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賠償需要證明嗎?律師告訴你常見精神賠償理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精神賠償有沒有公式或標準? 精神賠償需要證明嗎?律師告訴你常見精神賠償理由 分類 法律常識 標籤 精神賠償需要證明嗎?律師告訴你常見精神賠償理由 好律師免費法律諮詢網 » 民事訴訟 » 精神賠償需要證明嗎?律師告訴你常見精神賠償理由 舉凡車禍、傷害或侵害配偶權等案件,除實質財產上的損害外,大家免不了都會加上精神賠償,但精神賠償需要證明嗎?精神賠償理由通常都能成立嗎?想請求多少賠償都可以嗎?你是不是也常常聽到精神賠償一詞,但卻一頭霧水呢?讓好律師來告訴你! 關於精神賠償,你可能會想知道… 精神賠償是什麼?屬於民事還是刑事? 常見精神賠償理由有哪些? 精神賠償需要證明嗎? 精神賠償有沒有公式或標準? 精神賠償,這些法律知識很重要: Q:精神賠償是什麼?屬於民事還是刑事? 精神賠償又稱精神慰撫金、非財產上的損害賠償,是指當事人不是受到具體的財產損失,但仍可向對方請求負擔相當金額的賠償。

精神賠償屬於民事案件,相關法條規範如下:1.民法第194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2.民法第195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前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

但以金額賠償之請求權已依契約承諾,或已起訴者,不在此限。

前二項規定,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準用之。

Q:常見精神賠償理由有哪些? 常見精神賠償理由1:殺人、過失致死案件 依民法第194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故被害人父母子女及配偶都可以依本條規定請求精神慰撫金。

常見精神賠償理由2:傷害、車禍過失傷害案件 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故車禍糾紛,肇事者造成了別人的身體受傷、健康受損,除負擔因車禍造成的財產損害外,被害人亦可一併請精神慰撫金。

常見精神賠償理由3:侵害配偶權 通姦除罪化後侵害配偶權一詞搜尋熱度居高不下,依民法第195條第3項規定:前二項規定,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準用之。

故當發現配偶與第三者有曖昧或親密舉動時,被害者可以向自己的配偶及第三者要求精神慰撫金。

常見精神賠償理由4:妨害商譽、名譽 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故妨害名譽加害人對於被害者的人格法益做出不法侵害,造成人格受損,加害人除刑事上責任外,被害人仍可請求精神慰撫金。

Q:精神賠償需要證明嗎? 精神賠償需要證明嗎?精神賠償慰撫金的請求沒有固定的證明文件,有別於醫療費用需要診斷證明為佐證資料,屬於心靈層面的賠償,需探究事件與精神損害有因果關係。

因此,雖然身心科的精神診斷證明會對賠償金額有加分效果,但最主要仍需視請求的原因,比如車禍的經過、留下的後遺症;侵害配偶權交往的時間長短、交往程度;妨害名譽在什麼場合散布不利言論等,來做相關的舉證。

也因為精神賠償沒有固定的證明文件,需視個案狀況來評估有哪些有效證據,且比如侵害配偶權等案件的蒐證常常會沒拿捏好尺度,反而有侵害隱私權疑慮,往往需要對證據做一定的篩選,建議若欲請求精神賠償,可先與專業律師諮詢,確定自己符合求償的條件並討論所需的資料,才能正確安全的提出自己精神賠償理由喔! Q:精神賠償有沒有公式或標準? 相較於一般的財產損害可以從維修費用、修繕費用或是醫藥費用的實際支出計算,精神賠償的金額仰賴法官衡量雙方的年齡、社會地位、職業、收入、個案情況來判斷賠償金額,因此並沒有一個固定的金額標準,建議可與專業民事訴訟律師討論案件狀況後再做請求,來保障自己的最佳利益。

更多疑問,歡迎來電免費法律諮詢🙂 ✿免費法律諮詢專線1:0907-289-966✿免費法律諮詢專線2:0809-090626 更多法律諮詢文章性侵害包含性交及猥褻犯罪,屬於重大刑事案件,刑責與多數刑事犯罪相比來的高,性侵害案件大多數情況下屬於非告訴乃論罪,也就是檢警機關一旦知悉有犯罪嫌疑就須依職權進行調查且無法撤回告訴,但性侵害案件並非全數為非告訴乃論,還是有性侵告訴乃論的特殊狀況哦,一起透過下方文章了解。

性侵害案件大多屬非告訴乃論之罪,只要檢警機關...2021-12-28性侵告訴乃論情況有哪些?性侵害犯罪是公訴嗎?繼續閱讀性騷擾案件不分性別、年齡、場合,人人都有可能會遇到,性騷擾案件發生的頻率高,但常因是一瞬間的行為或是在隱密角落發生,導致後續較難舉證證明,何謂性騷擾?當面臨時該如何應對、相關法令為何?關於性騷擾防治法您了解多少呢?何謂性騷擾?依據性騷擾防治法第2條規定,所謂性騷擾,是指性侵害犯罪以外...2021-12-24何謂性騷擾?性騷擾防治法定義與解釋繼續閱讀配偶外遇,那侵害配偶權離婚後也告得成嗎?總說人生如戲,戲中最常看到太太在家相夫教子,婚後為了照顧家庭,辭去原先的工作成為全職媽媽、家庭主婦,另一半在外打拼,以為兩人是為了同個美好將來努力,殊不知話題一天一天地跟不上頻率,分享生活的次數也一天天銳減,最後雙方再也堅持不了離婚時,才發現原來配偶已經外遇多時,有人說「當你分享瑣碎日常...2021-12-14侵害配偶權離婚後也能提告嗎?小三妨礙家庭前妻權益如何爭?繼續閱讀 立即諮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