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述而篇第七7.17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7.37述而篇——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原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先賢精義】《論語註疏》曰:此章言君子小人心貌不同也。

君子內省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論語》述而篇第七7.17 2020-11-26騰訊網 20191231大家早上好,歡迎準時分享《論語》述而篇第七【原文】7.17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譯文】孔子有時講雅言,讀《詩》、念《書》、贊禮時,用的都是雅言。

【評析】下面就講孔子的學問,除了《易經》以外,就是雅言,這是說孔子平常不亂說話的,他講話都是很高雅的,有所根據的。

難道孔子土話都不講嗎?吃飯一定說:「飲食哉!飲食哉!」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孔子講的話,都有學問的根據,根據什麼呢?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中國傳統的文化,《詩經》、《書經》、《禮記》等等都是雅言,是上古文化的中心。

也就是說他的思想言行,都是有根據的,足以承先啓後,繼往開來的。

人生自己曉得真要求學問,大概都在這個階段,根據現代醫學,人類智慧發展得最成熟的時候,是五十歲開始,到六十歲這個階段。

因此也證明蘧伯玉「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的話了。

人多活一年,反省就多一年。

人能知道過去的錯處就是了不起,所以孔子說這幾句話,應該是在這個時候。

在這階段中,頭腦最成熟,真有資格求學問。

相關焦點 《論語》第六章論語雍也篇/第七章論語述而篇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

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較爲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今天分享的是論語的第六篇和第七篇內容,一起學習吧! 《論語心詮》7.1:述而篇,述而章 《述而》小識本篇是夫子言教之軌則。

首篇《學而》,至此,乃《述而》。

《學而》以爲學爲說,《述而》則以立教爲說。

爲學是自覺事,立教是覺他事。

0701述而篇,述而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 一起學《論語》7.37述而篇——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7.37述而篇——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原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先賢精義】《論語註疏》曰:此章言君子小人心貌不同也。

君子內省不疚,故心貌坦蕩蕩然寬廣也;小人好爲咎過,故多憂懼。

 【本章參考書目】《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集釋》《論語新解》《論語正義》《論語講要》《論語後案》《癸巳論語解》《論語意原》《論語學案》《論語會箋》《論語全解》《四書解義》《困學錄》《四書反身錄》。

007「修身」《論語》述而第七篇 大家好,歡迎來到幸福魔法棒棒堂,今天我們來學習論語第七篇。

述而第七篇這一篇總共38章精選12章7.2--1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自滿,教誨別人不感到厭倦。

中國文化經典國學-論語第七篇《述而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論語-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論語-述而篇譯文註解1、子曰:「述而不作 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譯:孔子說:「只要自願拿著十餘干肉爲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

」 8、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論語到底在講些什麼?(論語選釋系列之九:述而篇第七.上)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述而不作」,這是孔夫子的自白。

但孔夫子選擇了「述」,成爲了一個偉大的繼承者和文化的總結者,當然這可能更應該是上天的選擇。

不管怎樣,孔夫子的這個態度確定了後世中國文化的以保守性,和深沉的歷史性爲根基的基本特徵。

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這僅僅是一幅夫子閒居生活的形象描述,按理說的確沒有什麼可足稱道的。

論語大義(崔栢滔)述而篇第一章 【本篇引語】在本篇中,孔子作爲孔門學問代言人的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

親身樹立起孔門學問踐行者的志行標準和模範形象。

我們可以欣賞《論語》美輪美奐的篇次安排。

在經過前面的篇章,全面介紹孔門學問之後,本篇繼之以孔子之聖跡,從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層面,展現一個達道者沐浴在大道之中應時而化的灑脫與自在,聖賢並不是如常人想像的那樣超凡脫俗,只不過他能夠發之於內心的自然而然的做到常人刻意去做都難以做到的事情,所有的事情不過就是爲之不倦,誨人不倦罷了,無隱正是其大隱之處。

《論語述而》第七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述,承古而傳今。

作,居位者施行。

信而學古賢所制禮樂,以先賢爲獻。

7-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志於學,敏行訥言。

學思習,樂於有得。

知人罔,教人通達。

人盡可行,何有他道焉? 那些源於《論語》「述而篇」中的成語 而《論語》作爲國學儒家經典之作,一直被奉爲圭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

《論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他主要內容講述了如何成爲一個真正的人,怎樣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實現安邦立國的偉大使命。

《論語》這部不朽之作,影響了中華文明。

《論語心詮》7.4:述而篇,燕居章 07/04述而篇·燕居章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惟獨程石泉在《論語讀訓》中兼取兩端而解道:「顏師古注《漢書·萬石君傳》云:『申申,整敕之貌。

』按『申申』似言孔子整敕恭敬之貌,而『夭夭』似爲和舒之貌。

」從義理而言,程石泉的詮解爲妥,如此收攝「整敕」與「和舒」兩端,方能打通無事與有事時,也方能融會無事時之氣象與有事時之精神。

因此,「申申如也」是整敕恭敬之貌。

論語|述而篇第三十七 這三點也等於第一篇《學而》的註解。

學問好的人,內心的修養表達在外面的,就是這樣的情形,而以孔子來作爲榜樣,用白話翻譯過來就是有莊嚴的溫和,有自然的威儀而並不兇狠,永遠是那樣安詳而恭敬的神態。

《論語譯註》楊伯峻《論語新解》錢穆《論語別裁》南懷瑾*朗讀:葉子,《論語》愛好者,朗讀愛好者, 《論語》述而篇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論語》20篇各篇命名真相 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對於不熟知《論語》的人,大部分人對《論語》20篇的篇名和內容認知上有一個誤區:比如《論語-子路篇》、《論語-顏淵篇》《論語-衛靈公篇》等想當然的認爲是關於子路、顏淵、衛靈公等人有關內容的匯總 中國人的聖經,兒童蒙學經典,《論語·述而》篇成語一次全學會 一、述而不作(shùérbùzuò)【典出】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於老彭。

」(論語·述而)Ø述:陳述。

作:創作。

泛指只闡述前人成說,自己並不創新。

Ø晉·常璩《華陽國志·後賢志》:「聞之:善志者,述而不作;序事者,實而不華。

」 管理的四綱六要——馬氏論語正義述而篇第七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翻譯:孔子說:「遵循而不創造,求索和嚮往古人,我私下裡用拐杖和鼓比喻自己。

」重點詞解:述而不作:《說文解字》載:「述,循也。

」述而不作,即遵循而不創造。

信而好古:《集韻》等載:「信,與申同。

申,引也。

引,牽牛繩也。

」這裡引申爲求索。

閒話《論語》述而篇(一):信而好古 想法丨發現丨習慣丨人文之乎齋,讓閱讀充滿樂趣原文子曰:「述而不作有的說是殷商時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賢大夫」;有的說是老子和彭祖兩個人,有的說是殷商時代的彭祖。

譯文孔子說:「只闡述而不創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東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 《論語心詮》7.2:述而篇,默識章 0702述而篇,默識章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然而,朱熹以本章爲謙辭並不妥,在7.34章中孔子自承:「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爲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則孔子雖然不敢自居於「聖與仁」,卻未嘗不認爲自己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而錢穆以爲是指「推其極,則有非聖人不能至者」,亦似高推聖境,且和「何有於我哉」一句的語氣不甚相符,此亦不取。

論語-述而篇38則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3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 《論語》學習159-160 述而篇第七·一二(159)子之所慎,齊,戰,疾。

他在《論語·鄉黨7》裡,「齊,必有明衣,布。

齊必變食。

居必遷坐。

」特別說明了他對齋戒的謹慎態度。

現在的齋戒已貫穿於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對齋戒的謹慎不僅是對鬼神的誠敬,也寄託我們祈求幸福生活的願望。

《論語》中「小子何述」之「述」是什麼意思? (參見拙著《論語研究論稿》,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309頁。

)孰是孰非,恐未易斷。

章太炎先生說:「看唐以前的文章,都要先研究一些小學。

」所謂「研究一些小學」,就是要熟悉字形字義,了解一些古人作文用字的習慣,太炎先生概括爲三法:通音韻,明,辨形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