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之父」:旗下公司占全球六成晶片市場,位居世界第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芯」一直是中國在高科技行業的痛點,因為某件事情的發生,「中國芯」一詞頗受網友熱議,一時間「缺芯少魂」成為熱詞,背後的核心技術短缺讓所有人的心都變得煎熬。
提到國產晶片,鄧中翰是一個無法跳過的名字。
他是中國最年輕的院士,並且被稱為「中國芯之父」,他將自主研發的數億枚晶片打入國際市場,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歷史。
所創辦的企業,如今成功占領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晶片市場60%以上的份額,位居世界第一。
1992年鄧中翰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1997年畢業時取得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學位,是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畢業後加入IBM公司做高級研究員,並獲得IBM發明創造獎;1998年離開IBM回到矽谷創建集成電路公司Pixim Inc;1999年鄧中翰回國與國家信息產業部在北京共同創建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
萬事開頭難,創業初始,人才就是個大問題,當時國內幾乎找不到有經驗的晶片設計人才,鄧中翰不得不親自上陣,到清華去兼任教職,培養晶片人才,雖然人才可以自己培養。
但是錢不會無中生有,半導體是個燒錢的行業,即時當時有國家支持的中星微也幾乎面臨資金斷裂,公司帳面上只剩下100萬美元,鄧中翰和幾位創始人狠下心,決定用個人存款、房產和股票抵押給銀行貸款。
幸運的是,鄧中翰成功了,中星微選擇了做PC攝像頭領域,90年代個人電腦開始普及,但內置攝像頭還不是標配,多媒體化程度低,由於鄧中翰看到了攝像頭的未來,一定會趨向於能越做越小最終被PC集成,所以中星微研發的第一款晶片就是計算機圖像輸入晶片。
2001年「星光一號」研發成功,成功開發出中國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星光中國芯,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而這個星光晶片被廣泛應用於PC和智慧型手機的攝像頭,被索尼、三星、惠普、飛利浦等一線IT企業採購,2003年,全球市場份額達到60%,位居世界第一。
鄧中翰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芯之父」。
2005年中星微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首家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T企業在美國上市。
直到如今,中星微的手機多媒體晶片全球銷量已經突破1億枚大關,這的確是一份值得驕傲的成績單。
但是,中星微也抗不過聯發科的狂追猛打,多媒體晶片不再獨立出來,使用單晶片技術做了整合,中星微在移動終端的蓬勃發展被阻斷了。
這個中國半導體企業在登陸納斯達克三年後,其股價已經從上市最高的20美元跌到1.74美元,退市前的市值只有6000萬美元左右。
雖然在手機和PC方面的多媒體晶片失敗了,但這並不能說明中星微完全沒落,中星微轉而去了人工智慧行業深耕,星光中國芯並沒有被打敗,並且在科技發展的迅猛打擊之時就已經籌劃轉型。
從2014年定義人工智慧晶片,2015年完成設計架構,到2016年正式發布星光智能一號,以及2018年發布的星光智能二號,中星微並沒有因為一次失敗氣餒,而是邁步向前,再次向高新科技的晶片技術發起進攻。
你看好這位「中國芯之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