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上雲端——記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初對於紫光的認知,是從很多年前記者使用的第一個存儲量為28K的小U盤開始的。
沒想到,十多年過去了,在2018年9月19日於南京舉辦的中國晶片發展大會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又向上千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從業者展示了一個紫光U盤。
儘管都是個小小的U盤,但重點和含金量已大不相同。
趙偉國這次展示的U盤,更重要的是裡面的晶片,它是一顆完全由紫光自主設計並生產的三維快閃記憶體晶片,也是第一顆快閃記憶體領域真正的「中國芯」!
已從「清華畢業」、實現企業市場化轉身的紫光,是如何走上晶片產業這條道路的?我們知道的是,紫光集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勇氣,向著晶片產業的雲端衝擊。
而在這背後,是領軍者趙偉國對紫光成為「從芯到雲」的世界高科技產業集團的雄偉布局。
滄桑礪得凌雲志
1985年,趙偉國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的頂級學府清華大學。
這個消息如果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家庭可能不算什麼,而當時的趙偉國,是新疆沙灣縣一中的一名學生。
他就此成為沙灣縣有史以來第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人。
直到今天,他依然是中學母校學生勵志的榜樣。
說起得知被清華大學錄取的那一刻,趙偉國笑了笑,他說那時的確挺激動的,但也在意料之內。
話語間充滿了自信。
趙偉國出生在新疆的「大城市」石河子旁邊的沙灣縣金溝河鄉的一個小村子。
從小,他和村裡絕大多數孩子一樣,養豬放羊,幫大人照看弟弟妹妹,生活簡單樸實,但也很有樂趣。
他的父親曾被錯劃為右派,從河南「發配」到新疆。
經歷了那段歲月的父親,想讓他學一門技術,擁有立命之本。
於是,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趙偉國選擇了很有技術含量的電子通信專業。
再回憶起童年,趙偉國頗為坦然,這或許是每一位成功者共有的自信。
記得比爾·蓋茨在一次演講中說過:所有的苦難只有在你成功之後,才會成為你的財富,沒成功之前,苦難就是苦難。
也因此,趙偉國只是淡淡地敘述,好像在說別人。
一入清華,他突然發現天外有天。
趙偉國坦言,進清華大學以前以為自己是天才,進了清華才知道天才是別人。
這樣的認知,讓他惶恐,更給了他動力。
在清華大學讀本科時,趙偉國一直課餘給人維修電視,幫人寫軟體,補貼自己的生活費。
大三時,他的一個同學的父親從海外帶回了一本風靡一時的《矽谷熱》。
這本書點燃了他內心的火焰。
英特爾、惠普、蘋果等世界科技巨頭的創業過程,以及賈伯斯等人物的傳奇故事,給他帶來極大的觸動:原來技術真的可以改變世界,技術真的能夠讓人類社會更美好。
本科畢業後,趙偉國毅然走上了科技產業這條路。
他先是在中關村做了三年工程師,從事自動控制系統的軟硬體開發工作。
那時候的中關村科技企業方興未艾,是技術人才歷煉的好場所,但他有更高遠的志向,因而他並沒有在此久留。
1993年,趙偉國又回到清華大學繼續深造,師從剛剛回國的龔克教授攻讀電子工程系通信碩士學位。
那時他邊讀研,邊在當時的校辦企業清華紫光集團兼職,同時開始更廣泛的閱讀和思考。
在此期間,既要工作,又要學習,十分忙碌充實。
趙偉國回想起來,覺得學會的最重要一課,就是獨立思考、確定目標,並對結果承擔責任。
研究生畢業,他被正式分配到清華紫光工作,任紫光自動化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
一年後,他離開紫光,加入剛上市的清華同方,任研發中心通信研究所所長,當年就參與了同方併購江西無線電廠的第一次資本運作。
僅半年後,他創辦清華同方電子公司並擔任總經理,這是他獨立經營的第一個企業。
當時,網際網路正在快速升溫,趙偉國敏銳地發現了這股浪潮,用50萬元建起了中華醫療網,這是中國最早的醫師資源網站。
但他很快就發現,網站無法找到切實可行的盈利方式,於是他果斷調整方向,開始探索行業信息化領域的發展,並將同方電子公司調整定位於電力行業的信息化和應用軟體服務供應商。
2005年,趙偉國帶領團隊創立了北京健坤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其業務涉及城市燃氣、地產、礦產、網際網路、軟體、新能源環保等領域,從而初步完成了他事業的初始積累。
2009年,清華校友趙偉國被當時的校領導重新召回,執掌當時已陷入發展困難的紫光集團。
而這次「回歸」的方式是非常具有創新性的:趙偉國以他個人控股的健坤集團成為紫光集團第二大股東,占股49%;清華大學占51%。
趙偉國擔任總裁,不久後被董事會推舉為董事長。
從現在看來,這是一次比較典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清華大學進行校企改革、開風氣之先的成功案例。
彼時,甚至還沒有「混合所有制」這個詞。
「當時的校領導說,就叫混合經濟吧!」趙偉國說。
雄關漫道從頭越
現在看來,趙偉國重回紫光,也可以說是臨危受命。
當時的紫光,因歷史上過多的對外投資和多元化擴張,受制於企業內部管理沒有及時跟上,特別是風險管控不完善,主業不清晰,經營狀況也頗為堪憂。
彼時,紫光集團雖然擁有紫光古漢上市公司和二十多家子公司,但幾乎沒有真正的自主核心技術和產業主營方向,資產規模13億元,年銷售收入僅3億元,幾乎入不敷出,經營陷入困境。
趙偉國執掌紫光集團後,做了一系列調整布局,使紫光集團走出了生存困境,實現了穩定經營。
而他並未就此止步,而是把紫光集團這條戰艦,帶向了更加充滿機遇和挑戰的航線——集成電路產業。
選擇集成電路為紫光集團的發展方向和產業主線,不僅基於趙偉國對行業市場和技術發展趨勢的果敢研判,更是他對國家戰略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肩負的使命的認知。
正如趙偉國所說,「投身高科技產業是紫光集團的天生使命。
」
選定目標後,如何切入呢?趙偉國透露,在2012年到2013年年初,他一直在找切入口和合適的時機,最終想通了:對於一個新領域,切入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其中的巨頭展開合作,通過國際併購和合作,快速完成技術、市場等多方面的基礎準備,率先搶下產業橋頭堡,迅速站穩腳跟。
然後整合資源、凝聚力量,立足自主創新擴大產業規模,進而在全球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於是,在隨後的三年間,紫光集團以驚人的速度與膽略,展開了一系列的國際併購和合作:
2013年6月,收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全球排名第三位的通信基帶晶片設計企業展訊通信;2014年7月,收購同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全球排名第四的通信晶片設計企業銳迪科微電子;2014年9月,紫光引入晶片巨頭英特爾成為戰略合作夥伴,英特爾以90億元人民幣入股紫光展銳,持股比例約為20%,紫光獲得了英特爾x86架構的授權,可以研發和銷售相關產品;2015年5月,與全球IT巨頭惠普公司簽訂股權交易協議,收購惠普旗下外資企業華三通信及惠普在中國的伺服器、存儲器和企業服務業務的51%股權,組成「新華三集團」。
2016年7月,紫光集團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湖北地方國資合作,在武漢新芯公司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航母級的企業——長江存儲科技公司,進軍3D NAND存儲晶片產業。
2016年9月,紫光集團旗下紫光股份與美國西部數據正式宣布成立合資公司——紫光西部數據有限公司;2016年與台灣封測大廠台灣南茂合作,控股南茂大陸子公司上海宏茂微電子公司;2017年集團參股台灣矽品大陸子公司蘇州矽品,進一步布局半導體封裝測試業務;2017年8月,成立了北京紫光存儲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2月,紫光展銳攜手英特爾啟動5G戰略合作,面向中國市場聯合開發搭載英特爾5G數據機的5G智慧型手機平台。
這看似海納百川、高舉高打的系列國際合作背後,是紫光「從芯到雲」的產業架構和生態內鏈的逐步形成,以及從晶片、存儲,到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產業最基礎的自主技術與產品的掌控。
這種企業戰略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包括紫光展銳、紫光國微在內的紫光晶片板塊,在2017年總共為全球市場提供了超過34億顆晶片,讓紫光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新華三集團也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網絡產品與服務領軍企業,在企業級IT服務細分市場排名世界第二、中國第一,其產品已廣泛應用於近百個國家和地區。
國際合作的確結出累累碩果,迅速搶占市場,完成原始布局,但這卻遠不是目的。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更關鍵的是自主創新,只有掌握關鍵技術,才能有持續不斷的創新和堅強的核心競爭力。
趙偉國是這樣想的,他帶領的紫光集團,也是這樣實踐的。
2017年,紫光旗下長江存儲研發成功32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片,這是中國首顆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存儲晶片;2018年8月,長江存儲公布其創新Xtacking技術,被業界普遍認為是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在架構方面的歷史性突破;紫光國微研發的PGT180H,是國內唯一的國產自主產權千萬門級產品,還研發成功全球首款40nm智慧卡晶片THD89;2018年9月,紫光展銳公布「虎賁」和「春藤」兩條晶片產線,將在移動晶片和物聯網晶片領域持續研發突破。
而在雲網方面,新華三推出了業界首款雲化集群路由器CR19000、業界首款400G接口商用數據中心交換機S12500,以及全系列自主研發伺服器UniServer和存儲UniStor,開創計算存儲新格局。
2018北京科博會,紫光集團展台
趙偉國的最終願景,是把紫光集團做成一個世界級的科技企業。
要實現這個目標,趙偉國有自己的理論:一個企業要長久的發展,須進行三項儲備,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
一是資金積累;二是人才儲備;三是技術儲備。
而這三項可以說是矛、盾合一,危機發生了它是你防守的盾牌,機會來臨了它就會變成你手中的利矛。
正是基於這三項儲備,趙偉國對其旗下公司給予充分信任和激勵:首先,向展訊團隊無償贈送40億人民幣的股權,而新華三團隊和紫光股份的團隊員工持股原始金額20億,其中新華三12.75億,對應的股票市值目前接近30億。
其次,他給予了旗下公司更多的業務自主權。
把蘋果手機引進中國的、中國聯通首席市場官於英濤請來擔綱新華三CEO;還說服「存儲器教父」高啟全加盟紫光,負責存儲晶片製造業務;中國FPGA領域的第一人祝昌華也受其感召加入紫光。
趙偉國深深懂得,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
業內盛傳,沒有紫光請不到的人才。
工信部電子司原司長刁石京於2018年年中加入紫光;而華為副總裁兼海思半導體首席戰略官楚慶,也於2018年9月加入紫光。
一時間,紫光幾乎將中國集成電路人才紛紛招致麾下,做技術自主創新,紫光正準備大幹一場。
目前,紫光集團旗下的員工總數達到3.8萬人,其中工程師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擁有各項技術專利總計已超過2萬項,其中絕大部分是發明專利;已獲得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同時,紫光集團在全球擁有87家分支機構、48個研發中心、186個運營中心。
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近萬名研發人員夜以繼日地開展協同技術創新。
2017年底,紫光集團的總資產規模已經飆升到2000億以上;營業收入也突破600億。
紫光集團正在以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速度,實現傳統信息技術企業的突破和增長。
日上中天展韜略
2018年4月8日晚間,紫光集團旗下兩個上市平台紫光股份、紫光國芯(現改名為紫光國微)同時公告:趙偉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
但是,他仍擔任紫光集團董事長一職。
事實證明,趙偉國是在更高的層次上,將紫光引領到更快更好的發展道路上。
趙偉國時刻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每時每刻都忙碌在從芯到雲的產業發展上。
今年8月,在重慶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紫光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以「從芯到雲,鑄就智能科技基礎」為主題,亮相智博會,並圍繞「芯」、「雲」系列成果,全面展示了其創新的產品和領先的解決方案。
智博會上,紫光集團遴選出近百枚晶片,組成一面「紫光晶片大觀」牆,涵蓋從手機各類SoC到物聯網晶片、FPGA等多個領域。
其中,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耗資10億美元,1800人團隊歷時2年研發成功的國內第一顆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將在2018年第四季度實現量產。
紫光國微的安全晶片廣泛應用於身份認證、金融支付、移動通信以及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
紫光展銳首款支持AI應用的8核LTE
SoC晶片平台全,全面提升移動終端的智能化體驗。
智博會上,紫光集團將雲應用方案分為公有雲、政務雲、行業雲和城市雲四大模塊,重點展示了紫光公有雲、智慧政務、數字紅牆、智慧水務、智領公共安全、工業網際網路、智慧教育、雲領智能金融、數字住建、醫療影像雲、城市雲等眾多的雲應用方案,以及雲網基礎架構產品,系統介紹紫光集團在雲網領域的強大實力。
從芯到雲不僅是紫光集團的宏偉藍圖,更是智能產業生態的縮影。
9月初,紫光系三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紫光國微(002049.SZ)、紫光學大(000526.SZ)及港股上市的紫光控股(00365.HK)一起宣布,清華控股將分別向兩家國有企業轉讓其所持有的紫光集團30%和6%的股權。
同時,清華控股與這兩家國企簽署《共同控制協議》,對紫光集團實施共同控制。
清華大學主導的這次校企改革,是在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背景下進行的探索。
這次股改,實際上延續了2009年清華著手啟動紫光改革的精神,符合高校專注教育、管資本不管資產的大改革精神。
而完成這次股改,紫光也將正式從清華「畢業」。
在趙偉國帶領下,更加堅定了前行的方向和步伐,朝著既定的目標奮進,勇攀半導體行業高峰。
回過頭看,趙偉國始終認為自己身上留著母校的精神烙印,他沒有忘記清華的校訓,因此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母校。
在2015年4月清華校慶時,趙偉國公開作出承諾,將逐步捐贈個人全部財產,其中70%給清華大學,30%給其他大學。
截至目前,他已經累計捐贈7個多億現金給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20多所大學。
從進入校企工作到個人創業,再從個人創業回到紫光集團,趙偉國的人生看似兜兜轉轉,事業卻一峰高過一峰。
我們相信,趙偉國將帶領紫光繼續攻堅克難,乘風破浪,為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自主可控發展,為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世界範圍內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中國人的貢獻。
正是印證了趙偉國經常說的那句話:一山放過一山攔,不破樓蘭終不還!其實,立志帶領紫光沖向雲端的他,還把另一句警示語時刻懸掛在辦公室:惶者生存。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周儒欣:開啟中國導航產業全球征戰新時代
程京:生物「芯」護航「健康中國」
紫光集團趙偉國:5年後中國集成電路將在全球站穩腳跟
點右側「關注」獲取最新圈內消息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在智能互聯時代,以集成電路產業為基礎的5G、物聯網、AI等前沿先進技術快速發展,成為拉動國家經濟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的核心力量。為進一步促...
清華紫光:中國手機晶片企業領頭羊
本報記者林莉君■「彎道超車」的創新動力6年半以前,清華紫光在晶片領域難覓身影,領導層為「如何生存」而探索。6年半以後,清華紫光在集成電路行業炙手可熱,成為中國晶片企業領頭羊,排名手機晶片設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