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12年國教綱要之教學設計—以5E教學模式為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領綱以學習重點作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學習重點包含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其中學習表現架構表包含:科學認知、探究能力,以及科學的態度與本質三個項目(教育部,2018)。

Togglenavigation 選單 請輸入關鍵字 search 課綱/素養 課綱新知 秒懂新課綱 漫畫說新綱 美感體驗 設計理念 人物介紹 素養學堂 國語 數學 生活 自然 社會 健體 英語 閩客語 教材亮點 國語 數學 生活 自然 社會 健體 藝術 綜合活動 英語 閩客語 研習活動 研習維他命 研習場次 好康下載 最新訊息4 訊息 × 尚未開放 Close 回首頁 素養學堂 素養學堂 【自然】12年國教綱要之教學設計—以5E教學模式為例 作者:高雄市莊敬國小許國忠老師 分享 分享 以新領綱的學習表現為依據,運用符合學習理論之5E教學模式(instructionalmodel),針對「神奇磁力」進行教學設計。

前言 自然領域綱要之教學設計—以5E教學模式為例 108學年度開始實施⼗⼆年國⺠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預計110學年度國小三年級自然科學領域即適用新的領域綱要(簡稱:領綱)。

新領綱以學習重點作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學習重點包含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其中學習表現架構表包含:科學認知、探究能力,以及科學的態度與本質三個項目(教育部,2018)。

如何依據此三個項目的學習表現有系統地呈現於教學,是自然科學教學設計的重大挑戰。

本文嘗試以新領綱的學習表現為依據,運用符合學習理論之5E教學模式(instructionalmodel),針對康軒版三年級上學期神奇磁力單元:「磁鐵的N、S兩極,具有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科學概念,進行教學設計。

並將探究依開放程度區分為結構式、偏結構式引導、偏開放式引導、開放式引導分別設計。

自然科教師進行探究教學時,可依學生之程度以及時間進行調整。

教學設計格式說明 5E教學模式是Bybee(2002)根據Bransford、Brown和Cocking等人(2000)在「Howpeoplelearn」⼀書中,三個有關學習的關鍵發現,指出⼀個可符應學習關鍵發現的教學模式。

這個教學模式是5E教學模式,分別為:投入(Engage,E1)、探索(Explore,E2)、解釋(Explain,E3)、精緻化(Elaborate,E4)、評鑑(Evaluate,E5)共五個階段。

教學設計格式區分為上半部和下半部。

上半部主要說明設計依據,下半部主要為5E教學模式的學習活動設計。

詳細說明如下: 教學設計格式上半部 (⼀)單元簡述:說明單元名稱、實施年級與節數,其中節數會依據教師採取探究教學的開放程度,所需時間會有差異。

(⼆)學習重點:依據新領綱區分為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又包含:科學認知、探究能力,以及科學的態度與本質三個項目。

1.學習內容:是自然科學領域之核心概念。

2.學習表現: (1)科學認知:對應相關學習內容,區分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六個層次。

此項目新領綱並沒有編碼方式,筆者嘗試運用領綱的說明,以學習內容為主編碼,以六個層次為次編碼,以語詞字⾸英文字⺟為編碼,如記憶-R、了解-U、應用-Ap、分析-An、評鑑-E、創造-C。

(2)探究能力:新領綱區分為解決問題與思考智能兩個子項。

筆者認為解決問題子項較屬外顯行為,思考智能較屬內隱思維,兩者互為表裡,為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這與5E教學模式的E1至E3階段的教學具有⼀致性。

也就是說藉由5E教學的實踐,探究能力的學習表現就可有系統性、有順序的連結在⼀起。

(3)科學的態度與本質:科學的態度與本質可視為⼀種後設學習,學生在經歷⼀段探究歷程後,再來進行回顧,反思科學本質與自己的科學態度。

(三)期望的學習結果 應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bydesign)之逆向設計(backwarddesign)階段 ⼀:期望的學習結果(DesiredResults)(Wiggins&McTighe,2017)為參考架構,包含: 1.主要問題:即探究問題,以探究問題為起點,進行探究活動。

2.理解事項:即新領綱呈現於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

3.學習遷移:運用核心概念於相關的情境。

教學設計下半部 教學設計格式下半部主要是以5E教學模式展開的E1至E5,與其對應的學習活動、教學表徵、時間與評量方式。

(⼀)5E教學模式與學習活動:E1階段的學習活動主要為由問題情境引出探究問題;E2階段為收集證據;E3階段為解釋證據並回答探究問題,引入科學家的解釋。

E4階段為應用核心概念至相關情境。

E5階段則在整個單元結束後,運用單元概念圖(NovakandGowin,1984)做系統性的單元概念統整,以及科學態度與本質的後設學習。

(⼆)探究程度與時間:5E各階段學習活動依開放程度區分四類型之探究。

1.結構式探究:由教師、教科書或學習單直接提供。

2.偏結構式之引導探究:主要以選擇題呈現。

3.偏開放式之引導探究:主要以填充題呈現。

4.開放式探究:主要以問答題呈現。

不同類型的探究活動所需時間會有差異,在E1至E3階段若以結構型探究為1單位時間,則引導式探究為2單位,開放式探究為3單位。

教師使用可依概念難度和時間選擇探究類型。

(三)教學表徵與時間:多樣化的教學表徵有助於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教學表徵中的小組討論與師生討論,可依時間與概念難度,採取兩種表徵或只採師生討論。

運用5E教學模式於12年國教課綱自然科學領域之教學設計 請參見附檔 教學活動單 5E教學模式E1至E4為⼀個科學概念,E5階段則是在單元結束後應用。

本文限於版面,先呈現E1至E4的學習單供參考。

因屬三上單元,學生才剛升上中年級,所以學習單設計是採結構式與偏結構式之引導探究類型設計。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18)。

⼗⼆年國⺠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學:自然科學領域。

.Bransford,J.,Brown,A.,&Cocking,R.(2000).Howpeoplelearn:brain,mind,andexperience&school.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 .Bybee,R.W.(2002).Scientificinquiry,studentlearning,andthesciencecurriculum.InBybee,R.W.(Eds.),Learningscienceandthescienceoflearning(pp.25-35).Arlington,VA:NSTAPress. .Bybee,R.W.(2014).TheBSCS5Einstructionalmodel:Personalreflectionsandcontemporaryimplications.ScienceandChildren,51(8),10-13. .Wiggins,G.andMcTighe,J.(2017),譯者:賴麗珍。

設計優質的課程單元-重理解的設計法指南。

心理出版社。

.Novak,J.D.andGowin,D.B.(1984).LearningHowtoLear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Cambridge,UK. 【附件】國小自然領域教學-以5E教學模式為例 熱門 校訂課程 STEAM 數位教學 教學實務 陳麗雲 素養 公開授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