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丁磊等在紫金山峰會上的演講(精彩集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1月6日上午,2017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開幕。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傅成玉,台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網易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丁磊,鴻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分別做專題演講,探討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形勢、新商機、新思路。

郭台銘:發展「六流」技術,實現工業網際網路轉型

今天我以一個從事實體經濟43年的「工業人」身份,從微觀的角度闡述「從全民小康到全民健康,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的議題。

1960年,台灣經濟改革起飛,人均壽命是64歲,現在是80歲;大陸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人均壽命從65歲提高到現在的76歲,可見經濟成長與民眾的健康息息相關。

健康是一個大概念,醫療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民眾的剛需。

醫療現代化不僅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更可以利用科技讓醫療更人性更安全。

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科技,可以大大縮短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把病人個人的健康資料數字化、平台化,實現遠程醫療、分級治療。

我們生產的8k面板已經運用在內視鏡手術顯示器等產品上,在癌症早期診斷、新藥開發等領域取得跨越式發展,解開了很多生命的奧秘。

台灣的這些醫學成果也能運用在大陸。

在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之路上,要推動傳統製造業向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方向發展,通過數據的流動,打破信息孤島,形成工業互聯,推進全產業的人機物聯通。

我們要將先進的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串接為物聯網平台;我們要做到軟硬整合、虛實結合;我們要發展「六流」技術:人流、技術流、信息流、過程流、物流、金流,推動「六流」有效結合,提升企業的頂層效率。

這是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轉型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我們目標是將富士康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經驗複製到整個集團,並向外輸出,服務廣大中小企業。

現在,我們正在建立大數據+人工智慧平台的標準,已經應用在圖像辨識與顯微鏡修補領域,使得某一些工業機器有自動修補的能力。

最後我想著重講人工智慧。

相關報告顯示:人工智慧在2016年—202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極高,在製造業、廣告、健康、農業、健康等領域高達50%—70%。

我們已經在這個領域進行大力推動,將來也可能選擇南京和江蘇其他城市做人工智慧,因為江蘇人才豐富。

兩岸同文同祖同種,都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一分子。

大陸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形成的經濟交流、人文交流與科技交流,對兩岸人民都有顯著貢獻,優勢互補雙贏,推動我們走進新時代、新經濟、新篇章。

兩岸企業家合作的時代巨輪已經悄然啟動,唯有大家全心實意揮汗實幹,誰敢說21世紀不是我們中華民族興盛的世紀呢?

丁磊:台商可借大陸電商平台做大生意

十九大剛剛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兩句話我特別關注。

第一句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第二句是,大陸「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大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去年,台灣的零售總額大概在9000億人民幣,在大陸這個數字是33.2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將近37倍的台灣市場。

台灣就在這個世界市場的旁邊,有地理優勢、文化優勢,還有政策加持。

今天,所有兩岸企業家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跟著時代一起走,跟著國運一起走,成為被時代需要的企業?

台灣有足夠優秀的生產工藝,有足夠的匠心、耐心來做出好產品,這些都讓我們欽佩不已。

但是,我們也發現,很多台企嘗試來做電商,最後發現大陸電商很難做,賺不到錢。

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也想不通為什麼自己的東西這麼好卻賣不動。

這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商業問題。

台灣品牌很善於製造,也善於挖掘「在地」的故事,但是到了大陸市場,語境變了,市場和人都變了,「在地化」成了一個難題。

這個時候,往往需要網易這樣的本地大平台、老司機去連接、帶路。

網易在大陸發展了20年,積累了20年經驗,我們覺得自己可以出點力,去幫助台灣製造商在大陸成長。

我們的跨境電商產品,網易考拉海購上線兩年,目前合作的台灣品牌近200家,另一個產品網易嚴選去年4月上線,一年半內和100多家台企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新消費群體對商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品質消費這個供給側的缺口也越來越大。

製造業要轉型,應該把未來最有前景的品質消費留在國內,讓優秀的中國製造業優先為中國人服務,這是一個更適合的轉型策略。

關注新消費,服務新消費,把製造業和用戶的這種需求轉化為生產力,就是網易倡導並開闢的第三種電商模式:嚴選模式。

目前,大陸製造業主要的問題是,同質化競爭很激烈,創新投入不足,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台灣製造業在這方面有天生優勢。

在嚴選模式里,台企只需要專注生產問題,其他推廣、銷售、售後全部交給嚴選。

有部分製造商在信息化上有一些不足,網易也會通過自己的網際網路技術,幫助他們更好地感知市場,優化生產,提高效率。

過去幾年,我走過、看過全世界很多工廠,最大的感觸就是,兩岸的製造水準已經超出想像。

中國製造已經有能力創造自己的神話。

我了解到,大陸台商有80%是加工製造業,其中大多是小企業,要在這裡發展,靠單打獨鬥會很累。

我們期待,更多台灣朋友通過網易平台,為大陸帶來更多優秀的商品。

大家一起打拚、努力,讓「兩岸聯手賺世界的錢」這個美好願望進一步落地。

許勝雄:建立兩岸智慧城市生態圈

當下我們走進充分競爭的全球化時代,從企業到國家都面臨挑戰。

看產業形勢,世界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趨緊;老齡化、少子化社會來臨;消費升級;工業4.0轉型……兩岸企業家該如何攜手面對全球經濟變革?我有五點建議——

首先,面對全球產業發展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新形勢,應該改變過去「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口歐美」的兩岸投資貿易格局,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充分運用兩岸及新興市場發展趨勢,將大陸內需市場作為帶動兩岸貿易投資增長的新動力。

其次,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應該由原先的成本導向和產品為主的思維,改變為以價值創造和系統服務開發為主的策略導向,特別是應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致力於解決雙方在城市治理方面所面對的問題,共同運用信息通信技術,拿出醫療、養老、交通、環保、教育的解決方案,提升兩岸人民的幸福感。

第三,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應該有前瞻性且明確的共同願景與規劃。

除了確定優先產業或領域之外,更應該同步規劃其市場發展策略與兩岸營運合作的創新模式,特別是應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共組合資公司、共創品牌。

第四,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應該由原先的採購或供應商關係,轉變為共建產業鏈生態系統,促進兩岸產業融合,特別在5G時代,雲計算、物聯網與移動通訊的連接將更加密集,引發新營運模式。

兩岸應共同建構兩岸應用、實驗場地(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教育等),也就是建立兩岸智慧城市生態圈,共同創建融合技術和創新服務的產業鏈生態系統。

第五,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應該有新模式,特別應該在「兩岸工業發展與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驗證認證暨消費品安全」等領域推進合作。

傅成玉:開創兩岸機械智能製造合作新天地

剛剛召開的十九大標誌著中國進入了新時代,十九大報告明確中國未來30多年的發展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必將極大地推動中國機械裝備智能製造的快速轉型發展。

可以預見,未來十幾年將是中國製造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兩岸企業攜手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在能源石化領域,特別是在機械裝備智能製造領域,還有廣闊的空間和巨大的市場,需要兩岸企業合作開發。

想法常常有,而機會不常有。

把握機遇創造未來,應該成為兩岸企業和企業家的共識。

在機電裝備、智能製造領域,兩岸企業各有優勢,可以形成優勢互補、揚長避短,聯手打造產業國際競爭能力。

創新兩岸企業機械裝備智能製造的合作方式,按照新形勢、新商機、新思路的要求,就兩岸機械裝備智能製造深化合作我有四點建議。

一是按照產業集群發展模式,開展機械裝備智能製造合作,選擇一個地區,以工業園或開發區形式,建設機械裝備智能製造基地,積極吸引兩岸機械裝備智能製造產業鏈上的各類優秀企業進入園區。

二是創新投資模式。

幫助企業克服創辦初期的困難,建議地方政府與企業合作,積極推動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形成企業投資和產業基金相互合作的模式,為園區內企業在中國大陸A股上市創造條件。

三是引進位造業與產品市場開發同步進行,實行兩條腿走路,既注重引進位造業企業進行生產合作,又注重市場調研,形成製造能力和應用市場開發同步發展。

四是以論壇開道,在智能製造業的標準、智慧財產權、人才引進和培訓等方面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製造產業合作交流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製造邁向智能時代需跨越四道坎

近日,由工信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7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舉行,200多位業界專家、3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會。與會專家認為,我國智能製造發展仍需跨越四道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