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棋不定的故事_成語大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舉棋不定的故事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藕。

” ... 拿著棋子,不知下哪一著才好。

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故事: 春秋時,衛國國君衛獻公是個驕橫 ... 成語大全 當前位置:成語大全›成語故事›舉棋不定的故事 舉棋不定的故事 成語故事:舉棋不定所屬朝代:春秋戰國時代拚音:jǔqíbùdìng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藕。

”解釋拿著棋子,不知下哪一著才好。

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故事:春秋時,衛國國君衛獻公是個驕橫粗暴的國君。

周靈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衛國大夫孫文子和寧惠子用軍事政變的手段把衛獻公趕下了台。

衛獻公隻好帶著母親和弟弟逃到齊國,過著流亡的生活。

驅逐了衛獻公以後,孫文子和寧惠子把持了朝政,並新立了衛殤公公孫剽為國君。

但是,寧惠子臨死之前,他卻領悟到驅逐國君一事是自己的一個恥辱,便叮囑兒子寧悼子要把衛獻公接回來。

不久,衛獻公也開始了複國活動,他派人回國與寧悼子聯係,並讓人向寧悼子許諾:複國後,決不幹預國政大事,隻掌管宗廟、祭祀等一類的事。

但是,不少大夫反對獻公複位。

大夫右宰榖見了獻公以後。

回來勸寧悼子說:“獻公雖在外流亡十二年,但粗暴的脾氣一點沒有變,要讓他回來,大家的死期就到了。

”另一位大夫大叔儀也警告寧悼子說:“做事情要前後一貫,你們寧家一會兒參與驅逐國君,一會兒又要接回來,這還不如下棋。

棋手下棋如果舉棋不定就要失敗,何況在對待國君的廢立問題上,如此輕率,一定會有滅族之禍。

”可是寧悼子獨斷獨行,以“先父遺命”為借口,不聽勸告,一心要獨攬大權。

後來他滅了孫氏,殺掉了衛殤公公孫剽,迎回了獻公。

最後,衛獻公卻利用大夫公孫免餘,除掉了寧悼子,消滅了寧氏勢力,報了自己被寧氏驅逐之仇。

查看舉棋不定的意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