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高通5G標準爭奪戰背後:隱藏著這些你不知道的事實和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2016年以來,5G熱度逐步攀升。

5G作為第五代通信技術,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它,那就是「快」。

最近,有消息爆出,5G網絡最快將於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時候推出,而這相距4G網絡的推出到普及也僅僅過了4-5年。

此外,國內的三大運營商也都已經先後公布了國內5G網絡的商用時間,大致將會在2020年左右進行全面商用普及。

5G技術的到來,將打破行業邊界,重塑商業模式。

所以,無論是國外公司諸如高通、英特爾等,還是華為、中興和聯想等民族企業,以及各大電信運營商,都在積極布局5G,力圖在5G格局中搶占先機,獲得最大利益。

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的發展,如今有望成為5G時代的領跑者之一。

讓人欣喜的是,ITU(國際電聯)把中國提出的「IMT-2020」作為5G技術的正式名稱,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國際組織對於我國在5G研究上取得成績的初步認可。

前不久,在5G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公司、行業、國家之間不斷上演著利益糾葛與爭奪。

特別是「聯想公司在5G方案上沒有投票給華為,而是投給了高通」備受網友關注。

有專業的網友扒到的真相是這樣的:

1、長碼投票, 聯想兩票給高通。

結果高通勝,這兩票不影響最終結果。

2、短碼投票,聯想兩票棄權,導致華為一票之差輸給高通。

3、控制碼投票,聯想兩票投華為,最終華為取勝,但是聯想的票不影響結果。

所以聯想所謂的投華為,其實是控制碼,但是已經大局已定,不需要他來錦上添花了。

而短碼需要他的時候,他卻投了棄權票,導致華為一票之差輸給高通。

於是乎,一場關於「聯想愛不愛國」的口舌之戰開始上演。

然而,不管這個事件背後的事實如何,能看到的是,全國人民都在關注著5G技術的發展。

回溯歷史,從遙遠1G時代乏善可陳的模擬語音業務,到4G時代各種眼花繚亂的移動寬頻數據業務,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你我之間的人類通訊,即便人均一台手機,全球也不過幾十億終端,但5G能實現的遠不止這些。

無人駕駛汽車,頭上的VR設備,家裡的智能電器,甚至每台挖掘機,它們都是5G的載體。

也就是說,5G不再拘泥於電信行業,而是以某種類似幻想中的以太樣式,滲透進物聯網及各種行業,與工業,醫療,交通等垂直領域產生嫁接,它們彼此再跨界合作,並由此湧現出更為龐大的基礎設施底座,譬如智慧生活,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某種意義上,那些如今代表未來的時髦詞彙,都離不開5G的身影。

5G時代,對消費者來說,可能意味著更方便的生活和工作;而對5G產業鏈上的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新機會、新市場。

所以,不管是企業,還是國家,都會在這場5G之戰,未來的科技之戰中使出渾身解數,獲取最大利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