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芯」,絕非讓雷軍「澎湃」那麼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小米自己造晶片的傳言其實在坊間已經流傳已久,去年三季度,就有松果處理器要來的消息,年底又有一輪,而且說是兩款。

如今松果的首款處理器澎湃S1終於發布了。

小米2月28日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旗下松果公司自主研發晶片澎湃S1,搭載該晶片的首款小米手機5c,將於3月3日起在中國上市銷售。

發布會上,小米CEO兼創始人雷軍特意向與會嘉賓、媒體和米粉們小心翼翼地展示了澎湃S1晶片。

指甲蓋兒大小的晶片價值不菲,雷軍透露,該晶片的研發耗資10億人民幣以上。

其實,很多人認為自主晶片的意義是降低成本和擺脫高通的束縛,這樣說倒也沒錯。

但是對於現階段的小米來說,我認為小米自己做晶片風險太大。

渠道不穩,冒失前行

國產手機市場風雲變幻,從小米手機以「飢餓營銷」開啟之際,可謂是一路狂飆,以至於2015年登頂中國市場份額第一,但好景不長,隨著很多國產手機品牌崛起,小米手機的「性價比」優勢已經顯然沒有那麼優越,曾經憑藉網際網路思維逆襲的小米手機也在2016年銷量逐漸下滑,直到如今退出手機排位賽前五的局面。

隨著小米手機的隕落,華為和藍綠大軍則迅速憑藉各自的優勢瓜分了小米手機曾經占有的市場份額,尤其是藍綠大軍的趕超可謂是掀起了國產手機渠道戰爭的開始。

據資料顯示:受到OPPO和vivo的市場擠壓,去年小米中國市場份額下滑到16.8%。

小米手機出貨量也大幅下降23%,僅占中國所有手機出貨量的8.9%。

而小米作為網際網路品牌的逆襲者,明顯也意識到自己的缺失,雖然一開始小米也布局了自己的小米之家線下店,但受制於飢餓策略的影響,而且30家線下店與藍綠大軍的線下優勢明顯有很大的差別,隨著渠道優勢的進一步顯現,小米在節節敗退的衰敗局面下,終於開始了大規模的布局線下渠道。

而作為小米創始人雷軍也在2017年初始訂立了自己的「小目標」:未來3年在中國布局1000家「小米之家」,銷售策略開始全線轉移到線下。

2017年的目標是先開200家。

這也是小米去年智慧型手機份額被OPPO和vivo擠壓之後所做出的最新戰略部署。

不過做實體店的成本很高,尤其是像小米這樣完全採取自營模式的實體店,維護成本相當高,小米未必扛得住。

雷軍坦言,最近令他頭痛的事情是線下渠道:「之前很多人告訴我,線下渠道一定要有利潤空間,但我一直在想如何讓傳統渠道具備高效率,實現性價比。

」雷軍表示,小米之家不同於其他手機品牌的連鎖店,而是完全採取「自營」模式,由小米自己運作,能夠大幅提高效率。

但是雷軍的目標並不是像OPPO和vivo那樣「以量取勝」,他還是想讓線下店走高端路線。

雷軍說:「我們想做什麼?就是想做網際網路思維的無印良品,科技界的無印良品。

」去年51家「小米之家」線下店每平方米的銷售是26萬元。

這種基於網際網路思維的無印良品,可以粗淺的稱之為「新零售」的雛形,但能有多少用戶買帳依然是個未知數,畢竟「線上銷售、線下體驗」的模式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小米以「科技界的無印良品」做標杆最終能否取勝,還要看小米的產品策略和品牌宣傳。

而此時小米又大肆開發晶片,可謂是給自己小米手機拓展又增添了不安定的因素,一來是眾多手機品牌都在搶攻線下渠道,小米能不能占有絕對的先機還是一個未知數,二來手機晶片的穩定性可謂是對手機性能的穩定性起著很大的作用,而此時小米將小米晶片運用在小米手機上,明顯給小米手機在渠道拓展上增添了不安定因素,這種激進的做法,明顯對於目前的小米來說有些冒失。

戰線太長,拖垮小米

對於手機企業來說都知道晶片對於手機的重要性,但為什麼在眾多手機企業中,國內目前僅有華為一家在做呢?

因為自主研發晶片是人才密集和資金密集的「雙密」產業。

自研晶片的費用非常高。

僱傭SoC設計團隊,購買ARM公版設計內核,這些都得砸錢。

而且,自研晶片的試錯成本也非常高。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晶片設計方案的一次流片實驗的成本大概在1000萬左右。

出現哪怕一點錯誤,1000萬就打水漂了,得從頭再來。

但就小米現在的現狀來看,產品種類太多,手機銷量下滑已經讓小米品牌出現疲憊,此時又安放了一個耗資巨大的晶片產業,明顯是給自己的產品又安放了一個定時炸彈,況且晶片的良好適應性和收支平衡需要企業在好幾個產品版本上逐步推進,而且是市場反應良好的情況下。

以國內先行者華為為例,2004年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就著手布局自主研發晶片,2009年研發出第一顆K3晶片試水智慧型手機。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華為推出號稱全球最小的四核A9架構處理器K3V2晶片,但在運用中存在發熱和GPU兼容問題,未得到大規模應用。

之後又經歷了多次實驗,直到2014年麒麟晶片研發成功,並在華為Mate7和P8手機中應用,才穩穩躋身高端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

前後歷經十餘年,砸進去數百億研發經費,才奠定了華為如今的地位。

不過,雷軍告訴記者,在造芯之前小米曾專門研究過華為的海思晶片案例,小米在這個時間點切入,從基礎技術的成熟度來看比15年前華為最早做晶片時高不少,相比之下小米有一定的後發優勢。

不過,過去華為曾經踏過的坑,搞不好小米可能也會掉進去。

當然了,小米做晶片我想不單單是想應運於小米手機,更是在為未來的物聯網趨勢做鋪墊,因為隨著智能網際網路的驅動,我們現在的很多家居產品已經在嫁接網際網路的基因,開始轉型做智能家居,從而逐步構建理想的物聯網構架,而且很多智能產品的實行最終都要以晶片作為基礎,很顯然雷軍是在為小米的未來智能家居領域的擴張做鋪墊,但是對於小米來說,物聯網的普及還是一個漫長的過場,小米此時做的更應該是做好當下的產品,獲得用戶對於品牌的認可。

洗牌當下,刺激用戶

對於小米這個品牌,我們都知道是以手機這個產品作為基礎的,而如今在手機格局中,小米手機卻屢陷下滑趨勢,對於用戶來說小米品牌的影響力也在逐漸下滑。

在用戶品牌意識逐漸下滑的趨勢下,此時的小米其實應該縮減自己的產品種類,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機產品上,畢竟小米是靠手機起家的,米粉也是圍繞著小米手機在轉圈,面對這眾多國產手機品牌的崛起,小米手機的性價比優勢被嚴重稀釋,而且在線下渠道上小米又落後於藍綠大軍和華為等巨頭企業,在用戶難以在眾多手機品牌中抉擇的時候,小米當下更應該是做出一個另用戶尖叫的產品,以輔助線下渠道的拓展,從而黏住用戶的選取心理,進而從回手機霸主地位。

古人云「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手機行業同樣如此,而對於眾多用戶來看,其實更看重手機外觀的差異性,能不能符合特定用戶的使用需求等方面,而這些方面的體現除了產品自身性能以外,再下來就是靠廣告營銷的作用了。

例如,vivoX7的「1600萬柔光自拍 照亮你的美」的宣傳語,用戶在第一時間是掌握了手機的品牌是vivo,其次是1600萬的像素,而對於外行者來說,這些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特性已經足以滿足自己的當下使用需求,而且拿在手上還不會太丟面,誰還會關心手機晶片是用的驍龍還是麒麟或者說是小米呢?

因為在同等價格區間內的手機,產品的差異化性能更能凸顯產品的品牌效應,無論是vivo的柔光自拍還是OPPO的「充電5分鐘,通過兩小時」其實都是在抓住當下用戶對於產品產異化需求特性,而小米呢?除了「為發燒而生」你還能想到什麼呢?

產品在更新換代,用戶需求在逐步升級,小米依然是靠性價比在撐著自己的手機品牌,但當其他手機也在複製你的配置的時候,小米的性價比也就蕩然無存,在漫天飛舞的廣告營銷戰下,小米手機也漸漸成為了弱勢群體。

當然了,對於中國而言,需求更多的自主創新企業去勇於自我探索,而小米的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很多企業去學習的,但就目前小米企業的情形來看,難免有些負重前行。

目前,國內市場競爭已趨於白熱化,領先廠商都在積極拓展全球市場(包括小米),中國產的晶片,並不是很好的支持,甚至可能是一個障礙。

而這也預示著國產手機已經進入洗牌期,所以,對於小米來說,此時更需要一個可以刺激用戶的產品,而不是一個讓人驚訝的「芯」。

(微信公眾號:longgfe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