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重新定義了作業系統 吹牛營銷無底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錘子科技舉行2018年夏季新品發布會,相對於發布會上那些高度同質化的智慧型手機,鐵流對羅永浩宣布半年內開始自己寫作業系統的宣言更為在意。

而且在發布會上,羅永浩還特彆強調,自己的作業系統不是基於安卓的從底層開始的寫的系統,讓那些抄襲的人無處可抄。

雖然羅永浩的宣言非常鼓舞人心,但從事物發展規律來看,羅永浩的宣言變成現實的難度非常大,而且不乏藉機蹭熱度宣稱營銷的嫌疑。

從底層開始研發作業系統難度非常大首先,從底層開始研發作業系統的工作量非常大。

舉例來說,Windows XP有代碼4000萬行,Windows 7有代碼5000萬行,3.6版本的Linux內核代碼就有1590萬行,而linux的發行版Debian系統代碼行數達6500萬行,而且這些代碼還都是經過軟體廠商反覆精簡的結果。

因此,要開發一個作業系統必須要有非常龐大的財力和人力才能勝任。

在資金上,微軟在開發Vista所花費的研發費用超過了200億美元,Linux僅內核據如果根據人員投入的規模,據測算也耗資數十億美元。

在人力上,在開發Windows XP時,微軟集中了5000餘名程式設計師編寫代碼。

相比較而言,錘子科技的資金、人才都難以滿足開發一個作業系統的需求。

其次,開發作業系統的時間很長,而且需要不斷疊代演進。

雖然今天大家對Windows、安卓、IOS等作業系統都習以為常了,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作業系統,都是幾十年技術積累、疊代演進和後來者站在先行者肩膀上的產物。

大家手機上用的安卓系統和IOS,其實並非谷歌和蘋果的原始創新,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產物——安卓系統是基於Linux的二次開發,而的IOS是基於FreeBSD/Unix的二次開發,如果追根溯源,Linux和IOS都源自Unix。

可以說,Linux、FreeBSD也是以UNIX為基礎,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和更新的產物。

而安卓和IOS也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更新,才發展到現在的水平。

在缺課太多,根基不紮實的情況下,如果是舉國體制,將BAT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華為、聯想、浪潮等整機廠,以及國內開發作業系統的中標、麒麟、普華、深度等組成產業聯盟來推動這項工作,還有一定可能性。

單憑羅永浩一人之力,試圖在短時間內實現趕超,妄圖一口吃成胖子的科技大躍進顯然是不現實的。

羅永浩的宣言更像是營銷最近,紅芯瀏覽器基於Chrome穿馬甲,卻宣稱"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的做法引髮網絡熱議,國內瀏覽器沒有自己編寫的內核,只是拿國外內核穿馬甲,國內手機廠商沒有自己的作業系統,只是基於安卓做UI已經成為很多網友熱議的話題。

羅永浩在這種背景下,宣稱要從底層開始做作業系統,很可能就是為了蹭熱點,分取流量,並給自己樹立技術形象和光環,改變過去錘子科技口碑與形象。

國內作業系統大多是基於開源軟體的二次開發目前,國內有很多作業系統公司,在桌面和伺服器上,有中標麒麟、銀河麒麟、普華、湖南麒麟、中科方德、深度等。

不過,這些作業系統都是基於Linux的二次開發。

在智慧型手機上,國內手機廠商推出了MIUI、EUI等,但都是基於安卓系統開發一個UI而已,曾經聲稱自主研發的Yun OS也被網友曝光是安卓重寫虛擬機。

唯一自主程度稍微高一些的就是航天系背景的元心,航天系找白手套把諾基亞當年夭折的MEEGO買下來了,然後在進一步補充完善,開發了元心系統,代碼自有率非常高。

但元心系統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生態極差,和微軟主推的WP一樣,受制於生態,無法在商業市場推廣,只能在特殊領域使用。

必須要說明的是,基於開源軟體二次開發本身並沒有問題,畢竟像蘋果、谷歌這樣的大公司,也拿開原始碼。

如果能夠以開原始碼為基礎,十年磨一劍疊代演進,不斷提高自有代碼率,建立自己的軟體生態,並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這也可以。

問題在於拿了開原始碼後,只是略作修改換一層皮膚,就宣稱完全"自主研發"、"自主可控",並打通關節,把軟體往黨政國企市場塞,這種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結語雖然在智慧型手機、PC和伺服器上,中國沒有自主內核的作業系統,但一些實時作業系統,由於代碼量相對較小,而且受生態因素影響很小,國內確實有完全自主研發的,而且這些實時作業系統已經與自主CPU開展合作,在諸多領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麒麟系統為何飽受非議?

由國防科大開發的麒麟作業系統有很多,與國防科大混亂的CPU產品線一樣,這些麒麟作業系統彼此之間技術延續性也有限,比較有名的是銀河麒麟、優麒麟和中標麒麟作業系統。另外,華為準備推出的可能被用於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