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2吋晶圓產能逐步趕上需求之際,8吋晶圓短缺可能持續好幾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Gartner研究,預計到2022年第三季,整體12吋晶圓代工供應將逐步趕上需求,至於8吋晶圓供應仍舊吃緊並將持續多年。

以目前市場對於晶片需求來看, ... ︿Top 本站首頁   本室簡介   服務內容   電子報   訂單查詢   網站地圖 目前的時間... 站內搜尋 產業政策產業新聞市場報導策略評析專利情報關鍵圖表 首頁 市場報導 IC半導體 當12吋晶圓產能逐步趕上需求之際,8吋晶圓短缺可能持續好幾年 關鍵字:半導體產業(SemiconductorIndustry);半導體製造(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資本支出(CapitalExpenditures);先進製程(AdvancedProcess);成熟製程(MatureProcess);8吋晶圓;12吋晶圓 瀏覽次數:406| 歡迎推文: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Gloria發表於2022年1月24日 圖、2013年至2024年8吋晶圓已安裝產能和晶圓廠數量 來源:SEMI,2021   根據Gartner研究,預計到2022年第三季,整體12吋晶圓代工供應將逐步趕上需求,至於8吋晶圓供應仍舊吃緊並將持續多年。

以目前市場對於晶片需求來看,晶片短缺的情況確定將延續到2022年上半年。

預計到2022年中,供需情況將恢復相對正常狀態,但部分汽車晶片預計2022年全年都將供不應求。

如果拆開12吋與8吋晶圓來看,市場對於更成熟製程晶片的需求仍在激增,使得8吋晶圓代工產能和8吋設備都出現短缺且沒有減弱的跡象。

根據產能規劃狀況,即使2022年8吋新產能逐步上線,仍不足以應付所需且將持續數年之久,可預計的是,晶片價格上漲會迫使整體半導體供應鏈發生重大變化。

根據SEMI數據,2021年8吋晶圓廠產能每月增加超過30萬片晶圓,比起2020年成長5%,這仍不足以滿足需求。

預計2022年將有216家8吋晶圓廠投入營運。

Gartner預計8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情況要到2025年才會解除。

但是IDM的8吋產能情況稍好,晶圓廠利用率高於80%左右。

其實,2022年無論是汽車或非汽車晶片的需求都在強勁上升中。

以汽車市場為例,特斯拉、福特、通用、福斯和現代等汽車公司宣佈將開始設計晶片,這種趨勢正在推動對8吋晶圓小量且客製化的高需求。

目前來看,預計從2021年至2024年將約有17座8吋晶圓生產線投產。

聽起來未來一段時間將有很多新的8吋晶圓產能出現,但根據市場需求計算,這些供應仍趕不上需求。

更何況廠商也會遇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即使想要建立一座新的8吋晶圓產能,在市場上很難找到新的8吋晶圓設備。

有些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想將使用過的工具進行翻新販售,但是卻因太過老舊而無法翻新系統而作罷。

總之,在8吋晶圓上,未來仍存在很多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是,即使晶圓代工廠客戶在2022年獲得足夠的8吋或12吋產能,代工廠商預計將在2022年將提高晶圓價格。

這對於汽車廠商來說不是大問題,但對於許多資通訊產業來說,卻形成壓力。

至於12吋晶圓情況,Gartner預計到2022年中,許多晶片製造商應該有足夠的12吋晶圓廠產能來滿足需求。

除了8吋和12吋之外,4吋和6吋的晶圓廠產能也有需求。

許多功率半導體是在6吋晶圓廠中生產的,尤其是現在最熱門的GaN和SiC材料的晶圓廠。

一旦需求攀升太快,也將對其帶來壓力。

顯然,8吋與其他成熟製程是一個非常具活力的市場,這是廠商急需克服的課題與挑戰。

(811字)   參考資料: 200mmShortagesMayPersistForYears.SemiconductorEngineering,2022/1/20  相關文章: 1. SEMI:全球8吋晶圓產能2020-2024年以17%成長增設22座晶圓廠 2. 全球2021到2022年將新建29座晶圓廠 3. 全球晶片短缺影響筆電、手機、汽車、電視等生產、8吋晶圓廠代工漲10~20% 4. 全球各晶圓尺吋產能台積電多元分布居優勢 5. 前十大汽車製造商到2025年有一半將設計自己晶片,走入垂直整合 6. 汽車廠商對晶片需求更重視,但須學習與晶圓代工簽訂長期供應合約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延伸閱讀 ‧未來AI發展八大新趨勢  (2017/10/06) ‧三星電子3奈米GAA製程2021年量產  (2019/05/16) ‧台積電2020年第二季 每股賺台幣4.66元創新高!  (2020/07/16) ‧台積電5奈米廠動土、2020年量產  (2018/01/31) ‧從2021年起將全面採用GaN和SiC半導體、台積電代工扮要角  (2021/01/07) ‧FaceID將讓深度攝影系統成為2018年手機主流  (2017/09/14)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隱私保護及網站安全政策    個人資料蒐集告知聲明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2003-2017AllRightsReserved. 台北市106-36和平東路二段106號14樓(科技大樓14樓)/TEL:(02)2737-7660/FAX:(02)2737-7838/Email:[email protected] 瀏覽器建議版本建議MSIE8.0以上 瀏覽器建議最佳解析度1024x768以上│Visitors: 78520693 Since2012/03/1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