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對中國經濟的認識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恆大集團背負著300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正在走向破產,引發了人們對更廣泛的房地產市場崩潰,甚至發生金融危機的擔憂。

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觀點與評論中文中中英雙語雙語英文英ARTHURKROEBER2021年10月21日AlexPlavevski/EPA,viaShutterstock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恆大集團背負著300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正在走向破產,引發了人們對更廣泛的房地產市場崩潰,甚至發生金融危機的擔憂。

但這並不是困擾唯一一個習近平政府的危機。

出人意料的電力短缺已對製造業的發展造成威脅。

政府在過去一年裡發動了一場激烈運動,監管中國充滿活力的互聯網公司,導致數千億美元市值蒸發。

這些危機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都是由政府政策引發的。

中國政府認為,推出這些政策的目的是解決經濟中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為未來的增長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但在許多局外人眼裡,這些政策代表著中國從以前的市場化改革中令人氣餒的倒退,也標誌著中國長期的經濟繁榮即將結束。

但對中國暗淡前景的預測很有可能正如以前經常錯誤的預測一樣,是不正確的。

的確,中國最近這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緩慢,與上季度相比只增長了0.2%。

接下來的幾個月將更不穩定。

對正努力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干擾下重新站穩腳跟的全球經濟來說,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個令人不安的消息。

但在未來幾年裡,中國很可能重振經濟增長的勢頭,部分是因為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艱苦工作。

廣告當前最迫切的擔憂是恆大倒閉。

與大多數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一樣,恆大依賴兩個關鍵的資金來源:購房者在樓盤開工前支付的預付款和巨額借貸。

恆大的困境源於政府去年開始的一項迫使房地產開發商減少債務的行動。

這是五年來政府為了控制國內債務的最新舉措。

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的數據,中國的總債務水平已達GDP的290%,自2008年以來翻了一番。

雖然這個水平與有著良好金融系統的富裕國家相當,但對一個中等收入國家來說,就很高了。

中國領導人知道,為了避免出現金融危機,或避免重蹈日本20世紀90年代經濟停滯(由債務引發的房地產泡沫所致)的覆轍,未來的經濟增長對債務的依賴程度必須遠遠低於以往的水平。

AlySong/Reuters問題是,以房地產行業的債務為打擊目標,監管者可能會冒下讓經濟增長的一個強大引擎停止運轉的風險,房地產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中國經濟增長的四分之一。

困難正在向恆大以外溢出。

其他開發商也在償還債務方面出現了問題。

新住房的銷售和建設數量都在下滑。

幾乎可以肯定,削減房地產業債務的努力將在未來幾個季度導致中國經濟增長變慢,但不會導致「雷曼時刻」(Lehmanmoment),即一家負債累累的公司破產引發更廣泛的金融或經濟崩潰的情況。

中國有龐大的儲蓄規模。

政府現已擅長管理大型企業的破產,包括民營企業集團海航、安邦、包商銀行的破產,以及大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華融的破產。

更大的問題是,在習近平領導下的政府似乎越來越熱衷於干預市場的時候,中國能否保持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

答案是:儘管中國有加強政府紀律約束的願望,但並沒有拒絕市場,因此活力將持續下去。

政府的某些干預是慎重的。

打壓房地產業是解決中國經濟借債嗜好的重要舉措的一部分。

同樣,困擾中國大部分工業地區的電力短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努力減少對煤炭的依賴造成的。

中國已表示,將在2030年之前讓國內的碳排放達到峰值,之後的目標是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

廣告應對電力短缺的措施之一是放鬆對電價的管制。

這將讓發電企業能夠將煤價上漲的部分影響轉嫁給最終用戶。

所以,說習近平政府與市場經濟是死敵有違事實。

正如幾十年來所做的那樣,中國政府將繼續依靠政府指導和市場力量的結合:由政府來決定投資方向,由市場來決定日常結果。

更令人擔憂的是針對大型民營科技企業長達一年的打擊,尤其是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和網約車平台滴滴。

如果中國堅持打壓本國最成功的創業企業的話,它能否成為創新領域真正的領導者尚未可知。

然而,即使在這裡,情況也不是非黑即白。

打擊互聯網企業並不一定是打壓民營企業:許多行業的民營企業,包括技術硬件方面的,情況都很不錯。

事實上,中國的打擊行動要解決的是對大型科技企業的擔憂,而這些擔憂也是世界各國政府同樣在努力應對的,儘管中國用的方法非常專制。

這些擔憂包括不對社會負責的權力、壟斷行為、糟糕的消費者保護,以及技術密集型經濟導致收入不平等加劇的趨勢。

最後一個擔心是,這些加強國家紀律約束的行動不只受經濟動機驅使,也受習近平想在2022年晚些時候召開中共二十大之前鞏固自己權力的慾望驅使,預計習近平將在這次大會上獲得國家領導人的第三個任期。

從長遠來看,過度集中的權力可能會削弱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

但習近平也認識到,除非經濟持續增長,否則他的權力將不值多少。

中國永遠不會以一種讓純粹的自由市場主義者滿意的方式來運行本國的經濟。

但中國已找到了一種有效的混合模式。

儘管目前面臨很大的壓力,但中國經濟會繼續運行下去。

相關報導「消失」在中國新聞裡的恆大危機2021年10月19日中國樓市降溫,購房者日漸失去信心2021年10月13日從恆大的崛起與墜落看中國經濟未來2021年9月29日中國計劃如何避免恆大引發金融危機2021年9月27日恆大之外,中國經濟還有更大的麻煩2021年9月23日恆大危機:中國房地產市場現裂痕2021年9月22日最受歡迎上海官員罕見認錯,承認對疫情「準備不夠充分」「分區封控」下的上海:清零政策恐難持續,民怨漸增為何許多香港居民不歡迎內地醫療援助新冠疫情、俄羅斯與經濟考驗中國模式一場以習近平為主角的中國領導人接班大戲普丁認為西方正在墮落,他錯了央視恢復轉播NBA比賽,中國發出何種信號?如果西方又一次正中普丁下懷怎麼辦?被控洩漏中國國家機密,澳籍記者成蕾接受閉門審理俄烏談判取得進展背後,俄羅斯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亞太南亞美國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中國時政經濟社會中外關係港澳台商業與經濟全球經濟中國經濟交易錄文化閱讀藝術電影與電視體育風尚時尚美食與美酒生活方式觀點與評論專欄作者觀點漫畫更多鏡頭科技科技公司科技與你科學健康教育旅遊房地產免費下載紐約時報中文網iOS和AndroidApp點擊下載iOSApp點擊下載AndroidApp點擊下載AndroidAP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