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外壟斷的30項技術!哪些國家優勢最明顯?如何實現中國製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很快,但仍然存在「卡脖子」的領域,公認的有以下30項技術產品,中國一直被國外封鎖,那麼今天就來細數一下這些技術都被哪些國家占據並處於壟斷地位。

來自網絡

公認的30項「卡脖子」技術產品和目前領先甚至壟斷的國家名單:

1、高端顯示屏OLED生產設備真空蒸鍍機(日本)——中國平板顯示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差距在上游核心生產設備

2、「液晶屏骨頭」微球(日本)——中國製造技術先進,但國產原材料不純影響微球性能

3、製造液晶顯示器用到的ITO靶材(日本、韓國)——質量不穩定、材料不過關,從實驗室到量產才能突破大尺寸領域

4、國產大飛機用的航空鋼材(美國)——還是材料問題,超強度鋼純凈度不夠

5、燃料電池膜電極組件關鍵材料(日本)——中國實驗室成果達到國際水平,但量產有一致性和成本控制困難

6、新能源車的「心臟」鋰離子電池(美國、日本、韓國)——美國強於研發設計,日本強於材料生產,中韓是第二梯隊

7、水下機器人深海油管焊接用的高端焊接電源(北歐)——中國是全球最大焊接電源製造基地,差距在深海水下焊接設備和全數字化控制技術

8、海底觀測網系統水下連接器(美國、德國)——事關國家安全,中國在實驗樣機階段,技術研究起步

9、全斷面隧道掘進機主軸承(德國、瑞典)——中國已掌握直徑3米的主軸承核心技術,走出實驗室仍然是材料、工藝因素制約

10、機械設備高端軸承鋼(美國、瑞典)——中國制軸工藝已經達到先進水平,還是材料差距

11、航空設計軟體(法國、美國)——中國與國外同時起步,國家需要出台政策鼓勵國產軟體的開發和使用

12、高質量消費級電容和電阻(日本)——短板還是材料,日本的MLCC產品可以做到1000層,中國產品在300層左右

13、光刻機(荷蘭、日本)光刻機鏡頭(德國)——ASML的鏡片是蔡司技術,德國祖傳的磨鏡手藝,拋光鏡片上百年技術積澱;除了鏡頭,光刻機還要頂級光源和極致的機械精度(3萬個機械件,200多個傳感器)

14、上游高端電子化學品例如LCD用光刻膠(日本)——中國能生產,關鍵指標不夠先進拿不到訂單

15、冷凍電鏡用的透射式電鏡(美國、日本)——用於基礎科研領域的實驗技術,中國起步很早,因市場太小連德國蔡司都放棄了

16、發現創新藥的潛在靶點的利器iCLIP(美國)——同樣是科研實驗技術,2010年誕生的新技術

17、自研作業系統(美國)——PC、智慧型手機的作業系統沒有國家能成功挑戰美國

18、工業機器人算法、軟體(日本、德國、瑞士)——差距在底層核心算法

19、自動駕駛汽車必備的雷射雷達(美國)雷射雷達晶片例如發射器(德國)——國產雷射雷達最高40線,國外可做到64甚至128線,高解析度晶片生產工藝不成熟

20、航空發動機適航標準(美歐)民用大涵道比發動機(美國、英國)——要長期的工業實踐和驗證技術來支持

21、航空發動機的短艙(美國、法國)——安放發動機的艙室、複雜的集成系統,中國處於空白階段

22、為高鐵鋼軌養護整形的仿形銑刀刀盤和刀片(德國、奧地利)——需要一種超硬合金材料,中國尚在學徒階段

23、高端工具機製造核心技術例如數控系統(德國、日本)——基礎材料科學、工藝、設計上的差距;除了控制器,國產工具機的絲槓、導軌、伺服電機、力矩電機、電主軸、編碼器等主要功能部件主要依賴於國外產品

24、柴油發動機「心臟」電控柴油高壓共軌系統(德國、美國和日本)——中國可以做,就是差些

25、高端液壓裝備的核心元件高壓柱塞泵(美國、德國、日本)——性能指標上的差距在於材料製造

26、重型燃氣輪機的核心技術(美國、日本、德國、義大利)——材料差距例如葉片材料,原因是設備、工匠、工藝的差距;基礎研究的積累差距:設計技術、核心的熱端部件製造技術

27、高端的手機射頻器件,高端濾波器、振蕩器等射頻元件(美國)——半導體材料差距大,中國研究做得早,量產化還是問題多:材料的一致性、電性能均勻性

28、工業仿生機器人觸覺傳感器(日本)——生產工藝,材料純度不過關,產品的一致性比較差;國內企業大多做氣體、溫度等類型傳感器

29、高速的(≥25Gbps)光晶片和電晶片(美國)——中興通訊被制裁的用於光通訊領域的光模塊,低速的(≤10Gbps)光晶片和電晶片實現了國產

30、高端CT機探測器(美國、荷蘭、德國)——探測器製造工藝、材質都是機密,醫學成像產業已經被美國專利壁壘限制

1、壟斷技術統計分析

通過簡單的統計處理可形成以下表格。

不難發現日本,美國和德國具有絕對的優勢,特別是日本獨占鰲頭,有15項技術都處於國際領先的地位。

從30項技術產品來看,大多都和材料相關。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的材料技術領域如此落後?實則不然,有數據顯示中國在各大材料領域期刊發文早已超過美國和日本(圖1),但是為什麼還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矛盾就在於「重科研」「輕應用」。

圖1 我國科研人員近十年來在AM、AFM、AEM、EES、Nano Lett、Acs Nano、Nano Energy、Angew Chem、JACS等世界知名材料領域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數

2、如何實現中國製造?

雖然中國已經明確了《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重點領域,但是還是需要解決中國製造業發展中普遍存在「心臟病」。

圖2 《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重點領域

於是有人就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想解決材料行業領域的這些問題,必須要有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和合理科學的產業布局。

這樣的布局必須是在中國現階段國情下各行業聯合的集約化布局,而且還應該有一定的彈性,可以隨時針對變化的情況進行把資源向急需研發也能研發成功的領域集中。

在材料行業外,我國目前也還有許多工業部門,甚至是關鍵工業的材料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同時,作為世界市場競爭中相對弱勢的一方,我們也沒有資金和人才方面的突出優勢,未來,我們只有不斷改變優化思路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來源 世界科技創新論壇)

最後小編認為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很快,相信能夠很快的打破這些壟斷,實現突破,網上也經常會報到出「填補空白」,「打破壟斷」,「實現中國製造」等科技新聞,且這樣的新聞越來越多,所以中國靠著不斷創新和不斷努力,最終能夠實現技術的超越!

聲明:此文原創首發,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若有不妥及遺漏之處,請指正!


往期推薦:

破解關鍵材料「卡脖子」問題,中國材料工程研究急需「補課」

卡中國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中國製造需再發力 透射掃描都在用

最前沿的納米材料總結!了解新材料發現新功能 作材料領域弄潮兒

前瞻: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十大熱點前沿方向以及八大新興方向

新材料行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含納米、生物、超導、石墨材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