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決定赴美念大學?成功申請MIT心法分享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像MIT這種美國頂尖大學,即便是SAT考到接近滿分的人,也只有約七分之一的錄取率;然而卻曾有申請者的自傳,讓入審會感動落淚,進而無視SAT分數直接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8/01/12,教育PhotoCredit:何達睿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何達睿為什麼決定赴美念大學?坦白說,一開始,我只是將高中各項奧匹競賽最終的聖盃——MIT,設為夢想的終點。

然而,一直到在IOI(InternationalOlympiadinInformatics,國際資訊奧林匹亞)摘金之後,我的心思才有多餘的空間得以認真地思考、評估我的下一步。

而要得到比五百天前更好的答案的話,勢必要從這五百天之中尋找新的啟發。

那麼,我從這段日子學到了些什麼呢?透過審視這趟追夢之旅的起點,在TOI(台灣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我得出了第一個結論:只要把自己放在高手雲集的地方,就能很清楚地看見要怎麼變強。

第二個結論,則是這趟追夢之旅最苦澀的那一段時間所留下的回甘。

我發現:我的個性不相容於這座島上的體制。

我有自己獨特的、名為夢想的目標,它並不相容於成績單上的優甲乙丙丁。

針對這個目標,我有自己的時間規畫,它也不相容於那張切得如豆腐般整齊的課表。

對於自己的時間規畫,我能專心致志地一步一步執行,因為我知道我踏出的每一步所對應的效果,是邁向夢想的最佳路徑,而這也不相容於設計出「零學分的必修課」之現行體制的邏輯。

更重要的是,當我很早就下定決心追夢,並且一開始就說「這一年我盈虧自負,大不了我的人生晚一年」時,這「唯有讀書高」社會的反射動作,賞給我的卻是排山倒海而來的阻力。

留在這份決心上的一道道傷疤,讓我發現,我需要的不是「更好的」體制,而是「更少的」體制,也就是自由和包容多元的精神。

有了這兩個結論之後,我更加確信自己最初以MIT為大學目標是正確的。

申請MIT的時間規畫瑣碎的申請細節此處不多說,我只談一下在時間準備上的心得。

大部分的台灣高中生都在學測之後才開始準備申請大學的文件,但是申請美國的頂尖大學,準備時間都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

我比完國際資訊奧匹後,回國的時間是八月底,若我要趕上錄取率比較高的第一波申請,必須在十月底前要搞定一切。

兩個月的時間,準備台灣的大學申請可能差不多,但是申請MIT這樣的美國頂尖大學,時間可說非常吃緊。

光是趕上「必要的考試」就讓人疲累,除了沒什麼時間備考之外,有些考試在兩個月內只開放一、兩次考試機會,根本沒辦法多考幾次把分數考到漂亮一點。

另外,「自傳」(essay)需要一個字、一個字雕琢,兩個月根本不夠把自傳優化到最好,我只能修到「尚可」的程度。

還有,面試非常重英文聽說,沒有長期練習的話,面試當天等於直接吃土。

和我同屆進MIT、另一位奧匹出身的台灣錄取生,他整整花了一年兩個月的時間準備申請。

為了準備申請MIT,他甚至放棄亞太地區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國手資格。

即使你沒有奧匹資格,一般高中生若打算申請美國大學,都把戰線拉得很長。

我聽說母校新竹實驗高中雙語部的學生,都是從十年級、十一年級就開始準備,相當於台灣學制的高一、高二。

需要如此提早準備,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為了美國學測。

美國學測有SAT和ACT兩家廠商,每家一年考六次,每年總共有十二次考試機會。

提早從高一、高二開始準備的話,最多可以考上十幾、甚至二十幾次,把分數考到最高。

成功申請美國名校的策略台灣的大學申請,最高的門檻是考試分數;只要學測或指考分數夠高,剩下的東西都相對簡單不少。

然而在美國,大學申請非常注重自傳以及面試。

MIT對於非英文母語人士的考試標準是採門檻制,也就是說,托福分數高於一個指定的分數即可。

因此只要贏了自傳和面試這兩仗,就有高達八成勝率了。

我很喜歡做這樣的比喻:申請者和美國各大學入學審查委員會(簡稱入審會)是商品和消費者的關係。

以MIT入審會為例,每年有約兩萬件商品上架,但是推車只夠放一千五百件。

身為一件商品的你,目標就是吸引消費者把你放進推車裡。

像MIT這種美國頂尖大學,即便是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考到接近滿分的人,也只有約七分之一的錄取率;然而卻曾有申請者的自傳,讓入審會感動落淚,進而無視SAT分數直接錄取。

可見成也自傳,敗也自傳。

那麼這份自傳到底要怎麼寫,才能博得入審會的青睞呢?【下策:強調自己成績好】「我在校成績名列前茅/我很會考試/我學測考很好/我在台灣的某某測驗考了XX分」這些都是申請者常用來為自己加分的工具。

由於台灣高中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準備學測考試,申請者學測分數都很優秀,然而MIT所要求的托福或美國學測分數其實並不突出。

這類申請者會很想把自己優秀的學測表現寫在自傳裡面,強調自己準備得多努力、考前計畫多縝密、分數在台灣的PR值多少……然而入審會對這類申請條件的感覺,就像在美國沃爾瑪超市裡看到一罐貼著台灣CAS優良食品認證的鮪魚罐頭。

意思是,我知道這個罐頭大概可以吃,但最終還是會選擇美國本地製造的產品。

畢竟,這兩萬個申請者基本上都很會念書,加上也有美國的認證,CAS在「消費者」眼裡勝算真的不大。

想要獲得青睞,就必須擁有跨國籍、跨地域性的優勢,才有機會勝過美國本地的商品。

X:在自傳中強調自己很會讀書和台灣各項測驗的分數。

〇:挖掘出自己跨地域的優勢,並在自傳中加以發揮。

【中策:強調自己很稀有】「我參加過某國際比賽/我當過某國際志工/我參加過某科展/我曾經入選電競選手……」究竟什麼樣的優勢才夠優?試想,你在超商看到一條日本進口的特濃牛奶糖,儘管沒有CAS認證,但上面寫著「全新口味」、「期間限定」、「使用北海道鮮乳」……這樣是不是比僅有CAS認證的牛奶糖吸引人? 123»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我的未來,自己寫何達睿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MIT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大學夢想面試新竹實驗高中SATACT自傳稀少性入審會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式競賽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除了NFT慈善拍賣與資料上鏈,區塊鏈的「社會影響力」還有很多可能性1則觀點羅辛保——普京罕有地向他道歉的英國記者1則觀點串流龍頭Netflix盯上「免費仔」,新政策「非同住者須額外收費」引發熱議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中一中音樂課風波,你怎麼看?1則觀點黑狗「歐嘎」有高度攻擊性難收容,中途之家考慮安樂死,台北市動保處:應該是對法規有誤解1則觀點勇奪JamesDyson設計大獎的男性避孕器:睪丸煮蛋機(COSO)​1則觀點香港院舍爆疫,真的與擠迫居住空間無關?1則觀點學生拿手機拍下教學活動或體罰,老師能以「侵犯隱私權」為由禁止嗎?1則觀點烏克蘭首都基輔遭俄軍包圍,為什麼東歐三國領袖不惜冒著風險也要搭火車前往戰區?1則觀點那些說「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的人,看看中國如何利用北京冬奧做統戰18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