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要花費數十億美元開發機器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4年、中國呼籲在製造業中進行「機器人革命」。

這項計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提高生產力的同時也導致一些不利的後果。

經過幾十年的增長、不斷上漲的工資正在消耗利潤、並將製造業推向東南亞。

「他們意識到不能只和廉價的勞動力競爭、必須提高整體製造能力。

」市場情報和諮詢公司IDC研究總監JingBingZhang說。

人口老齡化也對自動化產生需求。

中國15至64歲的適齡勞動人口為9.98億、2014年開始下降、到2050年可能降至8億。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2016年中國新增87000台工業機器人、略低於歐洲和美國的總和。

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這部分增長將超過20%。

一個例子就是iPhone生產商富士康。

在2012年至2016年間、富士康的營業收入略有增加、但員工人數卻減少近三分之一。

隨著數以萬計的「斯機器人」被部署、超過40萬個工作崗位被淘汰。

富士康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30%的自動化。

噴塗、壓制、裝配、拆卸、焊接、包裝和跟蹤貨物、機器人無所不能。

它們可以7天24小時都工作,不需要假期,按照程序工作。

它們可以提高效率、改善質量並降低風險。

中國公司不僅採用機器人,還製造它們。

中國製造2025計劃鼓勵自動化生產和智能製造。

在地方和國家政府的資助和政策支持下,2014年至2016年期間,大約有3000家機器人製造商或解決方案提供商誕生。

「在的重點是鼓勵創新,鼓勵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並鼓勵製造公司在生產線上採用機器人技術。

據報導,2016年中國汽車企業的人均利潤為48000美元。

在擁有更高機器人密度的韓國,這一數字為15.2萬美元。

據媒體集團電通安吉斯的調查,人工智慧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方面,中國公民是世界上最樂觀的。

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將創造就業機會。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會倖免。

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自動化可能會威脅中國77%的就業機會。

2010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商,大約四分之一的全球商品是在中國製造的。

「需要培訓來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技能。

」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JennyChan表示。

據Chan說,中國存在嚴重的收入不平等,機器可能會加劇這種不平等。

Chan很擔心那些收入較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工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社科院的CaiFang主張對工業機器人徵稅,為受影響工人的社會保障項目提供資金。

「我們必須控制發展速度,限制機器人的發展方向,以避免對人類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政府需要儘早採取行動來思考和規劃,社會、國家、政府作為一個整體如何幫助那些失去工作的人。

決策者認識到這一點。

到2020年,中國教育部計劃招收2350萬學生參加為新經濟設計的三年制職業課程。

許多中國大學也在調整他們的商業課程。

但是,未來的員工可能只需要兼職,一些任務甚至可以遠程完成。

【宜盛寶簡評】儘管許多公司已經接受了自動化,但它正處於新生階段。

根據IFR數據,2016年韓國每萬名製造業員工安裝了631台機器人,美國有189台,中國只有68台。

但是,自動化是我們無法阻止的潮流。

製造業自動化需求不斷增長,而從根本上推動這一需求增長的是中國。

中國經濟占全球經濟的比重不到15%,但它對自動化技術的需求是這一數字的兩倍多。

所以,中國對機器人的旺盛需求不僅推動經濟的增長,也增強了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力,也有助於經濟的轉型。

本文由宜盛寶翻譯整理、僅供交流之用、原文來自CNBC。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台銘被馬雲嚇的睡不著

今年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郭台銘作為「全球數字經濟:深化合作,增強互惠」分論壇的壓軸嘉賓現身。當日,央視財經記者張琳對鴻海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先生做了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