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人工智慧晶片目標或並非僅是手機而是雲業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在IFA 2017上發布了華為首款人工智慧晶片麒麟970,其消費者BG CEO余承東在主題演講中提出「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人工智慧在未來終端上的實現必須通過端雲協同,而近期有消息指華為可能會將雲業務獨立成為三大BG(運營商業務BG、企業業務BG以及消費者業務BG)之後的第4大業務。

華為在行業內以「狼性」著稱,更有人認為它如果想做某一個行業,那麼就沒有它做不成功的,在通信設備行業做成全球行業第一,在智慧型手機行業做到國產第一和全球第三,在伺服器行業做到了全球第三(今年一季度在出貨量方面),而華為雲本是華為企業業務旗下的一個部分,不過由於其看到雲業務的巨大前景將其獨立出來也是有可能的。

在國內市場,BAT的雲業務居於領先地位,這是因為它們依託於搜索、電商、社交用戶、視頻等業務積累了龐大的數據,以這些數據建立起它們的雲業務基礎,從而贏得了領先的優勢。

對於華為來說,如何獲取龐大的數據顯然是一個問題,而作為其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企業來說累積的龐大手機用戶數顯然可以帶來巨量的數據資源,近期其與騰訊就微信用戶的數據發生的爭執或許就是一個苗頭,而引入人工智慧晶片可以為它進行初始的數據加工,並為雲業務提供更有用處的基礎數據。

對於華為的手機用戶來說,單靠擁有人工智慧的晶片帶來的人工智慧顯然有限,以居於人工智慧領先地位的谷歌來說我們只是看到AlphaGo在與李世石進行圍棋大賽所顯露出來的巨大能力,而在其背後是谷歌強大的雲數據計算中心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作為支撐,華為的手機要給用戶提供讓人驚訝的人工智慧當然也要求華為雲提供支撐。

如果華為的智慧型手機能擁有更強的人工智慧也將有助於它贏得對競爭對手的優勢,它所希望挑戰的三星和蘋果也在不斷增強自己智慧型手機上的人工智慧,三星有Bixby人工智慧助手,蘋果早已推出具有人工智慧的Siri,華為手機當然也需要為它的手機引入人工智慧以與這兩個強大的競爭者進行競爭。

不過華為顯然有更宏大的戰略,今年初華為企業雲升級為華為雲,人員擴充到2000人,業務也進一步擴展到公有雲。

只是就目前來說,BAT有較明確的戰略,而華為雲由於以硬體業務起家似乎尚未找到其雲業務的發展方向,只是華為向來是在發現了機會後就會迅速下手,夯實基礎,然後在找到發展方向之後就會集中資源猛攻,而在智慧型手機晶片上引入人工智慧或許就為了給其雲業務提供糧食以壯大雲業務的實力。

當然華為在智慧型手機晶片上引入人工智慧,也不排除其未來將人工智慧引入其伺服器晶片,華為去年已發布了基於ARM授權開發的自主伺服器架構,而人工智慧專用晶片目前僅有谷歌開發的TPU並且已證明了這種專用晶片所擁有的強大性能優勢,谷歌開發TPU給NVIDIA和Intel這些晶片企業已造成一定的壓力。

華為在智慧型手機晶片上引入人工智慧可能只是一小步,而它卻牽涉到整個公司宏大的戰略,只有到了其真正揭盅的那天才能看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數據洪流時代,英特爾的優勢和劣勢

英特爾高管認為,隨著人工智慧、無人駕駛、5G、虛擬現實等領域的興起,全球正在進入數據洪流時代,其希望依靠在這個時代憑藉創新獲得發展的機會,在這個時代英特爾又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