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芯企到底怎麼樣?這份全球最新行業排行榜給出了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 僅含AI晶片供應商榜單上,七家中國企業入圍,華為以第12名位列中國企業第一;含AI晶片供應商及提供AI晶片組軟硬體公司的榜單,只有華為和聯發科2家上榜。

晶片行業的發展日漸成為了一個廣受關注的話題。


近日,市場研究顧問Compass Intelligence發布了2018年度全球AI晶片公司排行榜。

這份榜單對全球100多家企業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兩份A-List榜單(分別是僅含AI晶片供應商的榜單、含AI晶片供應商及提供AI晶片組軟硬體公司的榜單)中,英偉達均以高分領先,位居第一,但兩份榜單的前十名,都不見中國企業的身影。

A-List Index(AI晶片供應商)

僅含AI晶片供應商榜單上列出了TOP24,有七家中國企業入圍。

其中,華為以第12名位列中國企業第一,聯發科和Imajination則分列榜單第14、15位;此前,AI領域大放光彩的寒武紀在榜單中排名第23位;其他3家上榜的中國企業分別是:瑞芯微、芯原和地平線。

含AI晶片供應商及提供AI晶片組軟硬體公司的榜單,列出了TOP15,中國企業只有華為和聯發科上榜。

A-List Index(AI晶片供應商及提供AI晶片組軟硬體的公司)

上述榜單的評分標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供應商指標(30分):公司收入和AI收入(或範圍);併購可能性;員工或資源;增長潛力;商業化年份

產品和客戶指標(30分):產品組合實力;功能實力;創新水平;客戶成功案例;市場覆蓋率;品牌實力

經濟指標(25分):市場寬度;潛在市場;可獲得市場;彈性水平;市場份額

其他(共15分):領導力;近期新聞和活動;Google Mentions和AI

Compass Intelligence的研究還顯示,過去三年,各大公司(包括收購AI企業、AI新創企業),在研發、投資AI領域總共花費超600億美元。

目前,AI新創公司約1700家,業界對AI晶片組需求正逐漸擴大。

但從榜單可以看出,中國晶片企業與國外龍頭企業間仍存在較大差距,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晶片仍然嚴重依賴進口,尤其是高端晶片。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5411.3億元,同比增長24.8%。

高銷售的背後也伴隨著高額的進口費,甚至連續多年超越石油成為進口名單第一名。

2013年以來,中國每年需要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晶片,2017年這一數字創歷史新高,達2601億美元。

這一現象也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視。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2030年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實現跨越發展。

另外,在具體的政策上,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此前也發布通知,2018年1月1日後投資新設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130納米,且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並享受至期滿為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片進口額遠超原油 中國芯待發力

中國每年進口晶片的金額遠超原油進口,全球晶片約六成市場在中國,年進口額約2000億美元。關注半導體行業的人對這一數據並不陌生。從公眾知曉度很高的計算機、智慧型手機到廣泛應用的空調、彩電,幾乎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