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入侵!智慧型手機未來十年格局將重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手機行業已進入AI競爭時代

回顧2017年手機行業的發展,AI技術開始逐漸落地到終端設備,手機作為用戶「形影不離」的夥伴已成為人們接觸AI技術最佳的產品,而AI技術落地到手機上則是最先以AI晶片為標誌的。

搭載了AI晶片麒麟970的華為旗艦機Mate 10

2017年里各大廠商扎堆發布人工智慧晶片以及AI晶片的搭載手機:9月華為推出了首款添加了人工智慧晶片NPU的麒麟970;同月蘋果推出了其首款人工智慧晶片A11 Bionic,以及基於A11 Bionic的三款手機;10月華為發布基於麒麟970的年度旗艦Mate 10系列手機;12月底華為榮耀也推出基於AI晶片麒麟970的榮耀旗艦V10;此外,谷歌pixel 2系列和三星S8兩款2017年發布的手機也都有相應的AI功能。

時間到了2018年,手機市場迎來了新一波高潮,各家手機廠商更是借著AI這一大新賣點,爭相在3月里搞事情。

3月19日vivo推出 vivo X21,27日小米推出MIX 2S,與此同時,華為也在當天在巴黎舉行P20的發布會,而在四天後也就是31日OPPO也在深圳舉行R15新品發布會。

至此國產手機四大巨頭都在2018年推出了主打AI功能的旗艦機,由此可以看出,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真正進入AI競爭時代。

AI使手機實現全面智能

AI技術的引入到底給手機帶來了哪些改變,用戶又將如何感受到這些功能的呢?

首先是手機的運行速度將變得更快,AI晶片的集成、5G網絡的引入將使手機的運行速度更快,比如蘋果A11、華為麒麟970、高通驍龍845等AI算力的晶片,將使手機在整體的運行速率、反應時間上更加快速,不會出現卡機這種尷尬的情況,而這一點對於用戶來說,將在手游體驗上表現的更加明顯。

在人機互動方面,AI技術也正使人機互動從健入式向多元化演進。

傳統的手機與PC類似,採用的都是手動的鍵入式操作,而除了語音交互外,AI技術還帶來了更多的人機互動方式,比如指紋解鎖、虹膜識別、人臉識別等,這些更具個性化的生物信息識別,將使手機更加隱私、安全。

比如蘋果就在iPhonex上添加了可進行人臉解鎖的FaceID、華為的指紋識別、指關節手勢操作,vivo的屏下指紋識別等。

此外,AI技術的引入也拓展手機功能邊界,手機已不僅僅能完成打電話、拍照、玩遊戲、上網等這些基本功能,它還可進行實時翻譯充當翻譯機。

比如,三星S9以及華為Mate10中都可實現語音、文本、圖片的翻譯功能,其中華為Mate10還支持離線翻譯。

同時手機間的信息傳遞也更加容易,比如Huawei Share功能,可實現手機直連配對並高速進行文件傳輸。

未來,AI技術的應用給手機帶來的體驗將更加豐富。

三大AI實力考驗手機玩家

今年2月IDC發布的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排名

根據今年2月IDC發布的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排名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機市場份額近60%被三星、蘋果、華為、OPPO、小米占據,而在中國國內市場上排名則變為華為、OPPO、vive、小米和蘋果,這前五名占據市場份額75%左右。

當手機行業進入到AI競爭的新時代,這些頭部玩家們又該憑什麼站穩腳跟?

從2017年起,手機市場已逐漸進入AI競爭時代,在這場競爭中AI技術能力已經成為競爭的關鍵,而在技術能力的背後是手機廠商各項實力的比拼。

玩家們要想在新的競爭浪潮中站穩腳跟,則尤以硬體能力、軟體能力和應用生態建設三項能力最為重要。

1、硬體能力建設

手機作為硬體產品,在硬體上的比拼將成為未來手機玩家實力比拼的一大重點,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晶片能力。

無論是拍照、翻譯、語音識別等這些AI功能,之所以成為手機廠商追逐的重點,追本溯源是因其在功能運行速率上更加快速,使用戶的使用體驗更好。

因此,硬體能力的建設將成為AI競爭時代,考驗手機廠商的一大重點。

目前,手機行業三大巨頭中華為擁有首款人工智慧晶片麒麟970,擁有獨立的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蘋果方面也有搭載生物神經網絡引擎的晶片A11,三星在晶片的研發上起步較晚,但也曾公開承認正在研發AI晶片,OPPO、vivo、小米等安卓陣營的手機廠商在晶片上則仰仗晶片巨頭高通,剛推出的OPPO R15 和vivo x21都採用驍龍660晶片,小米的MIX 2S則成為驍龍845的國內首發機型,而驍龍845上則集成了可進行AI計算的模塊Hexagon 685 DSP。

2、軟體能力建設

除了硬體能力之外,軟體能力的建設也將成為考核手機廠商的又一重點內容。

在軟體能力上,AI系統和應用場景的構建十分重要。

系統方面,深度學習技術可以加強智能機的交互性和友好性,讓系統具有更強的感知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主動服務能力。

在應用場景上,AI技術將使手機在不同場景自動調用相匹配的應用,了解具體應用的硬體使用模式,從而更好地協調電量分配方式,以延長續航時間。

此外,手機廠商自身在軟體上的開發能力也十分重要,比如開發拍照翻譯等軟體。

蘋果在軟體建設上也有safari瀏覽器、iBooks閱讀器、股市、天氣等自帶軟體配置。

華為在軟體上下的力氣也比較大,不僅有自己的音樂、視頻,瀏覽器、輸入法等基礎軟體,還配有語音助手、雲服務、錢包、智能遙控、駕駛模式等諸多豐富的場景化軟體服務,在Mate 10搭載了微軟定製的AI驅動語音翻譯系統,可通過NPU加速實現實時文字交互翻譯和識圖翻譯,比傳統翻譯快了300%,能夠支持50國語言。

目前看來為便捷用戶的使用,各家在軟體服務上都在著力開發更多的應用,軟體開發思路和能力也因此成為競爭能力的一大關鍵,尤其是與AI功能相集合的應用軟體上。

3、應用生態建設

應用生態構建的建設也將成為新競爭時代下,考驗手機廠商的又一課題。

從本質上講目前的AI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算法的,而這一算法落地到對於應用上是需要大數據的支持的。

目前不同場景和應用的數據分散在不同的領域,比如網絡運營商掌握著用戶的流量數據,電商平台則掌握著用戶的購買喜好數據。

所以,手機作為集用戶「萬般寵愛」於一身的終端設備,應在AI技術開發方面需加強多元的生態建設,和合作夥伴共同開發AI應用,為用戶帶來更多的體驗,而這也是市場的要求。

蘋果CEO庫克曾提出蘋果要共建雙A「 AR、AI」的前景,通過近乎瘋狂的收購,蘋果容納了45家AI相關的創企,同時ARKit開發平台也吸引了一大批開發者湧入到其生態中,在蘋果的APP store中就可以看到這些蘋果生態下的玩家。

而華為方面則顯得較為穩重,為了配合自研的NPU,推出了面向第三方開發者的HiAI平台(全稱HiAI移動計算平台),使開發者更容易編寫AI應用,目前已吸引不少第三方應用接入了HiAI平台,如快手、抖音、京東、美團等。

三星方面則以Bixby為入口,進行語音、視覺、提醒、主頁等AI應用方面的生態建設。

安卓陣營的手機廠商,目前在生態建設上相對分散、並不完善。

未來十年,誰能問鼎?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波AI浪潮下,手機行業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然而有挑戰就暗藏機會,可以預測未來十年手機行業將上演一場洗牌大戲。

但就目前手機行業的AI大賽剛剛拉起來看,未來十年的競爭將是一段長跑,勝負暫難見分曉。

不過,由於這波AI競爭是以技術驅動的變革,贏家雖難下定論,但趨勢已明顯。

未來十年的贏家一定是軟體能力、硬體能力以及生態建設通吃的玩家。

畢竟,手機是一款集成技術、資源和服務並最貼近用戶的終端設備,只有生態越完善,產業鏈覆蓋越全面的手機廠商,在這場長跑中的動力和耐力才會越強,在競爭中也更具優勢。

就此而言,蘋果、華為、三星等大型玩家相對於安卓陣營的OPPO、vive、小米等玩家,更具競爭優勢,尤其是在蘋果和華為兩家不僅擁有以AI晶片為基礎的核心硬體支持,更是在AI應用平台建設上建立起平台和陣營,以產業鏈輻射的生態鏈也更具規模和實力。

這在以AI技術驅動整個科技行業發展的當下可以說是令人信服的。

無論未來十年手機行業將呈現怎樣的格局,有一點是肯定的,只有在軟、硬、生態等全系真正能力上建設更具實力的企業,才能成為競爭中的贏家。

結語:AI馬拉松才剛剛響槍

經歷了AI技術的爆發,當下AI技術正進入落地應用的關鍵時期。

手機作為陪伴用戶時間最長,單品出貨量最大的終端設備,成為了AI技術最佳的落地場景,手機行業也因此被帶入新的競爭時代——AI競爭時代。

這場競賽從2017年初露端倪,在2018年一開年就迎來了第一波小高潮。

目前來看,當下華為、蘋果、三星、OPPO、vivo、小米等廠商都在積極響應這場AI競賽。

而在AI的布局方面,華為和蘋果憑藉實力和敏銳的洞察力先行一步,在全系AI生態的建設上也更加完善和穩固。

未來十年哪家品牌才是手機市場的贏家還暫難下定論,但最終趨勢已經呈現,即在產品、技術、能力、服務以及生態建設等全系能力上建設的更完善的企業,才能在這場AI長跑中更具動力和耐力,才能更具競爭優勢。

手機行業的這場AI競爭,對手機廠商進行全方位的考驗,但實際上也並不僅僅是手機廠商這麼簡單,其背後考驗的是包括材料、硬體、方案、服務等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玩家。

十年也許並不精確,但這場競爭無疑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而這場AI馬拉松才剛剛響槍。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智東西。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