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之戀將成為現實?盤點當下人工智慧在智慧型手機中的應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要說當下智慧型手機最前沿的技術,非人工智慧莫屬。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人工智慧就開始陸續出現在各大手機廠商的宣傳文案中,以此來顯示自身「逼格」和黑科技屬性,再加上一起華為與微信的互掐事件,更是把人工智慧在智慧型手機中的應用從幕後推向台前,人工智慧儼然已經成為智慧型手機發展的下一個風口。
不過,不要以為人工智慧還很遙遠,事實上,其在智慧型手機上早有運用,今天筆者就來盤點一下當今人工智慧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應用的成果。
智能語音助手
這類技術最早由蘋果引入,2011年蘋果發布的iPhone 4s上內置了智能語音服務Siri,這項功能成為當年的最大賣點,iPhone 4s也多次成為歷年各大權威網站評選中最經典的iPhone機型,Siri功不可沒,如今Siri已經全面應用於iPhone、iPad、Apple Watch、HomePod等蘋果全系產品上,甚至不排除Siri在未來將替代UI成為蘋果生態的主要交互媒介。
蘋果推出Siri之後,各大智慧型手機廠商紛紛效仿蘋果進行布局,其中以谷歌和三星最具代表性。
三星最先推出的語音助手名為S Voice服務,和蘋果Siri類似,可進行信息檢索、基本的人機互動和強大的設備控制以及指令功能,不過在收購了Viv Labs等人工智慧初創公司之後,三星在今年發布的Galaxy
S8上,使用了全新的Bixby取代了這項服務,據三星方面介紹,Bixby將更加智能,不僅僅是解決語音對話解決交互問題這麼簡單,還可通過情景感知和深度學習來了解甚至預測用戶的行為,進而給到主動的建議,是將人工智慧、深度學習、UI設計三者相結合的研究成果。
谷歌在智能語音方面的成果最早是由搜索進化而來的Google Now,其相比Siri的一個先天優勢在於與Google搜索功能的結合,用戶搜索的關鍵詞將被記錄下來,Google Now在智能化讀取關鍵詞後,進而為用戶提供相關的語音服務,其次Google Now響應更快且更加人性化,它是主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回答問題。
之後,谷歌推出了Google Now的升級版Google
Assistant,功能進一步增強,將助理做的更為徹底。
其他類似的技術還有微軟的Cortana以及亞馬遜的Alexa,不同的是它們不是主要運用於智慧型手機上,不過功能也同樣強大。
筆者曾經看過一部電影片名叫作《她》,影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西奧多和他的人工智慧語音助手薩曼莎之間的故事,由於「她(薩曼莎)」的高度人性化,且溫柔體貼而又幽默風趣,使得西奧多在使用過程中對她產生情愫,最終他們墜入愛河共同譜寫了一段溫暖治癒的柏拉圖式人機精神戀愛。
筆者認為隨著智能語音助手的升級疊代,這類情節還真的就很有可能出現,人和虛擬機器的戀情,想想就有點小激動……
智能系統服務
許多安卓手機廠商為了避免系統的千篇一律,往往會深度定製專屬於自身品牌的系統服務,走差異化路線來提升競爭力,在系統中增加人工智慧服務成為一種主要的方式,其中以華為的Magic Live和魅族的One Mind最為人所知。
一場撕逼大戰讓華為的Magic Live一戰成名,Magic Live能夠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智能判斷用戶的需求,精準識別用戶行為。
例如平時和朋友相約吃個飯看個電影,在聊天過程中提及「看電影」這樣的文字時,Magic Live會自動給出當前熱門的電影推薦,並進一步推薦附近的影院甚至是選座買票,一站式直達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
類似的場景還包括地理位置、所在地天氣等等。
此外,在去年底華為發布Mate 9時就在EMUI5.0中引入了人工智慧特性,宣稱在人工智慧技術加持下,可以基於用戶行為習慣自我學習進而優化、智能感知用戶場景和預測用戶行為再智能分配資源,確保系統「永久流暢」,解決了安卓系統越用越卡的老大難問題。
在解決系統卡頓問題上,魅族的One Mind也「很有心得」,One Mind是一套由 Flyme 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系統服務,具體來說,它會根據對用戶的使用場景進行分析,如判斷用戶是不是在休息,當根據用戶習慣和行為做出用戶在休息的判斷時,它會在這個時間段進行自我修復,凍結不重要後台應用,進行內存垃圾清理以及資源更新,整理異常數據,讓你在重新拿起手機的時候能夠「流暢依然」。
不僅如此,它還會對你手機裝的每個APP的行為進行智能審查,一旦發現有行為異常行為,比如啟動全家桶占用大量系統資源,或者後台強制喚醒等,One Mind的「進程收割者」就會立即行動,強制「收割」異常應用進程,確保系統「順暢運行」。
華為和魅族均聲稱它們的人工智慧系統能確保手機「久用如初」,筆者對此只想說一句「呵呵」,以前只聽說過系統越用越卡的,從來沒有越用越流暢的,這些話我們且聽聽就好,畢竟它們還是要靠賣手機來掙錢的,你手機不卡了,誰還換機啊?
人臉識別
隨著智慧型手機全面屏的趨勢愈演愈烈,傳統的指紋識別模塊已經越來越不適用了,這時人臉識別解鎖就成為了替代方案。
三星應該是最先將人臉識別解鎖技術引入到智慧型手機當中的手機廠商,其在Galaxy Note 7中首次引入虹膜識別,用於在開機時對虹膜和眼瞼位置進行識別,形成獨立的虹膜圖像,然後對虹膜圖像進行標準化分析,再進行數據編碼之後就會儲存在手機的資料庫中,用於後續的核對以及授權工作。
在今年發布的Galaxy
S8中,三星在虹膜識別的基礎上新加入了面部識別,這樣一來,識別更精準且更迅速,體驗感進一步提升。
除了身份驗證之外,人臉識別還廣泛應用於拍照攝影功能中,不少手機都能在用戶自拍時自動美化,這樣往往美顏效果不佳,但是在加入人像識別技術之後,能識別你的半身、輪廓、自拍時的臉部光線等多維度,再深度分析你的膚色、頭髮等信息,對用戶整體外形(臉部和身體信息)的識別更加細粒度和精準,進而為每個用戶定製美化方案。
據說今年即將發布的iPhone 8上將採用3D面部識別技術取代指紋解鎖功能,筆者認為這樣做很不厚道,今後廣大愛美女性只有在化了妝之後才能解鎖手機了,因為卸了妝誰認識啊(開個玩笑)……
智慧型手機發展到今天這麼成熟,為了追求產品差異化,將目光轉向人工智慧是很順理成章的事,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成果還遠遠不夠,且大多都停留在概念和噱頭階段,相信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未來可穿戴技術、生物識別技術、智能預警等諸多革命性的技術將運用到智慧型手機上,實現人機合一,真正將手機變成為一款私人服務機器人,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