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把工藝重新填回課表,進入生活- 微笑季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工藝發展的困境之一,是技術上的斷層。

河邊生活創辦人陳明輝在通路端多年,深諳整個產業上下游的問題,決定從教育著手,為台灣工藝品找活路。

深度旅遊 小鎮 山野 海洋 公路 環島 雙鐵 攻略 住宿 台灣味 誠食 好物 百工 建築 藝文 觀點 活動 農耕 特輯精選 療癒公路 遠方任意門 單車小城探路 和山一起呼吸 廟宇覺旅 山林本事 縣市尋訪 不分區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台東縣 花蓮縣 宜蘭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地方創生 創意教案 Podcast 深度旅遊 小鎮 山野 海洋 公路 環島 雙鐵 攻略 住宿 台灣味 誠食 好物 百工 建築 藝文 觀點 活動 農耕 特輯精選 療癒公路 遠方任意門 單車小城探路 和山一起呼吸 廟宇覺旅 山林本事 縣市尋訪 不分區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台東縣 花蓮縣 宜蘭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地方創生 創意教案 Podcast 會員專屬 廣告刊登 關於微笑 我要投稿 訂閱雜誌 電子報 首頁 台灣味 藝文 台一線 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把工藝重新填回課表,進入生活 台灣工藝發展的困境之一,是技術上的斷層。

河邊生活創辦人陳明輝在通路端多年,深諳整個產業上下游的問題,決定從教育著手,為台灣工藝品找活路。

攝影:王士豪 微笑季刊:2019秋季號《139公路旅》 照片提供:台灣工藝美術學校 2019-09-18 10340 台北市 台灣工藝發展的困境之一,是技術上的斷層。

河邊生活創辦人陳明輝在通路端多年,深諳整個產業上下游的問題,決定從教育著手,為台灣工藝品找活路。

百貨公司的電梯門打開,一座微型木工坊出現眼前。

原本是櫃位之處架起了一座座布棚,來自台灣各地的工藝團體,例如帶來琉璃珠等課程的台東卡塔文化,漆藝之家台中光山行、國寶級「繡才」林玉泉的台南光彩繡莊等,千里迢迢把作品與工坊搬進了百貨公司,現場開起工藝課。

這場今年七月下旬在中友百貨舉辦的「心手藝遊台灣工藝展會」,集結了五十個工藝品牌,策劃了八個主題工坊及二百堂手作課。

許多來台中市區走走、逛逛百貨公司的年輕男女、小家庭或學齡前孩子,在好奇心牽引之下,認真聽著工藝師分享木筆的結構,或是研究起太可愛的迷你車床,甚至學習以火設計一顆屬於自己的琉璃珠……。

原來是血拼逛街的地方,此刻成為最貼近民眾的工藝教室。

策動這一切的,就是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創辦人陳明輝和他的團隊。

從店長到校長的工藝推廣之路 陳明輝能當上「校長」,起點在九年前他向台北市一家法式餐廳分租的小工作室,那兒兼著販售自己長年踏查社區蒐集的工藝品。

在更早的十七年前開始,他的工作也一直環繞著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倡議。

然而他會開店,「純粹是賭一口氣。

」 廣告 那時他帶著木趣設計的產品向書店談上架,得到的答案卻是「超過三百五十元的非書籍類產品賣不動。

」可是看看架上滿是國外進口的高級文具,「我覺得這只是委婉的藉口,追根究柢是不認同台灣工藝品牌。

」 攝影:王士豪 陳明輝不服氣,自己跳出來開通路,繼而演變成今日的手工藝品店、位於台北市的「河邊生活」。

很快地作為生產與消費的中介者,陳明輝看見產業上下游的種種問題,更驚訝的是年輕消費者對台灣工藝的不認識。

「許多人購買工藝品的原因,來自於小時候的生活經驗。

所以當工藝不再與生活連結,就是工藝品真正不被需要的那天了吧。

」 這讓陳明輝重新思考:推廣工藝,應回歸到最基本的教育層面。

陳明輝積極串聯職人與通路,實際協助在地工藝發展品牌。

二○一七年,鑽研台灣工藝產業史多年的陳明輝,決心延續「台灣工藝之父」顏水龍於上世紀提出的工藝教育構想,在「河邊生活」成立了「台灣工藝美術學校」,主張以工藝做為教育的載體。

他同時認為,到一地學習手工藝,何嘗不是在深度體驗文化?此時,工藝也是旅行的載體了。

廣告 在二〇一七年的第二屆亞洲手創展,陳明輝首度把工藝教室搬到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將過往展演式工藝課再往前推進成參與式、互動式。

「我想拋開被玩壞掉的DIY,用『他們可以,我也可以』的直接觸動,建立深度的學習式體驗。

」 這兩年多來,陳明輝更試著把工藝學習教案化。

不只對一般大眾推廣,也想讓工藝課重回國中小教育。

但傳統學徒制的訓練方法勢必要轉化,技術層面比例多寡,如何拿捏是難度。

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黃瑞誠繪製。

把工藝課重新填回課表 因此,陳明輝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合作研發教案,把工藝課程分為三大類:文化性(工藝發展脈絡)、知識性(產地素材特性)、技術性(技術操作方法),以此架構找出教案開發的流程與原則。

如今,已有桃園大溪國小等七所小學引進上述系統的木工教育。

至於面向大眾的手工藝學習之旅,就是諸如「心手藝遊台灣工藝展會」這類深入淺出的有趣課程了。

現在的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校址」,早已不只在河邊生活。

陳明輝最常被問到,這所學校到底在哪裡? 廣告 「這是一所網絡式的學校,校園就遍布在台灣各地。

」他主張工藝家在地駐校,建立工坊教育學制。

學員則可以依照興趣旅行、跨校就讀,從島內遊學到國際交換,培育更寬廣的工藝與生活視界。

陳明輝離開公職後,有感於台灣工藝作品缺乏有力通路,2012年成立「河邊生活」台灣工藝品專賣店。

7年後,進一步成立「台灣工藝美術學校」。

(攝影:王士豪) 他說,「工藝不是訓練工人,而是訓練一個全人。

我們希望透過工藝學習過程,讓學員慢慢體會到自己是一個人。

」這正如顏水龍說過的一段話:「美育的推展必須從真實的生活裡出發,在日常生活裡所看所用的媒體器物中,皆能領略體驗到合理且健康的美才能全面的提升有美感的生活素質。

」 陳明輝說,「我們並沒有開創什麼,只是把百年前沒有做的事情,重新推動而已。

」 *本文作者:李佳芳,摘錄自2019秋季號《139公路旅,地方再發現》。

收藏這裡走>> 天下網路書店|博客來 >>  延伸閱讀:更多工藝故事 ▶ 烈焰一千度,用一把鋼刀讓世界記住台灣 ▶ 零式玻璃尖鋼筆楊森:「我們做的不是文創,是工藝、實用的收藏品。

」 ▶ 台南北巷老得伯純慢手工,把菜刀變成袖珍藝術品 光點 廣告 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河邊生活台灣工藝品專賣店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1號 02-23688825 facebook:台灣工藝美術學校TaiwanCraftSchool   責任編輯:陳介雯 核稿編輯:馬萱人 公路 台一線 工藝 美術 設計 體驗 課程 微笑季刊:2019秋季號《139公路旅》 台一線、台三線、台九線,縱貫三條,南來北往。

很多人不知道,這三條路的起點都在台北市忠孝東西路與中山南北路交叉口,終點於屏東,帶著我們離開、帶著我們回家、帶著我們去旅行。

這一次,讓我們揮別省道的舊印象,來一場走走停停的公路旅行! 收藏這裡走:天下網路書店|博客來書店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 北投月琴故鄉路 旅行抽象畫中的世界,有夠酷的北美館「她的抽象」展覽 贊助 精準飼養出擊,養豬場抑臭減污有妙方 最新消息 人氣焦點 【環遊新北走近29種生活】公園之都看見新林口|廣編企劃 縣市×清除全選 不分區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 花蓮縣 台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深度旅遊×清除 小鎮 山野 海洋 公路 環島 雙鐵 攻略 住宿 台灣味×清除 誠食 好物 百工 建築 藝文 觀點 活動 農耕 立即搜尋 會員登入 會員註冊 微笑台灣電子報 邀您一起,發現最在地的台灣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註冊登入後完成訂閱。

預覽電子報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取消訂閱電子報 我知道了 取消失敗 似乎發生了小錯誤。

請再點擊一次電子報上的「取消訂閱」按鈕 我知道了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立即加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