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的中國夢:機會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普惠研究院。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摘要

近年來,政府計劃性增進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主要是因為該產業具有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一個強大的本土半導體產業不只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更有助於國防實力的精進。

根據EETimes 美國版對產業高層以及分析師所做的調查,近二十年來中國一直積極扶植半導體製造成為其產業支柱之一,可能在接下來十年實現夢想。

包括蘋果(Apple)的iPhone、iPad等電子產品都是在中國本地進行組裝,但當地所需的半導體組件九成以上仰賴進口,價值超過1,600億美元,甚至高於石油進口金額。

據一項調查顯示到2020年,中國會消耗世界上55%的存儲、邏輯和仿真晶片,然而當中只有15%是由中國自身生產的。

因此近年來的相關政策,旨在提升本土民間公司的競爭力,市占率,以及研發實力,同時提升半導體晶片的本土供給量,以降低對於進口晶片的依賴。

近年中國企業在全球各地併購半導體企業,以便於取得相關智慧財產權,藉以提升該國的半導體實力。

如清華紫光集團就意欲收購美國內存大廠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投資參股美國硬碟製造商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但美國政府就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擋了清華紫光向美光科技提出的二百三十億美元收購協議。

今年三月,美國主管單位提出要調查清華紫光意欲投資威騰電子,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一案,清華紫光因此宣布放棄此案。

相信拼搏的步伐不會停止。

如今中國半導體在海外併購案越來越多,都是在布局未來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說到半導體業不得不多到台灣的台積電(台灣集成電路製造), 也許你沒聽過台積電但你一定知道蘋果手機,蘋果手機的處理器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台積電生產的,還未上市的Iphone X及Iphone 8的處理器也都是由台積電獨家生產,是全球最大的晶圓專工半導體製造廠可與英特爾,三星比肩的公司,非常低調,就跟其創辦人一樣,低調但務實地走過了30個年頭。

就在這幾天台積電的創辦人兼董事長,一代梟雄張忠謀宣布於明年8月退休,即將退休的張忠謀不僅是台積電的靈魂人物,也是台灣半導體行業的重要精神支柱。

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出生宇浙江寧波,1931年-1940年期間為避戰亂隨家人輾轉遷徙於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在香港度過了童年大部分時光。

1949年,18歲的張忠謀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是全校1000多位新生中唯一的中國人。

1952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學位,1955年開始就職于波士頓附近的一家電器公司Sylva-nia半導體部門工程師,踏入半導體業。

1958年,27歲的張忠謀進入德州儀器,為德州儀器第一個中國員工,當時德州儀器年營業額不到1億美元。

1964年,獲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並重回德州儀器。

1972年,先後就任德州儀器公司副總栽和資深副總裁,是德州儀器的第三號人物,僅次於董事長和總裁。

此時德州儀器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在全球有6萬員工,其中一半歸張忠謀管,張忠謀也是是最早進入美國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層的華人。

1987年,張忠謀創辦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也就是今天知名的台積電。

與當時諸多半導體公司的商業模式不同,台積電選擇了代工模式。

那個時代,IC的設計和製造還多是在一起的,但張忠謀認為,類似PC,IC設計和IC製造會分開,IC的品牌又與IC的設計以及IC的製造分開。

已經86歲的張忠謀退休,很可能是一代梟雄職業舞台的正式謝幕(張董事長曾經於2005年宣布退休,09年宣布復出),這次復出的可能微乎其微。

張忠謀一手創辦的台積電,能否在新接班人的帶領下走到更遠的地方還有待時間來驗證。

但事實上,接班人問題,已經成為擺在IC行業知名公司創始人面前的普遍難題。

IC行業的創業者多是在海外獲取了博士學位,在知名半導體公司做到領導層,創業時多是40歲及以上的年級。

上世紀70年代起家,到如今普遍都已經進入暮年,不管是自己的下一代還是培養的職業經理人,在影響力、號召力甚至能力方面都很難與自己匹敵。

86歲的張忠謀交出了權杖,更多的IC公司又會迎來什麼樣的接班人?而中國半導體在政策支持以及需求及人才磁吸效應下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機遇,是否能夠藉助這股東風打造中國一直夢寐以求的半導體地位和生態鏈,就看半導體人的努力和運氣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普惠研究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圓代工帝國台積電是這樣煉成的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而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一個台灣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到巔峰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晶圓代工龍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