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專業、很會教……到底,誰才是好老師?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記憶中的「好老師」,幾乎都是以老師的「人格特質」為標準,但一般社會輿論對於「好老師」的認定,卻往往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表現,究竟「好 ...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本日焦點 展望超好,台積電ADR卻大跌3%,半導體類股怎麼了? 教育 教育趨勢 信任、專業、很會教……到底,誰才是好老師? 我們記憶中的「好老師」,幾乎都是以老師的「人格特質」為標準,但一般社會輿論對於「好老師」的認定,卻往往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表現,究竟「好老師」的標準是什麼? 8171瀏覽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分享 其他 文 褚士瑩 獨立評論@天下 發布時間:2021-03-17 8171瀏覽數 在用哲學思考和提問能力對專業老師進行培訓時,我常常在想一個本質問題: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從我自己的記憶中搜尋,回想小時候接受傳統的應試教育,那段日子似乎沒有太多的色彩,只是一道蒼白的影子。

當時一切以升學導向的學校生活,每天的日子重複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公式、語法、年代和分數。

對於我這個不擅長背誦朝代、戰爭、詩詞、成語,也不能理解許多數學和科學道理的孩子來說,「快樂」似乎只是課文裡才會出現的詞語。

在小學最後2、3年的時光,我轉學到了新的城市,新的學校、新的班級。

那些不快樂的現實,開始高速運轉著,即使現在每當回憶起那段蒼白的成長時光,我所感受到的,就是那種快要窒息的感覺。

在思索這些問題的時候,總會在黑暗中,看到一道隱隱約約的光。

那道光裡,是10歲的我笨拙的身影,在週末的白天,跟幾個孩子一起站在科學實驗室的窗戶旁邊,專注地調整著酸和鹼的比例,24小時用燈光孵著受精的鴨蛋,努力記錄著我看到的和我想到的每一個細節。

那道光裡,是11歲的我,在放學後我躲在圖書館裡,尋找百科全書裡神奇的篇章,提醒我白天的實驗裡,是不是躲藏著什麼我原本不知道的事。

廣告 那道光裡,是12歲的我,在科學展覽比賽的評審會場,渾身顫抖地面對著評審老師,試著為自己的努力爭取認可,學會面對周圍四面八方的壓力和雜音。

直到遇見這個老師,我才有了探索自己的空間 那段時間,我的班導師是自然老師,她似乎可以看穿我這個轉學生在傳統教育裡的不適應和不快樂,於是她總是讓我藉著做科展的名義,花很多上課以及課外的時間,待在實驗室跟圖書館裡,沉浸在那個需要探索、需要不斷用燒杯和試紙調整的科學世界。

漸漸地,無論是學期中,週末或是寒暑假,我也都有了一面擋箭牌──「老師要我做實驗」。

這件事讓我可以安安靜靜地探索自己,不斷調整我適應不良的真實世界。

廣告 奇妙的是,小學畢業以後,我對於那段時光的回憶,痛苦隨著成長和學習獨立漸漸淡去,記得的只剩下我無止境做著實驗、參加科展的樣子。

雖然有時候只得了不起眼的佳作,甚至沒有得名次。

當時一起做實驗的同學,都是大人心目中的「好學生」,他們都掉下了不甘的眼淚。

但在「結果」導向的傳統教育裡,安靜的討厭競爭的我,畢業時只得到一本學生英漢詞典的我,在那些失敗的時刻,意識到我不一定能成功,也不需要成功,只要能找到一些喜歡的事物,就能繼續過下去。

我喜歡那無止境體驗和探索的「過程」,對我來說,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繼續下一個實驗,我就能繼續活著,繼續學習。

廣告 那段時間,做科展的日子,像隧道盡頭的一道光,帶我逐步向前,當我慢慢長大獨立、成年,離開了傳統的教育制度,背起了行囊走向世界,才發現小學時跟著班主任做科學實驗的那2、3年,養成我一輩子喜歡探索新事物的習慣,對一切感到好奇,重視過程甚於結果,並且變得勇敢,對於各式各樣的失敗,能夠泰然接受,即使到多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那段時間,我的老師允許一個不愛念書、不愛競爭的孩子去自由探索,學會用平常心面對失敗,是一次又一次的科學展覽,帶給我的美好人生禮物。

不知不覺當中,我因為小學班導師的引導,從人生第一次的卡關中走了出來。

你記憶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人? 我問來參加師培的專業老師們:「你是否也記得從小到大學習的路上,至少遇過一個好老師?」並且請每個人各寫下三點這個老師為什麼「好」的原因。

廣告 Nora想到她國中的數學老師,這位老師允許學生有犯錯的機會,也不因成績劃分「好學生」、「壞學生」。

更重要的是,老師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告訴全班,他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會一視同仁,而且說到做到。

老師做人的態度讓她永難忘懷。

小劉想到的是他小學一年級的班導師,因為他耐心等待,從不催促他進教室上課,並且用心傾聽,回應他的問題;還有真心陪伴,建立起他的安全感。

Emily想到的是高一的語文老師,因為她展現一位職業女性的專業,講課很有趣,讓Emily從此對語文有興趣,並且真誠與同學互動。

Grace最感念的好老師是她大學時的國際法老師,因為這位教授給予試錯的時間空間,讓她知道不經思考、空有熱情的行動是無用的。

還有這位教授展現了如何將滿腔的熱情轉換成實質有益的行動。

另外,當她在迷茫中,這位老師真心陪伴,猶如一盞明燈。

廣告 怡人心目中的好老師,則是她在日本念博士生時的指導教授,因為這位教授鐘情於自己的專業領域,頭腦清晰,勤奮努力,耐心循循善誘。

也有一位老師,說他遇過最好的老師,是他的父親,因為父親信任他,無條件支持孩子的所有決定。

陪伴他,在他受傷時,只是靜靜地陪伴,同時接納他,讓他可以真實的做自己。

每個人接著都說了一輪,各式各樣的「好老師」,都在塵封已久的記憶庫中變得鮮活起來。

「聽到每個人的答案之後,是不是觀察到有什麼共通點?」我問這些老師們。

於是,我們歸納出了幾點共同之處: 好老師必須能信任學生。

好老師必須真心對自己教學的專業科目有熱情。

好老師是一個誠實的人,對自己真誠,也對學生真誠。

一個好老師能夠把不容易理解的東西變得容易理解,也就是有簡化的能力,增加知識的「可近性」(accessibility)。

一個好老師必須開明(liberal),才能不區分好生和差生,接納各種學生,而不是為了當「名師」,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優良產品」。

好老師要能夠善於引導,啟發學生,幫助學生看清自己的盲區。

關於好老師的幾個思考 讓人驚訝的是,所有我們記憶中的「好老師」,幾乎都是以老師的「人格特質」為標準。

但這就引發出了一個有趣的新思路: 人格特質應該與一個人是否能勝任老師這個職業有關嗎?會不會有些人的特質,並不適合當老師?一般學校在選用教師的時候,是否應該以人格特質作為標準?還是我們只注重老師的成績、資格證書、專業能力?從師範大學畢業的成績優秀學生,日後就會成為比較好的老師嗎? 第二個驚訝,是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善於引導的老師,就一定是好老師嗎? 引導也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將學生作為整體,進行引導;第二種是按照學生各自的思考脈絡,因材施教。

老師引導的方向,究竟是學生想要的第二種,還是老師想要的第一種呢? 如果老師所引導的,是學生主動提出想要學習的,這樣完成教學目的,是一種「負責」的表現。

但如果老師引導的是自己要教的內容,或是教科書指定的進度,為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不顧學生的意願和需要,那豈不是「多管閒事」? 第三個驚訝,則是我們自己對「好老師」的認定,都是在評估老師本人,但一般社會輿論對於一個「很會教學」的「好老師」的認定,卻往往是評估學生,最常用的標準是: 班上學生平均分很高,成績優秀 能幫助成績差的學生迅速提高成績 要求嚴格、學生很聽話,嚴師出高徒 幾乎都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表現為標準。

因此能讓班上很多孩子都考上明星學校的老師,就會讓家長趨之若鶩,想方設法要擠進這位老師的班級。

對於「好老師」的雙重標準,究竟哪個才合乎邏輯? 不只老師,任何專業都需要這些特質 所以,「好老師」的標準到底是什麼?經過討論,老師們最後都傾向認同以下這幾件事: 具備專業知識,且可以將知識變成具有可近性,引發學生學習動機,達到教學目標。

對教育和專業科目充滿熱忱。

具有高度的好奇心,願意帶領學生「探索」,而不是「教學」。

先聆聽每一個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真正的需求,引導學生思考、學習去尋找答案的工具,而不是圖方便給出標準答案,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

具有信任、真誠、開放、接納和耐心的人格特質。

因為只有當老師能真誠地看待自己與學生,不持偏見地用開闊的胸襟,耐心去理解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學生也能夠充分信任老師時,才會願意開放地學習、開放地討論自己。

在討論完「什麼樣的老師是好老師」之後,老師們都對這樣的發現表示相當驚訝,尤其是通過回溯個人經驗,才發現對好老師的體驗,竟然有好大一部分是人格特質。

而且這些「好老師」的人格特質,也適用在其他專業,差別只在專業知識和個人興趣的選擇。

也就是說在任何專業要做到「好」,都需要有這幾個特質,只是把「學生」一詞替換成「同事」、「屬下」、「子女」等等罷了。

換句話說,具備這四個特質的人,無論對哪個專業有熱情,都可以做得很好;無論作為老師、團隊領導還是作為父母,也都可以做得很好。

到頭來,無論自己是不是老師,每一個在乎教育的人都必須意識到: 教育的目的和目標,不能僅僅只有知識教育,老師需要有意識地協助學生清楚自己的人格特質,進行培養和培育,才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

不然,我們的學校裡就只有無止盡的「教學」,而沒有任何的「教育」,那時候就來不及了。

(本文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相關熱門主題 關於作者獨立評論 最優質的公共時事論壇,超過百位專欄作者,每日提供最新時事評論,以打造一個多元思考、獨立評論、公平公益的社會。

看更多 延伸閱讀 好老師教些什麼?那個發明數字8的女孩,所遇到的3個老師 好老師的生命,該用於把孩子教好,不應虛擲在表格上! 在卸下老師的身分後,重新成為一位老師 選修一門「愛學生」的課 教學現場原來是面照妖鏡:差點爆發的情緒,讓我看見自己缺少的那件事 訂閱天下每日報(每週一至週五發送) 天下編輯精選國內外新聞,每天早晨發送,也可以聆聽語音朗讀 訂閱天下每日報 編輯精選新聞,早晨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教師 #學生 #師生關係 #教學 你可能有興趣 【MasterCheers】林裕丞|高效產出:突破資源限制的敏捷管理術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信任、專業、很會教……到底,誰才是好老師?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