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國企除名,辦華為成通訊教父,他叫任正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個 44 歲的男人,在經營中被騙了 200 萬,被國企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絕,還背負 200 萬債務。

老婆又離婚,他一個人帶著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創立華為公司。

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技術、沒有市場經驗,看起來誰都比他強的一個人,然而他卻憑藉堅韌不拔的毅力成功逆襲,用 27 年把華為帶到通訊行業世界第一的位置!

1944 年,任正非出生於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村莊,靠近黃果樹瀑布。

任正非的父母是鄉村中學教師,家中還有兄妹 6 人。

任正非中、小學就讀於貴州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縣城。

因為父母對知識的重視和追求,即使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堅持讓孩子讀書,1963 年,任正非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已併入重慶大學)。

在校期間,他把電子計算機、數位技術、自動控制等專業自學完,接著還學習了邏輯學、哲學和幾門外語。

大學畢業後,任正非當上了建築兵。

那時法國一家公司向東北遼陽市出售了一個化纖成套設備,這是任正非當兵後監守的第一個工程。

從這個工程開始,一直到建完生產,任正非才離開。

1983 年隨國家調整建制,撤銷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從部隊以團副的身份轉業,來到成為改革試驗田的深圳,在當時深圳南油集團下面的一家電子公司任副總經理。

然而好景不長任正非在一筆生意中被人坑了,導致公司 200 多萬貨款收不回來。

那時,內地城市月工資平均不到 100 元。

在這種情況下,任正非在大國企南油集團的鐵飯碗端不住了,安逸的日子似乎已經到頭。

這一年,任正非的家庭和事業都出了狀況。

他的夫人轉業後進入南油集團領導層,而他在南油下屬企業時由於連續虧損,再加上父母與弟妹和他們同住產生的生活壓力,最終導致家庭解體。

任正非在這一波又一波的滑坡中,直達人生低谷。

此時的任正非,下有一兒一女要撫養,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贍養,還要兼顧 6 個弟弟妹妹的生活,正值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在、未來尚長的中年之際的任正非,前行之路陷入無際的迷茫與昏暗。

不惑之年開始創業,肩負重壓,毅然做出抉擇。

處於中年危機之中的任正非沒有時間去感傷,家庭的責任、事業的急迫,令任正非迫不得已,走向了一條下海乾實事的道路。

1987年,脫離體制的任正非「下海」,以21000元資金創立華為。

起初公司主要代銷香港產品,風險極小,靠差價獲利。

創業初始,任正非的所思所想並沒有太多的理想主義,僅僅只是為了餬口、為提高家人生活品質。

而這是一個扛著壓力向前、被逼無奈的創業故事。

可以說,任正非的創業初期帶著些許悲情色彩。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做程控交換機產品的朋友讓任正非幫他賣些設備,有過幾次經歷,任正非萌生自己乾的想法在賣設備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中國電信行業對程控交換機的渴望,同時他也看到整個市場被跨國公司所把持。

當時國內使用的幾乎所有的通訊設備都依賴進口,民族企業在其中完全沒有立足之地,43 歲的任正非,在這個時候突然表現出了他的商業天才,決定自己做研發。

軍人出身的任正非似乎天生具有比一般人更加強烈的愛國熱情和保衛領土的敏感和決心,而他在那個時候能夠認識到技術是企業的根本,便從此和代理商這個身份決裂,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

起初,華為在用戶交換機的HJD系列產品上取得了小規模成功。

然而,這種成功並沒有持續下去。

由於對趨勢的認識錯誤,華為接下來推出的一款模擬交換機JK1000遭到了新產品數字交換機的嚴重打擊。

在推出的第一天,這款被寄予厚望的產品就成為了落伍之物。

重壓之下,任正非依然堅持自主研發,他轉向了數字交換機1991 年 9 月,華為租下了深圳寶安縣蚝業村工業大廈三樓,開始研製程控交換機。

最初公司員工僅 50 餘人。

當時的華為公司既是生產車間、庫房,又是廚房和臥室。

十幾張床挨著牆排開,床不夠,用泡沫板上加床墊代替。

所有人吃住都在裡面,不管是領導還是員工,做累了就睡一會兒,醒來再接著干。

這也是創業公司常見的景象,只不過後來在華為成為了傳統,被稱為床墊文化,直到華為漂洋出海與國外公司直接競爭的時候,華為的員工在歐洲也會打起地鋪,外國小夥伴無不驚呆稱讚。

此時,大部分研究人員都是半路出家,甚至不得不人手一本普及交換機國內規範的小冊子才能開展工作。

本應在1993年春節前完成的交換機遲遲沒有研發成功,華為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危險。

任正非私下對身邊人表示,如果C&C08研發失敗,他只能跳樓。

1991 年 12 月,首批 3 台 BH-03 交換機包裝發貨。

當時公司已經沒有現金,再不出貨,直接面臨就是破產。

幸運的是,這三台交換機很快回款,公司得以正常運營。

1992 年,華為的交換機批量進入市場,當年產值即達到 1.2 億元,利潤則過千萬,而當時華為的員工,還只有 100 人而已。

這樣的成長速度,響應了深圳速度的口號,而這樣的盛況只屬於那個時代。

1993年年末,C&C08交換機終於研發成功。

其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三分之二,為華為占領了市場,直至今日。

孤注一擲之後的成功,很容易被解讀成膽識造英雄。

但任正非卻說,他是因為無知,因為傻才在電信行業里走下去。

本以為電信市場那麼大,做一點點能養活我就行了。

進來才知道電信不是小公司能幹的,標準太高了,進步太快了。

要活下來只有硬著頭皮干到底,不然就干不下來了。

年屆古稀,任正非比其他晚輩企業家更有資格回憶自己的商業軌跡。

在他眼裡,自己並不是英雄,只是個被生活追趕著擔心明天就會失敗的商人。

就像他說的,自己在開放改革的整個歷史過程中僅僅是個過客。

然而正是這個過客的起起伏伏讓我們對曾經的那段歲月愈發緬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