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專利數量,中國第一還是看這家,不是騰訊!更不是阿里巴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隨著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出國門、開展國際貿易,但在這個過程中,專利的風險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由於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積累目前仍比較薄弱,一旦在海外遭遇智慧財產權侵權糾紛,將面臨非常高的維權成本。

與此同時,創新是一家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一家公司是否注重創新,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衡量標準就是在研發方面投入資金和專利數量。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主任胡文輝代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我國智慧財產權數據。

2018年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10位的國內企業具體情況是:華為憑藉1775件專利授權量獨居第一名,中石化、廣東歐珀公司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以1569件和1520件分居二、三位,國家電網專利授權量1242件、中興通訊專利授權量1028件、京東方發明專利授權量904件、珠海格力787件和聯想697件分別位於第四到第八位,而馬化騰所領導的騰訊以664件專利授權量排名第九,最後一名是中石油的557件專利授權量。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內的電商巨頭企業,馬雲所領導的阿里巴巴並沒有上榜!

榜單中的專利授權量領先的十大企業,都是和自家不斷研發不斷努力離不開,華為這幾年研發更是投入巨大,位居世界前列。

作為國內專利老大,華為極其重視在研發上的投入。

根據華為2017年財報顯示,華為研發費用支出為897億元,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

其中,有30億美元是面向未來的基礎科學領域。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表示,未來華為還會從每年總研發費用150—200億美金,其中大概30—40億左右美金用於基礎研究的投入。

都說騰訊愛抄襲,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騰訊以664件專利授權量排名第九。

從2001年申請第一項專利,2003年開始組建團隊,騰訊就開始進行專利管理。

據透露,在編寫早期版本的QQ時,馬化騰和就親自開始對其中的通信技術、聊天記錄管理、信息傳輸等創新點申請專利,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先行者。

目前在騰訊的產品中,專利申請量最高的產品是QQ。

2011年出世的微信,背後也凝結著很多相關專利技術。

此外,騰訊也積極布局重要的國外市場,其中騰訊的美國專利申請數量在千件以上。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阿里巴巴竟然未能上榜。

馬雲曾經說過,阿里巴巴其實是一家技術公司,這幾年他也反覆強調未來要走入DT時代,這就對公司的技術專利有著更高的要求。

從專利數字來看,阿里從去年已經開始在此領域開始發力也作出了一定成績。

不過,與更強大技術公司的較量之中,阿里未來的成長空間還有很大。

近年,阿里巴巴積極進行全球專利布局,毫無疑問,專利始終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地,當代社會重視專利布局的當然不止阿里巴巴一家,其實每個企業也都紛紛申請專利,發明專利來進行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各企業在獲得專利授權的數量和地域分布上都占盡了主場優勢。

高通、三星和華為在客場表現也依舊突出:高通作為美國企業,在歐洲和中國獲批的專利數龐大;三星作為韓國企業,在美國專利市場上傲視群雄;華為作為中國企業,在美國和歐洲獲得了不俗的專利授權成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