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蘋果拉下水 富士康上市來首次營收滑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iPhone熱銷近十年,養肥了那些上下游手機供應鏈廠商。

然而,2016年蘋果的營業額出現了15年來首次下滑,一損俱損,"抱大腿"的供應商們自然難以全身而退,赫赫有名的蘋果最大代工廠富士康首當其衝。

1月11日,富士康宣布,自1991年上市以來年度營收首次下滑。

數據顯示,富士康2016年收入為新台幣4.356萬億元,同比下滑2.81%.

蘋果依賴症嚴重

據悉,蘋果在全球擁有18家代工廠,而富士康就占了7家,來自蘋果的業務營收占據了富士康總營收的50%以上。

iPhone銷量疲軟,富士康自然受拖累。

市場研究公司IHS拆機分析顯示,蘋果公司新推出的iPhone6智慧型手機的部件和勞工成本在200美元到247美元之間,其裸機售價為649美元到849美元。

IHSiSuppli中國區研究總監王陽表示,每部手機富士康僅賺4美元到4.5美元。

在iPhone6的生產中,富士康拿到了七成的訂單。

去年iPhone出貨量下滑嚴重,這對富士康的影響可見一斑。

但除了富士康,另一家代工廠和碩也受到影響。

據悉,公司去年12月份收入同比下滑27.43%,至新台幣840億元。

和碩主要負責組裝iPhone 7。

勞動力成本上漲

雖然富士康有精密模具技術,有多項發明專利,但更重要的是藉助改革開放初期內地在成本和政策上的比較優勢,降低其產品的製造成本。

有消息顯示,20世紀80年代末,台灣地價節節攀升,相比之下,內地當時有大量的廉價土地。

在人工成本上,1993年,台灣工人的月基本工資超過人民幣2500元,是內地作業員的5倍。

坐享低人工成本的紅利,富士康承接著各路高科技公司一波又一波的訂單,從筆記本電腦到蘋果手機,從數位相機到LED照明。

不過,我國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使依靠低成本賺錢的外向型企業壓力倍增。

2008年下半年,富士康轉盈為虧,稅後虧損2086萬美元。

從2010年起,富士康加快了對內地的投資步伐。

重慶、成都、鄂爾多斯、鄭州、廊坊等地的廠區,或投入使用,或開始注資。

同時,富士康規劃壓縮深圳廠區的員工規模。

梁振鵬坦言,成就富士康的是廉價勞動力,沒有廉價勞動力,富士康不會發展到今天。

從沿海到內陸,富士康的每一次轉移都是為了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

然而,富士康必須面對的現實是,內地的勞動力成本都在提高,廉價的勞動力已經難覓蹤跡。

蘋果在背後使壞

從2007年到2010年,富士康一直是蘋果的獨家供應商。

但為了降低訂單風險,增加議價能力,蘋果將旗下產品的生產權不斷授予其他代工廠。

近日有台灣媒體爆料稱,蘋果響應川普號召,已與美國本土供應商捷普(Jabil)達成了訂購不鏽鋼 iPhone 外殼的協議,這可能會對富士康造成沉重打擊。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三大電子合約製造服務商捷普曾是iPhone 4邊框的供應商。

掌握價格談判主動權後,蘋果為了挽回 iPhone 7 銷量低於預期的損失,必將降低供應鏈的訂單報價,而富士康也成為蘋果首先要考慮砍價的對象之一。

供應鏈人士表示,蘋果暫定的目標是新一代 iPhone 的機身邊框成本要降低 20%-30%,其它零件的降價幅度目前還不得而知。

在眾多蘋果供應鏈廠商當中,富士康是最容易受到蘋果影響的企業之一。

如果蘋果降低了富士康的 iPhone 訂單報價,對後者的影響可想而知。

甩開蘋果自己干

富士康也深知自己對蘋果的依賴性太強,於是這幾年也在不斷謀求轉型,比如說大膽貼牌生產諾基亞6。

不出意料這款諾基亞時隔多年帶來的產品,一款高通430處理器的配置,把大家的情懷撕得粉碎,讓爭議蓋過了產品本身。

搞不懂富士康這是真想涅槃重生,還是打算賺一波就馬上撤身?

不過郭台銘把夏普當作自己未來轉型的一個重要依仗這點倒毫無疑慮,據了解富士康為夏普規劃了物聯網、健康生活、智能家居、高科技、潔凈能源等五大業務方向。

最近,還發布了夏普網際網路YunOS電視,成為夏普併入鴻海之後的首個終端產品;緊接著夏普停止為三星和海信提供電視面板,並且發力歐洲市場;前不久,郭台銘在廣州投資610億元建設8K顯示器產業園。

而且,鴻海還將對夏普新一代IGZO、OLED、攝像頭及傳感技術在內的顯示器技術進行重點投資,並且拿出2000億日元投入OLED面板的研發和生產。

不過兜兜轉轉還是離不開蘋果,夏普這次投資也是為了贏取2017年蘋果8的OLED面板訂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鴻海_上市後_營收首降

雖然極力希望擺脫單一代工企業的標籤,但作為蘋果背後最大的製造廠商,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海」)的營收與利潤情況依然備受外界關注。1月10日晚間,鴻海公布了2016年12月以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