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中國|企業級存儲未來勢力圖(15個廠商合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預見中國大型專題,阿明獨立自媒體出品

企業級存儲未來勢力圖

預見中國|企業級存儲未來勢力圖的後面連載15篇小文已經在阿明獨立自媒體微信公眾號Dostorage發表過了,這裡特別形成合集在本公眾號發布,供各位親參考。

內容略有修改。

寶存科技:一條大河波浪寬

寶存科技英文名為Shannon System。

一個專注快閃記憶體領域的國內公司,總部設在上海。

之前,阿明去過幾次寶存總部,所在辦公樓乾淨整潔利落有致。

聯合創始人兼CEO陽學仕曾經從業過多年的存儲行業研發,自然對快閃記憶體與存儲的發展利弊權衡自有豐富的閱歷。

從2016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對媒體公開的消息稱,寶存快閃記憶體銷售早已過億元,到年底預計過了數億元。

在存儲市場比較低迷的2016年,一個專做快閃記憶體並且只是專注快閃記憶體卡、快閃記憶體盤的技術性廠商,可以獲得這樣的業績,已經很不錯了。

可是,快閃記憶體這條大河從來就沒有風平浪靜過,隨著3D NAND的興起,以前所未有的動力推動著快閃記憶體行業更快速的更新疊代。

一直與美光、三星等快閃記憶體晶片廠商保持著密切合作關係的寶存,自然不能放過這樣大好的機會。

期盼已久的12.8TB的大容量快閃記憶體卡在2016年11月正式對外發布,與此同時,寶存還透露出消息,明年將會推出25.6TB的新品。

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快閃記憶體卡容量上來了,下一步的關鍵如何基於更完善的快閃記憶體卡產品體系,構建一套更全面的結合上下游供應商、用戶的快閃記憶體生態。

得生態者得天下。

僅憑一己之力想要稱霸一方的時代,早已不再到來了。

雖然在快閃記憶體這條發展大河上,競爭激烈,品牌較多,時有驚濤駭浪,但是寶存的目標很明確,只想專心做好快閃記憶體卡而已。

在與眾多用戶合作的過程中,寶存逐漸構建起來了以快閃記憶體為核心的針對資料庫、VDI等多個用戶重要環境的解決方案。

從供應商到用戶,從產品到應用,從技術到服務,寶存雖然產品不如IBM、Oracle、HPE等綜合性廠商那樣豐富,但在快閃記憶體專業領域,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專注專業專心,這可以讓寶存的未來獲得更大的收穫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2017變數很多,不管怎麼變,堅定一個發展方向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就是修行者所說的念力。

「三專」便是獲得念力的唯一途徑,誰能一直如此,誰就可以在波浪寬闊的快閃記憶體大河上暢行無阻。

Sandisk被收購,未來之路更清晰

Sandisk通過被收購,基本奠定好了快閃記憶體+磁碟的上游供應商的地位。

能與希捷抗衡,WD當然不是吃素的。

還是那句話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快閃記憶體晶片領域Sandisk本就具備了很強的競爭力,然而世界變化太快了。

快閃記憶體雖然是發展方向,但是沒有傳統用戶的基數做後盾,快閃記憶體難以形成更強大的絕對地位。

這句說出來,可能容易遭到業內人士批判。

快閃記憶體分兩個方面:一個是消費級,一個是企業級。

Sandisk更多在消費領域占有率頗高,被WD收購的HGST在企業級領域積累頗久。

雖然之前Sandisk收購的Fusion-IO帶來了Infinishflash全快閃記憶體陣列產品,但Infinishflash推出來以後,不知道什麼原因其聲音似乎越來越少。

因此,就這個層面來看,Sandisk更多的資源和精力還是專注在晶片製造,企業級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那就交給WD去操盤吧。

從被收購過程可以看出,Sandisk也將結合WD在企業級市場的快閃記憶體晶片需求提供更好的貨源,或許還是那句話,專注專業專心一個事情才更容易成功合持久,暫時試水全快閃記憶體就讓它隨風去吧。

WD和HGST墊底,快閃記憶體晶片的生意就足以讓Sandisk的未來發展更清晰了。

三星說我的快閃記憶體NAND不會像手機啦

是的,三星手機雖然遭受了全球性的「管制」,但是三星快閃記憶體晶片還是依然處於NAND製造的主流廠商之列。

不僅如此,三星還幾乎還引領著3D NAND的蓋樓大賽。

三星是第一個量產32層3D NAND的快閃記憶體廠商,也是第一個說即將推出64層3D NAND的廠商。

業界紛紛看好3D NAND前景的情況下,三星的動作很快,然而三星主要在消費級領域推出,企業級領域目前鮮有快閃記憶體廠商對外公布採用了三星3D NAND的顆粒。

當然了,消費級市場走得快,也有可能帶動企業級市場。

只是三星可能對企業級市場更為謹慎罷了。

畢竟快閃記憶體特性決定了3D NAND採用更高製程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更大。

美光的前途都寄托在了英特爾身上?

說美光,我們不得不提到英特爾這個全球晶片界的大佬。

到目前為止,英特爾還是屬於全球營收最多的晶片廠商。

不過,在存儲領域,英特爾似乎有一些缺失,還好,品牌和行業地位將英特爾又拉了上來。

從而,我們看到在存儲晶片領域,存儲控制也好,存儲網絡產品也好,英特爾都有一席之地。

不過,在快閃記憶體的研發上,英特爾還是採取了聯盟的策略,與美光結盟,構建了3D XPoint的夢想。

美光雖然在3D NAND上不斷努力,但是在面臨業界諸多競爭的態勢下,不得不靠近了英特爾這棵大樹,互相依靠著,似乎更安全一點。

即便在2016年推出了美光9100和7100兩個系列快閃記憶體卡,但是美光還缺失一塊。

美光在NAND flsh 和DRAM上有著自己的優勢,那麼在快閃記憶體控制器方面有沒有新的進展,一直備受業界關注。

目前9100和7100採用的不是美光的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7100採用Marvell快閃記憶體控制器,9100採用MicroSAN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雖然美光在快閃記憶體晶片製造上有著自己的全球地位,但是也忘不了在針對全新應用環境的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領域,美光也有三個方面的新作為:

一是,美光與超微、VMware合作推出了VSAN節點優化方案AF-4、AF-6、AF-8,比傳統HDD混合部署帶來IOPS提高40倍,延遲卻低至1/40。

二是,在Ceph存儲方案上,美光與超微合作,與多個行業用戶合作,推出該方案,加速Ceph存儲。

三是,美光與Nexenta合作開發針對中小企業的存儲方案,NexentaEdge軟體定義存儲可以針對全快閃記憶體和對象存儲提供新的優化方案。

然而,這些策略和方案在國內的推進情況,大家知道的很少,可能在國內本身就主要依靠美光晶片業務吧,方案推廣似乎沒有看到又專門團隊在操盤。

由此來看,一旦3D XPoint未來成為氣候,不僅可以幫助英特爾繼續夯實其晶片王座,同時也幫助美光可以與其他3D NAND晶片製造廠商帶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光的前途都寄托在了英特爾身上,沒有什麼不好的。

戰略雙贏就好!

英特爾除了圈子還是圈子

在存儲領域,英特爾絕對不是一個後知後覺者。

從一開始,英特爾就一直在努力布局,只是大家感覺沒有那麼深刻而已。

然而,隨著x86伺服器發展,也帶動了英特爾在存儲領域的拓展。

到目前為止,全球知名的存儲廠商幾乎都在採用英特爾晶片。

就連高端存儲的大佬HDS也在幾年前開始採用英特爾晶片。

說一千道一萬,英特爾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似乎也就OK了。

但是,英特爾卻沒有止步。

特別是在快閃記憶體和超融合兩個當今發展迅猛的領域,英特爾正在構建自己的生態圈。

英特爾不僅是NVMe標準的重要發起人之一,同時也早已推出了多款快閃記憶體卡和快閃記憶體盤,經過應用的驗證,英特爾企業級的快閃記憶體卡已經成為了用戶重要的選擇之一。

另外,英特爾與美光合作,2017即將量產的3D XPoint快閃記憶體即將量產,這對整個快閃記憶體行業都將帶來新的機會。

在中國也同樣如此,還在超融合領域構建了英特爾更廣泛的生態圈,從技術和資源上大力支持國內比較有潛力的超融合初創公司。

有了快閃記憶體和超融合的兩個創新的圈子,英特爾這樣平台級的廠商在存儲領域的生態就更加完善起來。

IBM存儲有點小可惜

IBM的存儲發展到現在,讓人覺得有點小可惜。

當然,這個與IBM自身發展戰略有關,從硬體轉向軟體,從軟體轉向服務,從服務轉向雲,IBM雖然在不斷轉身,可是總讓業界朋友感覺慢了兩拍。

正因為要轉向服務和雲,因而,IBM在近幾年開始了大規模的部門重組、裁員,產品線的拆分打散與在融入,一方面證明了IBM轉型的決心和勇氣,一方面也帶來了負面作用。

比如XIV逐漸融入到了IBM的光譜存儲以及快閃記憶體陣列產品線,但是代表XIV技術實力的Spectrum Accelerate並沒有得到長足發展。

於是也有業界朋友,現在的IBM存儲除了XIV、SVC、DS8000,就只有FlashSystem了,每一項的發展都在受阻,都在轉型,都在裁人,從很大程度上對IBM存儲中國的業務造成了影響。

穩定就發展,目前稍微穩定了的IBM到底該尋求什麼樣的道路去發展呢?可能不光我們沒有想好,就連IBM也沒有真的想明白吧。

Oracle成了存儲江湖中的「痴情兒」

Oracle就從來沒有好好玩過硬體,當看到AWS發展迅猛時,Oracle自然按耐不住自己的興趣,在2016年推出了系列有關雲的戰略和舉措。

雲可以帶來的好處,有目共睹,但是企業級存儲怎麼可能因為雲的應用廣泛而消失呢?

Oracle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對於存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2016年對外公布的存儲領域的活動似乎也就一個吧。

這說明了,Oracle的存儲其實不是為用戶服務的,而是為自己服務。

Oracle可謂是存儲江湖中的一個「痴情兒」,只是這份痴情卻是「自戀」,並非「愛人」。

當然,越是封閉自我的策略,帶有的保護意識就越強。

保護意識越強,就越是強調自系統的循環與演進。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Oracle存儲的特點,基於Oracle軟體集成而設計,整合於Oracle整個技術架構之中,基於應用需求進行優化偏向應用感知。

不管是全快閃記憶體產品還是NAS等傳統存儲產品,都非常專注Oracle自己資料庫優化。

但是之前,阿明的文章就分析指出:這樣的策略能否占據整個Oracle資料庫用戶的存儲呢?這個思路有很大的疑問,比如IBM伺服器的用戶是否全部採用IBM存儲產品。

那麼實際情況來看,用戶對於存儲的採購之後,如何運維也非常重要。

也就是說,Oracle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在Oracle資料庫環境下最有利的存儲,但是對於用戶來說,真的必需這樣的存儲嗎?真的選擇Oracle存儲來做Oracle環境下的數據存儲、管理、保護就是最優最佳選擇了嗎?答案應該不止一個吧。

基於這點分析,Oracle存儲如果真的想衝出重圍,資料庫只是其中一個必須講的亮點,但更多的亮點應該在Oracle存儲進入一個客觀、平和、開放的狀態下才能讓我們看到,否則,我們繼續看到的,還是現在一樣的處境。

HPE的3PAR夢想

自那年3PAR併入HPE之後,就一直倍受寵幸,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和更新,早已成為了HPE的核心。

2016年最令人驚訝的是,HPE挑起來了快閃記憶體陣列的大梁,一度在中國的多個行業所向披靡。

HPE人透露,這就是快閃記憶體陣列普及化帶來的結果。

事實也證明了,快閃記憶體技術的革新確實正在將磁碟逼入一個死胡同。

曾幾何時,誰可以預測到快閃記憶體也可以作為主存儲、備份、歸檔。

目前將快閃記憶體作為主存儲已經視線了,備份也被HPE實現了,待快閃記憶體廉價到每GB成本都與磁帶趨近時,我們再回看歷史,你會不會因為當前的猶豫不決而悔恨呢?

HPE 3PAR確實在2016年推出來了普及型的快閃記憶體陣列,並且帶有的企業級功能還比較全,曾經一位遠在貴州的朋友問詢過阿明的相關情況。

一旦3D NAND工藝再次升級,製程一旦突破了128層並實現量產與普及的話,那麼磁碟的死期可能就真的不遠了。

這也就是IBM XIV為什麼會放棄Gen4的更新,而直接讓其快閃記憶體陣列直接來覆蓋潛在用戶的原因所在吧。

相對來說,HPE 3PAR在快閃記憶體之路上走得還比較快,比較靠譜。

因而,也成為了HPE的存儲夢想。

EMC雙贏戰略長驅直入

一直在存儲領域稱王的EMC,在併入戴爾這個大家庭之後,創新依然不斷。

雖然在2016年外媒不斷傳出EMC的人員變動,但是哪個IT公司每年不動動呢?

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

從EMC走出來的人,又有幾個是混得差的呢?

2016年,EMC在創新產品和軟體方面的增長更為喜人,並沒有受到太多「本地行業事件」的過大影響。

一方面,EMC繼續保持旺盛的創新能力和過硬的產品升級;一方面EMC迅速調整中國的市場與行業策略,特別是與神州數碼集團之神州雲科的合作。

因而,EMC在中國的業務也處於穩定發展狀態。

當然啦,後一種情況,也是2016年國內分銷商、大型集成商、大型軟體商轉型舉措的普遍現象,即採取合資、技術授權、產品授權等模式,走上一條「拿來主義」的國產化自主創新。

這不僅幫助國外品牌存儲廠商可以繼續保持行業和市場的穿透力,而且也帶動了國內分銷商、大型集成商、大型軟體商的轉型與發展。

一個雙贏的戰略在EMC陣營不斷展開與深入,從而一保EMC在中國的存儲江山。

愛數調整與變動回歸本位

2016年,愛數進行了10周年慶。

對於一個僅僅依靠中小企業備份軟體發展起來的中國本土軟體公司,到現在的近千人,實屬不易。

古語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愛數的2016註定不平凡,在於這麼多年,從軟體入手帶入硬體,又從硬體帶入服務,再從服務帶入雲。

2016可以說是愛數雲化的一年。

當初可以帶來良好收入的硬體產品線,逐漸成為了一個奔向雲服務的軟體公司的累贅。

加上很多輪融資之後,投資人想看的不僅僅是營收了,沒有過硬的利潤,恐怕未來發展的融資渠道勢必受阻。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因而,2016年愛數毅然淡化了硬體產品線的投入,全面轉型到雲。

畢竟是從備份軟體走過來的軟體公司,根基依然還是備份與容災業務。

所以,現在大家可以看到愛數官網的內容大部分都在圍繞災備與雲服務了。

硬體業務逐漸淡出,災備+雲服務這一年而來完成的數是否可以達到投資人的期望值呢?其中的挑戰還是很大,因為只有更大的營收與更好的利潤才能獲得下一步的發展跳板。

現在來看,愛數應該就是在靜待下一輪融資與IPO了。

同有科技:沉寂的中國存儲第一股

現在的同有科技,幾乎離開了大家的視線。

但是同有科技的業務卻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或許因為同有科技的辦公大樓落成後,大部分員工都搬遷到了比較偏僻的稻香湖那邊,脫離了北京中心地帶的圈子,似乎就容易被大家所忽視了。

畢竟是中國存儲第一股,因而我們不可輕視了同有科技的後勁。

不過這股後勁沒有將同有科技推向更高的梯隊,依然處於國產存儲的第二梯隊徘徊,與華為、浪潮、曙光、宏杉等第一梯隊的差距卻越來越遠了。

存儲行業同質化很嚴重,嚴重的原因在於國產存儲早先大部分採取的是OEM國外存儲廠商產品的模式。

隨著國產化與自主可控趨勢的帶入,存儲行業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個發展節點上,同有科技卻因產品線的問題砍掉了「小金剛」,曾經快要代表同有科技存儲勁旅的產品線一下子沒了,公司產品戰略集中在了數據中心用戶存儲需求上,然而又沒有伺服器領域的給力,加上數據中心用戶存儲需求對於技術和產品的要求又在發生很大的變化。

一下子,同有科技就被甩在了國產存儲的第二梯隊後面,就連後來者的神州雲科幾乎都在超越同有科技。

存在問題的同時,同有科技並沒有找到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長期發展思路,這才是真正要命。

因此,2017年,如果再沒有過硬的創新產品出來,同有科技依靠專有行業採購支撐的業務勢必將遭到很大的影響。

但是,2016年這個方面的業務似乎並未受到大幹擾,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宏杉科技:期待中國存儲第二股

2016年業務表現比較出色的國產存儲廠商不能沒有宏杉科技,這個位於杭州西子湖畔的存儲公司,被業界看作是可以與華為搶奪存儲天下的最有潛力的公司。

華為的存儲產品線已經非常全面了,宏杉科技自然不能與其硬碰硬。

那麼宏杉科技是怎麼做的呢?

所謂劍走偏鋒,如何借力打力才是關鍵。

因此,2016年,宏杉科技發布的新品也好,做的市場推進也好,都沒有離開「存儲互聯」。

而MS系列也從當初高中低端存儲的定位上,進一步擴展到了雲領域。

這個世界上一直長期堅持一個OS打天下的成功存儲企業就是NetApp。

從宏杉科技MS發展脈絡來看,似乎有成為中國的NetApp嫌疑。

然而,宏杉科技卻又十分強調自主可控和安全,因而在諸多的特殊行業領域成為了重要的存儲方案供應商。

2017年伊始宏杉科技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造,那麼想必一年多以後,如果順利的話,應該會成為中國存儲第二股。

只過宏杉科技是帶著之前從華三分離出來的10年如一日的存儲研發團隊做後盾,而不是依靠OEM打天下的貼牌貨。

聯想存儲覺醒了嗎?

聯想這一年的存儲發展,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新東西。

雖然在HPC領域聯想一直發力,但是也沒有忘記對於存儲的匹配。

特別是DCG成立之後,新的調整給聯想存儲帶來了新生。

在這之前,聯想在企業業務上一直表現得不溫不火,即便有了IBM的x86業務併入,也沒能改變聯想在企業業務上沉靜穩重的狀態。

聯想覺醒了,從戰略上肯定企業業務的集團地位。

DCG的正式成立,這也表明了聯想在企業業務上的覺醒,不再安於現狀,DCG必將與聯想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集團(PC&SD)、移動業務集團(MBG)和聯想創投集團(LCIG)同等重要,成為聯想集團業務的四駕馬車,並驅動聯想獲得新的發展。

聯想在吸收新技術上,有著自己的優勢和能力。

比如聯想藉助投資到一些技術創新企業,也找到了創新技術上的合作,如聯想對於SMARTX等企業級IT創新技術企業的投資,並且聯想也與SMARTX在超融合新技術的合作上推出了相關的創新解決方案。

啟動StorSelect項目,鎖定下一代「軟體定義存儲」(SDS) 市場。

與此同時,聯想還與業界領先的新技術公司,如Nexenta 、Cloudian、Juniper、英特爾、Nutanix等深入合作,不僅吸收友商的技術創新經驗,同時也形成了新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整合。

浪潮怎麼做都忘不了「那顆高端心」

在浪潮發布其AS18000高端存儲之後,讓大家就看到了浪潮的存儲發展核心,將圍繞K1來展開。

2016年,浪潮存儲不僅忙於發布高端存儲等新品,同時在研發體系構件上也在下狠功夫。

之前就有公開消息顯示:過去3年每年超過200多的專利,浪潮信息財報公布的情況會有5億元的投入到存儲領域。

包括國外研發中心擴展、AS18000的軟體和硬體等等都是重點。

目前,已經形成了全球三個存儲研發中心,2017也在擴招研發人員,這說明浪潮存儲的2017將會有更多好戲。

不過,話說回來,之前浪潮存儲在2016年嘗試渠道發展的模式似乎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報。

畢竟在存儲品牌和技術影響力不夠強勢的情況下,大量投入資源做渠道銷售,很大程度上都起不到想要達到的效果。

加上自主可控國產化的趨勢影響下,浪潮存儲渠道產品雖然沒有得到大豐收,但從高端存儲上的開路嘗到了甜頭。

K1+高端存儲不僅可以在若干億元的IBM大型機小型機伺服器替代的這樣機會下找到出路,同時也證明了在這條路上的回報也是非常大的。

當然,業界朋友也有說,浪潮高端存儲在自研上還需要更上一層樓才能看到存儲巔峰的光芒。

否則還是「一葉障目,只見泰山。

曙光的下一步是什麼?

中科曙光,我習慣稱之為曙光,簡單,向上。

但是,在存儲領域的耕耘,曙光可是不簡單喲。

當初從中科院出來那一批存儲人才,奠定了曙光存儲的家底。

在2012年,ParaStor就是曙光分布式存儲的核心,其中曙光ParaStor300並行分布式雲存儲系統定位於中大規模存儲應用,面向雲環境進行優化,ParaStor前身就是中科院計算所DCSF1.0到DCSF2.0,這樣一脈相承下來的。

作為曙光雲存儲的基礎,ParaStor不僅在曙光雲與大數據戰略的推進中受益,攻城掠地,同時贏得了用戶的肯定。

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問題才是硬道理。

概念說多了都是扯談,曙光存儲要的就是實幹,帶來的結果是:ParaStor經歷了15年發展,2013年已經建立了曙光EB級雲存儲實驗室,超過1100家用戶成功應用,累計銷售可用容量超過260+PB,在2015年曙光ParaStor發展到了第五代,2016年的曙光ParaStor已經與雲計算中心也就是城市雲業務有了有機的結合。

擁有自己核心產品線的曙光存儲,也沒有放鬆對於流通性的存儲產品推廣,因此,2016年我們可以看到曙光存儲位於了IDC報告比較好的位置。

那麼,2017年曙光存儲的位置會不會有新的變化了呢?至少再超融合上會不會有所新緊張了呢?我想有了2016的基礎墊底,2017的曙光存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了吧。

Datacore的「借船出海」

Datacore是一家美國公司,最早一批的研發人員中貢獻很大。

後來,Datacore

通過OEM業務模式,將觸角伸到了中國。

這也是比較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存儲公司之一。

當然也融入了中國本地用戶,通過技術服務贏得了存儲虛擬化方面有需求的用戶認可。

不過,好景再長也有變天的時候。

後來Datacore早期那批研發人員慢慢分散了,據說對於Datacore後來的發展也帶來了壓力。

後來,DataCore與華為和聯想都有技術合作,但是具體合作推廣情況如何,從未被公布過。

簡單說一下DataCore軟體,DataCore的Hyper-converged Virtual SAN實際上是可以在主機集群使用DAS或內部存儲,創建一個高性能、高性價比的超融合基礎設施方案。

實現高可用性只需要兩個節點即可,但很容易擴展到64個節點。

支持所有的主要虛擬機管理程序,藉助Parallel I/O和RAM緩存,可以實現高達10倍的性能提升。

信核數據走著走著路就更寬了

信核數據在完成新三板掛牌之後,辦公室很快就搬遷了新址。

2016年在產品線更新和市場拓展上,也開始對HCI超融合領域有所涉獵了。

雖然信核數據一直處於國產存儲虛擬化的排頭兵位置,但是,任何一種技術不能與時俱進都會遭遇到瓶頸。

從存儲虛擬化技術領域走出來的信核數據,也早已擁有了自己的災備解決方案,以及超融合的創新。

從技術和產品的更新到生態圈的新面孔,信核數據有點太在乎自己的技術實力而在渠道夥伴的合作上稍微放鬆了一些。

經過2016全新的調整,信核數據增強了合作生態的力量,並且還公布了與國內存儲廠商賽凡的合作,當然在這之前也早已在合作了。

就在2016信核數據十周年大會上,再次更新了一體化業務快速恢復系統Streamer6.3、存儲調度保護平台OSNSolution6.3兩個新版本。

有了這兩個技術更新基礎,為後面新的發展奠定了更好的前景。

CommVault還是那樣的小而美

CommVault在中國的發展已經多年,特別在證券等金融領域早已奠定了自己的數據管理用戶基礎。

作為一個從來不想碰存儲硬體設備的廠商,確實值得再贊一下。

想想看,一直依靠軟體呈現健康增長的存儲公司,業內已經不多了。

之前我有文章曾指出,CommVault也面臨雲計算與大數據大潮的問題,如何贏得新環境下的數據管理的市場,對於這點,CommVault似乎還是更專注於自己的世界中,並且咬住自己深耕的企業級用戶,如銀行、證券等關鍵業務領域的數據保護,無論什麼時候,這是用戶的根本,對於一個關係到用戶根本的存儲公司,只要高層不出什麼亂子,其滋潤的小日子是可以長期這樣過下去的。

Veritas的第二春春光是否明媚?

在賽門鐵克懷抱裡面的那些年,Veritas被折騰得體無完膚,拆分內部人事整頓一番,再就預備出售再整頓一番,然後真達成出售了再整頓一番,三番五次地人事整頓,對於任何一個公司都會帶來致命的打擊,除非Veritas想好了以後如何重生,走向新的技術方向。

但這樣的假設對於Veritas似乎並不存在,阿明看不出一點端倪。

還好,現在Veritas總算當家作主了。

但是,如何從頭收拾自己的舊山河,這是擺在Veritas面前的核心問題。

另外,Storage Foundation、NBU、BE是否還合時宜,值得思考。

Veritas想要獲得新的發展機會,必須迎來第二春,但是,到底誰可以給其帶來真正的激情呢?

Avago一個收購狂的故事

Avago其實不應該放在存儲這一個系列裡面,但是因為Avago對於LSI、對於博科(在存儲領域影響巨大的網絡廠商)的影響,這裡還是收錄了進來。

Avago其實就是一個收購狂,從收購LSI然後拆分甩賣,再到Avago與博通的合併,現在算來,對於Avago來說就是一個關於我買我賣、大魚吃小魚的投資故事,在存儲技術和產品層面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

因為Avago這個收購狂讓旁人覺得太可愛了,因此,讓阿明想到了它去年新公開的名字:博通,而伯通與瑛姑的故事這裡就不多說了。

連載結束。

《預見中國|企業級存儲未來勢力圖》

結 語

就此結束預見中國|企業級存儲未來勢力圖的系列文章撰寫。

看了看文章字數統計正好:兩萬一千字。

整個系列文章的觀點只是阿明個人對存儲領域的探討與分析,不是定論。

請相關存儲廠商請勿作為對外品牌推廣或宣傳的依據。

總共算下來30多篇小文,最後15篇小文都是在春節從北京回成都的高鐵上寫完的。

基本上將存儲行業比較有代表性的大大小小廠商囊括在內了,當然還是有漏寫的公司。

主要原因在於這個連載系列開篇文章是一個笑話,笑話寫了我一天,實在不好想。

當然,文章雖然寫完發完了,但是否都寫到位了呢?有不少粉絲反映閱讀不過癮。

可是,粉絲朋友哪知寫稿的苦喲。

不過,我還是喜歡寫,因而苦中也有樂了。

如果你真的讀完了阿明這個系列文章,會發現,國內外的存儲廠商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度都非常高。

主要源自於中國整體經濟抬升並正在拉動全球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自然對存儲業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因素。

整體來看,2017年的中國存儲市場將從疲軟的狀態逐漸振作起來,各種利好消息表明,2017的存儲市場機遇將會大增,當然競爭也會大增。

新興存儲廠商經過2016全年的努力逐漸開始了用戶層面的應用拓展,老牌存儲廠商經過2016全年的戰略與市場的調整逐漸回歸到用戶真實需求的層面上。

可見,新老存儲之間的PK在所難免,誰會勝出不用猜,因為不管是誰勝出都對整個中國存儲行業有利。

因此,希望中國存儲行業同仁再接再厲,一往無前,奔向公司理想的成功彼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