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焦躁不安與惶恐,如何讓自己平靜快樂?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論意外或疾病,無常,為我們開了一道門,是一個機會,幫我們去看到只有回到內心,在寧靜中,找到永恆的快樂,」楊定一語氣懇切。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身心症 生活焦躁不安與惶恐,如何讓自己平靜快樂? 收藏 圖片來源/林后駿 瀏覽數71,199 2017/07/01· 作者/陳秋華、林芝安整理 ·出處/康健雜誌 第224期 放大字體 活在這個世界,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科技文明發展飛快,似乎給未來生活帶來一些希望,但同時,卻存在更多憂慮不安、焦躁與惶恐。

親子衝突、自殺、嗑藥、恐攻、意外死亡等,我們每天都能從生活周遭感受到無常帶來的失落、憂傷或痛苦。

「不論意外或疾病,無常,為我們開了一道門,是一個機會,幫我們去看到只有回到內心,在寧靜中,找到永恆的快樂,」楊定一語氣懇切。

他認為,生命就是一種二元對立,不論痛苦或快樂,我們都有機會嚐到;痛苦是短暫的,快樂一樣也是短暫的,總會消逝。

因此,不可能從物質的層面去得到永恆的快樂,最多是從「我」的無常中得到一點「無常的快樂」罷了。

如果從受到局限的此生跳開,從更寬廣的一體意識來思考,整個人生就是一個大妄想,不是真實的存在,只要把頭腦的念頭或感受挪開,快樂的本質自然浮現出來;這份寧靜而深沉的喜悅,你我本已俱足,本來如是。

這是楊定一給的安心妙方。

不妨給自己一個空檔,靜下心來,與《康健》一起聆聽楊定一發自內心送給大家的一份祝福。

1.科技進步飛快,全球恐怖攻擊、意外事件頻傳,人們處於一種倉皇焦躁的狀態,連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的「安全」都無法滿足,如何能快樂?因為快樂不是透過doing而是透過being。

所以這內心的快樂最多只是把我們頭腦所投射出來好的念頭、好的境界、好的感受稍微挪開,擺到旁邊。

廣告 最多,就是把這個瞬間──「這裡!現在!」找回來。

找回來的方法最多也就是接受或臣服:我接受一切,接受眼前所看到、所體會到、感受的,我接受我現在的狀態,不論現在有什麼變化或境界,我完全可以接受。

這本身就是一個臣服的觀念,就是這麼簡單,接受我是誰。

可以接受我自己有好多缺點,我可以接受我現在做不到,可以接受我現在顧慮什麼、有什麼欲望……就這樣子一路接受到底。

活在「這裡!現在!」的快樂,不是一種情緒的快樂、也不是高低變動的快樂,而是一種寧靜的快樂。

我們這一生是來醒覺的,沒一件事情比這更重要。

而醒覺比什麼都簡單,不是靠做,而是輕輕鬆鬆回到瞬間,人一旦快樂起來,寧靜、大的喜樂、大的愛就發出來了,不用刻意去找愛,我們本來就是愛。

2.有些人不快樂時,會用很多方式尋求刺激,好比吸毒,讓自己到另一個境界去忘掉不快樂。

如何幫助這些人?我用兩個層面回答。

首先是「放過世界」。

先把自己找回來,找回自己以後,我該幫助別人、有誰可以幫助,就會很清楚。

而且你幫助的方法,也許跟過去想的方法不完全一樣。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當周邊有人用吸毒、酗酒、音樂、飲食、性愛等各式各樣的方法麻痺自己時,最多我們只能跟他分享全部生命的道理,然後把這兩個方法(「臣服」與「參」)也分享出去。

你必須先自己實踐才可以跟別人分享,別人一聽才會知道這不是理論,自然能說服他一起來做些轉變。

廣告 不快樂的狀態其實跟生命的最源頭有關係,生命怎麼組合?為什麼我需要依賴藥品、吸毒、酒精……來找到放鬆、找到解答?為什麼我需要從外在世界做某一件事讓我可以得到幸福?這是同一個問題。

所以我認為,需要很謙虛、回到「我非要在這一生把自己找回來不可」。

我的父母帶我來到這一生是多麼寶貴、多麼難能可貴,誰知道下一次還有沒有機會?因此,這一生我一定要把自己找回來。

這個決心只能自己親自下,我也沒有辦法幫你們下這種決心。

要急迫到像頭頂有火在燃燒的程度,急迫到非要宇宙、生命、一體伸出一隻手,帶著你走出來的程度。

首先發出「我非要在這一生把自己找回來」這種意願。

我到這一生來做什麼?我活在這裡做什麼?有沒有更深一個層面的答案,只是我不知道?這件事比我這一生有沒有成就、是好事還是壞事都重要。

或許你會想,下次還有機會,以後再說。

但是你確定還有下一次嗎?就算有下一次,也不一定能有現在這種條件。

一旦你把自己找回來,本來無法戒的毒癮再也無法困擾你了;本來非喝酒不可,變成小酌也無所謂,把生命找出另一個方向。

3.很多人處於快樂時,會突然想要追尋一種不快樂。

比如跑馬拉松雖然很快樂,但在長跑過程中,也有人認為是在自虐。

廣告 你現在就是在表達二元對立這觀念──有好的,就一定要有壞的;有長就有短;有高就有低。

人生是二元對立組合的,這就是人生。

很多人會認為快樂可以一直快樂下去,幸福、發財都可以一路到底,但其實沒有這回事。

人生就像連續譜,快樂是短暫的、痛苦也是短暫的,一切都是無常。

《全部的你》、「全部生命系列」相關作品都在表達,要透過外在世界物質層面的轉變(好消息、發財……)得到快樂是不可能的。

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內心更深層的快樂,才是真正靠得住。

它不是言語可以表達出來的滿足感及內心的平靜。

我們的本質本來就是快樂的,是我們自己把生命變得不快樂。

4.許多人從小到大都在追求「我需要被誰需要」。

例如,在職場上有沒有被工作或被誰需要?甚至到老年時不被他人需要?真的可以從自身得到快樂,而不是一直追求這種被需要的感覺?這是你我都會有的狀況。

不光是你說需要的念頭,「我想要某個東西」的欲望也是。

我們從小到大被制約,不斷在這個制約被洗腦。

結果就是放不過自己,感覺好像假如沒有人需要我,或是社會不需要我、工作不需要我、或是我自己落了一個空。

不要去追求,因為這是永遠追求不完的,最多回到兩大功課:「臣服」跟「參」。

就是說,我接受我有這個念頭,我接受好像不需要別人稱讚、別人的肯定,我接受我沒辦法接受。

我可以是獨立的作業、獨立的生存,不一定非要別人肯定才認為可以完成自己。

我就接受這個表面不完整的切角,我接受我不完美。

不要小看這個力量,你一直如此做、做到停,你會發現,原來也沒有什麼東西好接受的,我本來就是完美的。

表面上不完美、表面上需要、欲望也好,其實是個大妄想,是我們認為有「我」,因而產生的。

假如我放過它,這欲望也不會生起,這念頭也起不來了。

不要去刻意對付它,不是去抵抗。

你去抵抗會有什麼作用?這是因果。

每一個人都有因果。

有時念頭也是因果。

因果就是不斷地像燃料般在火上澆,你只要一個反彈,不接受而奮力抵抗,它就轉得更厲害。

我接受瞬間所帶來的一切,包括這些不完美的念頭,因果沒有地方跑,自然而然就轉換到別的地方,自然就消失掉了。

它是個能量轉變。

或許你會自責:「我過去犯了好多錯」。

誰沒有做錯過?誰沒有虐待過別人?誰沒做一些事後悔,感覺抬不起頭來?每一個人都有。

我就接受我過去是個罪人,總可以吧?不要不斷責備自己。

不斷責備自己,還會有另外一個後果,你認為你這一生絕對醒覺不過來,你感覺你沒有資格、別人沒有資格,因為你做過太多的錯事。

你看多可憐!這個跟你過去做了什麼一點都不相關,從現在這裡開始,不斷回到這個瞬間,回到「這裡!現在!」,把用那麼簡單的一個念頭的轉變、態度的轉變,你其實過去全部所犯的錯跟你不相關,每一個都有機會重新再來一次。

我有點捨不得看好多年輕人不斷責備自己,想自殺、想放棄這個生命。

我總感覺不忍心,千萬不要放棄,沒有什麼值得放棄的。

你不管做錯過多少,你認為有多少錯,你還是完美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完美,自己要知道,你是完美的,你隨時可以醒覺過來,你有充分的資格醒覺過來,不要讓任何人去制約。

5.很多人都有憂鬱症或是被憂鬱困擾,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憂鬱症是個後果。

是我們人過度用腦的後果。

輕度的憂鬱,你我都有。

活在這個世界不可能沒有憂鬱。

社會步調如此快速,很少人可以一直充滿活力去面對這個人生,一般人多是處在憂鬱當中。

大家都活在過去、活在未來,透過記憶,把過去的故事調出來:人家如何對我不好、人家講了什麼話讓我很不舒服等都是反彈、衝突,種種情緒帶來的萎縮。

我們本來是很圓滿,但是我們非要萎縮,然後就投射到未來。

很少人講,我現在怎麼來,我可以接受,怎麼走怎麼去,我都可以接受。

很少人可以做到這樣,所以我們都被過去或是未來帶走了,那憂鬱是難免的,每個人都會有憂鬱,去面對憂鬱是沒有用的。

想刻意解答憂鬱,是不可能的。

與其這樣,不如接受我現在是在憂鬱,接受我現在對人生不滿,接受我還有顧慮,接受一切。

接受一切,知道宇宙絕不可能犯錯,我現在憂鬱,也就是現在剛剛好需要學習的一堂課。

我剛剛好需要在這個時候經歷這個人生低潮,面對生命的無常也好、失落也好,一切都剛剛好。

這種信心對於憂鬱是最好的方法。

6.我女兒的想法有些負面,跟她溝通,她會說:「對啊,我就是負面。

」作為母親,我不知道該如何跟女兒互動?這是每個家長都會碰過的問題,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在草地上或地板上玩彈珠,就是那麼單純。

現在的小朋友天天玩電動玩具,比我們幾十年前更複雜。

世代間隔離愈來愈大,這是合理的,社會的步調不是你我的問題,科技所帶來的讓我們跟不上孩子。

最多我只能提醒,就放過小孩子吧,放過世界、放過一切、放過自己,自己也不要太難過,認為自己好像失敗了。

反過來,你去接受,接受你沒辦法接受這樣的世代間隔閡,試試看會有什麼轉變。

說不定孩子會有個轉變,因為你的反應跟他們想的不一樣。

我們小時候不也如此,有時候會跟父母有些看法不同,會有一些抵抗,所以就先放過孩子吧,不要把注意力或期待全部擺在孩子身上,會讓他或自己更不開心,忙了一輩子回頭想,孩子將來大了也不需要你。

先練習接受,回到自己,把自己找回來。

你在這一生帶來孩子,是因果組合的,你把孩子養大,你不欠他,你什麼都不欠。

7聽了博士說的一席話非常歡喜,但回家後可能親友的一句話、朋友的批評或某一事件發生,又把我們打回原狀,鬱悶不樂,怎麼辦?我勸大家不要急,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我們從出生到離世都在被洗腦當中,這是一種頭腦投射出來幻覺,突然把它取消或代替,是不可能的。

通過練習參或臣服,這是24小時、隨時要練習的功課。

光做一點盤腿靜坐是不夠的。

我們的步調太快,煩惱太多,所以要隨時把這些練習不斷帶回生活,這才是關鍵。

做不到,就接受「我現在我做不到」,接受「我其實還有煩惱」,接受「我現在還有個反彈」。

接受「我剛剛在這裡聽得很舒暢、很歡喜、很有成就感,走開了就沒有了,消失了,回到我們人間的煩惱」,就接受啊,不斷地接受,自然會發現很有趣的現象。

這跟你現在的生命所面對的困難不困難、煩惱不煩惱,一點關係都沒有。

所以要不斷地努力練習,要常像拿著榔頭敲,敲到有一天敲醒了,敲醒了什麼都沒有發生。

你本來就是醒的,只是不知道,因為你把身分投入到一個角落了。

你把那身分帶回來。

我是整體、一體,我是完美的,什麼都沒有發生啊,前面好像很不OK,現在非常OK,其實全面是OK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張曉卉、林貞岑、陳秋華、林芝安、徐淑婷、張嘉真、陳筱婷採訪,陳秋華、林芝安整理)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楊定一 快樂 憂鬱症 正面思考 溝通 自我覺察 認識自我 負面情緒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224期 6個月腰圍小13公分!跟著宋晏仁上賣場 譚敦慈:安全染髮,這2個顏色應少用 跑步機、滑步機、飛輪 3大健身器材比一比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努力刷牙、牙齒還是刷不乾淨?該怎麼辦? 熱門文章 1. 「三立海董」林崑海傳口腔癌逝,享壽68歲 此疾病患者恐少活20年,口腔出現5徵兆要當心 4. 常吃乳酸發酵高麗菜,減少壞膽固醇! 2. 2種糖千萬不要碰!會造成腸道變差、血糖升高 5. 走路就能降低體脂 健身專家:每週走路搭配2運動,加速燃脂、照樣增肌 3. 私密處搔癢、有異味? 6招自我保養預防感染 6. 台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我很幸運,走著進急診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防疫保單頻舉停售牌,最後幾天該搶買嗎?一張表看懂各家防疫保單 最新專題 散光?老花?徵的就是你?|博士倫隱形眼鏡一副解決,幫你找回清晰好視力 只動不吃比只吃不動,肌肉流失更快!吃對營養,運動增肌更有效 當青春遇上癌症,依舊勇敢前行 Omicron懶人包》你我都可能確診,這些事你要知道! 【康健借問站直播】營養學博士吳映蓉X翁德志|腸保養終極指南!用好菌抗憂鬱X肥胖X失眠 【康健借問站直播】吳奕璇|去濕作戰!眩暈、瘦不了、高血脂...你是高濕危險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