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延長禁令要「慢性自殺」,華為「損友賺少」假淡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14日,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延長針對華為、中興等中國公司的供應鏈禁令至2021年5月。

自去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以來,其全球業務都受到影響。

但實際上,該項「禁令」並未完全生效,美國商務部此前已經5次延長針對華為的「臨時通用許可證」期限。

至截稿時,華為並沒有獲得新的臨時許可證,現有的許可證將於本周五(15日)到期。

預計美國商務部還將再次延長對華為公司的「臨時通用許可證」期限,允許美國公司繼續與華為開展業務。

當然,延長禁令的做法讓不少美國企業非常不滿。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曾針對是否應該發布未來臨時許可證延期的問題徵詢了公眾意見。

對此,美國無線行業協會CTIA敦促商務部批准「長期」臨時許可證延期,該組織認為與華為進行持續有限的接觸可以保護市場上的設備和設備安全,使美國消費者受益。


雖然美國疫情依然嚴重,但是川普卻並沒有放鬆對中國公司供應鏈的禁令。

目前,美國正處於大選的關鍵階段,受疫情衝擊,川普選情看跌,他很難展示鴿派動作,最好的策略可能只有不斷「甩鍋」。

據悉,去年11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禁止他們在美國農村的客戶使用85億美元的政府資金購買華為和中興的設備。

而競爭運行商協會負責人表示,農村運營商必須拆除和更換網絡設備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

由於美國鄉鎮運營商對華為設備和網絡的依賴性太高,為了保證這些鄉鎮運營商的正常運營,所以美方才多次對臨時許可證延期。

但這只是表層現象,更大的原因是牽連到眾多美國科技公司的生存業務。

例如,博通就在美國發布華為禁令一個月後表示,2019營收預期將銳減20億美元,市值縮水超過90億美元。

據路透社統計,一家做光通訊的美國公司NeoPhotonics,營收近五成來自華為。

如果沒有了華為採購,此類公司恐怕會活得很艱難,甚至直接倒閉。


據報導,年初美國商務部擬修改規則進一步限制對華為的出口,但卻遭到國防部的反對。

因其技術開發需要藉助科技巨頭的能力,而科技巨頭的科研經費又依賴其全球市場的盈利能力。

限制其出口,則又會造成其利潤的下降,進而影響其研發能力。

對此,華為董事長早前在接受採訪時也佐證,美方對華為仍然缺乏了解和認識,即便美方對華為的禁令延長,對華為的影響都不大,華為能夠不依賴美國保證包括5G等主要產品正常出貨。

相反,會對美方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

雖然高通等公司得到與華為合作的許可,但谷歌一直沒有得到美國商務部的批准,導致華為隨後發布的智慧型手機無法使用GMS服務,其中包括Mate 30和P40系列,致其海外的銷售業績慘澹。

據華為方面的透露,去年華為智慧型手機海外市場銷量下滑40%。

而研究機構Canalys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華為智慧型手機海外市場出貨量驟降35%,遠高於三星及蘋果的降幅,顯然「禁令」這一年的影響是持續性的。

此時禁令再次延長,華為海外市場無疑將受到更大打擊,其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地位恐將受到威脅。

今年3月底,華為也發布2019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僅消費者業務海外營收至少減少100億美元,凈利潤率增速也出現了明顯下滑,因而不得不重構供應鏈及加大相關投入。

可見「禁令」對華為影響其實是不小的,此次美方宣布「禁令」時間延長,無疑更是對華為等公司的一種考驗。

儘管華為完成了全球第二手機出貨量的目標,並且在今年第一季度依然保持優勢。

但歐洲市場的份額下滑明顯也是不爭的事實,能夠保持排名得益於國內市場銷量的激增。


而據近日《南華早報》對任正非的採訪,「關於華為是否有能力完全把供應鏈去美國化?」這一問題,任正非表示這是不可能的,現階段還需大量購買美國的器件,在一定標準下,只是某些還是要替代。

對於完全去美國化的必要性,其實說法上比較委婉,主要意思是全球一體化之下,完全脫離美國不太現實。

據悉,目前在美公司都處在美國商務部管轄範圍內,而商務部設了一個門檻,前者向商務部申請許可,批准以後才可以向外提供器件。

不過,對於華為完整的備胎方案,任正非還是非常有信心。

購買美國晶片也是因為唇亡齒寒,不想破壞客戶鏈條和規則,即便有替代方案也要大量購買美國晶片相互備份,有備無患。

言下之意,即美國供應商企業都是華為多年的朋友,大家是有共同利益聯合在一起做事情的,形成一個產業生態鏈,有錢大家賺,為什麼要被政治的原因,破壞這個關係網及利益鏈呢。

與此同時,華為的「反制」行動正在快速展開,加大研發投入,啟用「備胎」產品,重構供應鏈。

有備無患,減少損失。


自禁令開始時,華為其實已經儲備了相當多的重要元器件,同時加大與中國、其他國家及地區廠商的合作,減少對美國供應商的依賴。

據悉,由於海思自研晶片、日韓供應鏈的比例大幅增加,華為5G基站幾乎沒有美國零件;手機產品如Mate 30、P40等機型,美國零件的占比也不足1%,去年華為已經基本完成了產業鏈替代。

另外,華為在晶片代工方面也有所行動,防止美國對台積電施加壓力從而斷供,這也是最近眾所周知的事情。

軟體方面,鴻蒙OS和HMS服務在2019年均正式上線,這是重振海外市場的關鍵,其中HMS目前已經隨新機登陸歐洲等海外市場。

目前,HMS全球註冊開發者超過130萬人,集成HMS Core的應用數量已超過5.5萬款。


近期也有報導稱華為已與意法半導體展開合作,將共同設計研發移動和汽車相關晶片,以加大自研力度,減輕美國可能會收緊的出口限制帶來的影響。

與此同時,華為已經實現了從移動終端晶片到全場景終端晶片布局的轉變,推出多款面向不同類型的終端處理器,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全面落地。

無論如何,今年是華為艱難的一年,是一場」大考」,例如HMS服務能否重振海外消費者業務,5G業務能否順利展開,以及保證中國市場的持續增長等等,也能夠檢驗華為供應鏈的連續性替代性。

在逆全球化的趨勢下,華為顯然不會將希望放在美國政府的身上,進一步鞏固國內市場、拓展海外市場,加大自研技術,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禁令推遲實施,華為獲三個月緩衝期

美國商務部5月20日決定,將對華為的禁令延遲90天實施,直到8月中旬才會生效,理由是,華為及其商業夥伴需要時間來升級軟體以及處理一些合同義務問題。此舉也為華為應對美國禁令爭取了時間。媒體5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