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搭上桌面芯 過去一年PC對傳統的挑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何為傳統?百度百科的釋義為:世代相傳、從歷史沿傳下來的思想、文化、道德、風俗、藝術、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而積極的傳統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保守和落後的傳統對社會的進步和變革起阻礙作用。

因此,頑固的抱著「傳統」這面大旗並不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的事,傳統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繼承式的發展。

如今PC業也在經歷著積極式傳統與保守式傳統的博弈,比如在大多數人看來,桌上型電腦就應該是箱體式、筆記本電腦就應該是飯盒式而且必須要越來越薄,品牌台機就應該比DIY來的貴,因為要加入品牌溢價等等,毫不誇張的說這樣的傳統想法已經存在了20年。

然而從2015年開始,整個PC業開始颳起了一股「創新」之風,那麼所謂的這些創新究竟從何而起?它是否能撐起PC產業的未來呢?

去年神舟推出的GX9 Pro遊戲本,配置上搭載了酷睿i7-6700K處理器和GTX 980獨立顯卡,稍微有點PC知識儲備的朋友一看便知,這不都是桌面級晶片嗎!

然而,追溯過去你會發現十年前如果你有能力買一台筆記本電腦,便攜性是你唯一考量的對象,對於性能沒有誰會去深究;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大家在選購筆記本電腦時,首先考慮的卻是性能,鑒於市場的認可,各家廠商在性能的「軍備競賽」上可謂是越走越深。

筆記本電腦搭上桌面芯

顯然為筆記本電腦搭上桌面級晶片就是性能「軍備競賽」的結果,當然我們不討論跑分這樣空洞的數據,只想來探討一下這樣的急功近利行為,是否真的是筆記本電腦性能表現的未來趨勢?靜下心來想想,你會發現這與筆記本電腦誕生的初心似乎背道而馳,沒有人會想到20年後筆記本電腦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遊戲設備,不過在筆者來看這並不是筆記本電腦忘了初心,而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正如摩爾定律告訴我們的那樣,電腦硬體規格越來越小、性能越來越強的結果,其實是能夠讓硬體之間打破桌面級與移動級的禁錮,桌面硬體不再是台式機的專屬配置,而以往筆記本電腦之所以無法配置桌面平台,主要是出於功耗、散熱設計等方面的考慮。

然而14nm Skylake平台的酷睿i5、i7桌面處理器已經做到了35W TDP,這就給筆記本搭載桌面處理器提供了可能。

毫無疑問,在遊戲本所引發的性能大戰下,未來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搭載上桌面級平台,當然最初的價格虛高是必然的,而隨著晶片技術的進步,筆記本電腦未來全面搭載桌面級平台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客觀來說,高性能筆記本雖然名頭上會打上移動設備的標籤,但實際上早已失去了移動性特質,既然失去了移動性,同時又是高性能,那你會發現它直接站在了桌上型電腦的對立面。

不過誰壓制誰,其實對於OEM廠商都是不願意看到的,畢竟都是自己的孩子,雖然有偏向但還不至於對另一方放任不管,因此當桌上型電腦已經被筆記本逼的無路可退之時,桌上型電腦必須要改變自己。

既然筆記本抓住了桌上型電腦性能的優勢,那麼桌上型電腦的改變則必須要抓住筆記本電腦的優勢,那就是移動性。

也就是說桌上型電腦的未來要在性能不打折扣的基礎上,改變傳統塔式機箱笨重的特點,通過移動性來重新贏得市場,顯然這完全改變了傳統桌上型電腦的固有形象。

傳統台式機走向小型化、便攜化是不可逆的客觀規律

其實每一樣產品的存在,無論其銷量如何,行業現狀如何,它都有著相應時代下存在的意義。

如果桌上型電腦穿上了筆記本移動化的外衣,其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如果把眼光放在整個行業里去看的話,移動化桌上型電腦可以被稱之為迷你PC,而迷你PC雖然在目前看來是某一類產品的名稱,但是從PC行業發展的目標來看,迷你PC其實不僅僅是未來桌上型電腦對抗筆記本的一大武器,也是實體化PC的終極形態。

為什麼這麼說呢?

傳統桌上型電腦向迷你PC的演變 源於晶片技術的發展

電腦產品從誕生之初到現在,為什麼硬體製造工藝會不斷縮減?為什麼廠商始終在追求更輕、更便攜的設計?為什麼用戶對於臃腫、繁雜的產品越來越不感興趣?主要就是因為無論是電腦產品本身,還是廠商、用戶,都在追求PC產品的小型化,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時下的迷你PC在性能方面無法完全滿足主流用戶需求,同時其開發成本相對也比較高,因此才沒有成為主流產品。

但是迷你PC的概念,確是整個行業所始終追求的。

迷你台式機更封閉 隨著晶片技術的發展必將會成為PC市場一股新鮮的力量

隨著晶片技術的發展,迷你PC必然將愈發代替傳統塔式台式機的角色,畢竟傳統台式機體積龐大,機體空間開放,因此不僅空間占用量大,而且由於靜電的關係,其實也在扮演著「吸塵器」的角色。

時間一長就總讓人感覺是髒兮兮的,無論是在家裡使用,還是在辦公室使用,都會造成一定的困擾。

而迷你台式機的好處就在於,小體積帶來了更加密封的機箱設計,所以不像傳統台式機那樣吸灰,同時由於整體構造簡單,所以拆卸、除塵都非常方便。

最關鍵的是性能也有了長足進步,比如去年索泰推出的迷你台式機已經搭載了桌面級配置,因此,如今的迷你電腦概念早已遠遠不同於以往的迷你電腦概念,它不再是羸弱性能的代表。

在擁有足夠媲美傳統台式機性能的情況下,迷你電腦在空間占用、維護管理方面的優勢就具備了更高的價值,而這些與傳統台式機不同的特性,也成為了迷你電腦最具競爭力的核心元素。

近兩年遊戲筆記本的熱銷以及VR概念的起勢,其實都印證了大眾對於遊戲、娛樂是有狂熱需求的,而能夠帶來最佳體驗的無疑是桌上型電腦,相較於品牌台式機的高價,按理說攢機生意將迎來第二春,但你會發現正是從去年開始,中關村幾大賣場裡曾經以攢機謀生的商家,大批量的退出或轉型,這似乎並不符合情理。

在這基礎上你會發現一個更加不可理解的顯現,那就是基於京東、淘寶等電商渠道的DIY攢機卻異常火爆,爆款產品幾小時之內被用戶迅速消化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們不禁要問:DIY市場真的已經行將就木了嗎?其實細細想想這個事,你會發現這不就是對於傳統的升級嗎!而升級後催生了一個全新的概念——DIY品牌化。

以前DIY攢機都去賣場,存在不少貓膩(圖片來源:bing)

什麼是DIY品牌化?其實說白了就是有人把配件攢起來然後通過電商的渠道賣給你,而這個「人」並不是個體而是各家公司,所以形成了品牌化。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熟悉攢機的朋友肯定知道,在電商還未興起的年代,DIY攢機基本都在賣場進行。

懂電腦硬體的朋友提前寫好配置單拿去讓商家攢一套,不懂電腦硬體的則是直接去了讓商家給列單。

無論哪種方式,傳統DIY攢機里都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貓膩。

如今電商平台提供的攢機服務則能夠避免這樣的缺陷,所有硬體明碼標價,沒貨可以放心的選擇其它品牌硬體,不必擔心被坑,這是DIY品牌化所特有的屬性。

可以說,DIY品牌化的形成,最初源於淘寶。

但這種早期的品牌化其實並沒有出現獨立品牌,而更像是大家都認可的「老字號」店鋪。

而與C2C的淘寶不同,B2C模式的京東則讓DIY徹底走向品牌化。

雷霆世紀the One Plus之前在京東商城預售價格為9999元

雷霆世紀the One Plus配置表

DIY沒有品牌化之前,只能通過店保來獲得售後保障,一旦店家捲鋪蓋捲走人,所攢的機器出了問題就只能靠自己動手了。

然而當以電商為根基的DIY攢機興起之後,品牌化趨勢使得DIY攢機更有保障,即便相應的品牌商不在了,像京東、易迅、ZOL商城這樣的電商平台至少不會不認帳,所攢的機器至少不會因為店家消失而失去最基本的保障,這就是DIY品牌化之後所帶來的最大益處。

中關村在線虛擬攢機總價格

雷霆世紀the One Plus機箱價格

除此之外,DIY品牌化還有一個難以比拼的優勢,那就是其比你自己買件DIY更加便宜,俗話說眼見為實,我們以京東商城上之前預售的雷霆世紀the One Plus為例,其在京東商城預售價格為9999元,接下來我們通過the One Plus配置表單看看如果通過DIY攢機的方式會花多少錢。

由於中關村在線虛擬攢機必須要選擇內存才能夠給出整套價格,而雷霆世紀the One Plus實際上並不搭載內存,以至於我們需要將內存價格減去同時還要加上機箱的價格,最終得出的價格是12175元,也就是說你通過DIY來攢一台和雷霆世紀the One Plus一模一樣的機器需要花費12175元,這意味著你攢機要比直接購買要多花2000多元,顯然傳統DIY攢機所具有的價格優勢在當今這個時代里已經不復存在了。

上面的篇幅我們介紹了遊戲筆記本搭載桌面芯這個挑戰傳統的做法,但在筆者看來此做法在晶片技術沒有達到一定性能量級的情況下,並不會有太大的市場,一來價格昂貴,二來機身散熱、偏厚等問題是用戶十分反感的。

其實遊戲筆記本雖然被歸到移動PC的範疇,但實際上真沒有什麼移動性可言,畢竟對於動輒幾公斤的重量基本上沒有人有這個自虐傾向,使用場所大都在寫字檯那一畝三分地,一般情況下,買了一台遊戲筆記本大都還得配置一台輕薄本來應對日常辦公。

而在這樣的模式下,Razer Blade Stealth則給遊戲筆記本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如果你看到其身材數據——1.25公斤的重量、13mm的機身、12.5英寸觸控屏,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台為遊戲而生的產品,這完全是英特爾所提出的超極本標準。

當然它極限性能的體現需要連接即插即用的外接顯卡擴展塢——RazerCore戰核。

Razer Blade Stealth——超極本標準的遊戲本

客觀來說筆記本+外接顯卡的模式並不新鮮,但隨著人們對於輕薄和性能這對矛盾點的關注,顯然Razer Blade Stealth這種模式將是過渡階段最好的方法,就如Razer聯合創始人兼CEOMin-Liang Tan表示:「過去,玩家們通常需要一台便攜的筆記本電腦進行日常工作,另外再配一台高性能產品玩他們喜歡的PC遊戲。

而現在,他們不再需要購買2台電腦。

Razer Blade Stealth靈刃潛行版能夠提供超極本的便攜性;當他們想要玩遊戲時,連上裝有高性能桌面獨立顯卡的Razer Core戰核即可。

輕薄本+顯卡擴展塢應該未來幾年移動PC產品的新思路

上班脫去外接顯卡,回到家你的輕薄本插上外接顯卡就可以「戰鬥」,不得不說以現在應用習慣來說,這應該算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了,同時這也遠比你遊戲本娛樂+輕薄本辦公的搭配更加為你節省資金。

當然,也不是完美無缺,比如輕薄本+外接獨顯所占用的空間肯定要比一台遊戲本要大,不過隨著外接顯卡的身材向MiniPC靠攏,輕薄本或許該有一個全新的定義了。

很多人將近些年來PC市場的頹勢歸咎於產品創新力的匱乏,而去年三星就來了一把突破傳統的創新,具體細則為,三星正在研發一種全新筆記本電腦,在傳統筆記本的鍵盤前側,插入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充當筆記本電腦的「大腦」,筆記本上運行的系統,也將來自這部智慧型手機。

」而這台准筆記本並沒有自己的處理器、硬碟、內存,換句話說,筆記本所有的計算和處理任務,將由插入的這部智慧型手機完成。

三星申請的模塊化筆記本電腦專利圖(圖片來源:bing)

但在筆者來看,三星如此的突破傳統在當今產業秩序下難有前景。

首先,PC的大腦一直都是英特爾一手把持, 既然如此,英特爾顯然不會支持這個如果發揚光大後會剝奪自己核心地位的概念,那作為親密盟友的微軟會是什麼態度呢?如果放到兩三年前,Wintel陣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感情危機」,在移動市場的刺激下,無論是英特爾還是微軟都想嘗嘗PC市場以外的滋味如何,這才引發了微軟與ARM聯姻,英特爾與Android曖昧,假使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軟或許應該是個兩面派。

Wintel是當今最穩定的商業性聯盟(圖片來源:cnnmoneybuzzblog)

然而,不論是Winarm陣營,還是Antel聯盟,客觀來說都沒有達到大家預期的效果,因為在ARM和Android看來,它們僅僅是英特爾和微軟手中的棋子罷了,同時,兩家移動時代的領導者也無意插手PC業務,以至於自然無需全心全意。

這之後英特爾和微軟經歷了小別勝新婚式的團聚,而且在微軟通過Surface產品涉足硬體市場後,Wintel陣營必然將牢不可摧。

Wintel陣營如此牢靠,既然戳了英特爾的軟肋,為了長久的利益,微軟也必定會Say NO。

同時任何創新無法形成市場規模也是毫無意義的,而要形成規模自然要獲得所有PC廠商的認可。

然而英特爾和PC廠商的關係絕不僅僅用「好」字來形容,它們在龐大利益鏈之上早已經建立起十分牢固的商業帝國,可謂是牽一髮動全身。

把「intel」品牌植入到產品推廣中 PC廠商就能夠獲得相應的返點(圖片來源:arstechnica)

而在筆者來看,就算忽略英特爾所帶來的影響,PC廠商對於模塊化概念也必定持否定的態度。

過去數年,英特爾一直醉心於營造那些缺乏支點的概念,但無論是UMPC、上網本還是超極本,都離成功差的很遠,以至於PC廠商對於需要營造概念的產品模式會有天然的牴觸心理

最關鍵的是手機作為大腦或許會讓設備變得極其輕薄,但應用場景的轉變顯然會讓ARM架構低性能的特質暴露無遺,而且2016年被稱之為虛擬現實元年,新的娛樂形式再加上近兩年高性能遊戲本熱銷的慣性,PC廠商自然不會為沒有前途的低性能去分散精力。

對於PC廠商來說 如今已經對各式概念產生了嚴重牴觸心理(圖片來源:laptopspirit)

而且PC廠商還需要考慮一點,模塊化將大大提升蘋果、三星這樣的巨無霸企業在PC市場的話語權,畢竟它們在各個市場都有能拿得出手的明星級產品,就拿蘋果來說,雖然產品線不夠豐富,但如果能夠將Mac電腦、iPhone手機以及iPad平板電腦整合在一起,在整個行業可以說絕無敵手,畢竟這個組合太強大了,這就好比巔峰時期的姚明即擁有了大鯊魚奧尼爾的力量,又擁有了閃電博爾特的速度,無人可擋,因此PC廠商自然不會傻到去做蠶食自身生意的助推者!

2015年年初,英特爾發布世界上最小Windows電腦Compute Stick,大小僅如一枚U盤,可連接任何電視機或顯示器以組成一台完整PC。

而對於Compute Stick(口袋電腦)是英特爾提出的一個全新的理念,之所以稱之為口袋電腦,源於其身材僅如我們常見的U盤般大小,但這個袖珍的外殼下卻搭載著英特爾的14nm處理器與4.5W TDP晶片,這無疑是對傳統PC的移動性做了全新定義。

把電腦硬體裝入U盤裡(圖片來源:bing)

對於英特爾來說,對於口袋電腦自然也是十分看重,在CES2016上英特爾就推出了升級版本,第二代的電腦棒雖然低端一樣由Atom x5-z8400起、搭配2GB RAM和32GB存儲空間,但也有提供Core m3和m5版本選擇,配備4GB的RAM和64GB存儲空間。

除了速度上的不同外,Atom x5的版本直接在電腦棒上就內建兩個USB接口,而Core m的版本則是只有一個,但是在電源供應器上多加了兩個USB接口。

無論 Atom還是Core m版都支持802.11ac,但只有Core m3以上才播得動4K視頻。

Core m5則是再多加了VPro 技術,強化安全性。

Compute Stick是PC移動化的未來(圖片來源:bing)

可惜的是,雖然新版看起來比舊版要好看不少,但裡面還是有一個小風扇協助散熱,無法做到完全被動散熱。

由於 Compute Stick 的高電力需求,它們仍然需要外接AC電源。

Intel表示正在觀察新的Super MHL標準是否夠用,同時也在考慮通過USB type-C供電的可能性。

口袋電腦雖然在現階段依舊是邊緣化的PC產品,但從長遠來看,它或許是PC這條產品線發展的下一個主流形態。

想想十年前,我們會認為一台1L機箱的電腦能夠產出與普通台式機相差不多的效率嗎?然而今天,這種不可能正在現實世界中上演,並成為很多領域的最佳解決方案。

寫在最後:

對於任何行業來說,發現未來或者是成為異數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腳踏實地的去找到未來,如今我們這個時代所有的事都以快作為標準,這才出現了對於速度的崇拜,比如6天建起的一座15層酒店,在網絡上已經傳為了一段佳話。

當然,在這個快時代里,速度顯然成為了創新的攔路虎,而整個PC行業正是在對速度的追捧中逐漸走向了同質化,因此對PC未來的發展模式,我們需要給創新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要再重蹈急功近利的覆轍。

「哥,給推薦個蘋果本吧」——再等等,春季發布會肯定配置更新。

「你嫂子想換個蘋果本,買哪個合適」?——別著急,3月底就有新配置了。

然而剛剛結束的蘋果發布會不僅僅沒有在會上提及Macbook系列的更新,就連傳統的官網默默更新方式也沒採用,也就是說在此次春季發布會後Macbook系列沒有一丁點的變化,最新的依然是第五代酷睿平台,不按套路出牌的蘋果讓筆者甚是尷尬,實在沒法向身邊那些持幣待購的朋友們交差啊。

所以在手頭工作異常繁多的情況下,這篇文章也不得不寫了,也算是給身邊苦等了幾個月的朋友們「賠罪」了。

或許很多人說WWDC2016上新款Macbook可能就將亮相了,但又是「可能」,現在蘋果完全已經不按套路玩了,要是再讓大家等三個月,萬一又被放了鴿子,那豈不是該問候筆者祖宗十八代了。

當然,這篇文章主要是給那些急於選購蘋果本的朋友們量身定製的,畢竟電子產品你等下去永遠有新品,永遠都沒個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