兀兒 馬拉塔 錫克 西亞 鄂圖曼 薩非 阿夫沙爾 桑德 卡扎爾 巴列維 歐洲 葡萄牙2 西班牙1、2 荷蘭2 英國1、2 英格蘭 法蘭西第一 法蘭西第二1、2 奧地利 奧地利-匈牙利 德國 德意志 納粹德國 義大利 比利時 丹麥 俄羅斯1 瑞典 北非 薩阿德 阿拉維 東非 衣索比亞 索馬利亞 格勒迪 馬吉爾廷 奧比亞 達維什 西非 阿散蒂 中部非洲 中非 中美洲 墨西哥第一 墨西哥第二 南美洲 巴西 海地第一3 海地第二 大洋洲 東加 超級大國 美國 蘇聯 列表 帝國 最大 現代前帝國 備註 1至今歷史上出現過的幅員最廣闊的十大政權;2廣義上的「日不落帝國」;3國號中帶「帝國」或推行「帝制」 閱論編安納托利亞的古王國青銅時代 阿希亞瓦(英語:Achaeans_(Homer)) 阿爾薩瓦 亞蘇瓦盟 卡爾凱美什 科爾基斯 哈梯 哈亞薩-阿齊(英語:Hayasa-Azzi) 西臺 伊蘇瓦(英語:Isuwa) 卡斯基亞(英語:Kaskians) 基祖瓦特納(英語:Kizzuwatna) 盧卡地(英語:Lukkalands) 盧維亞(英語:Luwians) 米坦尼 帕拉(英語:Pala(Anatolia)) 維魯薩/特洛伊 鐵器時代 伊奧利亞 卡里亞 辛梅里安人 迪奧希(英語:Diauehi) 多里亞六城(英語:Doris(AsiaMinor)) 伊奧尼亞 呂基亞 呂底亞 敘利亞-西臺國家(英語:Syro-Hittitestates)(通納(英語:Tunna) ·卡爾凱美什 ·古爾古姆(英語:Gurgum) ·希拉庫(英語:Hilakku) ·坎馬努(英語:Kammanu) ·庫穆(英語:Kummuh) ·庫韋(英語:Quwê) ·塔巴勒(英語:Tabal)) 弗里吉亞 烏拉爾圖 古典時代 安提柯王朝 亞美尼亞王國 比提尼亞 卡帕多細亞(英語:KingdomofCappadocia) 奇里乞亞 科馬基尼王國 加拉太 帕夫拉戈尼亞 帕加馬 本都王國 閱論編古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 敘利亞 北美索不達米亞 南美索不達米亞 約前3500年–前2350年 亞摩利人 蘇帕圖(英語:Subartu) 蘇美爾城邦 約前2350年–前2200年 阿卡德帝國 約前2200年–前2100年 古提人 約前2100年–前2000年 烏爾第三王朝(蘇美爾復興) 約前2000年–前1800年 馬里及其他亞摩利城邦 古亞述帝國(北阿卡德人) 伊辛/拉爾薩及其他亞摩利城邦 約前1800年–前1600年 舊西臺帝國 古巴比倫王國(南阿卡德人) 約前1600年–前1400年 米坦尼(胡里特人) 卡爾杜尼亞什(英語:Karduniaš)(加喜特人) 約前1400年–前1200年 新西臺帝國 中亞述帝國 約前1200年–前1150年 青銅時期晩期崩潰(「海上民族」) 阿拉米人 約前1150年–前911年 腓尼基 敘利亞-西臺國家(英語:Syro-Hittitestates) 亞蘭大馬士革 阿拉米人 中巴比倫尼亞(伊辛二世) 迦勒底人 前911年–前729年 新亞述帝國 前729年–前609年 前626年–前539年 新巴比倫帝國(迦勒底人) 前539年–前331年 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人) 前336年–前301年 阿吉德王朝(古希臘和馬其頓人(英語:AncientMacedonians)) 前311年–前129年 塞琉古王朝 前129年–前63年 塞琉古王朝 安息帝國 前63年–243年 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敘利亞) 243年–636年 薩珊王朝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1938214n(data) GND:4072478-5 LCCN:sh85061280 NDL:00563292 NKC:ph117453 VIAF:25387021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赫梯&oldid=71384545」 分類:​西臺鐵器時代土耳其歷史政權已不存在的亞洲帝國隱藏分類:​自2019年8月待更新條目自2009年12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使用未知infoboxcountry參數的頁面在infoboxcountry或infoboxformercountry使用symbolcaption或類型欄位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日語的條目Webarchive模板archiveis連結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Cebuanoکوردی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øroysktFrançaisFrysk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KurdîLatinaLinguaFrancaNova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uormandOccitanPolski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