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不是中國太心急,而是實力到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
這意味著中國在5G應用上又領先一步。
本文摘自通訊專家項立剛新書《5G時代》,全面解讀5G的全球格局和中國的5G實力。
】
【文/ 項立剛】
說到5G實力,這是一個綜合體系,不是一項兩項指標。
那麼,5G實力需要從哪些維度來看呢?
我認為考察維度必須包括六個方面:(1)標準主導能力;(2)晶片的研發與製造能力;(3)系統設備的研發與部署能力;(4)手機的研發與生產能力;(5)業務的開發與運營能力;(6)運營商的能力。
全世界在5G領域最強大的國家或經濟體有哪些呢?目前是美國、歐洲、中國這三大核心集團,韓國和日本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換句話說,放眼全球,5G市場大多被這些國家瓜分了。
誰在主導全世界的5G標準?
說到5G的標準,大家可能都知道所謂編碼之爭,部分不太熟悉這一領域的網友乾脆把5G標準簡化成了編碼之爭,所以網上的一種說法是華為和高通爭5G標準,聯想倒向了高通,導致在5G標準方面讓高通占了上風。
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主要緣於對5G標準不夠了解。
5G標準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包括編碼、空口協議、天線等很多方面,所以國際標準化組織有多個工作組在開展標準制定工作。
具體做法是:由某個或某幾個企業領頭,寫出標準,大家討論確定,最後眾多的標準一起形成了整個5G標準。
在5G標準這樣一個完整的體系之下,需要進行多個子標準的立項,哪個國家和企業立項多,自然在整個5G標準中就占有主導權。
立項誰能提出來?肯定是大國或大企業才有實力提出來,或者說是有技術積累、對5G有前瞻能力的企業才有實力提出來。
全世界5G標準立項通過的企業有:中國移動10項;華為8項;愛立信6項;高通5項;日本NTT DOCOMO 4項;諾基亞4項;英特爾4項;三星2項;中興2項;法國電信1項;德國電信1項;中國聯通1項;西班牙電信1項;Esa
1項。
按國家統計,中國21項;美國9項;歐洲14項;日本4項;韓國2項。
5G標準的立項就被這些國家或經濟體瓜分了,其他國家基本上沒有什麼發言權,這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或者說5G標準的重要主導者是誰?當然是中國。
可能很多人會對這個標準立項的結果非常不解,為什麼中國移動的立項有10項之多,超過了美國一個國家的立項總數,中國移動的技術真有這麼強嗎?
中國移動在世界5G標準立項中起了重大作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5G標準立項,這不是無緣無故的,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中最明確的兩個緣由是:
(1)中國移動是對TDD理解最深的電信運營商。
說到TDD,這是移動通信要實現雙向工作的基本原理。
所謂雙向工作,就是把數據同時進行傳輸。
我們打電話時,既可以說話讓對方聽見,同時也能聽見對方說話,這就需要雙向工作。
要實現雙向工作,全世界有兩大技術思路,一個是FDD,就是用兩個頻率來實現雙向工作,更簡單的表述,就是用兩根管子來傳輸信息,一根管子往上發數據,一根管子向下收數據。
這個辦法品質好,效率高,但問題是占用的資源多,得用兩個配對的頻率。
TDD則是一個頻率,用時間來進行區隔,通俗描述就是,用一根管子來傳輸信息,一會往上傳,一會往下收。
它的傳輸速度就比不上兩根管子了,好處是占用的資源少。
技術上FDD和TDD各有優劣,不同的時代採用不同的技術很正常。
3G時代,全世界的技術主流採用的是FDD,無論是歐洲的WCDMA,還是美國的CDMA2000。
中國提出了自己的3G標準,也被作為國際標準之一,這就是TD SCDMA。
當時這一做法在國內遭到了諸多詬病,TD
SCDMA最初發展之路極為艱難,但中國政府還是決心支持它,把網絡建設的任務交給中國移動這個中國最有實力的電信運營商。
中國移動最初也不想接,但因是國家任務,不能不接。
經過了艱難的建設過程,TD SCDMA終於得以商用。
在TD SCDMA的基礎上,中國在4G時代提出了TD LTE這個技術標準。
這時,全世界都看清了中國的決心,從晶片廠商到設備製造商都開始支持TD LTE,也支持TD SCDMA。
可以說中國移動在4G上大獲全勝,取得市場領先地位,TD LTE標準也被多個國家的運營商採用。
在此過程中,中國移動成立了一個GTI聯盟來推動TDD技術,漸漸成為TDD技術的領頭羊。
與此同時,在全球電信運營商中,中國移動對TDD技術的理解最為深刻,形成了強大的技術積累。
人算不如天算。
到了發展5G的時候,因為大帶寬需要更多的頻譜資源,而頻譜資源尤其是高品質的非常有限,於是很多國家放棄FDD,轉向效率更高、頻譜利用率更高的TDD技術,今天全世界的5G技術都採用的是TDD技術。
對於TDD有著十多年的積累,對TDD組網、技術特點有深刻理解和發言權的中國移動,在5G技術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2)中國移動是用戶最多、網絡最複雜的運營商。
中國移動是世界上用戶最多的電信運營商,擁有9億用戶,差不多相當於歐洲的總人口數,是美國人口的2倍多,用戶層次複雜,用戶要求和特點非常不同。
中國移動建設了一個全球覆蓋度最好的網絡,不僅在大城市,廣大農村地區也覆蓋得很好,其網絡建設能力是其他所有運營商學習的榜樣。
中國移動運行的網絡有2G的GSM、3G的TD SCDMA、4G的TD LTE,網絡複雜度高,除了承載語音、數據,還有大量的物聯網服務,對於網絡的理解較其他運營商更為深刻。
由此可見,在全球5G標準立項方面,中國移動對未來5G的看法和要求,成為全世界5G發展的一個標杆。
以美國為首的幾家運營商,在5G發展中主推NSA,就是非獨立組網,核心網和基礎網絡還是4G的,然後在重點地區比如CBD,建設一點5G基站,然後宣稱是5G了。
但事實上,除了拿它當光纖用,為流量集中地區提供更多的帶寬,根本沒法全面開展5G業務。
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中國運營商集團提出了SA的路線圖,從一開始就是要建設一個真正的5G網絡,雖然投資大一些,網絡建設也比較複雜,但這個網絡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開展所有5G業務。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NSA建立以後還是要發展成SA,其實要花更多的錢,而且會把網絡搞得更複雜。
在5G發展的路線圖中,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中國運營商更加積極,而且眼光更遠,技術要求更高。
加上中國有華為這樣的設備商,又有大量手機廠商、業務開發商,因此,在5G標準中,中國通過的立項最多。
可以說,中國在全球5G標準中居於最前列,任何一項5G的子標準和技術,如果沒有中國,都很難通過。
需要說明的是,5G標準不是一個國家,也不是一個企業能主導的,需要各國眾多企業一起來推動。
而在這個群體中,中國的企業最多,出的力最大,這是世界各國不得不承認的。
2019貴陽國際數博會開幕,華為首次公開5G基站晶片組。
圖片來源:IC Photo
5G晶片的實力哪個國家強?
今天的通信是由計算、存儲、傳輸形成的一個體系,要做好5G,無論是基站還是手機,都需要晶片。
中國的晶片和世界一流水平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有很多我們需要奮起追趕的地方。
那麼,5G晶片到底哪個國家最強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5G網絡哪些地方需要晶片。
核心網絡的管理系統,需要計算晶片,也需要存儲晶片,而基站等眾多設備需要專用的管理、控制晶片。
與此同時,手機需要計算晶片、基帶晶片和存儲晶片,未來大量的5G終端還需要感應晶片。
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而在這一方面,中國與全球頂級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
下面分項進行分析:
(1)計算晶片:在伺服器、核心網、基站上需要計算晶片,可以理解成CPU。
英特爾是華為最重要的供應商,也是中興最重要的供應商,除了少數伺服器晶片中國有一定的產品外,絕大部分計算晶片都是美國企業稱霸世界。
(2)存儲晶片:無論是伺服器還是雲,都需要大量存儲,5G的高速度、大流量自然需要存儲。
如今的智慧型手機,存儲器早已經從原來的16GB大幅擴容,64GB都只是基本配置。
存儲晶片目前還是美國、韓國、台灣居於主導地位。
中國大陸也有多家企業在存儲領域發力,但想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還需要努力一段時間。
相信未來5年,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會有較大作為。
(3)專用晶片:除了計算、存儲這些通用晶片之外,在5G通信基站及相關設備上,還會有一些專用晶片,這個領域依然還是美國占據優勢。
除了英特爾、高通這樣的企業外,還有大量的企業生產各種專用晶片。
中國是這些美國企業最大的市場。
歐洲也有一些企業生產專用晶片。
中國在這一領域也有了較大進步,海思、展銳、中興微電子等企業都在設計和生產專用晶片。
可以說該領域各國企業各有所長,不像計算晶片那樣被美國企業壟斷。
(4)智慧型手機晶片:移動通信最重要的終端就是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晶片,不僅要進行計算,還要進行專門的處理,比如GPU進行圖像處理,NPU進行AI處理,因此智慧型手機晶片必須儘量做到體積小、功耗低。
拿下智慧型手機晶片,可以說就拿下了晶片王國皇冠上的明珠。
4G時代,向所有企業供貨的最有代表性的企業是高通和聯發科,隨著各手機廠商技術實力增強,蘋果、三星、華為三強都分別研發了自己的旗艦機晶片,不再採用高通的晶片。
但到了5G時代,三星的5G手機還是採用了高通晶片,蘋果一直在和高通打官司,最後結果可能還是會採用高通晶片,唯有華為5G晶片會採用自己的。
聯發科也會在5G晶片方面堅持研發,而展銳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加上國家加大投入,正在5G中低端晶片上發力。
總體來說,5G智慧型手機晶片,美國擁有最強大的實力,不過華為已經在旗艦產品上進行抗衡,而在中低端產品上展銳也會有所作為。
(5)感應器:5G是智能網際網路時代,除了計算、存儲、控制晶片之外,感應器是半導體領域的新機會。
目前,在智慧型手機上已經有大量感應器,而5G智能終端中的感應器會更多,能力會更強。
在這一新興領域,不少國家都加入到爭奪中,目前很難分出高下,除了恩智浦等大型半導體公司,還有大量中小企業希望有所作為,而日本的村田製作所等企業也有一定優勢。
綜上所述,在5G晶片領域,美國總體上占據較大優勢,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居於主導地位,而歐洲出現一定的衰落,中國則正在發力尋求突破,未來的5~10年,目前的市場格局是否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尚難判斷,但中國正在逐步變強,是一個不可改變的趨勢。
通信系統設備的研發和部署能力
5G要走出實驗室,成為消費者可以使用的服務,需要一個龐大的5G網絡,這個網絡是由核心網絡、管理系統、基站、天線、鐵塔等一系列產品組成的。
我們稱該網絡為通信系統,全世界的5G網絡都必須由這樣的通信系統來提供服務。
誰有能力研發提供這樣的通信系統,就是最有實力的證明。
除了研發出5G通信系統,還需要結合不同國家、地區、地域、氣候進行網絡規劃和部署,並不斷優化,從而提供良好的服務。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香港土地少,人口集中,而新疆地廣人稀,5G網絡的規劃和部署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對網絡有充分的理解,還需要計算機的仿真能力,以及豐富的經驗。
全世界最早的移動通信是美國人發明的,摩托羅拉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強大的通信設備公司,後來才出現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NEC等通信設備公司。
在中國曾有過所謂的「七國八制」,說的是眾多的通信公司在中國爭奪市場。
2G時代,中國自己的通信設備可以說一無所有,後期才有少量設備,差距極大。
3G時代,中國的大唐、華為、中興等公司開始藉助TD
SCDMA頻頻發力,而華為、中興也通過技術積累,在WCDMA上加大研發力度,產品極具競爭力,不斷在國際市場上開疆拓土。
2G時代歐洲企業通過統一標準,整合力量,確立了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
美國從2G到3G就缺乏整合,內鬥非常厲害,政府在不同的集團之間態度搖擺,一會兒支持高通,一會兒支持英特爾,尤其是3G時代,因為標準爭奪處於下風和WiMax的全面失敗,美國的設備商遭到沉重打擊。
到了4G時代,中國企業已有了多年的技術積累並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同時服務水平高,價格也具有競爭力,漸漸成為市場的主力。
這一時代通信系統的格局是:華為成為王者,在全世界176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網絡建設,網絡的品質和服務受到歡迎,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通信系統設備製造商。
第二是愛立信,它是歐洲最強大的系統設備商,但在全球的份額方面漸漸落後於華為。
而諾基亞把那些倒下的企業都整合到自己旗下,包括朗訊、西門子、阿爾卡特、上海貝爾,進而占據了第三的位置。
中興居第四,韓國三星居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唐等企業也參與到系統設備市場中,還有日本NEC等企業,不過主要聚焦本土市場,在全球市場上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系統設備除了端到端的,還有大量的天線、小基站、直放站等相關設備,這些領域,中國生產商是最多的。
換句話說,如今,在全世界通信系統設備領域,綜合實力最強的還是中國的華為、中興、信科(大唐的母公司)。
5G時代,如果排除政治影響,在系統設備領域,中國企業成為主導基本上是毋庸置疑的。
4G時代,華為、中興在全球市場上攻城略地,靠的是什麼?首先是技術強大,這個技術是端到端的交付能力,一個運營商要建設網絡,不可能自己做技術,它需要系統提供商從網絡規劃到網絡優化,甚至後期運維支持都能提供全面的服務,這種能力考驗的是綜合實力,甚至還需要提供部分手機,華為、中興的手機業務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華為、中興的技術實力在5G時代堪稱世界一流,各大運營商對此一致認同。
當前,華為和中興遭遇世界強國的壓力,在很大程度上正好說明這些國家懼怕華為、中興發展起來後,在技術上可能會占據難以超越的領先地位。
除技術之外,華為、中興的產品在價格上也極具競爭力。
通信網絡要做得好,一個關鍵是拼人力,形成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
在管理上,中國企業的高效率是非常有名的,同樣一個工作人員,同樣的工資,愛立信的員工一周只工作35小時,華為的員工可能超過50小時。
同樣的產品,服務更好,報價有競爭力,這正是大量外國企業願意與中國企業合作的重要原因。
最後一點是服務支撐能力。
所有的通信網絡,說完全沒有問題,是不可能的,出現了問題,能不能及時得到響應並解決,就比較考驗人了。
中國企業人力成本相對較低,效率高,工作時間長,同樣的問題,中國企業及時解決問題、保證網絡暢通的能力遠超其他對手。
雖然最近華為、中興在國際市場上面臨一些政治干擾,部分西方國家會把華為、中興擋在門外。
但我相信,再過三到五年,所謂華為的網絡有安全問題的指責會不攻自破。
現在部分政客不讓用華為網絡,到時這些國家的運營商會認識到自己吃了虧,還是會逐漸轉向華為和中興,畢竟這兩家企業具有強大的技術、服務能力和價格優勢。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全球通信系統設備領域位居第一集團的是中國,第二集團是歐洲,韓國也有一定的市場。
中國進入5G商用時代,圖片來源:IC Photo
手機的研發與生產
5G的終端產品肯定不僅僅是手機,但在一段時間裡,手機還是比較重要的終端,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客戶的體驗與5G的發展。
目前,手機研發有一種向少數企業集中的趨勢。
當今世界,手機研發和生產實力最強的是美國、中國、韓國,世界三強是韓國的三星、美國的蘋果、中國的華為。
而三強中,三星和蘋果都面臨一定的困難。
三星從「電池門」以來,品牌受到了較大影響,雖然全球市場情況依然不錯,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萎縮至前十以外。
蘋果因為缺少創新,2018年的新機表現不如人意。
唯有華為具有較強的爆發力,發展勢頭良好,在鞏固了中國市場老大的龍頭地位後,在歐洲、印度、中東、東南亞、南美市場都有很好的表現。
到2020年,華為沖至世界第二,甚至搶占第一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屆時,5G在全球開啟商用,華為手機因為擁有強大的綜合能力,又有自己的晶片,可以很好地支持5G,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三星在晶片上很可能受制於高通,還要面臨中國企業的競爭。
而蘋果問題最大,當前正和高通打官司,4G時代其甚至放棄了高通的基帶晶片,如果5G還是採用英特爾的基帶,對於在通信領域的積累還需要努力的英特爾而言,能不能很好地支持5G,讓蘋果手機有更好的表現,現在還要打一個問號,如果中間有不夠穩定的問題,那對蘋果的傷害可能是非常致命的。
5G時代,全球手機三強中,市場表現最好、技術積累最紮實且勢頭向上的,唯有華為。
世界十大手機品牌,中國占據7席,韓國除三星外,只有LG擠進了全球前十強,而中國的oppo、vivo、小米是前三強後面的小三強,聯想、中興雖然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但在全球市場表現不錯。
目前,全世界第一批推出5G手機的企業,主要是中興、聯想、oppo、vivo、小米等中國企業。
可以說,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綜合能力上和中國企業抗衡。
隨著中國市場爭奪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把視角轉向全球市場,華為、中興、聯想早就在國際市場有所作為。
近幾年,小米、oppo、vivo、一加都在海外市場發力,傳音這樣的企業在非洲市場占據了半壁江山,印度市場也被中國產品占據了大半。
歐洲手機品牌只剩下一個諾基亞了,不過其已經在中國研發和生產,目前只能算是過去的一個品牌而已。
手機的研發和生產,第一集團毫無疑問是中國,美國的蘋果和韓國的三星也擁有強大的實力,但比拼綜合能力,美國和韓國均難敵中國。
5G時代,中國肯定會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力,鞏固優勢。
5G業務與應用的開發和運營
5G不僅是網絡和手機,還需要大量的業務與應用,這也是5G能不能廣泛商用的重要因素。
那麼,這方面究竟哪個國家最有競爭力呢?
傳統的網際網路,基本上就是各國仿製美國。
傳統網際網路業務都是美國最先發明和推動的,然後其他各國向美國學習,或直接採用美國業務。
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開始漸漸跟上甚至實現超越。
今天的中國移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單車、打車業務、外賣業務,雖然部分業務的雛形還有些美國產品的影子,但越往後發展,越超越了原來的產品。
舉兩個典型的例子。
一個是微信。
同樣的社交產品,美國不能說沒有,但是微信從社交產品發展成支付服務平台,大大增強了用戶體驗與場景,這方面就很值得美國同行學習了。
微信為海量用戶提供了效率和方便,尤其是大量小程序的能力,是傳統社交平台不能理解的。
和微信比,臉書就相差了很多。
另一個是拼多多。
電子商務早已有之,但是把社交和電子商務相結合,通過社交形成強大推銷能力的做法,完全是一種創新,這也是美國或其他國家的企業不能理解的。
如今,在很多領域,中國企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爭相模仿的對象。
5G是智能網際網路的基礎,需要整合移動互聯、智能感應、大數據、智能學習,自然需要研發生產智能硬體。
如今,在智能硬體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方面,企業最多、實力最強的是中國,像智能手環、手錶、體脂秤這樣的產品,中國很快做到了世界第一。
目前,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整合產品的能力、接入的產品數量均遠遠超過蘋果和谷歌。
華為也開始在這個領域發力,並且已經形成強大的華為智選產品系列,通過HiLink協議,把各種智能家居整合起來,它不是自己去做所有產品,而是通過平台,輸出整合、智能化、銷售和服務能力。
中國智能家居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水平位居世界一流。
中國公司的環境監測產品可以監測溫度、濕度、噪聲、PM25、PM10、甲醛、TVOC、二氧化碳8項指標,可以和空氣凈化器、新風機相聯進行智能控制,且產品價格不到100美元,這樣的產品在世界上很難找到競爭對手。
面向5G網絡開發特定領域的產品,大量的中國企業正摩拳擦掌。
從晶片、模組到智能硬體,從各種智能家居到面向公眾服務、社會管理的產品,中國企業積極性很高,投入較大,地方政府對於那些能夠提升社會管理效率的智能化產品也非常關注,比如水污染治理、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產品。
中國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新力,資金和人才的積累,智能硬體的研發、生產能力,是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這也是中國5G業務與應用將迎來大發展的基礎。
電信運營商的網絡部署能力
5G網絡能否發展好,一個關鍵就是電信運營商的網絡部署能力,只有部署好網絡,普通民眾才能用得上,相關業務才能發展起來。
中國三家電信運營商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擁有用戶9億,用戶數全球最多,差不多是整個歐洲人口的總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用戶數也位居世界電信運營商的前列。
中國電信運營商擁有強大的網絡部署能力,今天中國的4G基站已經覆蓋99%的用戶,三家電信運營商的4G基站數超過350萬個,總基站數超過640萬個,這個數量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企及的。
美國4G基站數不超過30萬個,印度的總基站數不超過70萬個。
在基站數量上,中國和任何一個大國相比,都是其10倍甚至更多。
基站數量多意味著網絡覆蓋能力強,網絡的品質好。
出過國的國人普遍感覺,在歐美很多國家,出了城市不遠就沒有網絡,或是網絡質量很不好,在室內,很多地方的信號也不穩定,說明網絡覆蓋不好。
中國電信運營商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在廣大偏遠地區都很好地覆蓋了4G網絡,99%的用戶都能享受到網絡的便利。
在農村地區覆蓋網絡,不僅縮小了數字鴻溝,還對推動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網絡部署方面,其他大國與中國的差距非常明顯,這種差距在5G網絡部署中依然會出現,它最終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社會管理能力和整個社會的效率。
除了基站數量,中國在5G的技術路線圖上,也選擇了更為激進的SA獨立組網方案,而歐美多數國家選擇的是NSA方案。
NSA非獨立組網方案的一大特徵是:長時間主要的網絡還是4G,只在核心地區用5G組網,也就是說,這種網絡不能實現所有的5G場景與業務,它還是4G網絡,只在少數地方通過5G提升了一些速度。
而中國三家電信運營商選擇的SA方案,一開始就是建立一個獨立的5G網絡,這個網絡不僅可以實現重點地區上網的高速度,還可以支持低功耗、低時延,這為工業網際網路、智能交通等提供了通信能力,也為智能家居爆發提供了機會。
試想一下,在歐美國家稍微偏遠一點的地方電信信號就很不好,無法支持4G,甚至連部分旅遊勝地都沒有移動通信信號,我們就能很好理解為什麼移動支付業務無法在歐美國家開展,根本原因是沒有一個高品質、高覆蓋的網絡。
而對中國用戶而言,大家默認在絕大多數地方都會有網絡,都能很方便地用手機進行支付,這種場景能真正實現的國家沒有幾個。
如今,中國在5G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阻礙和壓制,很大程度上不僅是對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打壓,更體現出歐美精英層對於中國5G網絡全面部署後,他們將在社會管理能力和社會效率上大大落後於中國的焦慮。
中國一定會儘快建成一個規模龐大、品質很高的5G網絡,進一步提高中國社會的效率,繼續增強社會管理能力,社會服務也會更加便捷。
但對於其他很多國家來說,這些在較長時間內都很難實現。
不僅是美國,歐洲同樣如此,尤其是南歐和東歐,因為大多數電信運營商缺少足夠的資金,政府也缺少建設5G網絡的決心。
政府支持和市場能力
5G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企業投入,沒有政府支持顯然是很難建成的。
比如,在法律法規等方面,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和幫助。
中國政府在5G發展的態度上是非常明確的,積極支持加快5G建設,這一方面可以拉動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能提升社會效率,降低社會成本。
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頻譜的分配和規劃。
頻譜是5G建設必需的基本資源,這和蓋房子要用地一樣。
歐美很多國家對頻譜採用拍賣的方式,電信運營商拿到頻譜需要花幾十億甚至上百億歐元,5G還沒有建設,運營商就背上了很高的債務,因此,小型運營商對於5G的建設積極性不高,大型運營商即使態度積極,但背負了很大的資金壓力。
而中國政府採用的是頻譜分配方式,在經過協商後,根據電信運營商的需要和技術情況,把頻譜分配給電信運營商,頻譜占用費用很低,電信運營商壓力小。
網絡建設也是一個大問題。
電信運營商建設網絡,要進入樓宇小區,整個過程較為複雜,不說價格,談判的時間就拖不起。
中國建設3G、4G網絡,政府起了很大作用,第一步,政府要求先在樓宇上安裝基站,這不僅降低了建設成本,也加快了部署速度。
而在政府支持下,進入小區、機關進行網絡部署就比較方便,大大降低了成本,尤其是時間成本。
從3G開始,中國政府的支持在移動通信領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特別是最近幾年,在高層的親自推動下,電信運營商進行了大規模的提速降費,今天的中國,通信資費是世界大國中最便宜的,便宜的資費和廣泛的覆蓋,讓城市和偏遠山區都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在5G網絡建設過程中,相信政府還會一如既往地發揮巨大作用。
當然,世界其他各國政府也在推動5G建設,比如分配頻譜、發放牌照,但在執行效率和實際效果上,和中國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
最後一個影響5G的力量是市場。
一個技術和產品能否發展起來,市場是不是足夠大是重要前提。
只有市場夠大,才能降低成本,讓資本願意投資。
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消費者對新技術有特別高的熱情。
這一點與歐洲的消費者差別較大。
比如,中國用戶對於智慧型手機和3G、4G技術的熱情遠超其他國家,甚至可以說中國普及4G似乎是一夜之間完成的。
在一些國家認為4G應該是白領使用時,中國的老太太們已經用微信建立起了街坊群,交流做飯的技巧,而智慧型手機更是覆蓋了從大城市到農村的所有群體。
近14億用戶的市場需求也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無法理解的。
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運營商還在通過高價格來實現高收入和較高利潤時,中國電信運營商卻用低價格獲取了高收入,靠的就是龐大的用戶群。
5G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它是否足夠強大,靠的不是一個點,需要由多個力量形成綜合實力。
在這個完整的體系中,中國除晶片稍弱之外,在其他領域均居於優勢地位。
而中國的晶片也打破了一片空白的局面,相信在5G時代能實現較大突破。
縱觀全球5G發展格局,歐洲強在系統,美國強在晶片,中國強在綜合實力。
可以預期,隨著5G的正式商用,領先世界的非中國莫屬。
《5G時代》,項立剛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
【本文為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